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幼鸚鵡鵪鶉
    影評人
     
    《台灣電影愛與死》
    鄭秉泓
    書林出版
     
    鄭秉泓他的愛、他的才、他的台,縱橫四海,無比精彩,永恆存在。
    《穆里愛》
    (Muriel, ou le temps d'un retour)
    Alain Resnais / 法‧義 / 1963
     
    形式創意頂尖,關愛非我族類,深遠影響楊德昌、王家衛、葛林納威。
    《去年在馬倫巴》
    (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
    Alain Resnais / 法‧義 / 1961
    《愛情神話》
    (Fellini - Satyricon)
    Federico Fellini / 義大利 / 1969
    《春光乍現》
    (Blow-Up)
    Michelangelo Antonioni / 義‧美 / 1966
    《邀請旅程》
    (Invitation au voyage)
    Peter Del Monte / 法‧義 / 1982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
    楊德昌 / 台灣 / 1991
    《天橋不見了》
    (The Skywalk Is Gone)
    蔡明亮 / 台灣 / 2002
    《享樂花園》
    謝文明 / 台灣 / 2005
    《帶我去遠方》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
    傅天余 / 台灣 / 2009
    《晃遊身體》
    (Body at Large)
    應政儒 / 台灣 / 2009
  •  
     
    塗翔文
    影評人、電影工作者
     
    《複眼的映像︰我與黑澤明》
    橋本忍
    大家
     
    這是我近年來看過有關電影的書之中,最喜歡也最動人的一本,它敘述了創作的過程與不為人道的悲喜,還有彼此激勵與惺惺相惜的共事情誼。
    《愛情影片 / 情路長短調》
    (A Short Film About Love)
    Krzysztof Kieslowski / 波蘭 / 1988
     
    影響我一生和對電影之熱愛的一部電影。
    《童年往事》
    〈A Time To Live, A Time To Die)
    侯孝賢 / 台灣 / 1985
    《阿飛正傳》
    〈Days of Being Wild)
    王家衛 / 香港 / 1990
    《萬花嬉春》
    〈Singin' in the Rain)
    Stanley Donen, Gene Kelly / 美國 / 1952
    《大路》
    (La Strada / The Road)
    Federico Fellini / 義大利 / 1954
    《野草莓》
    (Smultronstället / Wild Strawberries)
    Ingmar Bergman / 瑞典 / 1957
    《長日將盡》
    (The Remains of The Day)
    James Ivory / 英國 / 1993
    《日以作夜》
    (La nuit américaine / Day for Night)
    François Truffaut / 法國 / 1973
    《東京物語》
    (Tokyo Story)
    小津安二郎 / 日本 / 1953
    《冬日甦醒》
    (Kis uykusu / Winter Sleep)
    Nuri Bilge Ceylan / 土耳其 / 2014
  •  
     
    但唐謨
    作家、《破週報》影評人、OKAPI專欄作者
     
    《馬鹿野郎》:
    北野武、米歇爾.坦曼
    漫遊者文化
     
    日本導演/演員北野武好像很淡定,這本書道出了他淡定下的波濤洶湧。
    《風櫃來的人》
    (The Boys from Fengkuei)
    侯孝賢 / 台灣 / 1983
     
    台灣本土生出來,描寫青春最悲壯的電影,也是台灣少年的記憶。
    《怵目驚魂28天》
    (Donnie Darko)
    Richard Kelly / 美國 / 2001
    《單車失竊記》
    (Ladri di biciclette / The Bicycle Thief)
    Vittorio De Sica / 義大利 / 1948
    《槍殺鋼琴師》
    (Tirez sur le pianiste / Shoot the Pianist)
    François Truffaut / 法國 / 1960
    《新空房禁地》
    (Brain Dead / Dead Alive)
    Peter Jackson / 紐西蘭 / 1992
    《重慶森林》
    (Chungking Express)
    王家衛 / 香港 / 1994
    《藍色大門》
    (Blue Gate Crossing)
    易智言 / 台灣 / 2002
    《豬頭漢堡包》
    (Harold and Kumar go to White Castle)
    Danny Leiner / 美‧德 / 2004
    《恐懼吞噬心靈》
    (Angst essen Seele auf / Ali: Fear Eats the Soul)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 德國 / 1974
    《斷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
    Ang Lee / 美‧加 / 2005
  •  
     
    鄭秉泓
    影評人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David Bordwell & Kristin Thompson
    麥格羅希爾
     
    對我而言它不只是一本教科書,它比較像是一個認識很久的朋友,長伴我左右,提供我最完善的諮詢與救援。
    《新天堂樂園》
    (Nuovo Cinema Paradiso)
    Giuseppe Tornatore / 義大利 / 1988
     
    我的荒島電影。光是閉上眼睛聽著配樂就想流淚,這部神奇的電影就是我的人生電影院,它徹底啟發了我。
    《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Victor Fleming / 美國 / 1939
    《四百擊》
    (Les Quatre Cents Coups)
    François Truffaut / 法國 / 1959
    《真善美》
    (The Sound of Music)
    Robert Wise / 美國 / 1965
    《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David Lean / 英國 / 1962
    《浩氣蓋山河》
    (Il Gattopardo)
    Luchino Visconti / 義大利 / 1963
    《純真年代》
    (The Age of Innocence)
    Martin Scorsese / 美國 / 1993
    《紅色情深》
    (Trois couleurs: Rouge)
    Krzysztof Kieslowski / 法國 / 1994
    《舞動人生》
    (Billy Elliot)
    Stephen Daldry / 英國 / 2000
    《不散》
    (Good Bye, Dragon Inn)
    蔡明亮 / 台灣 / 2003
  •  
     
    吳俞萱
    詩人、影評人
     
    《赫爾佐格談赫爾佐格》
    Paul Cronin
    文匯出版社
     
    荷索清澈而瘋狂的意志,向我們遞送那個新世界的純粹無邪,讓人渴慕一種全然的交付。
    《蜂巢的幽靈》
    (The Spirit of the Beehive)
    Víctor Erice / 西班牙 / 1973
     
    揭示日常背後、限度之外的那些,詩意的幽靈。祂給我們一雙全新的眼睛,讓我們無畏漆黑,無畏時間。
    《幻之光》
    (Maboroshi)
    是枝裕和 / 日本 / 1995
    《情事》
    ( L'Avventura / The Adventure)
    Michelangelo Antonioni / 義大利 / 1960
    《巴黎野玫瑰》
    (37°2 le matin / Betty Blue)
    Jean-Jacques Beineix / 法國 / 1986
    《沙羅雙樹》
    (Shara)
    河瀨直美 / 日本 / 2003
    《色情酒店》
    (Exotica)
    Atom Egoyan / 加拿大 / 1994
    《秋光奏鳴曲》
    (Höstsonaten / Autumn Sonata)
    Ingmar Bergman / 瑞典 / 1978
    《三月的獅子》
    (三月のライオン / March comes in like a lion)
    矢崎仁司 / 日本 / 1992
    《慾謀》
    (Stoker)
    朴贊郁 / 美‧英 / 2013
    《雙面薇若妮卡》
    (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Krzysztof Kieślowski / 法國 / 1991
  •  
     
    陳懷恩
    導演
     
    《瘂弦詩集》
    瘂弦
    洪範
     
    喜歡瘂弦的詩,可以看我拍的『如歌的行板』;喜歡『如歌的行板』,更要看『瘂弦詩集』。
    《我的舅舅》
    〈Mon oncle / My Uncle〉
    Jacques Tati / 法國 / 1958
     
    不是默片,完全可以用『看』的電影,原來人是不需說那麼多話的!
    《永遠的一天》
    〈Mia aioniotita kai mia mera / Eternity And A Day〉
    Theodoros Angelopoulos / 希臘 / 1998
    《分居風暴》
    〈Jodaeiye Nader az Simin / Nader and Simin:A Separation〉
    Asghar Farhadi / 伊朗 / 2011
    《地心引力》
    〈Gravity〉
    Alfonso Cuarón / 英‧美 / 2013
    《烈火焚身》
    〈Incendies〉
    Denis Villeneuve / 加拿大 / 2010
    《濃情四重奏》
    〈A Late Quartet〉
    Yaron Zilberman / 美國 / 2012
    《愛慕》
    〈Amour〉
    Michael Haneke / 法國 / 2012
    《白色緞帶》
    〈Das weiße Band - Eine deutsche Kindergeschichte / The White Ribbon〉
    Michael Haneke / 德國 / 2009
    《戀戀風塵》
    〈Dust In The Wind〉
    侯孝賢 / 台灣 / 1986
    《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
    〈ブタがいた教室 / School Days with a Pig〉
    前田哲 / 日本 / 2008
  •  
     
    侯季然
    導演、作家
     
    《八百萬個老爸在路上》
    時報
     
    這本書是一部保加利亞的公路電影,作者描繪保加利亞的筆觸看似淡淡,卻造成了深刻的效應,猶如描寫心情和回憶的形狀,很電影感。
    《新手人生》
    (Beginners)
    Mike Mills / 美國 / 2010
     
