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選讀房慧真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放入購物車

伴奏者-黑疵(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妮娜.貝蓓洛娃|譯者:徐錦成、嚴慧瑩、華昌明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94-12-14

ISBN/ISSN:9571314900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對整個世界文壇來說,作者妮娜.貝蓓洛娃是「遲到的小說家」,她在高齡八十四歲時才以她少作的《伴奏者》法文版走紅世界文壇。本書收錄妮娜.貝蓓洛娃的兩個中篇作品。

《伴奏者》中的三位主角生命中各有缺憾,三人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都逃不開命運的擺布……。作者的細膩心思有待讀者細細咀嚼。

《黑疵》故事藉著主人翁一副有黑疵的耳墜子緩緩開展,文中對流亡的小知識分子有鮮活的描繪,對於當時俄國移民的生活的無奈,更有十分具體的刻劃。

作者簡介:

妮娜.貝蓓洛娃(Nina Berberova, l901~1993)

出生於俄國聖彼得堡,父親是亞美尼亞人,母親則是俄羅斯東正教的外省貴族。二十一歲時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同年離開了俄國,開始她一連串的漂泊——從布拉格、柏林到索朗特(寄住在著名小說家高爾基家中)。1925年,她落倒巴黎,成為一名流亡知識分子,而這段「流亡」、「移民」的深刻切身經碗,遂成為她往後寫作歷程中,取之不盡的靈感泉源。1950年,妮娜.貝蓓洛娃離開法國,前往美國,先後在耶魯及普林斯敦大學講授過俄國文學。日後並獲得這兩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1985年,她一本年輕時的中篇小說《伴奏者》 因翻成法文,在法國獲得極大成功,評論家開始對她的作品進行重估,推崇她為當代的屠格涅夫、契詞夫。由於法國Actes Sud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妮娜.貝蓓洛娃開始整理、出版她一系列的作品,而幾乎每一部都令人驚艷。

短短數年之間,儼然形成一股「妮娜.貝蓓洛娃旋風」。其中《伴奏者》已先後在二十餘國出版,更曾在1992年被法國導演克勞德.米勒搬上銀幕。至1993年年底止,妮娜.貝蓓洛娃的「出土」作品已高達二十部,涵蓋各種文類,包括小說、報導文學、傳記、自傳等。 1993年9月26日,妮娜.貝蓓洛娃以九十二歲高齡逝世於美國費城。但世界性的「妮娜.貝蓓洛娃熱潮」正方興未艾。

譯者簡介:

徐錦成

1967年生,台灣彰化人。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曾獲聯合報小說獎極短篇獎,著有《快樂之家》(時報)。

嚴慧瑩

1967年生,台北市人。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馬賽—埃克斯第一大學法國現代文學碩士、中國文學碩士,現就讀於該校法國現代文學博士班。

華昌明

筆名「天鷹」,政大新聞系畢業。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學碩士,法國巴黎大學史學博士,譯有《讀書,這一行》(月旦)。

內容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