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雲端封建時代黃色臉孔引路人臺灣路上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兒童選讀買房人生課AI五十強FIRE致富覺察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親師衝突佛教戀家的人

中國古典文論現代觀照的海外視野

作者:李鳳亮
出版日期:2016-05-02
出版社:秀威資訊
遊走於東西文明間的海外華人學者,構築了中國古典研究領域的獨有風景。其研究呈現的雙向觀照的特殊形態,不僅說明全球性學術流動中的身份變動和遊移,更凸顯跨文化的理論闡發所透露出的多面關懷及內中的互動和張力! ...

中國現代文學 女作家趙清閣選集

出版日期:2016-05-26
出版社:釀出版
趙清閣──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最不應該、亦不可以被忽視的一位女作家!她與老舍、齊白石、傅抱石、劉海粟、郭沫若、茅盾等都有過很深的友誼;她能詩能文,擅小說和戲劇,更畫得一手水墨國畫。她伴著大陸的苦難與歡 ...

從「在地」到「台灣」:「本格復興」前台灣推理小說的地方想像與建構

作者:洪敘銘
出版日期:2015-11-27
出版社:秀威資訊
推理小說中的犯罪空間,是受害者、兇手與偵探的角力場域;在案件的謎團之外,作家們如何建造屬於台灣的故事舞台?●蒐羅台灣推理名家林佛兒、既晴、楊寧琍、葉桑的作品,並觀察其中對「台灣」的場域建構●走訪著作中 ...

台灣文學英譯叢刊(No.39):王文興專輯

出版日期:2017-01-09
本輯選譯臺灣文學現代派作家王文興的兩篇小說、六篇散文,以及七篇論文。除了兩篇新近「出土」和發表的小說外,特別介紹作家過去鮮為人注意,有關作家成長過程、思想理念、宗教信仰的散文,和其多種文藝評論,呈現他 ...

臺灣文學與世華文學

作者:杜國清
出版日期:2015-11-23
本書所提出的「世華文學」不是「世界華文文學」的簡稱,而是一個超越語言和族群的文化概念。「臺灣文學」同樣不能以創作的語言加以界定,而必須放在世華文學的格局下討論,才能彰顯其意義。臺灣文學與世華文學的發展 ...

台灣文學英譯叢刊(No. 40):白先勇專輯

出版日期:2017-06-30
白先勇,可以說是當代華文作家中,不論是在台灣、在中國、在東南亞、在其他各地的華人世界中,最負盛名、最受肯定的作家。他的文學活動、創作成就和作家地位,與台灣文學的關係,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也是本叢刊這 ...

間距詩學:遙遠異質的美感經驗探索

作者:翁文嫻
出版日期:2020-09-04
美的事物,好像會撫摸你,調整你的內臟每天在巴黎「大學城」窗內讀中國古典詩,而週末到龐比度看一整天現當代的畫,忽然每一個漢字脫離固定的解釋,跑出來。厲害的詩人,讓字交錯橫生舞動,卻還有一條極嚴密的線,有 ...

荷塘雨聲:當代文學評論

作者:張瑞芬
出版日期:2013-07-26
出版社:爾雅出版社
《荷塘雨聲:當代文學評論》 本書是散文評論家張瑞芬的第五本書評集,書名取意於小說家楊念慈1951年的處女作《殘荷》。在炎炎夏日,荷風玉露中 ...

評論十家(第二集)

出版日期:1995-11-01
出版社:爾雅出版社
《評論十家(第二集)》 關於評論十家 「書評書目」、「新書月刊」等雜誌停刊十餘年,爾雅出版社的「年度文學批評選」出滿五冊亦停印七年,至今不 ...

作家與書的故事

作者:隱地/著
出版日期:1985-11-10
出版社:爾雅出版社
《作家與書的故事》 中國作家 顧名思義,本書正是一本為當代中國作家與其作品而編寫的參考書。經過十年,由於每位書中的作家幾乎都寫了不少新書, ...

龍應台評小說

作者:龍應台/著
出版日期:1985-06-20
出版社:爾雅出版社
《龍應台評小說》 冥紙愈多愈好 在台灣,寫任何一種批評文字都很難,主要的原因是中國人把做人與做事當一回事;既然對人講究忠厚恕道,對事又怎麼 ...

新詩百問

作者:向明
出版日期:2008-07-20
出版社:爾雅出版社
《新詩百問》 十年前出版《新詩50問》與《新詩 後50問》兩本書,而今接軌成為一本大書《新詩百問》。資深詩人向明以夾敘夾議、深入淺出的方式 ...

台灣當代遊戲詩論

作者:曾琮琇
出版日期:2009-01-20
出版社:爾雅出版社
《台灣當代遊戲詩論》 遊戲,不受體制拘限,不受利益困擾,是一種不具目的的衝動,可謂脫離於現實生活之外,悠遊於如真似幻的世界。而詩與遊戲的融 ...

存在與超越

作者:孫學敏
出版日期:2009-01-20
出版社:爾雅出版社
《存在與超越》 隱地的詩歌成就建構在他小說、散文創作所累積的思考力和文字功底之上,他深厚的生活經驗和文字體驗共同造就了其詩歌的底蘊。詩歌給 ...

新詩八家論

作者:張索時
出版日期:2006-03-10
出版社:爾雅出版社
.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