    有時候你看著好天氣的世界,會莫名感傷,時間變得深邃,大部分的煩惱被熨平了。這電影就像是這樣的天氣。
    《超能失控》
    (Chronicle)
    Josh Trank / 美國 / 2012
    《艾格妮撿風景》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 The Gleaners and I)
    Agnès Varda / 法國 / 2000
    《鬼宿舍》
    (Dorm)
    Songyos Sugmakanan / 泰國 / 2006
    《東尼瀧谷》
    (トニー滝谷 / Tony Takitani)
    市川準 / 日本 / 2005
    《天水圍的日與夜》
    (The Way We Are)
    許鞍華 / 2008 / 香港
    《戀愛症候群》
    (Syndromes and a Century)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 泰‧法 / 2006
    《自由之丘》
    (자유의언덕 / Hill of freedom)
    洪尚秀 / 南韓 / 2014
    《竊聽風暴》
    ( Das Leben der Anderen / The Lives of Others)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 德國 / 2006
    《親你跟我這樣做》
    (Main dans la main / Hand in Hand)
    Valérie Donzelli / 法國 / 2012
  •  
     
    張耀升
    小說家、影像工作者
     
    《行動代號孫中山》
    張耀升
    時報文化
     
    易智言原創劇本X張耀升小說執筆,哪本電影小說有這種神奇組合?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
    楊德昌 / 台灣 / 1991
     
    楊德昌建構出了一個完整的世界,有人有氣溫有生存更有恐懼,把一個已經不在的時代完整搬到觀眾眼前。
    《藍絲絨》
    (Blue Velvet)
    David Lynch / 美國 /1986
    表現與敘事手法令我驚奇,原來「看不見」與「看不清楚」比看見更有魔力,是我當年最大的啟發。
    《1999年的暑假》
    (1999年の夏休み)
    金子修介 / 日本 / 1988
    四個未成年女偶像(其中一位是深津繪里)扮演四個男同性戀,畫面唯美搭上極度生澀的演技反而風格化。感情關係糾纏複雜,殉情、靈魂轉移回歸,死而復生並以愛復仇。1988年的片,領先時代,現今BL小說全都弱掉。唯美到沒有腦漿可言!(當時的深津還不叫深津)
    《盲獸》
    (Blind Beast)
    增村保造 / 日本 / 1969
    幾乎只有一個場景,原著是江戶川亂步的日記體小說,編劇重新整理並更改成全知觀點。
    The Reflecting Skin
    (參考中譯:《童年鏡像》、《魔鬼與我同生》)
    Philip Ridley / 英‧加 / 1990
    奇片,小孩觀點看大人世界,但小孩並不是純潔的象徵,而是邪惡的助力,把受害者寡婦視為巫婆,把死嬰視為天使,一心發揮內心正義的小孩最後以自己純潔的力量毀滅了自己的世界。
    《醉畫仙》
    (Painted Fire)
    林權澤 / 韓國 / 2002
    12年前的崔岷植,對藝術家來說,整個世界包含命運都是敵人,唯一能倚賴也最不重要的就是才華,因為才華,才被平庸之輩視為異類說你異於常人,雖然掩藏才華確實有可能過著平庸的生活,問題是,不甘為常人。
    《藍色大門》
    (Blue Gate Crossing)
    易智言 / 台灣 / 2002
    過去12年,我聽過無數次這樣的話:「我從來不看台灣電影,因為台灣電影都很悶。」當然,這是一句很智障的話,從來不看怎麼會知道悶?此時,不需多言,給他看【藍色大門】就是了。
    《熱帶魚》
    (Tropical Fish)
    陳玉勳 / 台灣 / 1995
    片中的台灣問題至今依舊,根本預言片!
    《血色入侵 / 生人勿進》
    (Låt den rätte komma in / Let the Right One In)
    Tomas Alfredson / 瑞典 / 2008
    邊緣人的深情畸戀是我最著迷的主題,從此我心中沒有其他吸血鬼電影。
    《新空房禁地》
    (Brain Dead / Dead Alive)
    Peter Jackson / 紐西蘭 / 1992
    一言以蔽之,精彩的亂來!
  •  
     
    張耀升 加碼推薦動畫
    小說家、影像工作者
     
    《卡夫卡的42個魔幻時刻》
    法蘭茲.卡夫卡、華文作者群
    漫步文化
     
    很有誠意編輯卡夫卡的書。
    《鄉村醫生》
    (カフカ 田舎医者)
    山村浩二 / 日本 / 2007
     
    改編自卡夫卡的短篇小說,看完之後心中滿滿都是做動畫的衝動!雖然是改編自沒人看得懂原著,動畫本身也是玄之又玄,但聲音、影像都精彩無比,跟另外一部【頭山】都橫掃世界各大主要動畫影展。
    《和巴席爾跳華爾滋》
    (ואלס עם באשיר / Waltz With Bashir)
    Ari Folman / 以‧德 / 2008
    以色列導演反省黎巴嫩大屠殺事件,除了影像之外,田調也做足功課,最後一個畫面推翻「這是一部很酷的動畫」的觀點,把觀眾帶回現實世界的殘忍。除了藝術上的成就,也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奇幻星球》
    (La planète sauvage / Fantastic Planet)
    René Laloux / 法國 / 1973
    1973年的動畫,至今來看還是太有想像力了!
    《頭山》
    (Mt. Head)
    山村浩二 / 日本 / 2002
    太酷!把日本落語橋段改編成動畫,聲部影部都很精彩。
    Perfect Blue
    今敏 / 日本 / 1997
    虛實交錯,推翻再推翻,給我許多啟發。
    《海馬》
    (カイバ)
    湯淺政明 / 日本 / 2008
    許多人覺得蠟筆小新的動畫很特別,遠好過漫畫,這就是蠟筆小新動畫的作者自己的作品。
    《爆炸頭武士》
    (Afro Samurai: Resurrection)
    木崎文智 / 日‧美 / 2009
    華麗,暴力,如果這不是爽片什麼才是爽片!
    《千年女優》
    今敏 / 日本 / 2002
    這不是一個愛情故事,而是創作者追尋創作境界的後設動畫。
    《光明戰士AKIRA》
    大友克洋 / 日本 / 1988
    男性版的LUCY,不過不是成仙,而是成魔。少見的以團體中永遠的老二為主角,在老大的陰影下想壯大自我,一方面也是日本國族寫照。
    《縫》
    張耀升 / 台灣 / 2014
    開頭既然說了山村浩二使我想做動畫,最後就來介紹一下我自己的動畫吧!一分鐘片花。
  •  
     
    張耀升 加碼推薦台灣電影
    小說家、影像工作者
     
    《王童七日談》
    藍祖蔚
    典藏藝術
     
    這本書有很完整的王童創作觀,王童的創作歷程就是台灣電影史的一個重要篇章。
    《恐怖份子》
    (Terrorizers)
    楊德昌 / 台灣 /1986
     
    如果喜歡大衛芬奇的《控制》,就要看看楊德昌的《恐怖份子》,《恐怖份子》的預算與拍攝年代的技術與好萊塢電影有天地之別,但虛實交錯的複雜程度,就算在當代也依舊是經典,中影第一批數位修復重新出版的DVD就選了《恐怖份子》。
    《一一》
    (YI YI)
    楊德昌 / 台‧日 / 2000
    創下台灣電影在北美上映最久的紀錄,也是至今唯一獲得坎城最佳導演的台灣電影,卻從未在台灣上映發行,是一個最台北的故事,卻也是最受世界歡迎的台灣電影。
    《黑暗之光》
    (Darkness and Light)
    張作驥 / 台灣 / 1999
    描寫盲人生活,每個角色都像是從電影中活到觀眾面前,非常寫實的電影,但是當寫實累積到一個強度時,敘事卻在結局轉向魔幻,帶給現實更大的悲傷。
    《香蕉天堂》
    (Banana Paradise)
    王童 / 台灣 / 1989
    冒名頂替師範大學畢業生的鈕承澤與他的假妻子曾慶瑜在戰亂中逃到台灣,極盡荒謬的黑色喜劇,先鋒地觸碰了省籍認同、白色恐怖與兩岸探親,多年後,熱心的兒子替他們聯絡上中國的親人,電話接通的一刻,夫妻兩人的情緒由深怕被揭發假身份轉向崩潰痛哭,原來所有逃到台灣的外省第一代,就算身份假冒,鄉愁也都一樣。
    《無言的山丘》
    (Hill of No Return)
    王童 / 台灣 / 1992
    因為金礦,金瓜石成為勞工競相前往的夢工廠,卻又同時成為日本強勢逼壓下的血汗勞工。礦工愛上台日混血的雛妓,愛情無言面對天地。
    《戀戀風塵》
    侯孝賢 / 台灣 /1986
    28年前的台灣,台北車站尚未地下化,一段無疾而終的愛情配上陳明章的音樂,純樸的感動。
    《少年吔,安啦!》
    (Dust of Angels)
    徐小明 / 台灣 / 1992
    台灣偏遠的鄉下地區,滿腔怒火的青少年未來毫無出路,只能踏入黑道,於是越是偏差越是自我安慰:「少年吔,安啦!」
    《窗外》
    宋存壽 / 台灣 / 1973
    林青霞17歲時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搭配上瓊瑤的原著與拍攝手法頗現代主義的導演宋存壽,有著不同於言情小說的氣氛與張力。
    《失魂》
    (SOUL)
    鍾孟宏 / 台灣 / 2013
    把強烈的視覺藝術風格放進驚悚片的類型中,碰撞炸裂出來的效果很驚人,酷到不像亞洲片!
    《最遙遠的距離》
    (The Most Distant Course)
    林靖傑 / 台灣 / 2007
    失去愛的三個人各自來到台東海邊,尋找一種聲音,林靖傑的第一部電影,說著很不一樣的故事。
  •  
     
