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戀家的人引路人臺灣路上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兒童選讀買房人生課AI五十強FIRE致富覺察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親師衝突佛教
暫不供貨

反對選舉(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大衛.凡.雷布魯克|譯者:甘歡

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11-21

ISBN/ISSN:9789863233213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48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選舉≠民主

拒絕政客情緒勒索、拒絕含淚投票!

英國人自以為是自由的,他們是大錯特錯了,他們只有在選舉國會議員的期間,才是自由的,議員一旦選出,他們就是奴隸,他們就等於零。
──盧梭《社會契約論》

代議制民主已身陷困境,這一點越來越顯而易見。如今,西方國家的投票率越來越低,政黨成員越來越少,政客們越來越傾向於根據選舉日期來調整策略,結果就是,西方社會患上了作者所稱的「民主疲勞症候群」。該如何醫治這一疾病呢?凡‧雷布魯克在本書中給出了分析和答案。

◎本書繁體中文版依據二○一六年七月 The Bodley Head 出版社版本增補修訂。

國際作家、媒體一致好評:

「透過全民投票選出領導人,並不能產生真正的民主政府——這似乎是歷史向我們展現的結論。范雷布魯克發出切實有力的呼籲,提倡重返抽籤制,並勾勒了一整套經過深思熟慮、落實抽籤式民主的計畫。抽籤式民主勢必會遭到大眾媒體及政黨的強烈反對,難以輕易獲得採納,儘管如此,付諸實踐的時機或許到了。」——柯慈(J. M. Coetzee)(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這本出色的作品打破傳統陳規,迫使我們嚴格檢視所有既有的想法及根深柢固的信念,這時機再及時不過了。范雷布魯克揭露了令人震驚的歷史事實,即法國和美國之所以選擇選舉制,恰恰是因為選舉是不民主的,他接著毫不留情地證明,選舉制非但沒有捍衛我們的自決權,實際上反而在阻礙我們的民主發展。」——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神的歷史》作者)

「極具說服力……政治領域鮮少出現新的創見,也很少有人能夠回應民主政治面臨的嚴峻挑戰……令人振奮並推動一個大有可為的實踐法……新鮮、富挑戰性、清楚明瞭。」——《泰晤士報》

「充滿說服力地說明了,我們一直以來都誤將民主與選舉混為一談。」——《觀察家報》

「范雷布魯克希望復興一種體制,其政府不僅為人民服務,而且真正由人民組成……本書對於這種以民眾同意為堅實基礎的制度,提供了相當具說服力的描述。」——《金融時報》

「當民主體制病入膏肓,本書提出一帖激進的藥方,力圖挽救民主的本質。
這個聳動的書名並未道出全貌。正如歐洲知識分子范雷布魯克在書中所主張,我們需要的不是削減民主,而是更純粹的民主。他寫道,將民主等同於選舉是大錯特錯。事實恰好相反,選舉是反民主的,選舉創造了一批脫離選民、且不被選民信任的政治貴族。是以,「由此看來,『民主疲勞症候群』的根本病因在於,我們全都成了選舉基本教義派,既瞧不起當選人,又將選舉奉若神明。」假如民主疲勞症候群就是那急速惡化的疾病,又有何治療方法?作者以歷史方法謹慎立論,提倡回歸古典時代雅典的民主原則,其公民參與的方式並非投票,而是抽籤。代表人民組成政府的執政者,其遴選方式就如現代民主國家選擇陪審團一樣,將重要的決策交付隨機抽選出的公民手中,由他們進行商議並達成共識,而非透過投票或功績制推舉人選。此提案的靈感來源中,較新近的是一名德州學者提出的「審議式民主」概念,該學者有鑑於愛荷華和新罕布夏等較不具代表性的州,卻對總統選舉擁有極大影響力,從而提議由一個規模較小、較多元化的團體組成議會進行審議,這樣的程序也許會比現在的兩極分化更有機會改變想法。面對如此激烈的變革,最感震驚的莫過於擔任守門人的政黨、媒體,以及其他既得利益者。然而,「我們為何接受遊說團體、智庫和各類利益集團得以影響政策,然而對於是否將決策權給予普通民眾,卻感到猶豫不決,他們不正是與政策最為休戚相關的嗎?」
讀者若不認同本書提出的療法,至少應會承認其診斷確實一針見血,精準敏銳。──《科克斯書評》

作者簡介:

大衛.凡.雷布魯克 David Van Reybrouck

一九七一年生於比利時布魯日,在魯汶大學、劍橋大學修習考古學及哲學,於萊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是參與式民主的倡議先鋒,二○○一年創立民主創新平台G1000公民高峰會,並在比利時、荷蘭實際推動多次參與式民主實驗,德國《每日鏡報》稱其為「歐洲知識分子中的佼佼者」。他是同代人中備受推崇的文學及政治作家,前一部著作《剛果:一個民族的史詩》(Congo:The Epic History of People)榮獲十九個獎項,銷售五十萬冊,譯成多國語言出版,《獨立報》盛讚「大師傑作」,《紐約時報》亦給予「壯闊恢宏」的評價。此外他亦著有小說、劇本,也是詩人,創立布魯塞爾詩文社(Brussels Poetry Collective),自二○○一年起擔任法蘭德斯筆會會長。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症狀

狂熱與懷疑:民主的悖論

人們對民主的態度甚是古怪:每個人似乎都心生嚮往,但無人再對它心存信任,儘管國際統計資料向我們表明,越來越多的公民自稱擁護民主。數年前,大型國際研究項目「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對來自五十七個國家的七萬三千多人展開了調查,這些國家的人口數量占全球人口的近八五%。當被問及是否認為民主是治理國家的良策時,不少於九一‧六%的調查對象做出了肯定回答。全世界贊成民主思想的人口比例從未如此之高。

如此高昂的熱情真是令人不可思議,尤其考慮到不到七十年前,民主制度...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第一章 症狀

狂熱與懷疑:民主的悖論
合法性的危機:支持率下滑
效率的危機:活力下降

第二章 診斷

政客的過錯:民粹主義
民主制的過錯:專家治國
代議民主制的過錯:直接民主
選舉代議民主制的過錯:一種新的診斷

第三章 致病機轉

民主制的程序:抽籤(古代和文藝復興時期)
貴族制的程序:選舉(十八世紀)
選舉的民主化:虛假的過程(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

第四章 良藥

抽籤選則的強勢回歸:審議民主(二十世紀末)
民主實踐的革新:國際性浪潮(二○○四─二○一三年)
未來的民主創新:以抽籤模式為...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