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腺壞掉兒童選讀AI五十強買房人生課致富覺察FIRE尖端漫畫大賞親師衝突春季暢銷5折起卜正民孟若吉竹伸介佛教我們的勞力事哈佛媽媽失智照護
暫不供貨

我還沒準備說再見(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布蕾克‧諾爾、帕蜜拉‧D‧布萊爾博士|譯者:馬勵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12-02-24

ISBN/ISSN:978986640932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84

書況:普通

備註:前3章有鉛筆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 聖誕節前夕,一向健康的母親突然過世,女兒瑪莎至今仍未從哀慟中走出來
◎ 唐娜17歲的愛女自殺後,不論時間過了多久,自責、愧疚、憤怒仍一路緊緊尾隨著她
◎ 泰蕊的哥哥在一場車禍中喪生,她形容自己不僅失去了一個親密的手足,同時也失去了一部分自己
  
一切發生得那麼突然,我們毫無準備,卻被迫非接受不可,而世界依然若無其事的運轉,這,太不公平了!
面對心愛的人驟逝,悲傷無助之餘,我們還可以有其他選擇嗎?


儘管我們都知道生離死別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卻很少人對死亡作好真正的準備,更別提面對摯愛驟逝的打擊了。更可怕的是,這些遽變通常來得突然,令人措手不及,而社會或我們所受的教育卻很少告訴我們,當面臨這樣的狀況時,可以向誰求助?除了無盡的悲傷之外,我們還會有什麼樣的情緒轉折?喪禮過後,我們該如何自我療癒,面對未來的人生?在我們的餘生中,還有可能重拾快樂嗎?

本書兩位作者都曾經歷過喪親的痛楚,她們在這段悲不可抑的漫漫長路上摸索,試圖尋找活下去的勇氣及力量。而今,她們以過來人的經驗,帶著同理心與悲憫心,對哀痛逾恆的喪親者伸出援手,扶持他們走過這段人生黑暗期。

本書的初版已經撫慰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在第二版中則增加了許多喪親案例和訪談,每個真實故事讀來都令人鼻酸,包括失去父母或摯友、喪偶、痛失愛子或手足、年幼的孩子失去父母等。作者藉由這些實例,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輔導資訊以及療癒方法,諸如:事情剛發生時的注意事項、可以向哪些人尋求協助、後續的情緒及身體反應、如何重新正常生活等等。

在人生最幽暗的時刻,痛苦與折磨不可避免,但生者依然可以記著逝者的美好,擁抱彼此珍貴的回憶,走出哀慟深淵,好好活下去。

作者簡介:

布蕾克‧諾爾(Brook Noel)

布蕾克‧諾爾出版過十九本書,專長領域是生活管理、平衡,以及生命轉變。她運用很多方法跟讀者接觸並扶持他們,例如發送手機簡訊、提供線上問答、網路訊息互動、在旅途中接待讀者,以及總共十萬人訂閱的四份免費電子報。

布蕾克的哥哥因蜂螫引發的嚴重過敏而驟逝,她和媽媽攜手度過了最難熬的悲傷時刻。現在只要一想起哥哥,布蕾克依然會心痛,但她仍努力讓生活步上正軌,以懷念來取代絕望。

  

布蕾克曾出現在許多媒體中,包括CNN的「熱線新聞」、美國國家廣播電台的「世界新聞」、福斯電視的「朋友訪談」、《婦女世界》、《家長月刊》、《時尚家庭》等雜誌、《紐約郵報》,以及許多廣播節目。她曾獲頒中西部獨立出版人獎、最佳書獎,以及全美獨立出版人獎。



帕蜜拉‧D‧布萊爾博士(Pamela D. Blair PhD)

布萊爾博士自美國臨終神學院取得純粹神學碩士與哲學博士,擁有綜合療法與治療接觸證書,曾就讀於新英格蘭教育學院與改造訓練學院,並自紐約的新神學院取得神學學位。她是專業心理輔導師,以創新的個人成長工作坊與扶持團體著名。