    連奕琦
    導演
     
    《小王子經典珍藏版》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水滴文化
     
    這本書裏有一個祕密,大家都明白的秘密,一個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實。事情的真相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八又二分之一》
    (8½ / Otto e Mezzo)
    Federico Fellini / 義大利 / 1963
     
    這部電影讓我可以好好地當138分鐘的小孩,在這段時間裏,即使時間都不能逼我長大。
    《早安》
    (お早よう / Good Morning)
    小津安二郎 / 日本 /1959
    《阿飛正傳》
    (Days of Being Wild)
    王家衛 / 香港 / 1990
    《藍色情挑》
    (Trois couleurs: Bleu)
    Krzysztof Kieślowski / 法國 / 1993
    《齊天大聖東遊記》
    劉鎮偉 / 香港 / 1995
    《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劉鎮偉 / 香港 / 1995
    《斷了氣》( À bout de souffle)
    Jean-Luc Godard / 法國 / 1960
    《戀戀風塵》
    侯孝賢 / 台灣 /1986
    《巴西》
    (Brazil)
    Terry Gilliam / 英國 / 1985
    《偶然與巧合》
    (Hasards ou Coïncidences / Chance or Coincidence)
    Claude Lelouch / 法國 / 1998
  •  
     
    劉梓潔
    導演、作家
     
    《複眼的映像︰我與黑澤明》
    橋本忍
    大家
     
    在電影相關著作中,我們只看到導演。而這本無私的回憶錄,讓我們看到劇本工作的過程,以及編劇的品德。
    《新橋戀人》
    (Les Amants du Pont-Neuf)
    Leos Carax / 法國 / 1991
     
    禁得起一再重看的經典。愛戀的迷亂與純真,纏綿與孤絕,搭上嚇死人的場景調度,每次重看依然震撼。
    《藥命俱樂部》
    (Dallas Buyers Club)
    Jean-Marc Vallée / 美國 / 2013
    《花神咖啡館》
    (Café de Flore)
    Jean-Marc Vallée / 加拿大 / 2011
    《到阜陽六百里》
    (Return Ticket)
    鄧勇星 / 台灣 / 2011
    《靈魂的重量》
    (21 Grams)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 美國 / 2003
    《藍色情人節》
    (Blue Valentine)
    Derek Cianfrance / 美國 / 2010
    《浮雲》
    (Floating Clouds / Ukigumo)
    成瀨已喜男 / 日本 / 1955
    《春光乍洩》
    (Happy Together)
    王家衛 / 香港 / 1997
    《新手人生》
    (Beginners)
    Mike Mills / 美國 / 2010
    《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
    David Fincher / 美國 / 1999
  •  
     
    楊士賢
    製片人
     
    《白鴿物語》
    小野
    時報
     
    電影前期開發企畫工作很重要,很多事情在這個階段就決定了。
    《現代啟示錄》
    (Apocalypse Now)
    Francis Coppola / 美國 / 1979
     
    在沒什麼視覺特效的年代拍成這部片,是人力、物力、能力的高度動員。
    《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
    Richard Linklater / 美國 / 1995
    《偶然與巧合》
    (Hasards ou Coïncidences / Chance or Coincidence)
    Claude Lelouch / 法國 / 1998
    《阮玲玉》
    (Centre Stage)
    關錦鵬 / 香港 / 1992
    《陽光燦爛的日子》
    (In the Heat of the Sun)
    姜文 / 中國 / 1994
    《慾望之翼》
    (Der Himmel über Berlin / Wings of Desire)
    Wim Wenders / 德國 / 1987
    《純真年代》
    (The Age of Innocence)
    Martin Scorsese / 美國 / 1993
    《流浪者之歌》
    (Dom za vesanje / Time of the Gypsies)
    Emir Kusturica / 南斯拉夫 / 1988
    《兩個四月》
    (Aprile)
    Nanni Moretti / 義大利 / 1998
    《風雲人物》
    (It's a Wonderful Life)
    Frank Capra / 美國 / 1946
  •  
     
    聞天祥
    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
     
    《我愛羅》
    駱以軍
    印刻
     
    小說家論電影,既有影評的準確犀利,還有後者少見的生花妙筆,忍不住想用紅筆畫重點。
    《童年往事》
    (A Time To Live, A Time To Die)
    侯孝賢 / 台灣 / 1985
     
    15歲看不太懂,18歲以為都懂,30歲還發現有以前沒看懂的......。
    《開羅紫玫瑰》
    (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Woody Allen / 美國 / 1985
    《愛情影片 / 情路長短調》
    (A Short Film About Love)
    Krzysztof Kieslowski / 波蘭 / 1988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
    Abbas Kiarostami / 伊朗 / 1987
    《東邪西毒》
    (Ashes of Time)
    王家衛 / 香港 / 1994
    《萬花嬉春》
    (Singin' in the Rain)
    Stanley Donen, Gene Kelly / 美國 / 1952
    《城市之光》
    (City Lights)
    Charles Chaplin / 美國 / 1931
    《大路》
    (La Strada / The Road)
    Federico Fellini / 義大利 / 1954
    《浮草》
    (Floating Weeds)
    小津安二郎 / 日本 / 1959
    《穆荷蘭大道》
    (Mulholland Drive.)
    David Lynch / 美‧法 / 2001
  •  
     
    陳曉珮
    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 影展部總監
     
    《深夜食堂》
    安倍夜郎
    新經典文化
     
    簡單的線條刻劃出美食的溫度,帶來不可思議的療癒。身心滿足。
    《日以作夜》
    (La nuit américaine / Day For Night)
    François Truffaut / 法國 / 1973
     
    關於拍電影的電影,為之瘋狂,心甘情願。楚浮獻給電影的情書。
    《告別語言》
    (Adieu au langage / Goodbye To Language 3D)
    Jean-Luc Godard / 法國 / 2014
    《輕輕搖晃》
    (Lilting)
    許泰豐 Hong Khaou / 英國 / 2014
    《荒唐小鎮殺人事件》
    (Li'l Quinquin)
    Bruno DUMONT / 法國 / 2014
    《殭屍哪有這麼正》
    (Life After Beth)
    Jeff Baena / 美國 / 2014
    《曠世奇片之死》
    (Jodorowsky's Dune)
    Frank Pavich / 美‧法 / 2013
    《尼克凱夫:地球兩萬日》
    (20,000 Days On Earth)
    Iain Forsyth, Jane Pollard / 英國 /2014
    《阿基拉》
    (Akira)
    大友克洋 / 日本 / 1988
    《英倫末路》
    (The Last of England)
    Derek Jarman / 英國 / 1988
    《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
    (Do You Remember Dolly Bell?)
    Emir Kusturica / 南斯拉夫 / 1981
  •  
     
    呂彤暄
    金馬影展宣傳統籌
     
    《夜巡者》
    Sergey Lukianenko
    圓神
     
    用善與惡辯證所產生的俄國奇幻小說,無法阻止我在腦海裡翻拍一百遍!
    《齊瓦哥醫生》
    (Doctor Zhivago)
    David Lean / 英國 / 1965
     
    不經意地想起那滿目雪景、離去的身影,還是會讓我感到心好痛。
    《東京物語》
    (Tôkyô monogatari)
    小津安二郎 / 日本 / 1953
    《鷹與男孩》
    (Kes)
    Ken Loach / 英國 / 1970
    《藍色情挑》
    (Trois couleurs: Bleu)
    Krzysztof Kieślowski / 法國 / 1993
    《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
    王家衛 / 香港 / 2000
    《眾聲喧嘩》
    (Triptyque)
    Robert Lepage, Pedro Pires / 加拿大 / 2013
    《珈琲時光》
    (Café Lumière)
    侯孝賢 / 日本 / 2003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
    楊德昌 / 台灣 / 1991
    《星際大戰》系列
    (Star Wars)
    George Lucas / 美國 / 1977
    《甜蜜蜜》
    (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
    陳可辛 / 香港 / 1996
  •  
     
    楊元鈴
    策展人
     
    《一次:影像和故事》
    Wim Wenders
    田園城市
     
    每一幅圖片都是一次開始,穿越銀幕,探向導演心靈與無數故事的旅程。
    《巴黎‧德州》
    (Paris, Texas)
    Wim Wenders / 德‧法 / 1984
     
