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2本79折讀冊選讀巴奈回家女人節BL東立新番AI工作術哈佛媽媽孤獨死我們的勞力事這輩子賺多少才夠哥布林模式布蘭登山德森零內耗溝通
放入購物車

中國建築革命:民國早期的禮制建築(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賴德霖

出版社:博雅

出版日期:2011-10-25

ISBN/ISSN:9789866098314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32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中國推翻帝制後,社會經過一段激變的歷程。在「舊新共存」和「中西交織」之下,新的禮制如何影響了新的禮制建築設計。天壇、孔廟和關帝廟的興衰表彰忠烈和賢良的祠堂,崇祀對象的演變袁世凱墓、孫中山墓、先烈墓,以及新的紀念碑、紀念雕像、紀念堂等  鴉片戰爭之後,伴隨著外國列強的軍事、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入侵,清王朝的覆滅以及新的國家政體的形成,中國的城市和建築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生產制度、知識體系、美學思想、材料結構、功能類型,乃至構造施工等各方面,從根本上顛覆了中國傳統的營造業和營造學。探討這些變化的原因、過程和結果,就成為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的基本課題。而新舊矛盾、中外交流、現代主義與民族主義衝突,也是考察這些變化的基本語境。  本書探討辛亥革命之後至抗日戰爭爆發期間中國禮制建築的發展。禮制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信仰、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的綜合體現。服務於它的建築物也是一個社會最重要和最具文化象徵意義的物質與空間表現。伴隨社會變革、信仰體系及傳統習俗的改變,影響中國社會長達三千餘年的禮制建築傳統命運如何?新的國家政權下新的禮制建築是什麼?新的禮制如何影響了新的禮制建築的設計?又如何從中外傳統中尋求借鑑?本書建立在大量歷史文獻的搜集與整理,以及廣泛的實地考察上,適合歷史、建築和美術以及對民國建築有興趣的讀者。

本書談論從帝制到民國的轉變,也影響了建築設計的形式(例如祭孔、天壇的祭天、中山陵等紀念物的設計等),在民國百年出版別具意義。

作者簡介:

賴德霖,清華大學建築歷史博士、芝加哥大學中國藝術史博士。以中國美術史與建築史為學術研究重點。曾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講師、美國歐柏林學院( Oberlin College),現任教於路易斯維爾大學(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美術系。

著作有:《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解讀建築》、《近代哲匠錄:中國近代重要建築師、建築事務所名錄》。

章節試閱
篇三:中山紀念堂:一個現代中國的宣講空間國府成立以來,各地提倡新政,往往舉行公眾大集會,乃有大會堂或大會場之建築,就中以廣州中山紀念堂為最偉大。-—「志廣州中山紀念堂」,《申報》,1933年3月21日

在我面前有兩幅照片,一幅反映的是晚清中國的私塾(圖1),另一幅是現代學校的教室(圖2)。

儘管兩張照片只是無數的相似場景中的兩個,它們所表現的空間卻不無代表性地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空間使用方式。中國現代教育家俞子夷將新舊教育法的差別概括為自學式「練習」和講授式的「啟發」,相應地我們看到在私塾的空間中...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前言篇

一、舊新共存和中西交織下的「辛亥時期」禮制建築及紀念物概論 
 
一、壇廟  
二、祠(陣亡將士公墓)  
三、墓  
四、紀念碑  
五、紀念雕像  
六、紀念堂篇

二、探尋一座現代中國式的紀念物:南京中山陵的設計 
 
一、孫中山的現代理想  
二、圖案競徵  
三、獲獎作品  
四、從祭到紀念周  
五、頭獎作品  
六、鐘形平面篇

三、中山紀念堂:一個現代中國的宣講空間 
 
一、傳統聚集空間與現代宣講空間  
二、孫中山的革命理想與宣講空間  
三、作為宣講空間的禮堂與現...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