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雜2本79折靈媒媽媽吳明益節稅長女病最透明的故事京極夏彥陳思宏納瓦爾寶典安寧照護民防兒童文學季暢銷5折起幸福文化66折起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從行為到命定,我們如何成為更好的人類?((薩波斯基《行為》和《命定》組套))

1. BEHAVE:THE BIOLOGY OF HUMANS AT OUR BEST AND WORST 2. Determined: A Science of Life Without Free Will

作者:羅伯.薩波斯基

評價
1收藏
0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88 NT$ 1505 NT$ 171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2

限量贈品
大學_生命科學學群推薦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華盛頓郵報》十大好書 ★
★《華爾街日報》最佳好書 ★
★《紐約時報》書評最愛好書 ★

《行為》是對人類行為前所未有的分析,
告訴你人類行為從何而來?為華爾街投資者必讀。
《命定》則反駁了自由意志的神話,
挑戰了當前我們對於道德責任、懲罰和獎賞的概念,

無論《行為》還是《命定》,
都是為了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類而寫。

人類最好或最壞的行為
如何發生?又該如何理解?
《行為》一書只有研究人類行為的世界級科學家薩伯斯基才寫得出來,它回答了人類最根本的問題:我們最好的以及最糟糕的行為從何而來?
在《行為》中,薩波斯基──神經科學家暨靈長類動物學家──穿梭在數種學科之間,揭露我們的一舉一動背後的故事。從不同角度和層次剖析人類的行為,他沒有一塊石頭忘了翻面,全面性地涵蓋從基本生物學到內分泌,到神經科學、心理學、社會學、演化理論等等的每一件事,來仔細探究人類行為的多面向原因。
薩波斯基說故事的功力有目共睹,且深具內在邏輯。透過追溯一個行為發生前的不同時間段與系統,對目標多次出擊。
他首先檢視在精準時刻之內,是什麼造就了人類行為,然後再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往前追溯,最終回溯到我們這個物種更深的文化、歷史和基因遺傳。
他從一秒之內的神經科學解釋開始著手,探討在行為發生一秒前大腦發生了什麼事?接著往後退一步,看到再前一個時刻,也就是兩秒到一分鐘之前,我們看到、聽到以及聞到什麼,促發了神經的反應而產生了行為?接著,又進一步回溯幾小時到幾天前,探討那些促使神經系統做出反應的荷爾蒙如何運作?在此,他擴大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思考神經生物學、內分泌學,以及我們環境給予我們刺激的感官世界,嘗試解釋發生了什麼事情。
薩伯斯基繼續推進,嘗試找出哪些環境因素會影響一個人的大腦,因此追溯到我們的青少年與童年時期、胎內環境,甚至追溯到精卵結合的那刻。最終,他試著解釋比起個人更大的種種影響因素,即文化,如何形塑群體意識,而哪些生態因素又形塑文化,以此類推,最終回溯到幾千年甚至幾百萬年前,造成我們這物種演化的種種因素。透過匯總所有因素,瞭解人類的行為如何被創造出來。

人類正從科學的洞見中
避免彼此之間的傷害再次發生
薩伯斯基並沒有就此停下腳步。而是更進一步著手探究人類最棘手的問題──分我群和他群、階層制度、從眾與服從、合作與競爭、同理心與慈悲心、自由意志的行使、人們對於隱喻和真實的混淆、戰爭與和平等等。薩柏斯基從我們靈長類動物的生物起源,到人類獨特的行為模式,做出了深刻、揪心但又不失幽默的分析。
我們的大腦會快速把人分成我群和他群,而且這種分類往往基於微小的差異、隨機的標準,這種歷程會自動化發生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之後再透過認知來合理化。而這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讓我們分為我群之人做出最好的行為,卻對被分為他群的人做出糟糕的行為。
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大屠殺與迫害等等,幾乎都源自於此。然而,這種區分異己的心理要如何治癒呢?生物學可以給我們什麼解方呢?
作者告訴我們,儘管人類彼此傷害的行為普世皆然,但也非無可避免,透過大腦科學提供的洞見,我們可以避免讓傷害再次發生。薩伯斯基獨特的幽默,將本書寫的充滿智慧與人情味。長達千頁的書,從頭到尾都趣味盎然,且例證豐富,無論各個領域的讀者都能從中有所收穫。

