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心靈工坊全書系神奇柑仔店18絕望者之歌韓江蔡康永假仙女讀冊選讀長期買進郝明義國之荒原周思齊周品均子彈與玫瑰XXL美國職籃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孫太

劇場.閱讀 第53期(復刊號第十五期)

出版日期:2022-07-01
思考劇場.閱讀時代 劇場閱讀是澳門現時唯一劇場期刊,旨在澳門與世界華文劇場之間,在劇場與社會之間,紀錄、提問、思考。. ...

劇場.閱讀 第54期(復刊號第十六期):就有了光

出版日期:2022-11-01
劇場閱讀是澳門現時唯一劇場期刊,旨在澳門與世界華文劇場之間,在劇場與社會之間,紀錄、提問、思考。. ...

劇場.閱讀 第52期(復刊號第十四期 )

出版日期:2021-11-01
〈編者的話:集體即個體〉約訪許國權(大鳥)之前,我們討論到一個重點是「集體」,也提及大鳥編導作品的集體創作風格。可是當正式面對面採訪時,答與問的焦點都在他個人身上,從接觸學童時代接觸戲劇,到大學的戲劇 ...

劇場.閱讀 第48期/2020(復刊號第十期)

出版日期:2020-05-01
|本期專題「演疫時代」導言|疫病雖然也是一種災難,但兩者仍有所不同;後者的發生時間止於當下,如地震、颱風,前者的發 生時間則總是延向無法預知的時間刻度,如卡繆《瘟疫》的一段話:「啊!如果只是地震就好了 ...

劇場.閱讀 第46期/2019(復刊號第八期)

出版日期:2019-12-01
|本期專題「再過渡」導言|過渡,似乎預設了開始與結束,過去與未來,「現在」抑或「當下」彷彿成了二手時間、無用之用的時間,唯一的灰色地帶。換個方式,說,(人們意識到的)時間總是二手的,我們焦慮、我們恐懼 ...

劇場.閱讀 第43期/2019(復刊號第五期)

出版日期:2019-03-01
|本期專題「劇場的不可翻譯」導言|「翻譯」於劇場而言,很容易就想到劇本的翻譯,然而從劇場演出中的種種語彙而言,所要「翻譯」的就不只於書寫在劇本上的文字,也還包括語言表層沒有言明的文化意義,觀眾在劇場中 ...

劇場.閱讀 第42期/2018(復刊號第四期)

出版日期:2018-11-01
|本期專題「正常.障礙」導言|約瑟夫.波依斯(Joseph Beuys)那句藝術史上的名言,說的是「人人都是藝術家」。人人都有想像、創造的能力,雖但社會的制約、種種約定俗成,卻常常反向設下障礙,讓這些 ...

劇場.閱讀 第44期/2019(復刊號第六期)

出版日期:2019-06-01
|本期專題「觀.眾」導言|當劇場提到「觀眾」,似乎都是問︰「如何尋找更多觀眾?」然而「什麼是觀眾?」有人說劇場要接地氣,要做觀眾希望看的。有人認為觀眾是藝術家創造出來的,藝術家應該比觀眾走得前。但觀眾 ...

劇場.閱讀 第51期/2021(復刊號第十三期)

出版日期:2021-05-01
思考劇場.閱讀時代劇場閱讀是澳門現時唯一劇場期刊,旨在澳門與世界華文劇場之間,在劇場與社會之間,紀錄、提問、思考。. ...

劇場.閱讀 第39期/2018(復刊號第一期)

出版日期:2018-03-01
|本期專題「賣場抑或戰場--劇場.媒介.公眾」導言|一部劇場史,也是一部劇場接受史。不僅關乎如何被觀眾接受,也包括如何被社會接受。在「接受」的路徑中,「媒體」有時候扮演了一定的助力。先岔題一個文藝上的 ...

劇場.閱讀 第50期/2020(復刊號第十二期)

出版日期:2020-11-01
|本期專題「業餘」導言|業餘。相對於職業、專業,抑或,內在於職業、專業(薩依德《知識份子論》的語意)。在台灣,職業(與專業)成為劇場環境的集體想像,是九零年代的產物,一方面與整體社會自八零年代後期到九 ...

劇場.閱讀 第40期/2018(復刊號第二期)

出版日期:2018-05-01
|本期專題「失落空間.非常劇場」導言|都市設計學者羅傑.特蘭西克在《找尋失落的空間》中指出在都市更新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位於高層建築物低層,被棄置、無結構性的地景,或與都市步行活動路 徑分離,無聞問 ...

劇場.閱讀 第41期/2018(復刊號第三期)

出版日期:2018-08-01
|本期專題「紀錄歷史 凝視劇場」導言|#凝視劇場攝影對劇場來說,首先會想到記錄,對於已逝的、不可重返的表演現場,那些在演出中、排練場上拍攝下來的畫面與聲音,作為有發生過憑證,而不是只有劇場前輩之間的 ...

劇場.閱讀 第47期/2020(復刊號第九期)

出版日期:2020-02-01
|本期專題「出劇院記」導言|什麼時候,一名觀眾會感覺到,他身處的劇場空間,忽然變成一個進行公共事務討論、集合公共意見的場所?或者,他忽然發現,劇場不只呈現了一場演出,甚至變成文化紛爭、文化事件的導火線 ...

劇場.閱讀 第49期/2020(復刊號第十一期)

出版日期:2020-08-01
|本期專題「數位之後」導言|疫病時代,數位降生。劇場「共同在場」的現場性,以及連結群己的聚眾性,乃至於因數位媒介轉換所需的物質條件與知識基礎而生的文化階級,抑或大數據的生命治理等,持續引發不同的討論。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