    從地理到心理,定義了公路電影類型與孤獨疏離人心的經典神作。
    《麥兜,我和我媽媽》
    (Mcdull: Me & My Mom)
    謝立文 / 香港 / 2014
    《藍》
    (Blue)
    Derek Jarman / 英國 / 1993
    《里斯本記憶迷宮》
    (Cavalo Dinheiro / Horse Money)
    Pedro Costa / 葡萄牙 / 2014
    《告別語言》
    (Adieu au langage / Goodbye To Language 3D)
    Jean-Luc Godard / 法國 / 2014
    《3x3D》
    Jean-Luc Godard, Peter Greenaway / 法‧葡 / 2013
    《蘇古諾夫:世紀之聲》
    (Sokurovin ääni / The Voice Of Sokurov)
    Leena Kilpeläinen / 芬蘭 / 2014
    《西遊》
    (Le Voyage en Occident / Journey to the West)
    蔡明亮 / 台灣 / 2014
    《吸血鬼家庭屍篇》
    (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
    Jemaine Clement, Taika Waititi / 紐西蘭 / 2014
    《第二扇窗》
    (2つ目の窓 / Still the Water)
    河瀨直美 / 日‧法 / 2014
  •  
     
    嘉世強
    時報出版文學線主編、2008年金馬影展策展人
     
    《複眼的映像︰我與黑澤明》
    橋本忍
    大家
     
    橋本忍是日本戰後電影第一編劇,本書兼具影史及文學價值,豪氣、抒情又懷舊,與黑澤明的互動足以讓所有影迷動容,好的電影是什麼?絕非一人能夠成就。電影的好亦然。
    《愛情萬歲》
    (Vive l'Amour)
    蔡明亮 / 台灣 / 1994
     
    大學時代進戲院看的威尼斯金獅獎電影。我從此知道,好的電影一輩子不會只看一次,我日後的觀影經驗總不斷回到那時的思索、困惑、入迷、頓悟與宣洩。
    《童年往事》
    (A Time To Live, A Time To Die)
    侯孝賢 / 台灣 / 1985
    《一一》
    (YI YI)
    楊德昌 / 台‧日 / 2000
    《慕德之夜》
    (Ma nuit chez Maud)
    Eric Rhomer / 法國 / 1969
    《浮雲》
    (Floating Clouds / Ukigumo)
    成瀨已喜男 / 日本 / 1955
    《麥秋》
    (Early Summer / Bakushû)
    小津安二郎 / 日本 / 1951
    《白夜》
    (Le notti bianche)
    Luchino Visconti / 義‧法 / 1957
    《夜》
    (La notte)
    Michelangelo Antonioni / 義‧法 / 1961
    《面孔》
    (Faces)
    John Cassavetes / 美國 / 1968
    《廣島之戀》
    (Hiroshima mon amour)
    Alain Resnais / 法‧日 / 1959
  •  
     
    黃子欽
    二手藝術家
     
    《暴民画報—島國青年俱樂部》
    黃子欽+新世代作家
    健行
     
    三一八學運對我來說,是個禮物也是份功課,它召喚了歷史的幽靈與未來的想像。 文學藝術應該要與社會持續對話,尤其是對台灣人民而言,「中國因素」對於言論自由、經濟發展、生活信仰⋯⋯是沒有迴避空間的。
    《正義辯護人》
    (변호인 / The Attorney)
    楊宇碩 / 韓國 / 2013
     
    從這部片,可以看韓國學運的發展,及電影工業處理大眾娛樂與政治題材的功力。片中最直接與最具力道的「自由意志」表現,恰巧就是台灣傳媒近幾年快速流失的成分。
    《夜巡者》
    (Night Watch)
    Timur Bekmambetov / 俄羅斯 / 2004
    《刺激1995》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Frank Darabont / 美國 / 1994
    《赤裸》
    (Naked)
    Mike Leigh / 英國 / 1993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Jonathan Demme / 美國 / 1991
    《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
    David Fincher / 美國 / 1999
    《黑店狂想曲》
    (Delicatessen)
    Marc Caro, Jean-Pierre Jeunet / 法國 / 1991
    《地下社會》
    (Underground)
    Emir Kusturica / 法‧德 / 1995
    《黑暗之光》
    (Darkness and Light)
    張作驥 / 台灣 / 1999
    《熱帶魚》
    (Tropical Fish)
    陳玉勳 / 台灣 / 1995
  •  
     
    林心如
    影評人/譯者
     
    《影像動態:電影,藝術》(Movement of Images : Cinema, Art)展覽專輯
     
    由策展人米修(Philippe-Alain Michaud)編撰,串起實驗電影和造形藝術的微妙關係,打開一片嶄新視野。
    《去年在馬倫巴》
    (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
    Alain Resnais / 法‧義 / 1961
     
    記憶、影像、話語的迷宮。絕美形體,華麗景緻。絕望的深淵,生存的空虛。
    《高達,十二月自畫像》(JLG/JLG - autoportrait de décembre)
    Jean-Luc Godard / 法國 / 1994
    《席丹,21世紀的肖像》(Zidane, un portrait du 21e siècle / a 21st century portrait)
    Douglas Gordon, Philippe Parreno / 法國 / 2006
    《蝕》(L'eclisse / Eclipse)
    Michelangelo Antonioni / 法‧義 / 1962
    《摘我的雛菊》(Pull My Daisy)
    Robert Frank, Alfred Leslie / 美國 / 1959
    《電影禪》(Zen for Film)
    Nam June Paik / 美國 / 1964
    《一代宗師》(The Grandmaster)
    王家衛 / 香港 / 2013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楊德昌 / 台灣 / 1991
    《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
    Alain Resnais / 法‧日 / 1959
    《堤》(La jetée)
    Chris Marker / 法國 / 1962
  •  
     
    席時斌
    當代藝術家
     
    《波赫士全集》
    波赫士
    臺灣商務
     
    溢滿文化,連結想像,化為形狀、材質、空間佈局的多篇短編魔幻故事。合適缺乏想像力,過度追求普世價值的都市人閱讀。
    《2001 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Stanley Kubrick / 英、美 / 1968
     
    飽含了文青也看不下去的各種沉悶,不討人喜歡的經典科幻,但卻沒有不被它影響的同類電影。
    《時時刻刻》
    (The Hours)
    Stephen Daldry / 美、英 / 2002
    《青春電幻物語》
    (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 / All About Lily Chou-Chou)
    岩井俊二 / 日本 / 2001
    《猜火車》
    (Trainspotting)
    Danny Boyle / 英國 / 1996
    《絲絨金礦》
    (Velvet Goldmine)
    Todd Haynes / 英國 / 1998
    《千禧曼波》
    (Millennium Mambo)
    侯孝賢 / 台灣 / 2001
    《雲圖》
    (Cloud Atlas)
    Tom Tykwer, Andy Wachowski, Lana Wachowski / 德國 / 2012
    《攻殼機動隊 劇場版2 無罪》
    (イノセンス / INNOCENCE)
    押井守 / 日本 / 2004
    《厄夜變奏曲》
    (Dogville)
    Lars von Trier / 丹麥 / 2003
    《機動警察 劇場版2 和平保衛戰》
    (パトレイバー 2 / Mobile Police Patlabor 2)
    押井守/日本/1993
  •  
     
    曾御欽
    當代藝術家、卡塞爾文件展藝術家
     
    《 寂寞國的殺人》
    村上龍
    紅色文化
     
    運用大量的社會事件以及觀察,不斷探討當下社會的寂寞心理狀態。
    《紐約題寓法》
    ( Synecdoche, New York)
    Charlie Kaufman / 美國 / 2008
     
    一個不直接指述出某事件的本身,而是藉由事物的各種現象去表述該事物的修辭手段。一個永遠沒有觀眾的劇場表演,編劇導演在接到一個巨大的資金,開始了無止境的劇場表演製作,後來自己也將自己編製進入了劇場,成為了無止境的一部分。在一個不斷的劇中劇過程,對於人存在以及自身被不斷複製的反思討論。
    《厄夜告白》
    (Dogville Confessions)
    Sami Saif / 丹麥 / 2003
    《湖邊的女孩》
    (La Ragazza del lago / The Gril by the Lake )
    Andrea Molaioli / 義大利 / 2007
    《血色入侵》
    ( In Låt den rätte komma in / Let the Right One)
    Tomas Alfredson / 瑞典 / 2008
    《藍白紅三色系列》
    (Trois Couleurs / The Three Colours Trilogy)
    Krzysztof Kieslowski / 法國、波蘭、瑞士 / 1993,1994
    《愛情無色無味》
    (Lantana)
    Ray Lawrence / 澳洲 / 2001
    《醫院風雲 》
    ( Riget / The Kingdom)
    Lars von Trier / 丹麥 / 1994
    《鬼店》
    (The Shining)
    Stanley Kubrick / 美國 / 1980
    《沒有過去的男人》
    (Mies vailla menneisyyttä / The Man without a Past)
    Aki Kaurismäki / 芬蘭 / 2002
    《迷情花園》
    (The Hanging Garden)
    Thom Fitzgerald / 英、加 / 1997
  •  
     
