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是專業結構工程師,退休後愛上歷史,毅然到香港大學進修中國歷史碩士課程,本書乃是作者經多年努力,在浩如煙海的政府檔案及舊報章中查找與工程相關的資料,整理結集而成。書中闡述了11個與香港工程歷史有關的小故事,包括1841-1846年香港建築業花絮、聖約翰教堂工程合約的來龍去脈、執行第一部《建築物條例》的波折、香港早年的滅火特色、首位被革職的量地官、香港早年的颱風紀錄、開闢大潭水塘的故事、卜公碼頭的滄桑歲月、油麻地戲院及「紅磚屋」的歷史、被遺忘的地震紀錄以及不同年代的塌樓慘劇。
本書資料翔實,分析到位,除了建築及工程歷史外,透過各個小故事,更可窺見香港開埠初年社會各階層人士的生活面貌,是香港歷史愛好者不可錯過的歷史著作。
「本書是作者以工程師身份撰寫而成的歷史著作,內裡包含了兩重特別意義,第一重是他以建築物為史料,從微觀的角度來說明其中的奧妙和意義,發展而成為史著,令人讀來清楚明白;第二重的特別意義,是把相關建築物及其建造制度放在一個廣闊的歷史場景之內,宏觀地指出其中的意義所在。
撰寫本書之時,作者閱讀及運用了不少歷史檔案來解說書內不同的主題。歷史研究是一種十分寂寞孤獨的工作,由於歷史檔案的性質及其積累過程、分類編排等特性,以歷史檔案為基礎的研究,常令研究者覺得更加的寂寞孤獨。現在冠堯走過那無邊寂寞孤獨之途,最終結合了工程和歷史知識,而寫成這本非一般人能夠編撰的史著,我於此誠意向讀者推介。」──劉潤和博士
「馬冠堯本身是專業土木工程師,他見證了香港建造業在70、80年代的飛躍發展,提早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後,毅然到香港大學進修中國歷史碩士課程,以他的學識、經驗及工作背景,他實在是研究香港工程史無出其右的人選。
本書資料翔實,分析到位,是研究香港建築與工程的重要著作。難得的是,它在嚴肅地闡述一些與工程有關的重要個案的來龍去脈之餘,也透露了若干罕為人知的秘辛,趣味盎然。對於關注香港建築和工程的人士及一般愛好香港歷史的讀者,這都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籍。」──丁新豹博士
作者簡介:
馬冠堯,廣東台山人,香港出生,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蘇格蘭登地大學、香港大學工學院、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院和香港大學文學院。現為香港工程師學會建造界別顧問小組義務秘書和專業評審員、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碩士同學會內務副會長和香港理工大學訪問學人。退休後迷戀香港建築工程歷史,著有〈營造師與建造師〉、〈約定俗成的街道命名做法〉、〈初探香港最早的專業團體 ─ 工程師學會〉和〈戰前的香港石礦業〉等文章。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