讀冊選讀房慧真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放入購物車

FabLife:衍生自數位製造的「製作技術的未來」(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田中 浩也|譯者:許郁文

出版社:馥林文化

出版日期:2013-10-16

ISBN/ISSN:9789866076756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20

書況:近全新

備註:無畫線註記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這是一本關於工業機械的小型化、數位化(數位化製造)與個人活動間的網絡連結──即所謂的「工業個人化」、首度由FabLab Japan的發起人編纂而成的書籍。
本書介紹了MIT媒體實驗室人氣課程「(幾乎)萬物皆可做的方法」、經驗談、世界各地的FabLab活動等第一手消息。
謹將本書推薦給對於這種受到工程師、設計師、藝術家、Maker等多數人支持並持續成長的運動有興趣且有參與意願的讀者。


本書特色:
我想強烈地推薦本書。正如同網路與個人電腦改變了資訊與媒體的本質,這項運動未來也將改變我們身處的世界。──麻省理工學院 伊藤穰一 推薦

這是FabLab Japan發起人所撰寫的第一本書。作者配合個人的經驗,將因工業機械的小型化以及透過網路串聯的個人而生的新型運動「工業個人化」寫成本書。同時收錄MIT MediaLab的人氣課程「(幾乎)萬物皆可做的方法」的體驗記錄。
田中浩也以MediaLab為起點,將FabLab運動推廣至日本。身為這項運動的領導者,以及擔任全球性活動聯絡人的他將告訴我們,數位製造的技術發展與活動內容究竟是什麼,也將帶領我們進入數位製造的世界。

作者簡介:

田中 浩也

生於1975年,北海道札幌市人。京都大學綜合人類學系畢業,東京大學工學研究所研究科博士後課程畢業,取得工學博士學位。

歷任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中心助手等職,2005年於慶應義塾大學擔任環境情報學系專任講師,2008年任副教授。2010年成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築系客座研究員。曾獲頒2002年度經濟產業未開發軟體開發支援事業超級程式設計創新獎、新領域部門優良設計獎等,獲獎無數。他也是Maker據點的世界性網絡FabLab的日本地區發起人,並在2011年以鐮倉市為據點開設了「FabLab鐮倉」。

譯者簡介:

許郁文

東吳日語教育研究所畢業。曾翻譯電腦、電子、機械、料理、美食、攝影等方面書籍,並期許自己日文日益精進。現職為專職譯者,也從事日語免費教學。歡迎大家透過臉書認識我facebook:baristahsu

章節試閱
第1章 個人製造生活的緣起

①個人製造的破曉時分

二○○六年,某天漫步逛過某家書店時,有本書留住了我的目光。那本書的封面印著《ものづくり革命――パーソナル・ファブリケーションの夜明け(製造業革命──個人製造的黎明)》(尼爾‧格申斐德(Neil Gershenfeld)著)的書名。

在日常生活中,書名裡的「製造」都是如何地解釋的呢?直到與這本書相遇之前,我對「製造」這詞有兩種較為強烈的認識。

其中一種是傳統工藝達人利用鋸子或刨刀製作的「民俗工藝」,而這種手工藝類的實地體驗文化,也在當地綿延傳承著。另一種認識就是在工廠裡利...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時代的巨流裡,或許潛藏著不可見的「周期」。大約每十五年為一期,技術就會與社會碰撞出火花。專家開發的技術推廣至一般人的生活裡,而社會原有的脈絡與意義,也有了煥然一新的機會。

於一九七五年出生的我,首次「技術社會化」的經驗,是來自一九八○前後問世的「個人電腦」。原本只限專家使用的電腦,在那時成為個人掌中的玩物,也進入了一般人的家庭生活裡。

而第二次的經驗,則是一九九五年前後的「網際網路」。從來只在專家的世界裡使用的網路,也成為個人的世界,讓每個家庭與全世界產生連繫。

隨著二○一○年的到來,「技術社會...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第1章 個人製造生活的緣起

1個人製造的破曉時分
歷久彌新的工具機/每一個人都可以「想做就做」/有多少人參與,就衍生出多少個專案/分享機械交換知識的「現場」/讓世代產生連結的交流據點/連結過去與未來的「製造」方法

2往印度的FabLab出發
一同參加FabLab會議的市民工程師們/領導工作坊的導師級人物/帕巴魯村的有趣技術/讓「製造者」與「使用者」重修舊好

3在世界的FabLab裡
電腦玩家薈萃之地──波士頓的FabLab/催生Fab建築的巴塞隆納/開放原始碼與設計的交會點──荷蘭/培育菜單的FabLab式餐廳/「Creative Hac...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