    牛俊強
    當代藝術家
     
    《奇士勞斯基論奇士勞斯基》
    奇士勞斯基
    遠流
     
    奇士勞斯基是我最喜愛的導演之一,這本書導演詳細的講述了自己的生平、每個作品的由起、概念到執行,它不但是本歷年作品的回顧,也可見他如何探究及思考生命的本質。
    《王牌冤家》
    (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Michel Gondry / 美國 / 2004
     
    只有一部電影可以讓我看了六次,每看必定掉淚。
    《奇士勞斯基十誡》
    (Dekalog / The Decalogue)
    Krzysztof Kieslowski / 波蘭 / 1989
    《東尼瀧谷》
    (トニー滝谷 / Tony Takitani)
    市川準 / 日本 / 2005
    《穆荷蘭大道》
    (Mulholland Drive)
    David Lynch / 美國 / 2001
    《熱帶幻夢》
    (Sud pralad / Tropical Malady)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 泰國 / 2004
    《洞》
    (The Hole)
    蔡明亮 / 台灣 / 1998
    《情書》
    (Love Letter)
    岩井俊二 / 日本 / 1995
    《春風沈醉的夜晚》
    (Spring Fever)
    婁燁 / 中國 / 2009
    《千年女優》
    (Millennium Actress)
    今敏 / 日本 / 2002
    《花火》
    (Hana-Bi)
    北野武 / 日本 / 1997
  •  
     
    陳威伸
    平面設計師
     
    《動物農莊》
    歐威爾
    麥田
     
    在拳擊手被送走的時候,動物間流傳載走牠的馬車是屠馬車不是獸醫......拿破崙在拳擊手的追悼會重述拳擊手最愛的格言:「我要更努力。」,「拿破崙永遠是對的。」......當天食品商的馬車留下一只大木箱,農舍的豬一直到隔天中午才醒來,有傳言豬不知從哪裡生出錢來,買了一箱威士忌。
    《藍色大門》
    (Blue Gate Crossing)
    易智言 / 台灣 / 2002
     
    像翻舊照片一樣,值得回憶的都是那些與這些,全面消失的簡單。
    《猜火車》
    ( Trainspotting)
    Danny Boyle / 英國 / 1996
    《慾謀》
    ( Stoker)
    朴贊郁 /英‧美 / 2013
    《愛情不用翻譯 》
    (Lost in Translation)
    Sofia Coppola / 美國 / 2003
    《美麗佳人奧蘭朵》
    (Orlando)
    Sally Potter / 英國 / 1992
    《厄夜變奏曲 》
    (Dogville)
    Lars von Trier / 丹麥 / 2003
    《全面啟動》
    ( Inception)
    Christopher Nolan / 美國 / 2010
    《口白人生 》
    (Stranger than Fiction)
    Marc Forster / 美國 / 2006
    《死亡密碼(π) 》
    (π)
    Darren Aronofsky / 美國 / 1998
    《壁花男孩 》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Stephen Chbosky / 美國 / 2012
  •  
     
    顏伯駿
    設計師
     
    《幻想圖書館》
    寺山修司
    邊城
     
    獵奇主題大全,鬼才導演寺山修司異想風格的展現。
    《記憶拼圖》
    (Memento)
    Christopher Nolan / 美國 / 2000
     
    高超的敘事結構,魔鬼藏在細節中。
    《王牌冤家》
    (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Michel Gondry / 美國 / 2004
    《驚悚末日》
    (Melancholia)
    Lars von Trier / 丹麥 / 2011
    《性愛巴士》
    (Shortbus)
    John Cameron Mitchell / 美國 / 2006
    《搖滾芭比》
    (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
    John Cameron Mitchell / 美國 / 2001
    《來自地球的男人》
    (The Man From Earth)
    Richard Schenkman / 美國 / 2007
    《全面啟動》
    ( Inception)
    Christopher Nolan / 美國 / 2010
    《田園之死》
    (田園に死す/Den-en ni shisu)
    寺山修司 / 日本 / 1974
    《聖山》
    (The Holy Mountain)
    Alejandro Jodorowsky / 墨西哥 / 1973
    《夢》
    (Dreams)
    黑澤明 /日‧美 / 1990
  •  
     
    小子
    平面設計師
     
    《打開時空膠囊》
    林亮妏
    逗點文創社
     
    老電影的文字處理與設計,根本就是寶庫,每次看都會有新的收獲。
    《哥吉拉》
    (ゴジラ,GODZILLA)
    本多 猪四郎 /日本 / 1954
     
    從根本上影響自己人格的電影。
    《二十八天毀滅倒數》
    (28 Days Later)
    Danny Boyle / 英國 / 2002
    《哭泣的小丑》
    (Balada triste de trompeta / The Last Circus)
    Álex de la Iglesia / 西‧法 / 2010
    《羊男的迷宮》
    (El laberinto del fauno / Pan's Labyrinth)
    Guillermo del Toro / 西‧墨 / 2006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The Midnight After)
    陳果 / 香港 / 2014
    《蝙蝠俠大顯神威》
    (Batman Returns)
    Tim Burton / 英‧美 / 1992
    《勇者無敵》
    (Warrior)
    Gavin O'Connor / 美國 / 2011
    《殺千刀》
    (Machete)
    Ethan Maniquis, Robert Rodriguez / 美國 / 2010
    《黑眼圈》
    (I Don't Want to Sleep Alone)
    蔡明亮 / 台‧馬 / 2006
    《棋王》
    (King of Chess)
    徐克、嚴浩 / 香港 / 1991
  •  
     
    葉雲平
    洪範出版總編輯
     
    《道士下山》
    徐皓峰
    大塊文化
     
    陳凱歌改拍中的民國武俠小說。故弄玄虛,故作神秘,凡夫皆高手,街市即武  林;但真寫出了些失傳已久的老江湖味。
    《風櫃來的人》
    (The Boys from Fengkuei)
    侯孝賢 / 台灣 / 1983
     
    一個個大小遠近不同的景框窗框,圈不住的青春躁動;感受何謂「電影語    言」的啟蒙。
    《恐怖份子》
    (Terrorizers)
    楊德昌 / 台灣 / 1986
    《海角七號》
    (Cape No. 7)
    魏德聖 / 台灣 / 2008
    《劍雨》
    (Reign of Assassins)
    蘇照彬 / 台‧港 / 2010
    《甜蜜殺機》
    (Sweet Alibis)
    連奕琦 / 台灣 / 2014
    《傾城之戀》
    許鞍華 / 香港 / 1984
    《暗花》
    (The Longest Nite)
    游達志 / 香港 / 1998
    《放‧逐》
    (Exiled)
    杜琪峰 / 香港 / 2006
    《伊莎貝拉》
    (Isabella)
    彭浩翔 / 香港 / 2006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In the Mood for Love)
    王家衛 / 香港 / 2000
  •  
     
    陳德政
    作家、樂評
     
    《夏日之戀》
    Henri-Pierre Roché
    麥田
     
    楚浮的《夏日之戀》,一直是我心中將多角戀情呈現得最真摯、最pure的一部片,原來「愛一個人是可以共享的」這樣的戀愛觀,以現在的社會風俗來看當然有些離經叛道,但在《夏日之戀》的世界裡,當愛情、友情這兩件事產生衝突時,是可以被化解、包容,甚至昇華成另一種難以名狀的感情。夏宇的翻譯也極好。
    《一一》
    (YI YI)
    楊德昌 / 台‧日 / 2000
     
    我初次看到《一一》是在紐約讀書時,2004年,朋友在中國城買到的盜版DVD。熟悉的台北街景、辛亥路口的紅綠燈、吳念真一口親切的台灣國語,片中每一個點都擊中我的思鄉要害。2007年,《一一》被金馬影展選為閉幕片,我透過戲院的大銀幕又看了一次,也領悟到更多東西。劇中的生老病死、婚喪喜慶,是每個台灣家庭都會經歷的悲歡起落,楊德昌在這部片中,要講的其實就是「人生」這件事,這麼大的題目,他處理得沉實穩健,冷靜卻動人。這麼多年了,《一一》替國片立下的高標,在這幾年國片復興風潮一片標榜的熱血喧譁主題之中,我以為尚沒有作品能接近它的高度。
    《悲情城市》
    (A City of Sadness)
    侯孝賢 / 台灣 / 1989
    《重慶森林》
    (Chungking Express)
    王家衛 / 香港 / 1994
    《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Stanley Kubrick / 美‧英 / 1968
    《安妮霍爾》
    (Annie Hall)
    Woody Allen / 美國 / 1977
    《愛在日落巴黎時》
    (Before Sunset)
    Richard Linklater / 美國 / 2004
    《春光乍現》
    (Blow-Up)
    Michelangelo Antonioni / 義‧美 / 1966
    《紅色情深》
    (Trois couleurs: Rouge)
    Krzysztof Kieslowski / 法國 / 1994
    《斷了氣》( À bout de souffle)
    Jean-Luc Godard / 法國 / 1960
    《黑色追緝令》
    (Pulp Fiction)
    Quentin Tarantino / 美國 / 1994
  •  
     
