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選讀房慧真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先秦政治思想史

作者:梁啟超
出版日期:2019-04-17
本書在首章先說明研究主旨、分法與範圍,接著再論述時代背景與思想主流,此二章後才開始主論述。主文條列論述當代主要思想學派儒、道、墨、法四家與政治的交互作用與影響,使讀者兼以對中國哲學、史學有更深一層的認 ...

儒家哲學

作者:梁啟超
出版日期:2019-04-17
此書為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晚年力作,先生屆時整理國故,重新肯定並研究儒家倫理文化。本書對儒家哲學有詳細的解讀,除論述各代表人物思想內涵,與思潮的發展,更提出研究方法,對於研讀儒家或中國哲學者,助益頗深 ...

中國哲學思想論集(2):先秦篇

作者:梁啟超
出版日期:1976-08-01
本書將有關先秦哲學思想之論文結集成冊,使讀者對此間之哲學思想有一全面認識。. ...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作者:梁啟超
出版日期:2019-04-17
本書原為梁啟超在清華、南開大學等校講學時的講義,內容為中國十七至十九世紀的學術史,1926年始集結講稿成書出版。對清代學術各學派的源流、特點、變遷及其在文化上的貢獻和意義,做一全面性、系統性的詳盡介紹 ...

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

作者:梁啟超
出版日期:2020-04-06
本書論述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先生之主論「知行合一」的哲學基礎與內涵,同時亦能了解中國哲學之唯心論脈絡。商品特色本書論述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先生之主論「知行合一」的哲學基礎與內涵,同時亦能了解中國哲學之唯心論脈 ...

老孔墨以後學派概觀

作者:梁啟超
出版日期:2019-04-17
中國學術以三家為基礎,一老子、二墨子、三孔子。自此以後,皆可視作此三家思想之延伸。本書將老孔墨以後重要學派或思想家,加以統整,讀者可由此處略窺中國主流學術思潮之大概與變化。商品特色1.中國學術以老孔墨 ...

子墨子學說

作者:梁啟超
出版日期:2019-04-17
本書概述墨子學說,主論為宗教思想、實利主義與兼愛主義,後敘其學說之影響與傳授。墨學入門者閱讀,能有一清楚且切中的認識。作者又有《墨子學案》一書,更詳論墨學,重於全體大用。商品特色1.本書概述墨子學說, ...

諸子考釋

作者:梁啟超
出版日期:2019-04-17
先秦諸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諸子考釋》也是啟超先生用力甚深的一部書。本書取各家品評諸子之文,錄莊子〈天下篇〉、荀子〈正名篇〉、韓非子〈顯學篇〉、呂氏春秋〈不二篇〉等,至史記、漢書關於諸 ...

近代學風之地理的分佈

作者:梁啟超
出版日期:2019-04-17
古人有云:「山西出將,山東出相」因一地自然氣候影響人文,累世之人文可能造就基因遺傳。作者試圖以地理特色探究人文科學之發展面貌,畫出一中國古今學風地理分布概況,實為獨到之研究法與特殊成果。又本書專以研究 ...

清代學術概論

作者:梁啟超
出版日期:2019-04-17
作者以為,清代學術之起源於對宋明理學的反動,轉向考據學,法先秦漢唐學說,其復古運動可謂與歐洲文藝復興雷同。全書以二十八篇申論各時期學說特色、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清代學術大致可分三大時期:啟蒙、全盛、蛻分 ...

管子傳

作者:梁啟超
出版日期:2019-04-17
本書成於1909年,本書以西方國家的治國角度來重新詮釋管子思想。從政治、經濟、外交、教育等多個角度來闡述這位春秋時代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的大政治家──管仲。是第一個以現代眼光和世界眼光評論管仲的人。成書 ...

墨經校釋

作者:梁啟超
出版日期:2019-04-17
本書為梁啟超先生對於先秦哲學代表作《墨經》一書的校勘注釋。作者自云,其集結了二十年來對墨經的鑽研心得。其研究,將晉代魯勝之《墨辯》、清代畢沅《墨子注》、張惠言《墨子經說解》、孫詒讓《墨子閒話》等為數不 ...

孔子

作者:梁啟超
出版日期:2019-04-17
作者綜合史書所載孔子資料,篩取出考證有據者,傳成此書。先談孔子學說及生長背景,再以易與春秋這兩部分別足以代表其思想的書,談論孔子哲學、政治理論,是研究孔學相當精到的一部著作。商品特色1.作者綜合史書所 ...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作者:梁啟超
出版日期:2019-04-17
作者由思想家輩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春秋戰國時期談起,深度論述各家各派學說。比較特別的是,他將先秦學派與希臘、印度學派作比較,只可惜印度篇尚闕。接著,中國又回到統一的時代,思潮也自然趨向單一主流。從 ...

墨子學案

作者:梁啟超
出版日期:2019-04-17
本書詳論墨學,並著重在全體大用,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兼愛」中心思想,墨家對於社會、經濟、科學、宗教也有一番理論,值得深究。作者以為,墨教雖於秦漢以後不見蹤跡,但其實已深入民族性中,成為今日之德行之一特色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