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奈溫度的正義代謝解密AI智慧製造深夜食堂慷慨的感染力中年之路東京日日長照我不是想死京都我不做英雄進擊的巨人讀首詩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
放入購物車

出外:台日跨國女性的離返經驗(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邱琡雯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09-16

ISBN/ISSN:978957084250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424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女性出走,
可能自主或被迫,
也許單飛或結伴,
目的是賺錢、逃避或自我追尋。
女工、女遊、女性移民等的生命經驗,
建構了女性不走不行的真義。

邱琡雯從女性「主體性建構」的觀點,探討「遷徙」這個日趨頻繁的社會現象,到底有什麼樣的意涵。女性為何「不走不行」?她們的動機可能是出於自主或被迫,形式也許是單飛或結伴,目的不外是賺錢、逃避或自我追尋,《出外:台日跨國女性的離返經驗》試圖從台日兩地跨國女性(包括台籍、日本籍以及其他國籍)的離返經驗中,汲取可能的答案。
邱琡雯《出外:台日跨國女性的離返經驗》一書的特色是,它分屬「性別與移動」和「性別與觀光」兩大研究領域,它架構出「送出國」、「接受國」以及「客方社會」、「主方社會」的雙重視角,它涵蓋了台灣和日本兩處實地調查的成果;它涉及了台日兩地跨國女性也就是女工、女遊、女性移民、女性解說員等不同階級、族群的生命經驗,它橫跨了1960年代到千禧年之後半世紀之久的時序。

「台灣與東亞」發行旨趣
陳芳明
「東亞」觀念進入台灣學術界,大約是近十年的事。但歷史上的東亞,其實像幽靈一樣,早就籠罩在這海島之上。在戰爭結束以前,「東亞」一詞,挾帶著相當程度的侵略性與壟斷性。它是屬於帝國主義論述不可分割的一環,用來概括日本殖民者所具有的權力視野。傲慢的帝國氣象終於禁不起檢驗,而在太平洋戰爭中一敗塗地。所謂東亞概念,從此再也不能由日本單方面來解釋。尤其在跨入一九八○年代之後,整個東亞地區,包括前殖民地的台灣與韓國,開始經歷史無前例的資本主義改造與民主政治變革。一個新的東亞時期於焉展開。
二十一世紀的國際學界,開始浮現「後東亞」一詞,顯然是相應於後結構主義的思考。所謂「後」,在於強調新的客觀條件已經與過去的歷史情境產生極大差異。在新形勢的要求下,東亞已經成為一個複數的名詞。確切而言,東亞不再是屬於帝國的獨占,而是由東亞不同國家所構成的共同觀念。每一個國家的知識分子都站在自己的立場重新出發,注入殖民時期與戰爭時期的記憶,再定義東亞的政經內容與文化意涵。他們在受害的經驗之外,又具備信心重建主體的價值觀念。因此東亞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概念,不僅要找到本身的歷史定位,同時也要照顧到東亞範圍內不同國籍知識分子所提出的文化反省。
東亞的觀念,其實富有繁複的現代性意義。所謂現代性,一方面與西方中心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一方面又與資本主義的引介有相當程度的共謀。當台灣學界開始討論東亞議題時,便立即觸及現代性的核心問題。在歷史上不斷受到帝國支配的台灣,不可能永遠處在被壓抑、被領導的位置。進入一九八○年代以後,台灣學界開始呈現活潑生動的狀態,許多學術工作已經不能只是限制在海島的格局。凡是發出聲音就必然可以回應國際的學術生態,甚至也可以分庭抗禮。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時期,不僅台灣要與國際接軌,國際也要與台灣接軌。
「台灣與東亞」叢刊的成立,正是鑑於國內學術風氣的日漸成熟,而且也見證研究成果的日益豐碩。這套叢刊希望能夠結合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嘗試探索東亞議題的可能性。無論是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的專業訓練,都可以藉由東亞作為媒介,展開跨領域的對話。東亞的視野極為龐大,現代性的議題則極為複雜,尤其進入全球化的歷史階段,台灣學術研究也因而更加豐富。小小的海島,其實也牽動著當代許多敏感的議題,從歷史記憶到文學審美,從環保行動到反核運動,從民主改革到公民社會,從本土立場到兩岸關係,從經濟升級到勞工遷徙,無不細膩且細緻地開啟東亞思維。本叢刊強調嚴謹的學術精神,卻又不偏廢入世的人文關懷。站在台灣的立場,以開放態度與當代知識分子開啟無盡止的對話。

作者簡介:

邱琡雯

台灣大學政治學學士,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教授。主編《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Ⅱ》(台北:遠流出版社,2003),譯作《日本人論:從明治維新到現代》(台北:立緒出版社,2003;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八重山的台灣人》(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2012),著作《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亞洲新娘(增訂一版)》(台北:巨流出版社,2005)。

延伸閱讀

陳芳明,《現代主義及其不滿》

吳佩珍,《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

崔末順,《海島與半島:日據台韓文學比較》



章節試閱
第六章  過剩與闕如:千禧年後日本女遊書寫下的台灣意象

一、前奏

本章的書寫動機主要來自以下兩點的個人經驗。

一、我從日本留學返國後,陸陸續續有些日本女性友人來台觀光,無論是自由行或是跟旅遊團,我在幾次充當導遊的經歷中,開始注意她們手中的那本台灣觀光導覽。玲子曾留學台灣,精通中文,對她而言,台灣不僅是舊地重遊的首選之地,也是另一個精神原鄉,但每次她來時,還是手拿一本介紹台灣最新版的旅遊指南。由香是第一次到台灣自由行,正逢九二一大地震的前夕,她已有多年在亞洲各地旅行及研究調查的豐富經驗,手持的是號...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為何不走不行

書寫,是為了自我救贖,這本書也不例外。

從日本返國後的這十五年來,我主要的教學和研究領域分屬「性別與移動」(gender and migration)和「性別與觀光」(gender and tourism),兩者的共通點是:從性別的觀點,特別是從女性「主體性建構」(construction of subjectivity)的觀點,去探討「遷徙」這個日趨頻繁的社會現象到底有什麼樣的意涵。我不僅是一名研究者和觀察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及當事者,本身就是一位長期且周期在城鄉、在國內外移動(亞洲為主)的人,深刻瞭解「遷徙」這件事,對於女性建構生命意義的重要...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台灣與東亞」發行旨趣/陳芳明
序章
女性與移動
第一章  離返與性別規範:一九六○至七○年代沖繩諸島的台灣女工
一、緣起
二、離返與性別規範
三、台沖人口移動相關論述
四、台灣女工移出的背景:中琉文化經濟協會
五、關於嘉義大林
六、大林女工的離返經驗
七、結論

第二章  東方主義的再思考:南大東島島民與大林女工的雙向凝視
一、楔子
二、《魚群記》中的台灣女工
三、東方主義的再思考
四、引進台灣女工的背景:從缺工到補工
五、南大東島島民眼中的台灣女工
六、台灣女工回望的南大東島島民
七、尾聲
...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