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2本79折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賣故事的人大塊商業展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放入購物車

你的孩子洗澡時會唱歌嗎?(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李翊菱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01-31

ISBN/ISSN:978986624973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04

書況:近全新

備註:有畫線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你的孩子快樂嗎?我們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卻常把聆聽孩子的心聲放在最後。

辛苦養育孩子,但一進他房間,
他就說:「你出去!」
愛孩子,要小心用對方法。別讓無心之過,成為終生之憾!


《聯合報》最受歡迎的專欄〈心情email〉!
李文蓉(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教師)、孫蓉華(《聯合報科技生活組》組長)熱情撰序!(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吳娟瑜(親子教育專家╱國際演說家)、林天祐(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校長)、費文(《講義雜誌》總編輯)、傅娟(節目主持人)、盧美貴(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講座教授)誠摯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聯合報》熱門專欄〈心情email〉集結,40封孩子親筆來信的成長煩惱,隱含父母教養過程中最常忽略的問題,親職教養專家李翊菱教授給父母的真摯提醒!
李教授呼籲,用一點兒心來理解孩子的先天能力,接受上天給我們的生活條件。生命必須儲備更多的材料,將來才有機會去蕪存菁的做選擇。現在我們幫孩子,將來他們也會善待,曾經對他們付出的父母親。

父母應深思的12個教養方向:
◎逆來順受的乖孩子,自我認同度低落,不喜歡自己。養出乖孩子,不一定是好事。
◎與孩子對話,要完整表達自己的心意與立場,而非一味命令或藏首藏尾。
◎與其糾正孩子種種,並灌輸人生大道理,不如以分享態度,創造珍貴的親子時光。
◎允許自己和孩子胡說八道,可創新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幽默感。
◎孩子挑選優質漫畫與繪本,培養閱讀而來的「感動心」,更是一輩子的資產。
◎親自帶孩子野一下生活,累積不同經驗,擴大課本知識的領域。
◎不以打罵回應孩子的胡鬧。父母要謹慎處理,潛藏在負面情緒後的危機。
◎當孩子問問題,別急著給答案,多多反問,更能刺激孩子思考。
◎調皮,不是孩子被處罰的理由。反之,聰明的小孩往往更頑皮。
◎孩子愛生氣,可能是身體有狀況的訊號。要調整飲食習慣並積極改善。
◎孩子上課不專心,不一定是過動。但感覺統合失調,一定讓孩子出現學習困難。
◎支持孩子的興趣,不輕易選擇放棄。堅持追求夢想,直到盡力為止。

教養者若可以換個角度看孩子的問題,人生會變得不一樣。有情天下父母心,爲孩子寫生命劇本時,只要用對方法,孩子都可以順勢而教。請記得,天下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只是沒有找到教的方法。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李翊菱教授曾為超視熱門節目《非關命運》列席專家老師群之一,目前是《講義雜誌》、《聯合報》固定專欄作家,擁有廣大讀者群!

◎本書是繼暢銷親子教養書《做到的爸媽請舉手》之後,李翊菱教授第二本生活&美學教養力作!

作者簡介:

李翊菱 教授

奧地利國家音樂學院藝術教育碩士

《聯合報》兒童天地版「心情E-Mail」、《講義雜誌》等,教育專欄作家。

十幾年前就開始在台灣致力於「兒童性格教育發展」推廣的李翊菱教授,疾聲呼籲教養者要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文化教育,如此才能落實真正的「品德養成」。因此常以個人的學術研究,不斷設計實驗課程,並實際行動協助青少年、兒童或父母成長等。

您也許不認識李教授,但您一定在網路上讀過李教授書寫好讀又生活化,且都是真實故事的文章。她的文章不但在兩岸三地的網路被頻繁轉載,甚至被選入大學一年級的國文文選,成為國中作文教學範本,同時她也是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館藏文章之作家。她的演講邀約不斷,舉凡園區講座或大陸,或遍及台灣之各大專院校的教師研習會等等。所演講的專題,都是大家關心的教育問題。

曾師事名亞洲學者、台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學習中國經典系列課程:《論語》、《莊子》、《老子》、《易經》及西洋哲學。

李翊菱教授以有系統的哲思訓練,研發並開設專業兒童身心靈教育課程,是一位熱愛台灣的文化教育工作者。

曾受聘於教育大學講師、北京大學之講座教授等職。現任廣播、電視節目主講人、自由作家、演講者。

著作:

《2008藝術哲思日誌》首都藝術中心出版

《做到的爸媽請舉手》 繁體字版(寶瓶文化)

《做到的爸媽請舉手》 簡體字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親職講座經歷:

‧國家中央圖書館「做到的爸媽請舉手」

‧台灣大學「如何有效教養自己的孩子」

‧誠品書店「如何創造孩子的知覺邏輯與思考舞台」

‧內政部兒童局「危機單親家庭兒童心理輔導」

‧新竹縣政府家庭教育中心「做一個自信滿滿的父母」

‧各大學輔導處「認識青少年的心靈」

‧各級教師研習會「孩子的外在行為探索內在發展」

‧教育部幼教人員培訓「彼得與狼世界真美妙」之心靈探索訓練

‧新竹科學園區科技生活舘「培養孩子之前,先培養自己」

‧國家兩廳院「生活藝術與生命教育的關係」

‧北京大學「生活文化與靈性教育的關係」

章節試閱
每天玩電腦的結果補習的孩子愛打電動,是因為生活無趣。大人常要求孩子要讀詩,但讀的是課本裡的詩,少了一份真情感。因為孩子無法印證,什麼是「一絲幽香」、什麼是「一泓清泉」、什麼是「一聲鳥鳴」。小小讀者信箱Q:翊菱姐姐,我叫陳博為,媽媽不讓我們每天玩電腦,到底是擔心我們的眼睛受傷還是怕我們沉迷?A:親愛的博為,兩者都有啦,你夠可愛的。最近我收了一大堆這樣的信,問題幾乎都和電動玩具有關。可見得現在小朋友的生活,沒有其他內容了,對不對?現在不快樂的人越來越多。以前我們只有被爸媽揍的時候,會不開心。現在小孩真...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