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雲端封建時代黃色臉孔引路人臺灣路上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兒童選讀買房人生課AI五十強FIRE致富覺察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親師衝突佛教戀家的人
放入購物車

Fun 遊創意趣旅行:時髦的職人遊玩新主張(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經濟日報記者群

出版社:經濟日報

出版日期:2013-10-02

ISBN/ISSN:9789860369984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160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幸福的起點+活力的泉源+生命的感動=創新時髦的遊玩新3主張 從淡水老街、花蓮石梯坪、雲林古坑綠色隧道旁、南投的茶莊到高雄的老糖廠,在台灣各角落從事創意生活事業的專業職人,正注入文化、創意、美學和態度,不只打造了一個又一個充滿獨特風格的事業,更成了旅行的新景點。現在就規劃,來趟創新時髦的拜訪職人之旅, 體驗職人的幸福事業! ★18職人開講+16張店家優惠=體驗你自己的DIY職人旅行 此書收錄了18個精彩案例,以文字與彩色照片,讓人看見各領域的專業職人,以創意生活的新思維,賦予事業新生命過程中的點滴歷程;本書也附上16張店家提供的各式優惠卷,讀者可透過親訪現場及參加DIY活動,體驗職人生活的手作樂趣與創意表現。 推薦序1: 體驗經濟 創意心生活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 沈榮津 全球經濟發展已從農業、工業、服務業到體驗經濟,體驗經濟一書作者Pine II and Gilmore認為以物品和有形的東西收費是製造業,以事業開展的活動收費是服務業。當以消費者和你在一起的時間收費時,便進入了體驗業。意謂產業的競爭核心已邁向「顧客體驗」,也就是能觸動心靈的感動。經濟部工業局自2003年推動的創意生活產業,正是呼應體驗經濟的政策,傳統產業可運用生活型態元素,發展體驗式的創新經濟模式。 傳統產業多屬於生活服務的產業,因應產業結構優化的需求,傳統產業特色化、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及國際化等已是施政重點。創意生活產業鼓勵以「核心知識」為基礎,發揮創意及美學,展現產品(Product)、場域(Space)的「高質美感」,及服務(Service)、活動(Promotion)的「深度體驗」。在推動措施上,透過評選、諮詢診斷輔導,協助發展顧客體驗經營特色,結合市場行銷、產業合作,帶動三業四化升級轉型;迄2012年已協助1千餘家業者,促進就業1萬餘人,產值達240億元。 創意生活是販賣生活風格的事業,各事業體均有專業「職人」,秉持對工作的投入,挹注了多元的文化、美學的元素,展現出生活品味的空間。本書為與讀者分享創意生活的精彩案例,以各領域專業的職人引領,帶領讀者體驗2012年通過評選及輔導的18家「創意生活事業」,希冀傳達創意生活事業豐富多樣的模式,提供讀者創新時髦的新選擇,體驗一趟滿載幸福感動的旅程。 推薦序2: 創意生活職人 引領遊玩新主張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總經理 蘇錦夥 隨著體驗經濟來臨,台灣經濟發展正走入軟實力時代,運用在地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創意,將不同產業元素融合在一起,呈現1+2+3=6,1×2×3=6特色,讓農業、工業與服務業六級化,把美學、創意與文化等元素融入。