    陳玠安
    作家,各類文化評論撰稿人
     
    《春宮電影》
    Irvine Welsh
    商周
     
    目前「猜火車」導演正在拍這部,你一定看過「猜火車」電影,也可能讀過「猜火車」小說,所以我推薦這部即將成為大爛片或經典酷片的原著小說,給熱愛英國文化的讀者。
    《王牌DJ出任務》
    (Alan Partridge: Alpha Papa)
    Declan Lowney / 英國 / 2013
     
    英式幽默絕佳選擇,非常不惡搞的點到這個時代「傳播價值」的痛穴。凋零的不只是明星或CD,多數時間我們都在欺騙自己「我其實並不虛偽」。都不期待自己何必期待英雄,該死的都會死,不該死的都不會死。
    《星際大奇航》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Garth Jennings / 美‧英 / 2005
    《熊麻吉》
    (Ted)
    Seth MacFarlane / 美國 / 2012
    《名模大間諜》
    (Zoolander)
    Ben Stiller / 美國 / 2001
    《黑社會》
    (Election)
    杜琪峯 / 香港 / 2005
    《魔球》
    (Moneyball)
    Bennett Miller / 美國 / 2011
    《蝙蝠俠:黑暗騎士》
    (The Dark Knight)
    Christopher Nolan / 美國 / 2005
    《鎗火》
    (The Mission)
    杜琪峯 / 香港 / 1999
    《馬拉度納:庫斯杜力卡球迷日記》
    (Maradona by Kusturica)
    Emir Kusturica / 西‧法 / 2008
    《心機掃描》
    (A Scanner Darkly)
    Richard Linklater / 美國 / 2006
  •  
     
    古碧玲
    作家、「孩子的書屋」顧問
     
    《小團圓》
    張愛玲
    皇冠
     
    張愛玲曾為了攢錢開始擔任電影編劇,影像歷歷,民國才女的人生奇境,從鶼鰈情深到陌路一生,很電影的自傳小說。
    《第四張畫》
    (The Fourth Portrait)
    鍾孟宏 / 台灣 / 2010
     
    晦暗幽微的黑色電影,不乏鍾孟宏式的幽默,這必定會是記錄台灣此一世代最重要的電影之一。
    《慾望之翼》
    (Der Himmel über Berlin / Wings of Desire)
    Wim Wenders / 德國 / 1987
    《陽暉樓》
    (ようきろう)
    五社英雄 / 日本 / 1983
    《天城山奇案》
    (天城越え / Amagi Pass)
    三村晴彥 / 日本 / 1983
    《陸上行舟》
    (Fitzcarraldo )
    Werner Herzog / 德國 / 1982
    《重慶森林》
    (Chungking Express)
    王家衛 / 香港 / 1994
    《小畢的故事》
    (Growing Up)
    陳坤厚 / 台灣 / 1983
    《狗臉的歲月》
    (Mitt liv som hund / My Life as a Dog)
    Lasse Hallström / 瑞典 / 1985
    《芭比的盛宴》
    (Babettes gæstebud / Babette's Feast)
    Gabriel Axel / 丹麥 / 1987
    《阿基里斯與龜》(アキレスと亀 / Achilles and the tortoise)
    (アキレスと亀 / Achilles and the tortoise)
    北野武 / 日本 / 2008
  •  
     
    顏忠賢
    作家
     
    Fight Club
    Chuck Palahniuk
    W. W. Norton
     
    每一部都是 預言又寓言的未來又過去的科幻又史詩的悲傷又亢奮的神經兮兮重口味的。
    《愛情神話》
    (Fellini - Satyricon)
    Federico Fellini / 義大利 / 1969
     
    每一部都是 預言又寓言的未來又過去的科幻又史詩的悲傷又亢奮的神經兮兮重口味的。
    《索多瑪120天》
    (Salò o le 120 giornate di Sodoma)
    Pier Paolo Pasolini / 義‧法 / 1975
    《犧牲》
    (Offret / Sacrifice )
    Andrei Tarkovsky / 瑞典‧英 / 1986
    《現代啟示錄》
    (Apocalypse Now)
    Francis Coppola / 美國 / 1979
    《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Stanley Kubrick / 美‧英 / 1968
    《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
    Ridley Scott / 美國 / 1982
    《霧中風景》
    (Landscape in the Mist)
    Theo Angelopoulos / 希臘 / 1988
    《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
    David Fincher / 美國 / 1999
    《攻殼機動隊》
    (Ghost in the Shell )
    押井守 / 日本 / 1995
    《全面啟動》
    (Inception)
    Christopher Nolan / 美國 / 2010
  •  
     
    朱國珍
    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
     
    《羅密歐與茱麗葉》
    William Shakespeare
    台灣商務
     
    是文學也是戲劇,是戲劇也是人生,是人生就是電影,是電影就是夢一場。
    《越戰獵鹿人》
    (The Deer Hunter)
    Michael Cimino / 美國 / 1978
     
    到現在都還活在俄羅斯輪盤的勇氣裡,命運究竟受誰作弄的憂傷裡。
    《新橋戀人》
    (Les Amants du Pont-Neuf)
    Leos Carax / 法國 / 1991
    《鋼琴師與她的情人》
    (The Piano)
    Jane Campion / 紐‧澳 / 1993
    《疑雲殺機》
    (The Constant Gardener)
    Fernando Meirelles / 美國 / 2005
    《一千次晚安》
    (A Thousand Times Good Night)
    Erik Poppe / 挪威 / 2013
    《虎豹小霸王》
    (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George Roy Hill / 美國 / 1969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Wes Anderson / 德‧英 / 2014
    《愛你九周半》
    (9 1/2 Weeks)
    Adrian Lyne / 美國 / 1986
    《第八日的蟬》
    (八日目の蟬)
    成島出 / 日本 / 2011
    《猜火車》
    (Trainspotting)
    Danny Boyle / 英國 / 1996
  •  
     
    楊佳嫻
    作家、清大中文系助理教授
     
    《傾城之戀》
    張愛玲
    皇冠
     
    張愛玲《傾城之戀》(應是舊版《第一爐香》,現已絕版)。最感官化的小說家,最斑斕的視覺,蒙太奇的敘事,張愛玲的「色彩狂」令人在閱讀時總會想像那電影般的畫面。
    《純真年代》
    (The Age of Innocence)
    Martin Scorsese / 美國 / 1993
     
    壓抑的激情最美,數十年掛住的夢中人,有如玻璃上遙遠而燦爛的反光,召喚記憶與幻影。
    《小精靈》
    (Gremlins)
    Joe Dante / 美國 / 1984
    《倩女幽魂》
    (A Chinese Ghost Story)
    程小東 / 香港 / 1987
    《東邪西毒》
    (Ashes of Time)
    王家衛 / 香港 / 1994
    《齊天大聖東遊記》
    劉鎮偉 / 香港 / 1995
    《野草莓》
    (Smultronstället / Wild Strawberries)
    Ingmar Bergman / 瑞典 / 1957
    《秋刀魚之味》
    (秋刀魚の味)
    小津安二郎 / 日本 / 1962
    《新不了情》
    (C'est la vie, mon chéri)
    爾冬陞 / 香港 / 1993
    《玻璃之城》
    (City of Glass)
    張婉婷 / 香港 / 1998
    《千年女優》
    今敏 / 日本 / 2002
  •  
     
    尉任之
    作家
     
    《漢內克談漢內克》
    Michel Cieutat, Philippe Rouyer
    遠流
     
    我們這個專門生產電影天才的時代,一位大器晚成導演的心路歷程與思考 / 觀察結集。
    《獨立時代》
    (A Confucian Confusion)
    楊德昌 / 台灣 / 1994
     
    或許它不完美,或許它的嬉鬧讓你坐立難安,這卻是一部大膽突破的作品,它對都會脈動的掌握和台北文化人的描寫,不但超前,且歷久彌新。
    2-1《哭泣與耳語》
    (Cries and whispers / Viskningar och rop)
    Ingmar Bergman / 瑞典 / 1972
    2-2《冬之光》
    (Nattvardsgästerna / Winter Light)
    Ingmar Bergman / 瑞典 / 1963
    3《迷魂記》
    (Vertigo)
    Alfred Hitchcock / 美國 / 1958
    4《裸吻》
    (Naked Kiss)
    Samuel Fuller / 美國 / 1964
    5-1《夜》
    (La Notte)
    Michelangelo Antonioni / 義‧法 / 1961
    5-2《無辜者》
    (L'Innocente)
    Luchino Visconti / 義大利 / 1976
    6《大開眼界》
    (Eyes Wide Shut)
    Stanley Kubrick / 英‧美 / 1999
    7《梵谷》
    (Van Gogh)
    Maurice Pialat / 法國 / 1991
    8-1《失落女子的日記》
    (Tagebuch einer Verlorenen)
    Georg Wilhelm Pabst / 德國 / 1929
    8-2《在岩石上》
    (Beyond the rocks)
    Sam Wood / 美國 / 1922
    9-1《第凡內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
    Blake Edwards / 美國 / 1961
    9-2《宴會》
    (The Party)
    Blake Edwards / 美國 / 1968
    10-1《暴力效應》
    (A History of Violence )
    David Cronenberg / 美‧德 / 2005
    10-2《性愛成癮的男人》
    (Shame)
    Steve McQueen / 英國 / 2011
  •  
     