否決自由意志的存在,
主張「所謂報應式的懲罰,是徒勞而錯誤的做法」
暨《行為》之後,薩波斯基又深入探討了關於人類做選擇和決定背後的生物科學,以及哲學,提出駁斥自由意志存在的毀滅性案例,呈現出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論點,那就是「人類沒有自由意志」。
在《行為》一書中,他探討人類行為的生物學、神經科學和環境因素,甚至文化因素,表明人類任何一個行為背後,都是由一秒之前、一分鐘之前、一天之前、一年之前、一千年之前……一系列複雜的基因、神經學、環境、文化因素所構成。我們也許無法精準掌握所有結合先天、後天的物理反應和化學反應;但這些生理機制確實深刻影響了我們每個當下的行為表達。而這隱含了「我們的行為是被生理機制和環境共同決定,沒有自由意志運作的空間」的神經科學強烈主張。
在《命定》中,薩波斯基用了一整本書(在《行為》中只用一章篇幅)針對決定論和自由意志展開論證。針對我們幻想――也就是有個獨立存在的自我告訴我們該做什麼(即自由意志)――展開一場精彩的正面攻擊。告訴我們,其實所謂的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覺罷了。他也不假辭色地駁斥了現代物理學提出的、似乎能佐證非決定論的混沌理論、突現複雜性科學和量子物理學,其實都是決定論的,再次向我們展示了自由意志並不存在。
然而,他的探討不僅停留在學術上的討論,更著重在實際道德責任、歸咎、懲罰、法律判刑等實際運作上,提出當我們「超越自由意志的存在」而對生命擁有新理解後,將會面對「人類就不需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結論,卻不至於使整個社會運作失控。反而提出從歷史上來看,當我們能夠瞭解許多人行惡是眾多因素交織而成的結果,就會更擁有同理心,也能以更人道的看法看待懲罰的概念,從而改善我們的法律體系和懲罰制度,比起懲罰,更重視事前預防犯罪和矯正,便能以更人性化的方式來打造更有同理心的世界。

作者簡介:

羅伯.薩波斯基 Robert M. Sapolsky
神經生物學家(研究大腦的人)暨靈長類對物學家(研究猴子和猩猩的人),從小喜歡閱讀,花長時間閱讀和想像與銀背大猩猩一起生活的樣貌。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父親是來自蘇聯的猶太移民。
1978年,薩波斯基在哈佛大學以優異成績獲得生物人類學學位後,前往肯亞研究野外猩猩的社會行為。之後回到紐約並在洛克菲勒大學學習,獲得博士學位。目前是史丹福大學生物學暨神經學教授,麥克阿瑟基金會授予研究資助,也是好幾本書的作者。著有數本非虛構作品,包括《一隻靈長類動物的回憶錄》(A Primate’s Memoir)、《睪固酮的麻煩》(The Trouble with Testosteron)和《為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Why Zebras Don’t Get Ulcers)、《行為:人類最好和最糟行為背後的生物學》(BEHAVE:The Biology of Humans at Our Best and Worst)。與妻子、兩個孩子和養的狗住在舊金山。

譯者簡介:

《行為》譯者∣吳芠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畢業。譯有《不要靜靜走入長夜》、《如何說,如何聽》、《當我即將離你而去》。
《命定》譯者∣唐澄暐
政治大學新聞系、台南藝術大學紀錄所畢業。曾任《台灣立報》國際版版主及編譯。喜愛怪獸及幻想作品,目前同時從事翻譯及怪獸小說寫作。譯有《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我們的知與不知:探索科學、歷史、人類心智的知識邊界》、《數字公民:如何打造你的識數世界觀,輕鬆成為現代公民!》、《人慈: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等書。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近期最多人購買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