產業發展漸走入生活,強調體驗與美感的創意生活產業應運而起;這些讓消費者擁有「心炙」感受的創意生活事業,成為民眾時髦的新遊玩選擇。 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重要的影響人物有所不同,農業經濟具舉足影響力的是「地主」;工業階段是「資本家」,服務階段換成「新貴」;體驗經濟階段,只要工藝水準出神入化,凸顯自我的創意、美學,且能成為行業典範,都可以稱為「職人」。 創意生活事業建立在獨特生活風格之上,以核心知識運用創意與經營魔法轉化,串連生活與美學,成就一門幸福事業;這些幸福事業的推手,正為各領域學有專精的生活職人。例如自然而然融合生活品味與工作場域,開創出包括結合天光、水池、古牆及青草藥花園的阿原-淡水天光;亦有以表達對於大自然崇敬和豐收,並充滿各種故事、趣味和慶典的妖怪村等,各種滿足自己也感動別人的事業。 本書中期讓閱讀者從旅行中,領略創意生活事業中職人的4P:生活哲學(philosophy)、生活與工作場域(place)、服務過程(process)、及風格產品(product)特色,體驗一趟深度的幸福旅行。 目錄: 〈推薦序〉經濟部工業局局長 沈榮津 〈推薦序〉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總經理 蘇錦夥 主張1 手作美味,就是幸福的起點 桃園 巧克力共和國 雲林 蜜蜂故事館 新北市 維格餅家鳳梨酥夢工場 花蓮 七星柴魚博物館 台中 魚麗人文主題書店.魚麗共同廚房 南投 和菓森林紅茶莊園 主張2 自然風光,喚醒活力的能量 南投 明山森林會館-妖怪村 南投 遊山茶訪 花蓮 緩慢.石梯坪 新北市 阿原複合式店舖.淡水天光 主張3 主題空間,設計與生活的結合 新北市 琉傳天下藝術館 基隆 元璋玻璃科技館 苗栗 竹南蛇窯.古窯生態博物館 台北 繭裹子 宜蘭 菌寶貝博物館 台北 騎士堡內湖堡.恐龍探索樂園 高雄 橋仔頭白屋.南島南「文化招待所」 台中 永進木器廠?台中放送局 讀者優惠券 【摘文1】 新北市 阿原複合式店舖.淡水天光 不只洗滌身體,也洗滌心靈 在熱鬧的攤販和擁擠的觀光人潮中,阿原肥皂的首間複合式概念店「淡水天光」,悄悄座落在老街上。它的入口不甚明顯,也沒有閃亮的招牌, 店門口與街道之間保留了一個區域,而非緊鄰著人行道,透過大片落地玻璃可以望見內部柔和明亮的空間,給人第一個感覺是受歡迎又沒有壓力。 推開大門先踏入的是1樓的阿原肥皂販售區,如同其他阿原的營業據點,這裡散發著一股讓人自然而然地安靜下心來的氛圍,也許是因為它井然有序的陳列方式,也許是因為肥皂成分含有天然精油的鎮定效果,也許是因為服務人員親切真誠的微笑,但也許是來自整個阿原肥皂始終如一的中心理念「不只洗滌身體也洗滌心靈」貫穿整個空間,總之,從踏入淡水天光的那一刻起,心情安定了、身體放鬆了。 除了一般阿原產品之外,這兒可看到由肥皂製成的兩座獅子分坐兩側,據聞獅子有鎮邪避煞的意涵。中間區域展售阿原全系列商品,寬敞的空間及體貼的設計允許顧客慢慢閱讀產品說明、體驗不同青草肥皂的香氣和洗手之後的觸感。 與民間古早保健文化合而為一的茶湯 顧客入座後,服務人員會先遞上一杯當日鮮摘的薄荷水,並送上自製純精油濕紙巾,能擦手拭面淨菌,柔軟而清香。桌上的紙餐墊是一張描繪淡水河岸的水墨畫,為阿原工作室夥伴親繪,頗富意境。翻開木製封面的菜單,第1頁是陽光灑在古牆的相片與一段關於淡水天光的說明,接著介紹各種茶飲。這裡的茶品分為3類,有台灣原有茶種的「原茶」、阿原用心調配的「心茶」和來自老祖先智慧配方的「鄉下茶」。 茶樹根淺,種植於高山造成許多水土破壞現象,因此阿原的「原茶」特別選擇台灣本土中海拔的茶,且為了提供安全的餐飲,嚴格挑選合作夥伴,例如蜜香紅茶來自三峽,口味濃、厚、重;奶香味的金萱及花香味的翠玉則是南投示範茶園的農產品。所有和阿原配合的茶農和包裝廠都有通過符合國際標準ISO22000的認證。 「心茶」是阿原用心調配的複方茶飲,以青草藥為基底,台灣原生茶調味,針對都會區上班族各種失衡的生理狀況所調配出的青草藥生活茶,共有清心茶、淨心茶、定心茶三種茶味。 