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雜誌兩本79折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AI五十強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灣路上臺北文學季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放入購物車

我不知道:面對未知,如何從不確定當中得到力量?「不知道」讓我們知道的6件事(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莉亞‧海格‧柯恩|譯者:莊靖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4-07-04

ISBN/ISSN:9789862353691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184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為什麼大家愛說「我不知道」?
什麼時候應該承認「我不知道」?
面對「未知」,我們如何減少對於「明確答案」的仰賴?
檢視對不確定的恐懼,深思關於「不知道」的力量
《我不知道》無疑是一本非常值得知道的書!


「我不知道」是一句適合我們的話。──盧梭

孔子早就告訴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但「我不知道」這短短四個字其實蘊含深刻又複雜的心理活動
「我不知道」是一個關乎個人生存的關鍵詞,是理解我們自身和接受未知的鑰匙
它出現在人類學、社會語言學、神經學、哲學、認知心理學、甚至童話故事中
「我不知道」,有太多讓我們可知道的

◎「我不知道」=兩種假裝+兩種恐懼+兩種希望!

「我不知道。」
我們總是害怕說出這幾個字會貶低自己的身分,降低我們的地位,阻礙我們升遷。上課時明明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卻不敢發問,開會時根本不知道老闆在問什麼還假裝知道。不確定該做什麼決定或不想在兩難之間做選擇時,也常用「我不知道」當擋箭牌。

1982年一個天寒地凍的下午,一位駕駛波音737客機的機長不願正視自己的「不知道」,讓飛機墜入了冰封的波多馬克河。

柏拉圖曾說醫生享有一般人所沒有的偽裝權力,但醫師這個行業很容易讓他們覺得自己應該知道一切,時刻面臨「必知」的壓力。

當我們說或不說「我不知道」這四個字時,背後往往有複雜的社會、文化和心理因素作用著。書中將這些錯綜交織的運作歸結為兩種假裝和兩種恐懼,並鼓勵我們追求兩種希望。

事實上,一如本書作者柯恩指出的,「我不知道」這幾個字反而賜給我們自由,賦予我們力量。人之所以為人,有許多時候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越能接受這樣的事實,越能使我們成長。

◎為承認自己無知拍拍手!

柯恩以發人深省的文字,在包羅廣泛的訪談和研究中,穿插令人心有戚戚焉的諸多實例和個人經驗,探究我們不願承認自己無知的原因,以及這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傷害。她思索了種族、性別、年齡、力量和特權如何影響我們承認自己有所知或無知的能力,也敘述了由教育、金融、政治、醫學、戰爭、法庭和氣候變遷等各種不同背景所建構的故事──有些有趣,有些駭人,證明我們這種惡習無所不在,以及其後果,和其他可能的選擇。

在我們接受疑惑時,許多事都會成為可能。承認「我不知道」有時是個挑戰,認知我們的脆弱,我們也容許自己建立真正的連結:和其他人、和新觀念、和我們內心深處最深沉的自我。

為承認自己無知拍拍手!

作者簡介:

莉亞‧海格‧柯恩Leah Hager Cohen 

《紙、玻璃、咖啡豆》(Glass, Paper, Beans)一書作者,《紐約時報書評》撰文作家。

住在波士頓郊區,成長於紐約,父親是紐約拉法葉啟聰學校校長,因此她兒時與一群失聰的孩子一起成長。著作《傷心列車:失聰的世界》(Train Go Sorry)獲美國圖書館協會評選為該年度最佳書籍之一。

另著有五本小說,包括入圍柑橘文學獎(Orange Prize)的《他人的悲傷》(The Grief of Others),以及最新出版的小說《凡有書自有世界》(No Book but the World)――《他人的悲傷》入選《紐約時報》百大好書,並獲選《舊金山紀事報》、《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和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的年度好書。

譯者簡介:

莊靖

台大外文系畢,印地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譯有《改變時尚的100個觀念》、《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的靈魂》、《魅惑》、《PANTONE色彩聖經:預見下一波藝術、設計、時尚的色彩狂潮》、《下流科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對本書的讚譽

「言簡意賅,強而有力。柯恩就像蘇格拉底一樣,建議我們自豪地認清並且承認我們不知道。」──約翰.培利(John Perry),《拖拖拉拉,人生照樣精采》(The Art of Procrastination)作者

「愛求知的心靈知道如何去發現問題,而更高明的是,如何運用問題去塑造想法。《我不知道》知道它不『知道』,智慧乃由此而生。」──斯溫‧伯克茲(Sven Birkerts),《古騰堡輓歌》(The Gutenberg Elegies)作者

「一位知名作家簡潔且一針見血的深刻思考,探討人們為何不願承認自己無知……柯恩從科學、語言學、文學和哲...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現在讓我們來看這篇談監獄的報導,」教授說:「這裡的nut graph告訴我們什麼?」

我身邊傳來一陣翻紙的沙沙聲,其他同學都胸有成竹地翻閱教授一上課就發下來的影印新聞報導。我發現那篇文章排得密密麻麻,但我翻來翻去,就是看不到教授說的那段。我先看有沒有形狀像橡實的東西,接著又翻找圖表,但不管是圓餅圖、長條圖,或者金字塔圖表,都付之闕如,整篇文章根本連一個圖表都沒有。我東張西望,每個同學都很清楚教授在說什麼,大家都心無旁騖地讀著文章,教授則繼續說明,分析我怎麼都摸不著頭腦的「nut graph」資料。「它們究竟在第...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