前夫喬治因腦動脈瘤驟逝後,帕蜜拉度過了一段猶如遊走於地獄邊緣的哀慟期,因而也促成了此書的出版。除了本書外,她的著作還有《以後五十年:中老年婦女手冊》(The Next Fifty Years: A Guide for Women at Midlife and Beyond)。她經常受邀上電視台以及電台的談話節目,曾接受哥倫比亞電視台的訪問,也曾參與《me*雜誌》、GriefNet.com,以及《離婚雜誌》的編輯團隊。

譯者簡介:

馬勵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美國奧勒崗大學圖書管理學碩士。長久服務新聞媒體、出版界與中英雙語教學領域。譯有《台灣有沒有明天?台海危機每種台關係揭密》《失落的愛情密碼》《哲學家的食譜》《當快樂來敲門》等二十多本書籍。現任職於文藻外語學院華語中心。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身為處理意外死亡的專業人員,我很高興有這本書來幫助那些靈魂鎖在此類不幸事件中的倖存者。我認為本書有想法、討論透徹,而且非常有意義。那些分享個人感情與經驗的段落寫得極好。作者們將學術論點化為足以撫慰人心的訊息,讓那些身處哀慟中的人了解自己面臨的情緒變化。我會將此書推薦給我關心的親朋好友。

-保德信波特蘭醫院心臟外科醫師 E‧查爾斯‧杜維爾

作者們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與自身經歷,探討真實人生中極為痛苦的一段旅程。感謝帕蜜拉和布蕾克,她們有勇氣走過摯愛遽逝的哀慟全程,有智慧了解其間真義,又慷慨分享...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前 言

美國每年平均約有八百萬人失去一位至親。恐怖主義、戰爭、天災人禍,以及突發事件,都帶來了令人怵目驚心的死亡名單,而這種名單已愈來愈長。我們在媒體上看不到這些往生者的親朋好友。那些活下來的人在緊閉的門窗後、在我們的鄰里之間、在家裡和醫院的等候室裡傷心欲絕。他們或在加護病房外的走廊上來回踱步、或默默注視維生系統被摘除、或彷彿癱了似地坐在硬邦邦的椅子上,也有人焦躁地在旅館中等待遺體被尋獲。突如其來的電話把他們撕裂了,他們辛苦對付突然來到的死亡事件、突然的結束、突然的悲劇,其中沒有一人準備好了跟死...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譯者序

但願及早讀到……

文/馬勵

二○○七年夏天,我有個機會回到二十年前工作過的紐約市,在一所私立中學裡擔任中文教師。這是我從事英語教學與文字工作多年後嚮往的生涯轉變,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就辭去台北的原職出國。卻沒想到就在半年間,年邁的雙親相繼離世。雖說他們均已年過九十,我們子女心中隱隱有數,但纏綿病榻一年多,情況時好時壞的父親,一旦感染,健康狀況迅速急轉直下,撒手人寰,還是令人有措手不及的感覺。而母親在睡夢中過世,雖說有福,卻也是突然。

  

去年五月跟橡樹林的編輯談到父母去世三年多,自己仍然極...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前言

第一部:陌生的世界:踏上哀慟之路
第一章:緣起:作者的話
帕蜜拉的故事
布蕾克的故事
再度經歷親人遽逝

第二章:最初幾週注意事項
把自己當成加護病房病人一樣照顧
預期自己會心不在焉
找個人陪你
接受朋友的幫助
照顧孩子
找個人接電話、查電郵
找人幫忙安排後事
不要擔心非聯絡朋友不可
讓身體做主
宗教傳統
遺囑與喪葬事宜
文化差異
回到工作崗位
哀傷時段
悼亡者友人手冊

第三章:了解哀慟造成的情緒與身體反應
疲憊
分心的日子
否定我們新的現實
憤怒…正常的反應
哀慟沒有固定時間表
身體...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