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對混亂世界的堅定回應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作者艾塞默魯一致推崇「必讀之作」! 專文導讀|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世界沒有愈變愈好,反而深陷各種困擾。焦躁不安的時代,更需要有憑有據的清晰思考。
我們或許都很疑惑:移工、移民和難民會不會搶走本地民眾的工作、拉低大家的薪資?自由貿易帶來的好處跟傷害到底該怎麼衡量、怎麼處理?提高有錢人的稅率會不會阻礙創新,拖累經濟動能,最後大家一起倒楣?以前經濟可以大幅成長,是因為領導者特別有才幹,但後來的都不會拚經濟所以空轉停滯嗎?貧富不均愈來愈嚴重,究竟是哪裡出差錯,我們還能翻身嗎?自動化逐漸取代人工,失去工作該怎麼辦?全民基本收入是不是解決多種問題的終極解方?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與杜芙若指出,我們當前面臨的各種核心經濟議題(移民、貿易、經濟成長、貧富不均、環境惡化),在群眾氣憤狂熱的直覺反應,以及死抱教條的「專家」說法夾擊之下,讓本就困難的情況變得更加棘手。他們認為,唯有根據不斷累積更新的研究結果,以承認自己未必正確的謙虛態度多方思考,才能穿透各種過度簡化的武斷意見,找出合適的做法。這本書,可以說是來自研究前線的報告,從中可以看到當今最好的經濟學家怎麼看我們社會正努力應付的基本問題;不只是闡述他們的結論,更說明他們如何得出結論。
在這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傑作中,班納吉和杜芙若深入探討令人印象深刻的多個新研究領域,對貿易、最高所得稅率和社會流動等問題的傳統觀點提出質疑,並就我們可以怎麼處理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有力洞見。本書是必讀之作。
──皮凱提(Thomas Piketty),巴黎經濟學院教授,《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
在這個動盪的時代,許多惡劣的政策和觀點以經濟學的名義四處傳播,我們因此格外需要常識和好的經濟學。兩位頂尖經濟學家撰寫的這本書內容廣泛,引人入勝,糾正了許多謬論,證明我們可以從明智的經濟學見解中學到很多東西,不只限於移民、貿易、自動化和經濟成長等問題,還關乎環境與政治論述。本書是必讀之作。
──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麻省理工經濟學講座教授,《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作者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一本書,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班納吉和杜芙若精采闡述了現今最重大的問題,包括移民、貿易、氣候變遷和貧富不均。如果你今年甚至十年內只看一本討論政策的書,就看這本吧。
──桑思汀(Cass R. Sunstein),哈佛大學講座教授,《剪裁歧見》作者
經濟學之所以有趣和困難,原因之一是必須調和簡潔概括的理論與現實中偏離標準假設、層出不窮的各種狀況……班納吉和杜芙若是這方面的大師。他們消化了數以百計的實驗室實驗、實地實驗、統計研究和一般觀察的發現,找出決定經濟行為重要形態的規律和異常情況,而這些是我們思考政策分析的核心問題時必須考慮的。他們利用簡單的邏輯和淺易的文字報告他們的發現。他們的書令人興奮不已。
──梭羅(Robert Solow),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經濟學榮譽教授
班納吉和杜芙若精采說明了近年最出色的經濟學研究可以怎樣用來處理最迫切的社會問題,包括不均等的經濟成長、氣候變遷,以及對公共行動信任不足的問題。這本書非常重要,提醒我們立即採取明智的行動!
