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咖啡美學藝術的跨界思維
這期咖啡誌特別規劃了探討咖啡館設計美學的專題,深入探訪吳則霖的Simple
Kaffa Flagship興波咖啡旗艦店和賴昱權的OH Cafe握咖啡台南赤崁店,這兩位世
界冠軍在今年度新開的咖啡館,剛好一北一南,見證著不同風土民情所影響的
設計觀點。同時也邀請了這兩間店的幕後推手-室內設計師,和店主一起對談,
聊聊空間的故事,聊聊對美的體悟,聊聊合作過程中的喜怒哀樂。
焦點特輯
. Nespresso AAA永續品質發展計劃-印尼萬隆咖啡農場見聞
.2019台北國際咖啡節 TPE INTL Coffee FEST,一頭撞進黑香中
.共同追求美好咖啡風味的過程 即是在實踐第三波咖啡精神-哥斯大黎加寶藏莊園
.來自威尼斯的匠人之心-Ceado E37Z-Hero
.專為咖啡迷設計的App-走到哪都能找尋好咖啡
.品牌包裝職人好in網 -咖啡豆包材印刷的好夥伴
焦點活動
.SENSORY FORUM SCA感官論壇首次登場台灣
.2019臺灣國產精品咖啡豆評鑑
.2019台中國際茶、咖啡暨酒展
城市咖啡之旅
.暖暖東台灣的咖啡氣息
韓老師聊咖啡[韓懷宗]──上山過海瘋咖啡
從北緯22度的屏東到北緯25度台北三峽地區皆有咖啡園,台灣是世界稀有的高緯咖啡。就咖啡作物而言,台灣緯度偏高,咖啡園幾乎集中在海拔300至1300公尺處,罕見咖啡種到超過1300公尺的山區,以免遭到低產與寒害風險。我記得五年前參訪高雄桃源區海拔1550公尺,號稱全台最高海拔莊園,咖啡樹與參天喬木、飄渺雲海同住,不失浪漫,但種了一萬多株咖啡的生豆年產量卻不到200公斤,莊主的經營壓力可想而知。多年來1300公尺成了台灣咖啡園不敢逾越的天險。然而,此禁忌終於在6月南投咖啡評鑑的實戰中被打破了。
咖啡人[何明駿]──越南咖啡種植生產的現況(上)
自1857年法國首次引入咖啡產業,越南種植咖啡的歷史已經有160年,越南咖啡第一次著陸種植是由法國人在殖民時期前就開始在河內的城堡大教堂(Vương
cung thánh đường Sở Kiện),發展第一個咖啡種植園,並向外延伸至越南西北地區山區咖啡和茶樹一同種植,在傳播沿伸至河南省(Hà Nam)、廣平省(QuảngBình)和昆嵩省(Kom Tum)等地區的修道院裡種植,透過種植技術的發展,成為越南的主要經濟力量產業。
紅澤的敗家指南──泛談手沖咖啡濾杯結構
幾年前在部落格寫過濾紙和濾杯搭配的文章,網頁標籤是「田口護.巴哈咖啡館手沖咖啡未揭露的秘密」,當時有田燒三洋扇形濾杯正流行,當時注意到的問題是三洋扇形濾杯搭配不同廠牌的濾紙,在萃取過程流速的差異問題,發覺原廠濾杯的設計包含著濾紙規格的搭配,當初的結論是三洋扇形濾杯如果要發揮較佳的效果,就需要使用三洋原廠的扇形濾紙。
給咖啡點營養[王皓暐]──咖啡因提神與失眠的糾結
當精神不濟需要提神的時候,大家腦海中會出現的是什麼呢?我想十個有八個會想到咖啡吧!咖啡被認為有提振精神的效果是因為裡面含有咖啡因,但其實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咖啡因的存在,例如茶、巧克力、能量飲料,也因為咖啡因取得如此方便,它已經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興奮劑。
巴西咖啡地圖──巴西微型咖啡店 六間咖啡店各顯嶄異
我們時常關注巴西第三波咖啡浪潮發展,發現近兩年微型咖啡店也越趨成熟,除了空間設計和設備上更精簡,咖啡外帶也成為新的經營性態,窄店面、無桌位,以咖啡站(Coffe Stand)的方式為顧客持續提供高品質的咖啡。這期巴西咖啡地圖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六間微型咖啡店,與經營者對談了解其咖啡店營運見解,我們多次走訪實際感受咖啡師與客人互動的經過,並透過影像紀錄讓讀者感受它們的獨特魅力!
有意思咖啡故事[葛韋里]──溫暖的說書旅人 在咖啡香裡交換故事
一直相信,人與人之間,甚至人與萬物之間,都是有著頻率存在的,這也是一見鍾情之所以成立的原因。身為一個熱血的牡羊座,我對於情人、對於物品的選擇,幾乎都是遇見第一眼的當下,就決定了喜好,連挑咖啡館也不例外。
第一次走進「說書旅人Storyline」,就被兩面寬敞明亮的落地窗,以及兩座頂天高的書牆給深深吸引。簡約自然的原木風格空間,點綴著環繞的綠意,空氣裡飄盪優雅的音符,還有咖啡與現烤麵包迷人的香氣。從2018年六月試營運那天起,這裡就成了我熱愛的行動工作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