    黃哲斌
    新聞工作者、自由撰稿人
     
    《咆哮誌》
    行人文化實驗室
    行人文化實驗室
     
    獨家收錄《影響電影雜誌》的故事,老影迷可重溫這本老雜誌的魅力
    《羅馬假期》
    (Roman Holiday)
    William Wyler / 美國 / 1953
     
    (本次十部片單選自拙作《父親這回事》提及的三十部電影,這一部最老)
    《全面啟動》
    (Inception)
    Christopher Nolan / 美國 / 2010
    《搖滾教室》
    (School Of Rock)
    Richard Linklater / 美國 / 2002
    《童年再見》
    (Au Revoir Les Enfants)
    Louis Malle / 法‧德 /1987
    《阿飛正傳》
    (Days of Being Wild)
    王家衛 / 香港 / 1990
    《關鍵報告》
    (The Minority Report)
    Steven Spielberg / 美國 / 2002
    《星際大戰》系列
    (Star Wars)
    George Lucas / 美國 / 1977
    《地心引力》
    (Gravity)
    Alfonso Cuarón / 英‧美 / 2013
    《美國心玫瑰情》
    (American Beauty)
    Sam Mendes / 美國 / 1999
    《哈啦瑪莉》
    (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
    Bobby Farrelly, Peter Farrelly / 美國 / 1998
  •  
     
    王盛弘
    作家、聯合報副刊副主任
     
    《隨地腐朽》
    吳俞萱
    逗點文創社
     
    這就是愛,這就是用生命在愛電影了。
    《白色緞帶》
    (Das weiße Band / The White Ribbon)
    Michael Haneke / 德‧法 / 2009
     
    有些電影讓人著迷,並不因為它讓你懂,而是讓你似懂非懂。
    《同流者》
    (Il conformista / The Conformist)
    Bernardo Bertolucci / 義大利 / 1970
    《賈斯伯荷西之謎》
    (Jeder für sich und Gott gegen alle / The Enigma of Kaspar Hauser)
    Werner Herzog / 德國 / 1974
    《現代啟示錄》
    (Apocalypse Now)
    Francis Coppola / 美國 / 1979
    《巴黎‧德州》
    (Paris, Texas)
    Wim Wenders / 德‧法 / 1984
    《新橋戀人》
    (Les Amants du Pont-Neuf)
    Leos Carax / 法國 / 1991
    《浮士德》
    (Faust)
    Jan Svankmajer / 捷克 / 1994)
    《地下社會》
    (Underground)
    Emir Kusturica / 法‧德 / 1995
    《英倫情人》
    (The English Patient)
    Anthony Minghella / 美‧英 / 1996
    《絕美之城》
    (La grande bellezza / The Great Beauty)
    Paolo Sorrentino / 義‧法 / 2013
  •  
     
    張鐵志
    作家,政治、音樂、文化評論人,《號外》雜誌主編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
    川本三郎
    新經典文化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關於青春與革命是我永遠摯愛的主題,本書誠摰地反思了自己的過去,並且此書也拍成一部不是很好,但仍好看的電影。
    《悲情城市》
    (A City of Sadness)
    侯孝賢 / 台灣 / 1989
     
    在沈靜的敘事和鏡頭語言中,具有衝擊歷史的強大力量。高中時沒看懂,大學時一面看一面大哭。
    《安妮霍爾》
    (Annie Hall)
    Woody Allen / 美國 / 1977
    《重慶森林》
    (Chungking Express)
    王家衛 / 香港 / 1994
    《春光乍洩》
    (Happy Together)
    王家衛 / 香港 / 1997
    《奏鳴曲》
    (ソナチネ / Sonatine)
    北野武 / 日本 / 1993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
    楊德昌 / 台灣 / 1991
    《王牌冤家》
    (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Michel Gondry / 美國 / 2004
    《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
    Richard Linklater / 美國 / 1995
    《天才一族》
    (The Royal Tenenbaums)
    Wes Anderson / 美國 / 2001
    《斷了氣》
    ( À bout de souffle)
    Jean-Luc Godard / 法國 / 1960
  •  
     
    周易正
    行人文化實驗室總編輯
     
    《河流》
    房慧真
    印刻出版
     
    在房慧真的筆下,台北的舊區露出很不一樣的色調,如同被撥開的洋蔥。
    《血灑暴力牆》
    (The Wall)
    Alan Parker / 英國 / 1982
     
    這部以Pink Floyd的主軸的音樂電影,很能發洩充滿憤怒的生活,而且可以一再服用。
    《德卡西亞》
    (Decasia)
    Bill Morrison / 美國 / 2002
    《製造共識》
    (Manufacturing Consent: Noam Chomsky and the Media)
    Mark Achbar, Peter Wintonick / 澳‧芬 / 1992
    《牧野村千年物語》
    (1000年刻みの日時計 牧野村物語 / Magino Village - A Tale)
    小川紳介 / 日本 / 1987
    《東京家族》
    (とうきょうかぞく)
    山田洋次 / 日本 / 2013
    《入侵腦細胞》
    (The Cell)
    Tarsem Singh / 德‧美 / 2000
    《攻殼機動隊》
    (Ghost in the Shell )
    押井守 / 日本 / 1995
    《原罪犯》
    (올드보이 / Old Boy)
    朴贊郁 / 韓國 / 2003
    《獵人之夜》
    (The Night of the Hunter)
    Charles Laughton / 美國 / 1955
    《花都魅影》
    (Holy Motors)
    Leos Carax / 法‧德 / 2012
  •  
     
    孫梓評
    作家、自由時報副刊主編
     
    《太少的備忘錄》
    侯季然
    木馬文化
     
    我願意跟隨侯季然,從「這個城市」到「那個城市」,看這些那些小事或者電影被重說一次。好讀的散文,無非就是迷人的敘述者,在惘惘流逝的時間河裡,撈出電光石火,用他們珍重的眼神,為那瞬間,拍下一張紀念照。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
    楊德昌 / 台灣 / 1991
     
    十五歲夏天,忽然在電影裡撞見一個自己錯過了的年代,卻又亮晃晃折射出當下的徨惑種種──或許是,我也想學那殺人的小四,傻氣地說:「你所有的事我都知道,可是我不在乎啊。」然後,聽見誰遞來如同小明的回聲:「要改變我?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
    《愛情萬歲》
    (Vive l'Amour)
    蔡明亮 / 台灣 / 1994
    《春光乍洩》
    (Happy Together)
    王家衛 / 香港 / 1997
    《珈琲時光》
    (Café Lumière)
    侯孝賢 / 日本 / 2003
    《情書》
    (Love Letter)
    岩井俊二 / 日本 / 1995
    《我私人的愛達荷》
    (My Own Private Idaho)中文別名: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
    Gus Van Sant / 美國 / 1991
    《里斯本的故事》
    (Lisbon Story)
    Wim Wenders / 德‧葡 / 1994
    《在黑暗中漫舞》
    (Dancer in the Dark)
    Lars von Trier / 丹麥 / 2000
    《慾望法則》
    (La ley del deseo / Law of Desire)
    Pedro Almodóvar / 西班牙 / 1987
    《後日》
    (後の日)
    是枝裕和 / 日本 / 2010
  •  
     
    dogteeth
    總務
     
    《One Day》
    David Nicholls
    馥林
     
    電影和小說一樣好看。愛情裹,如果往前看,我們似乎怎麼也學不會認路。但回頭看,也許可以從片段的回憶裹找到縱使迷路也值得的理由。
    《今天暫時停止》
    (Groundhog Day)
    Harold Ramis / 美國 / 1993
     
    生命最本質的問題是什麼?就是當生活日復一日無止盡重覆,沒有前進沒有改變的任何可能時,你會怎麼過日子?這部電影超級直白的點出這個問題,雖然答案有些白爛,但也算有對到比爾墨瑞的味就是了。
    《功夫》
    (Kung Fu Hustle)
    周星馳 / 香港 / 2004
    《教父》第一集
    (The Godfather)
    Francis Ford Coppola / 美國 / 1972
    《鋼琴師與她的情人》
    (The Piano)
    Jane Campion / 紐‧澳 / 1993
    《完美狙擊》
    (The American)
    Anton Corbijn / 美國 / 2010
    《異形》第二集
    (Aliens)
    James Cameron / 美國 / 1986
    《第九禁區》
    (District 9)
    Neill Blomkamp / 美國 / 2009
    《藍絲絨》
    (Blue Velvet)
    David Lynch / 美國 / 1986
    《笨賊一籮筐》
    (A Fish Called Wanda)
    Charles Crichton / 美國 / 1988
    《情書》
    (Love Letter)
    岩井俊二 / 日本 / 1995
  •  
     