──賽斯(Emmanuel Saez),柏克萊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不公不義的勝利》作者
全球頂尖的兩位經濟學家班納吉和杜芙若在書中分析了經濟學界對當今最困難問題的看法,包括移民、自動化和貿易導致的失業問題、貧富不均、部落心態與偏見,以及氣候變遷。他們的文筆風趣活潑,資料豐富但絕不枯燥。班納吉和杜芙若是那種你一直想追隨但不曾遇到的良師,本書是當代重大政策辯論不可或缺的指南。
──拉詹(Raghuram Rajan),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第三支柱》作者
班納吉和杜芙若超越了充斥於社群媒體的過度簡化預測,在過程中重塑了經濟學的角色。他們一直堅信經濟學研究可以造福世界,如今寫出了這本內容豐富、令人振奮的書。
──戈德堡(Pinelopi Goldberg),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資料豐富、極易閱讀,而且非常細膩(跟許多暢銷書不一樣)。
──科文(Tyler Cowen),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邊際革命」部落格作者
作者簡介:
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講座教授,著有《窮人的經濟學》(Poor Economics)。獲頒多種榮譽和獎項,包括二○一九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入選《外交政策》雜誌全球百大思想家名單,是聯合國祕書長「二○一五年後發展議程」(Post-2015 Development Agenda)小組成員。
艾絲特.杜芙若Esther Duflo
麻省理工學院脫貧與發展經濟學講座教授,著有《窮人的經濟學》。於歐巴馬總統任內擔任全球發展委員會(Global Development Council)成員,獲頒許多學術榮譽和獎項,包括二○一九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以及有「天才獎」之稱的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hip)。
譯者簡介:
許瑞宋
香港科技大學會計系畢業,曾任路透中文新聞部編譯、培訓編輯和責任編輯。二○一一年獲第一屆林語堂文學翻譯獎。譯有《適應:金融演化新思維》、《作惡的執照》和《抵抗的義務》等數十本書。(http://victranslates.blogspot.tw/)
章節試閱
前言
十年前,我們寫了一本書談論自己的工作,意外得到不少讀者捧場。我們受寵若驚,但也很清楚寫書的事已經告一段落。經濟學家不太寫書,尤其是人類看得下去的書。我們寫了一本書,而且居然得到不錯的反應,但我們該回去做自己的常規工作了,也就是撰寫和發表研究論文。
那正是我們隨後所做的事。而在這段期間,歐巴馬執政初期的曙光消退,讓位給英國脫歐、黃背心運動和「川普圍牆」之類迷幻般的瘋狂;趾高氣揚的獨裁者(或民選的同類人物)驅散了阿拉伯之春那種帶著困惑的樂觀精神。貧富不均嚴重加劇,環境災難和全球政策災難迫在眉睫,但我們面對這些挑戰時,幾乎只剩下一些陳詞濫調。
我們為了堅守希望而寫下這本書。除了想說明哪裡出了問題以及原因何在,也想提醒大家我們做對了哪些事。這本書除了說明問題,同樣重要的是說明只要我們能誠實面對診斷,我們可以如何修補這個世界。本書說明經濟政策哪裡失敗了、意識形態在哪裡蒙蔽了我們,以及我們忽視了哪些顯而易見的東西,但也告訴我們好的經濟學可以在哪裡派上用場和原因何在,尤其是在當今的世界。
世界確實需要這樣一本書,但這不代表我們是寫這本書的合適人選。目前困擾世界的許多問題在富有的國家尤為突出,但我們畢生都在研究窮國的窮人。我們顯然必須深入檢視大量的新文獻,也總是有可能錯過一些東西。我們花了一段時間才說服自己,這件事值得嘗試。
我們最終決定寫這本書,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厭倦了袖手旁觀,坐視那些關於核心經濟議題(移民、貿易、經濟成長、貧富不均、環境)的公眾討論愈來愈離譜。此外也是因為我們意識到,世上富有國家面臨的問題,其實往往與我們習慣研究的開發中國家的問題詭異地相似,像是許多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被拋在後頭、貧富不均嚴重惡化、民眾不信任政府,以及社會和政體分崩離析。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學到很多東西,也對經濟學家最擅長的事有了信心,包括冷靜面對事實、對花言巧語和靈丹妙藥持懷疑態度、對自己知道和理解的東西保持謙虛和誠實的態度,以及或許最重要的一點:只要有助於建設一個更加人道的世界這項終極目標,我們就願意嘗試一些構想和方案,即使它們最終證實不可行。
1讓經濟學再次偉大(節錄)
一名女士從醫生那裡得知自己只剩下半年的壽命。醫生建議她嫁給一名經濟學家,然後搬到南達科塔州。
女士:「這可以治好我的病嗎?」
醫生:「不行,但你會覺得那半年很長。」
眼下是個日趨極端化的時代。從匈牙利到印度,從菲律賓到美國,從英國到巴西,從印尼到義大利,左派與右派之間的公開對話愈來愈像高聲的互相謾罵,雙方肆意說出傷人的話,幾乎完全不留和解的餘地。在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美國,分裂投票(譯按:在選舉中有多票可投時,選擇支持兩個或以上的政黨)的比例處於有史以來的最低點。兩大黨的支持者高達八一%對另一大黨持負面看法。六一%的民主黨人表示,他們認為共和黨人具有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或偏執狂。五四%的共和黨人認為民主黨人心懷惡意。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表示,如果近親與另一個政治陣營的人結婚,他們會很失望。