「鄉下茶」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智慧配方,用現代製茶方式改良,有解體熱的青草茶、抗暑熱的仙草茶和暖胃益氣的白薑牛蒡茶3款茶品。阿原研發的青草茶飲是將青草藥依照各種植物特性切成細碎段條,裝入茶袋,不需要熬煮只要沖泡即可飲用,方便忙碌的都會上班族當成日常生活茶飲。 【摘文2】 南投 明山森林會館妖怪村 日據時期至今的人神平安與幸福 說到溪頭的景點,近幾年來一定會立刻聯想到妖怪村。日式風味的建築、商店街,大紅燈籠,還有各種造型逗趣的妖怪。最前面的紅色鳥居,代表人界與神界的分野。當你一踏入鳥居,代表已經進入了神的世界。 沿著鳥居旁的路往前走,會看到一個高台,設有一座平安鼓。傳說在古早的年代,每逢傍晚時刻,村民就會戴上鮮豔的面具,敲鑼打鼓來威嚇驅趕猛獸。松林町內設置的平安鼓,則是作為祈福之用。每個假日傍晚,都會在此舉行虔誠莊嚴的擊鼓儀式,並且召喚枯麻、八豆出來,一起祝福現場聽到鼓聲的旅客,都能平安又幸福。 平安鼓的左手邊,就是「久保田烘焙坊」,是為了紀念創辦人松林勝一跟久保田先生的一段感人友誼而建立的。久保田在日據時代曾經於現在的台大實驗林任職,對松林勝一相當照顧,兩人交情甚篤。台灣光復後,久保田返回日本,曾經開了一間名為「松林久保」的麵包坊, 但不幸發生火災而毀於一旦。為感念久保田對松林勝一的照顧,便在松林町蓋了「久保田烘焙坊」, 販售創意伴手禮及KUSO文創商品。 日台混血「妖界」美食街 肚子餓了,可以逛逛一旁的日式商店街,購買各種KUSO「妖界」美食小吃,像是妖瘦七辣、妖怪有機芭、無爛餃鍋貼、KEC啃的雞、80無肚吸⋯⋯,光是看到這些戲而不謔的美食名稱,就讓人莞爾一笑。形式整齊的木屋茅頂加上紅色燈籠,店員都身穿鮮豔花色和風賣服,遊走其間,彷彿置身日本的溫泉街。 商店街的最後一家,巨型的紅色天狗雕像,長長的鼻子特別顯眼。成為妖怪村特別顯著的地標。天狗是日本最廣為人知的妖怪之一。日本的天狗最早起源自中世後期,據說天狗會把迷失在森林裡的人拐走。為什麼會想會有天狗雕像出現呢?妖怪村總經理特助王雪莉笑說,因為最初那個商家是賣香腸的,聯想到香腸跟天狗紅色的長鼻子很像,就設計了這個天狗雕像。不可一世的傲慢神情,成為來到妖怪村的一定要拍照留念的熱門景點。 道地台灣味的日式山林風情 遇到特殊的節日,更不能錯過妖怪村各種節慶活動。農曆7月有「妖怪嘉年華」,遊客可以扮成各種妖怪,搭乘妖怪公車,一起到妖怪村來搞怪。妖怪村的妖怪全員出動大遊行,群妖亂舞,熱鬧非凡。農曆年期間,為了歡慶豐收及表達對大自然的崇敬, 舉行日式的「白木清酒祭」祭典,祈求鳳凰山神賜福給這片土地的人們。暑假期間的「伐木啤酒節」,還與台灣啤酒合作,推出獨家限量紀念酒。 妖怪村裡原本的青山食堂,已經改裝為復古妖怪餐廳「妖怪有樂町」,以台灣光復後為時代背景。有復古的柑仔店、髮廊、酒家、電影院等布景。電影的標題「何日妖再來」,主演是枯麻與八豆,懷舊風情加添創意,處處可見巧思。 【摘文3】 雲林 蜜蜂故事館 綠色隧道邊的蜂蜜故事 很多人都對兒歌及卡通影片中「嗡嗡嗡」的小蜜蜂印象深刻, 蜜蜂辛勤工作、團結合作的形象和精神, 可謂深植人心。走一趟位在雲林縣的蜜蜂故事館,可以更深入探索蜜蜂世界不可思議的小宇宙。 雲林古坑綠色隧道旁的一座建築屋頂上,停著一隻巨大張著翅膀的蜜蜂,走近一看,門口還有張開笑口迎賓的立型小蜜蜂高舉著指示牌,這就是近年來成為古坑熱門景點的「蜜蜂故事館」。 蜜蜂故事館成立於2006年,是養蜂人、蜜蜂故事館館長程錡自創品牌設立的通路,當時全台灣以「故事館」命名的場所還不多,但程錡大膽放手採用專業經理人的建議命名,為他的養蜂事業開啟從生產到品牌通路經營的新天地,也讓民眾可以在這裡買到蜂蜜產品,了解蜜蜂的生態等相關知識。 亞洲蜂王,成立通路 程錡出身養蜂家庭,年輕時將養蜂事業擴展到泰國,40年養蜂生涯中,打造了擁有1.2萬個蜂箱、年產430噸蜂蜜的養蜂事業王國,被譽為「亞洲蜂王」。在專注養蜂多年後,決定成立通路,直接服務消費者。 