    Alan
    企劃
     
    《一直不鬆手:毛尖電影筆記》
    毛尖
    牛津大學
     
    鍾愛的影評人文筆:大陸的毛尖,香港的麥克,台灣的但唐謨。
    《霹靂煞》
    (La Femme Nikita / Nikita)
    Luc Besson / 法國 / 1990
     
    對女殺手的obsession,從《霹靂煞》Anne Parillaud/Nikita這個角色開始著魔。
    《新橋戀人》
    (Les Amants du Pont-Neuf)
    Leos Carax / 法國 / 1991
    《赤子冰心》
    (L'eau froide)
    Olivier Assayas / 法國 / 1994
    《售後服務》
    (The Adjuster)
    Atom Egoyan / 加拿大 / 1991
    《海海人生》
    (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
    Wes Anderson / 美國 / 2004
    《千鈞一髮》
    (Gattaca)
    Andrew Niccol / 美國 / 1997
    《快樂舞年級》
    (Mad Hot Ballroom)
    Marilyn Agrelo / 美國 / 2005
    《情書》
    (Love Letter)
    岩井俊二 / 日本 / 1995
    《頤和園》
    (Summer Palace)
    婁燁 / 中國 / 2006
    《春光乍洩》
    (Happy Together)
    王家衛 / 香港 / 1997
  •  
     
    阿尼
    美術設計
     
    《蝦蟆的油:黑澤明尋找黑澤明》
    黑澤明
    麥田
     
    總是被他電影中的故事張力吸引,他的人生卻也是如此精采演出!
    《一切都鳥了》
    (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
    Liev Schreiber / 美國 / 2005
     
    電影裡一些有點Funky、詭異的元素, 還有烏克蘭與俄式搖滾音樂的襯托下, 這部電影產生許多說不出的趣味。
    《冥王星早餐》
    (Breakfast on Pluto)
    Neil Jordan / 英國 / 2005
    《盛夏獅王》
    (Secondhand Lions)
    Tim McCanliesr / 美國 / 2003
    《K星異客》
    (K-PAX)
    Iain Softley / 德‧美 / 2001
    《摯愛無盡》
    (A Single Man)
    Tom Fordr / 美國 / 2009
    《夢》
    (ゆめ / Dreams)
    黑澤明 / 日‧美 / 1990
    《美國心玫瑰情》
    (American Beauty)
    Sam Mendes / 美國 / 1999
    《猜火車》
    (Trainspotting)
    Danny Boyle / 英國 / 1996
    《雲端情人》
    (Her)
    Spike Jonze / 美國 / 2013
    《守日人》
    (Дневной дозор / Day Watch)
    Timur Bekmambetov / 俄羅斯 / 2006
  •  
     
    雜誌小姐
    雜誌小姐
     
    LITTLE WHITE LIES
     
    這本限量印刷的英國電影刊物,可從每期一演員電影主題的剖析,讀到封面演員與導演的歷年作品,視覺版面與手繪插畫有一貫的風格,後半部有上映中各國電影與紀錄片的影評。
    《絕美之城》
    (La grande bellezza / The Great Beauty)
    Paolo Sorrentino / 義‧法 / 2013
     
    故事畫面與鏡頭恰好的流動感,似乎能自由穿梭在羅馬這座城市,揭開從今以後的困境:人追尋的終究是信仰--美麗的世間物,不論是信仰什麼。
    《風起》
    (風立ちぬ / THE WIND RISES)
    宮崎駿 / 日本 / 2013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Wes Anderson / 德‧英 / 2014
    《親你跟我這樣做》
    (Main dans la main / Hand in Hand)
    Valérie Donzelli / 法國 / 2012
    《雨果的冒險》
    (Hugo)
    Martin Scorsese / 美國 / 2011
    《靈魂的四段旅程》
    (Le quattro volte)
    Michelangelo Frammartino / 義大利 / 2010
    《女人出走》
    (Villa Amalia)
    Benoît Jacquot / 義‧法 / 2009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Amélie /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Jean-Pierre Jeunet / 德‧法 / 2001
    《電線桿有鬼》
    (Love in the Time of Twilight)
    徐克 / 香港 / 1995
    《與龍共舞》
    (Dances with Dragon)
    王晶 / 香港 / 1991
  •  
     
    HICHU
    二手書PM
     
    《電影的奧祕》
    佐籐忠男
    志文
     
    認識「電影」的入門書,像是蒙太奇手法、運鏡等專業技術,都有詳實介紹。內頁黑白印刷也有一種復古美感?!
    《蘿拉快跑》
    (Lola rennt / Run, Lola, Run)
    Tom Tykwer / 德國 / 1998
     
    81分鐘呈現出急迫的速度感,中間穿插著動畫,營造出虛幻氣氛。看起來像緊張刺激的動作片,但骨子裡是發人省思的哲理片。觀眾們也許各有解讀,但我猜在「想要賭一把贏得千倍獎金」這點上應有共鳴!
    《刺激1995》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Frank Darabont / 美國 / 1994
    《第六感生死戀》
    (Ghost)
    Jerry Zucker / 美國 / 1990
    《頂尖對決》
    (The Prestige)
    Christopher Nolanr / 英‧美 / 2006
    《再見列寧》
    (Good bye, Lenin!)
    Wolfgang Beckerr / 德國 / 2003
    《寂寞拍賣師》
    (La migliore offerta / The best offer)
    Giuseppe Tornatore / 義大利 / 2013 
    《花與愛麗絲》
    (花とアリス)
    岩井俊二 / 日本 / 2004
    《編舟計畫》
    (舟を編む / The Great Passage)
    石井裕也 / 日本 / 2013
    《回到未來》系列
    (Back to the Future)
    Robert Zemeckis / 美國 / 1985-1990
    《家有囍事》
    (All's Well, Ends Well)
    高志森 / 香港 / 1992
  •  
     
    二手書小編
    二手書PM
     
    《漂流:我一個人在海上76天》
    Steven Callahan
    早安財經
     
    謙卑與堅毅讓人即使身處險境,仍能用全身的感官,感受並熱愛生命。
    《跟著奈良美智去旅行》
    (Traveling with Yoshitomo Nara)
    板部康二 / 日本 / 2007
     
    從孤寂中產生的藝術,怎樣適應熱鬧歡樂的氣氛。感受到奈良為創作的努力,燃燒著生命的熱度。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Amélie /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Jean-Pierre Jeunet / 德‧法 / 2001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Diarios de motocicleta / The Motorcycle Diaries)
    Walter Salles / 阿‧美 / 2004
    《鴻孕當頭》
    (Juno)
    Jason Reitman / 美國 / 2007
    《情遇巴塞隆納》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
    Woody Allen / 西‧美 / 2008
    《搖滾教室》
    (School Of Rock)
    Richard Linklater / 美國 / 2002
    《鬼影人》
    (Gothika )
    Mathieu Kassovitz / 美國 / 2003
    《喜劇之王》
    (King of Comedy)
    周星馳、李力持 / 香港 / 1999
    《瘋狂的石頭》
    (Crazy Stone)
    寧浩 / 中國 / 2006
    《再見列寧》
    (Good bye, Lenin!)
    Wolfgang Beckerr / 德國 / 2003
  •  
     
    欠姥
    打掃班
     
    《男同性戀電影》
    李幼鸚鵡鵪鶉
    志文
     
    絕佳的藝術電影選片指南,男不男同都適合一窺究竟。
    《上海之夜》
    (Shanghai Blues)
    徐克 / 香港 / 1984
     
    大時代裏的小小兒女情長。曖昧酸甜佳人與共管不住誰惆悵的跟著葉蒨文把《晚風》唱進小六那年初萌的電影幽夢中。
    《不能說的再見》
    (Goodbye / Bé Omid é Didar)
    Mohammad Rasoulof / 伊朗 / 2011
    《和巴席爾跳華爾滋》
    (ואלס עם באשיר / Waltz With Bashir)
    Ari Folman / 以‧德 / 2008
    《阿珠與阿花》
    (Romy and Michele's High School Reunion)
    David Mirkin / 美國 / 1997
    《沙漠妖姬》
    (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
    Stephan Elliott / 澳洲 / 1994
    《斷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
    Ang Lee / 美‧加 / 2005
    《溫馨接送情》
    (Driving Miss Daisy)
    Bruce Beresford / 美國 / 1989
    《冬天的訪客》
    (The Winter Guest)
    Alan Rickman / 英‧美 / 1997
    《編織的女孩》
    (La dentellière / The Lacemaker)
    Claude Goretta / 法國 / 1977
    《女僕》
    (The Maid / La nana)
    Sebastián Silva / 智利 / 2009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311號8樓
客服專線02-2712-0369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9:00-22:00 假日:9:00-18:00 客服信箱不分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