在法國和印度這兩個我們也待了很長時間的國家,我們所屬的「開明」自由派菁英圈子在討論政治右派崛起的時候,愈來愈常出現某種末世論調。大家明確覺得我們認知當中基於民主和論辯的文明正受到威脅。
做為社會科學家,我們的職責是提出事實和對事實的解釋,希望有助調解這些分歧,幫助對立的雙方明白對方在說什麼,從而凝聚共識或保持合理的意見分歧。只要雙方願意互相尊重,民主可以與異議共存。但尊重需要某種程度的理解。
當前形勢之所以特別令人擔憂,是因為這種對話的空間似乎愈來愈小。大家的觀點似乎出現了「部落化」的趨勢,而且不是只在政治方面,連我們面臨哪些重大社會問題和應該怎麼做也是這樣。一項大規模調查發現,美國人對範圍廣泛的各種議題的看法就像一串串的葡萄。某些核心信念(例如對性別角色,或努力工作是否一定會成功的看法)相同的人,似乎就會對一系列的議題(從移民到貿易,從貧富不均到賦稅以至政府的角色)持有相同的看法。這些核心信念比他們的所得水準、在人口統計中屬於什麼群體或住在哪裡,更能預測他們的政策觀點。
這些議題在政治論述中極受重視,而且不是只有美國如此。移民、貿易、賦稅、政府的角色,在歐洲、印度、南非或越南都是富爭議的議題。但太多人對這些議題的看法完全是基於對特定個人價值觀的確認(「我支持移民,因為我是慷慨的人」;「我反對移民,因為移民危及我們的國族認同」)。如果有東西支持這些看法,那也只是一些編造出來的數字和對事實過分簡化的解釋。沒有人真的非常認真思考這些議題本身。
這真的很慘,因為我們似乎已經陷入艱困時代。受貿易擴張和中國驚人的經濟成就激勵,全球經濟經歷了一段強勁成長的繁榮期,但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和貿易戰烽煙四起,這種好日子可能已經結束。因為這段榮景期而經濟蓬勃的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如今正開始思考接下來怎麼辦。當然,在多數的富裕西方國家,經濟成長緩慢如今完全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我們看到這些國家的社會契約正迅速損壞,這才是特別令人擔憂的事。我們似乎回到了狄更斯筆下《艱難時世》(Hard Times)那樣的世界,有錢人與日益孤立的窮人對立,沒有人知道問題該怎麼解決。
經濟與經濟政策問題是當前危機的核心。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促進經濟成長嗎?這是否不該是西方富國的優先要務?此外還有什麼重要問題?世界各地貧富不均急速惡化是不是嚴重的問題?國際貿易本身是問題還是解方?它對貧富不均有什麼影響?貿易的前景如何──勞動成本更低的國家能否吸引全球製造業離開中國?移民問題呢?低技術移民真的太多了嗎?新科技呢?例如我們是應該擔心人工智慧崛起,還是應該加以慶祝?或許最迫切的問題是,社會要怎麼幫助那些被市場拋在後頭的人?
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是一條推特貼文(tweet)就能解釋。許多人因此只想迴避問題。受此影響,各國在解決當代最迫切的難題方面幾無作為;它們繼續助長憤怒和不信任,使我們走向極端,使我們更加無法對話、一起思考問題和設法做些什麼。情況常常使人覺得像是在惡性循環。
經濟學家對這些重大議題有很多見解。他們研究移民對工資的影響,研究稅制是否阻礙進取精神,研究重分配政策是否鼓勵人懶惰度日。他們思考國與國之間進行貿易所造成的影響,並對誰將成為贏家和輸家提出有用的預測。他們致力瞭解為什麼有些國家的經濟能夠成長,有些國家則停滯不前,以及政府是否可以做些什麼來促進經濟成長。他們蒐集資料以瞭解是什麼因素令人慷慨或審慎,是什麼原因令人願意離鄉背井,以及社群媒體如何利用我們的偏見。
最新的經濟學研究提出的見解往往令人驚訝,對那些習慣從電視上的「經濟學家」和高中教科書得到簡單答案的人來說尤其如此。針對上面提到的爭論,我們可以從這些研究中得到新的啟示。
前言
十年前,我們寫了一本書談論自己的工作,意外得到不少讀者捧場。我們受寵若驚,但也很清楚寫書的事已經告一段落。經濟學家不太寫書,尤其是人類看得下去的書。我們寫了一本書,而且居然得到不錯的反應,但我們該回去做自己的常規工作了,也就是撰寫和發表研究論文。
那正是我們隨後所做的事。而在這段期間,歐巴馬執政初期的曙光消退,讓位給英國脫歐、黃背心運動和「川普圍牆」之類迷幻般的瘋狂;趾高氣揚的獨裁者(或民選的同類人物)驅散了阿拉伯之春那種帶著困惑的樂觀精神。貧富不均嚴重加劇,環境災難和全球政策災難迫在眉睫...
目錄
導讀:寫給一般人的「經濟學家使用手冊」/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前言
1 讓經濟學再次偉大
2 鯊口逃生
3 貿易帶來的傷痛
4 喜歡的、想要的跟需要的
5 經濟成長的終結?
6 水深火熱
7 自動鋼琴
8 受到認可的政府
9 發放金錢與關心在意
結論:好的經濟學與壞的經濟學
誌謝
注釋
導讀:寫給一般人的「經濟學家使用手冊」/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前言
1 讓經濟學再次偉大
2 鯊口逃生
3 貿易帶來的傷痛
4 喜歡的、想要的跟需要的
5 經濟成長的終結?
6 水深火熱
7 自動鋼琴
8 受到認可的政府
9 發放金錢與關心在意
結論:好的經濟學與壞的經濟學
誌謝
注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