蜜蜂故事館經理程淑婷、也是程錡的女兒說,由於程錡很喜歡到古坑附近爬山運動, 深受古坑綠色隧道旁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幾年前決定向台糖承租土地,籌設蜜蜂故事館。 「當時這裡整片都是甘蔗田,而且相當偏僻,很多人並不看好。」程淑婷回憶說。但她父親認為,蜜蜂本來就應在自然的環境裡生長,且此地距離交流道很近,交通便利,加上綠色隧道已漸成熱門觀光景氣,因此,毅然決然在此設立蜜蜂故事館。為了不破壞此處的自然景觀風貌,在承租的一甲大的土地裡,只設計百坪作室內主題館,保留了其他土地作為綠地及植樹。 但由於程錡過去專注養蜂生產蜂蜜,蜂蜜都由大盤商經銷, 自己卻沒有賣蜂蜜經驗,程淑婷說,她父親為了打造通路品牌,不恥下問,到處向人請教,並且聘用擁有行銷設計背景的專業經理人,從硬體、開館、品牌、包裝等全都大膽放手交由專業經理人打理,只當個確立經營理念大方向的出資者。程淑婷說:「我爸唯一的堅持是蜜蜂故事館屋頂上要有大大的蜜蜂造型,因為他去參觀過別人牧場,就看到牧場有乳牛造型。」 程淑婷笑著說,雖然她父親的「大蜜蜂」提議,曾被認為「很俗」,但現在證明,很多遊客都喜歡和大蜜蜂合影,作為到此一遊的紀念,也成了蜜蜂館最顯眼的招牌。 小蜜蜂,大學問 「一個蜂箱就是一個小宇宙,蜜蜂世界自有其運行規律,人類只需幫牠們選擇好環境, 其他的,蜜蜂自己都會做得好好的。」程淑婷說,這是她父親養蜂一輩子的心得,愈深入觀察及愈了解蜜蜂,就愈能體會蜜蜂的聰明。像今年夏天非常熱,蜜蜂會採極小水珠回巢房門口,並用小翅膀搧風,為蜂巢降溫。 養蜂40年、與蜂為伍,程錡認為其實是蜂在養人、不是人在養蜂。程淑婷指出,蜜蜂對人類貢獻很大,除了生產蜂蜜、蜂王乳、蜂膠、花粉等各式產品外,蜜蜂更是環境是否遭到汙染的生物指標,且蜜蜂需要在水質良好地方,才能生產出好蜜。 【摘文4】 高雄 橋仔頭白屋南島南「文化招待所」 老糖廠變身藝術特區, 文化休閒新去處 走出高雄捷運「橋頭糖廠站」,2分鐘,白屋藝術特區就在眼前 。 映入眼裡的是滿園的綠樹,錯落有致的銅雕, 「變型金剛」般的藝術裝置,多種幾何圖型構成的老紅磚水塔,還有從各式建築廢棄物變身而成的舖面或步道,都豐富者造訪者的視覺體驗;當然,最不會被錯過的,則是那宛如南台灣原創藝術聖殿般的「白屋」。 白屋藝術特區座落在高雄橋頭糖廠內,以推廣常民綠色生活美學與環境藝術教育聞名。民眾可以在此體驗植物拓染、手工紙創作或不插電的「蓋亞料理」等;愛動好奇的小朋友可以和專業老師學習攀爬大樹或參加認識園區生態的導覽活動; 只想享受藍天、白雲、綠樹和清風的人,也可找到獨坐發呆的角落。 藝術環境教育,民眾動手體驗 商毓芳說,早在1994年,橋頭當地文史工作者就投入橋頭糖廠的保存運動,後來成功爭取將糖廠中的行政區劃定為古蹟保存區、白屋為文化景觀區;2008年更進一步成立了「橋仔頭白屋股份有限公司」,投入活化白屋的經營。 白屋經營團隊的靈魂人物之一蔣耀賢笑著說,他們致力打造白屋成「南島南」平台,標示的除了它位在南島的南方, 更有「難倒很難的」的自我期許。 如今民眾漫步在白屋藝術園區中,兼具展覽與餐飲空間功能的白屋,純白建築、大面積透明玻璃流洩著天光,優美造型與環境常讓人流連忘返;「白屋怪咖」咖啡廳可讓民眾在此享受簡餐、飲品,渡過悠閒時光;而最讓民眾喜愛的莫過於戶外露天平台,擺放著低矮桌子與座墊,在此休憩、餐飲,有人覺得置身在日本庭園中,也有人形容像是古代帝王大宴百官諸侯場景。 學建築、專長是景觀設計的商毓芳,不忍建築拆除後的廢棄物常汙染農地和環境,她最常做的事是搶救建築廢棄物,不論是橋頭老街拆除後的廢棄物、糖廠宿舍火災後的木頭,許多被視為垃圾的建築廢棄物,常被她和夥伴們當作寶貝搶救回收放在園區的備料區中,也成為環境藝術教育的材料。 商毓芳舉例說,白屋有一個很夯的體驗課,從幼稚園小朋友到歐巴桑,不分年齡都可動手拿起簡單工具,剔除回收廢磚塊上的水泥。這些民眾花心血清理乾淨的建築廢棄物,將可重新鋪設成園區或社區的某個路面或花台,無疑是最有價值的環境藝術教育的體驗,甚至還有中輟生在此找到成就感。

內容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