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雲端封建時代黃色臉孔引路人臺灣路上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兒童選讀買房人生課AI五十強FIRE致富覺察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親師衝突佛教戀家的人

跨海的守護者︰新光醫院扎根帛琉醫療的故事(2019增訂版)

作者:

李俊明

出版日期:2019-12-26
一段跨越一千五百哩的承諾一家醫院與一個國家的動人友誼開創醫療外交新局為台灣與帛琉牽起兄弟般的情誼新光醫院在帛琉深耕近十二年,從一開始派遣醫護駐診的「醫院對醫院」模式,進展到轉診業務的「醫院對國家」模式 ...

重新想像:新銳建築師曾柏庭

作者:

李俊明

出版日期:2018-07-31
多次入圍世界建築節獎的曾柏庭打破台灣建築典型意識型態為公共空間與民眾生活帶來無限想像連續四年共五件作品入圍世界建築節獎的台灣新銳建築師曾柏庭,能在國際大獎中與建築大師們同台較勁,靠的是他不屈服於窠臼, ...

逆風而行 向陽而生︰上緯與台灣離岸風電

作者:

李俊明

出版日期:2021-01-27
「勇於逆風前行,夢想,將會向陽而生」看蔡朝陽帶領上緯,從無到有開拓出台灣離岸風電的第一步讓世界看見,台灣,有這麼好的風資源離岸風電的開發看似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也可能是會失去一切的豪賭。台灣有著得天 ...

強效燃脂瘦身營:功能性健身訓練套餐

出版日期:2019-01-16
最完整有效的健身減重訓練套餐現在就跟著教練做,燃燒你的脂肪,立馬擁有好身材有氧運動+拳擊練習◇20套訓練菜單自由配◇強化體能的拳擊訓練◇全身筋膜按摩守護你的健康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健身菜單,調配出屬於你的 ...

我的一生很平凡,只有愛而已:丁松筠神父的生命之旅

出版日期:2017-07-25
如果我可以救人,或讓人得到幸福,世界是否有我,才會有所分別。──丁松筠一九六七年,二十四歲的年輕修士,搭船從美國遠航台灣,在陌生的環境中開啟神職使命的新頁。從輔仁大學的教職、轉至四十多年光啟社的媒體生 ...

高雄學2.0

出版日期:2017-10-25
出版社:遠見雜誌
從擁抱三根大煙囪的傳統重工業大城,演變成如今文化創意欣欣向榮的港灣新都;灰濛濛的城市風景,也被佈滿大師級建築物的天際線改寫……,高雄的改變,只能用「翻轉」來形容,對照其他把願景喊得震天響,卻數十年如一 ...

見藝思遷:雪梨、墨爾本博物館私旅行

作者:

李俊明

出版日期:1994-02-01
二手書徵求
雪梨是金黃色城市,生氣蓬勃;墨爾本則是藍色城市,帶點沉鬱詩情。本書以雙城雙書概念,介紹雪梨及墨爾本的多樣化博物館,不只有重量級藝術品的美術館,更有因澳洲特殊身世歷史而造就的各式主題博物館,在澳洲湛藍天 ...

雪梨風格旅行

作者:

李俊明

二手書徵求
雪梨是南半球第一大城市。由於當地的治安優良、交通方便,逐漸成為年輕自助旅行者的重要據點,這幾年又興起一種稱為「Style Traveler」的新族群。玩得有型有款,是Style Traveler的特色 ...

瑞士建築異境

作者:

李俊明

出版日期:1996-06-01
二手書徵求
. ...

曼谷設計基因:21位曼谷當代設計&創意人群像

作者:

李俊明

出版日期:1996-08-01
二手書徵求
亞洲Lifestyle新興時尚之都、曼谷創意經濟的設計新群像──以曼谷為創意震央的傢俱、家居、流行時尚等Lifestyle生活美學設計,21位曼谷設計&創意人以個人工作室或自有品牌形式,配合國家極力傾 ...

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館的路上

作者:

李俊明

出版日期:1993-07-01
二手書徵求
英國是發展出博物館學的國度,也是全世界博物館密度最高的國家,而倫敦可說就是博物館的首都。本書收錄倫敦40家博物館,有重量級如大英博物館、更有許多主題博物館。本書融合客觀陳述報導,及作者親身經歷的舒緩散 ...

驚艷上海

作者:

李俊明

二手書徵求
. ...

跨海的守護者

作者:

李俊明

出版日期:2016-01-05
二手書徵求
一段跨越一千五百哩的承諾一家醫院與一個國家的動人友誼開創醫療外交新局為台灣與帛琉牽起兄弟般的情誼新光醫院在帛琉深耕近十年,從一開始派遣醫護駐診的「醫院對醫院」模式,進展到轉診業務的「醫院對國家」模式, ...

東京美術館享物:20家美術館的買物之旅

作者:

李俊明

出版社:商周出版
100種私藏美術館的方法‧100樣愛戀東京的設計雜貨 設計與生活美學作家

李俊明

,踏訪世界各城市,走看建築、藝術、設計,卻在東京找到了另一片藝術天堂──Museum Shop──在東京每一家美術館中,發 ...

城市‧愛情‧對手戲

作者:

李俊明

出版日期:2008-12-31
.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