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雲端封建時代黃色臉孔引路人臺灣路上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兒童選讀買房人生課AI五十強FIRE致富覺察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親師衝突佛教戀家的人

巨震創生:九二一震災的風險分析與制度韌性

出版日期:2022-09-14
九二一震災是臺灣災害科學發展與政策改革的里程碑,為什麼有些地方的災損較嚴重?為什麼有些受災社區能夠成功復興?本書為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國立臺灣大學與師範大學等學者合作的成果,回顧臺灣地震 ...

地緣政治:印度新強權 經濟×活力×碰撞,在全球劇變中左右逢源,又令人左右為難

出版日期:2024-01-31
出版社:明白文化
古老的國家,靈活的智慧,印度新強權崛起全球投資超級黑馬,蘋果、鴻海知名國際企業爭相布局新冷戰角力場,人口第一大國,軍事躍居第四強,恐怖主義橫行印度有種特殊本事,同時跟美國與俄國買武器,美俄卻只能容忍內 ...

轉型中的東亞法院:基本形貌、紛爭解決與行政治理

出版日期:2014-10-02
法律繼受與在地發展的辯證,是東亞法律研究的主軸,也深刻影響東亞國家法院的組織運作、功能定位與運作程序。研究法院的大師Martin Shapiro曾在其經典研究中指出,法院最基礎的功能是以中立第三人的立 ...

變遷中的東亞法院:從指標性判決看東亞法院的角色與功能

出版日期:2016-10-28
◎透過指標性判決研究,微觀呈現東亞法院在各類案件中的實際運作與影響。◎以「東亞」的格局,涵蓋憲法、行政法、刑法、民事及家庭等多種法律領域。在現代社會中,充分發揮功能的司法以及受民眾信賴的法院,不但是政 ...

地緣政治【典藏套書】 (島鏈風雲+印度新強權)

出版日期:2024-01-31
出版社:明白文化
地緣政治,全球當紅顯學理解當下國際處境必讀精華《島鏈風雲》+《印度新強權》雙書典藏版,權威名家共感推薦──★★★★★島鏈與印度,兩個地緣關鍵點,在強權戰略下,結合為「印太」一體!從太平洋最東側,到印度 ...

氣候變遷的制度因應:決策、財務與規範

出版日期:2014-09-10
人們能否跳脫國家利益本位的現實國際政治運作邏輯?氣候變遷議題要求人類將自身當作一個整體,以普世價值展開思考。氣候變遷議題充滿著科技與管制面的不確定性,更是當代人類所面臨空間與時間治理的最大挑戰。在面對 ...

警察職權行使法20週年回顧與展望

出版日期:2024-03-10
本書共分為十八章,內容大致聚焦在身分查證、資料蒐集及處理、即時強制、救濟等相關警察職權行使之問題,並輔以案例研析,以及展望未來職權行使發展趨勢,以保障人民權益,維持公共秩序,保護社會安全。本書撰稿作者 ...

憲法-權力分立

出版日期:2008-09-01
二手書徵求
本書以台灣憲政發展下的憲法案例為主軸,搭配國外的憲法案例與相關學理論述,引導憲法議題的討論。本書以大學憲法課程的教材作定位,著重透過結構鋪陳及素材的選取,引導學生思考,並豐富課堂中的討論。本書分為九章 ...

建構氣候轉型立法:比較立法與議題論述

出版日期:2020-06-01
氣候變遷具備高度複雜性與不確定性,是當代國家在國際、區域及內國等層級都必須面對的課題。氣候變遷雖有龐大複雜的國際規範機制,但當國際協商因國家利益而無法持續往前推進時,面對嚴峻氣候威脅的國家不得不「由下 ...

習近平大棋局:後極權轉型的極限

出版日期:2016-07-06
出版社:左岸文化
中國經濟下滑至今,中共和習近平的權力仍絲毫沒有任何倒塌的跡象,反而看來越來越穩。再看中國旁邊的北韓,經濟崩潰多年,共黨政權仍十分穩固。這引導我們思考中國局勢除崩潰外的另一個可能發展:北韓化。——孔誥峰 ...

德國刑法翻譯與解析

出版日期:2018-03-10
德國刑法對於許多國家都具有典範上的意義。台灣刑事法學會籌劃多年,頗歷艱難,出版這本《德國刑法翻譯與解析》。參與翻譯者都在德國獲有法學博士學位,譯稿屢經修改訂正,務必求其精確與新穎。本書德文與中文併陳, ...

卑南學資料彙編第二輯 碰撞與對話:關於「卑南族」的想像與部落現實際遇

出版日期:2016-10-01
出版社:耶魯國際文化
卑南學:卑南族群研究與部落調查資料彙編》簡稱《卑南學資料彙編》,其目的是希望藉由「卑南學學術研討會」的常年舉行,整理過往各領域先進的研究成果,並結合引進當代社會各領域專家與研究機構,協助建立Pinuy ...

臺灣與非傳統安全

出版日期:2018-07-10
本書側重從不同課題探討臺灣在非傳統安全所面臨的挑戰。堪稱現階段有關非傳統安全與臺灣少有之專書。全書共分八項子議題,分別是非傳統安全的理論部分、社會文化領域、經濟金融領域、恐怖主義與組織犯罪領域、生態環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