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城目學陳澄波節稅法池上彰納瓦爾寶典多巴胺長女病季暢銷5折起高能量溝通新聞自由靈媒媽媽讀冊選讀恩田陸吳明益
暫存清單
可購買時通知我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新版)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New Ed.)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班尼迪克.安德森

評價
274收藏
425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79 NT$ 300 NT$ 38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6月30日

已售完,補貨中

圖書館借閱
二手書交易資訊
限量贈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社會科學近4年百大
社會科學10年百大
社會科學歷年累計百大
核心素養推薦書單
晉升大師的攻略專題
2022社會科學百大
2021社會科學百大
2020社會科學百大
2019社會科學百大
2018社會科學百大
2017社會科學百大
2016社會科學百大
2014社會科學百大
2013社會科學百大
2011社會科學百大
2010社會科學百大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想像我們的世界

吳叡人(《想像的共同體》譯者)

 一本書要走多遠的路,他們才會把它叫做一本真正的書呢?班.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或許會戲謔地說,嗯!三十三個國家,三十一種語言,二十七年,全球冷戰的落幕,帝國的瓦解和崛起,還有一次資本全球化的海嘯。這是《想像的共同體》的故事:緣起於聯合王國內部一場「地方性論爭」的小書,竟完成了一段跨越巨大時空的旅程,且正成為全球最暢銷的一本學術書。


 要等到譯完《想像的共同體》新版後記,我才覺察到原來這段旅程留下的足跡,也就是那一冊冊不同語言的譯本,已串起了一個全球的《想像的共同體》的想像共同體。誘發這場全球共同體形成的不是資本,而是知識,見證與印證現代人認同焦慮的知識。


 這是一本理解和同情,除魅而虔敬的書。它同時回答民族主義之謎的全球與地方面向,解釋力至今不衰。它對民族主義的理解複雜而不教條。魅力來自作者同情弱者的「反帝」立場:愛爾蘭人安德森不只嘲弄歐洲中心主義,也厭惡所有大國的自戀與鴨霸。


 透過歷史化與脈絡化,這本書提供了不同時空條件下民族主義與進步左翼政治連結的可能性:一方面,它為那些受盡強權欺凌的弱小國家在歷史舞台上確保了一個自主的道德空間;另一方面,它也為大國的進步知識分子提供了制約本國民族主義,防止其墮落的思想武器。在全球三十一種語言譯本當中,多數是自由左翼知識分子在受到本書啟發與鼓舞之後,為了克服本國困境而生產的作品。換言之,這個由譯本所連結的全球想像共同體,是一個進步知識分子的共同體


 中文版是在台灣產生的,也因此台灣被帶進了這個奇妙的旅程,和全世界其他三十種語言的譯本,攜手並肩地面向進步的人類精神。無須「申請入聯」,也無需承受來自大國的羞辱與小國的勒索,就進入了這個全球的進步共同體。


 台灣版也被轉成簡體字在中國出版了。然而簡體字版刪除了整個第九章(編註:正體字版第九章為「歷史的天使」),於是《想像的共同體》突然變成沒有結語的「開放文本」。筆者〈導讀〉最後一段反思台灣的文字也被刪除,而譯後記也被刪掉了「台灣史」字樣,於是我突然失去了祖國和專業領域。文明大國的思想審查,開放的鎖國,雍容的膽怯─被刪除的文字無言而雄辯地訴說徘徊在中國上空的保守民族主義幽靈。


 被截肢了的譯本依然能夠想像,然而它終只能蹣跚而行,無法和四肢健全的版本一起大開大闔地前進,並且在人類精神之中共同探險。所以在全球的,進步的《想像的共同體》的想像共同體之中,台灣和中國的地位逆轉:擁有完整精神自由的台灣如今是獨立成員,而中國則成了台灣自由與進步精神的附庸。強權追隨弱者,大國師法小國─這真是伏爾泰的所能想像的最理想世界。


 當然,台灣處在帝國夾縫之中的現實不會因為一本書而改變,因為這終究是一個「想像」的共同體,只存在於人類的道德意識之中。然而「想像」不是虛構,而是現實的另一種形式。「《想像的共同體》的想像共同體」是一個隱喻,用來指出在另一種國際現實之中台灣自主空間的可能性:一個和主權國家體系壟斷的地緣政治現實不同的,建構在進步普世價值之上的道德世界。它也是一個願景,用來鼓舞我們追求這個世界。哲學家漢娜鄂蘭說,猶太人被剝奪了世界,也因此喪失了作為人的條件。同樣的,台灣人也被地緣政治剝奪了世界,喪失了作為人的條件。渴望重返世界─這是當代台灣民族主義方興未艾的道德因素。然而要如何重返世界,如何重新獲得作為人的條件?只有民族主義是不夠的,因為如此我們將喪失道德想像力與創造力。我們必須將自主的夢想與普遍的人類精神連結,用「世界」擁抱故鄉,平撫它的憤怒,開拓它的視野。這是台灣唯一的出路,而為此我們必須學習知識與道德。弱者必須為自己的生存辯護,這就是「理論」的道德意義,也是《想像的共同體》向台灣人提出的課題。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想像的共同體》中文版譯者)

民族主義研究的必讀經典

《想像的共同體》自1983年問世以來,不但使學界對民族與民族主義課題的思考角度產生哥白尼式的徹底翻轉,其深刻影響也廣及人文與社會學科的各個領域。除了被譯成三十一種語言出版之外,甚至成為一種近乎教科書的作品,遠遠超乎作者的預料。

安德森從文化內涵的改變與印刷資本主義的興起來探討民族主義的源起,並辨析民族主義在美洲誕生,被歐洲的群眾運動挪用,被帝國政權吸納,再到亞非兩洲以民族主義為號召的反帝國主義抗爭的數百年過程。

此次中文增訂版收錄了安德森於2006年新添的一章,概略檢視了此書所造成的影響,並探討此書在世界各地的出版與反應情況;另外更收錄了2003年作者兩篇關於臺灣處境的研討會講稿,以及譯者訪談這位學術大師的深情記敘。

作者簡介: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
係康乃爾大學國際研究Aaron L. Binenjorb講座教授,為全球知名的東南亞研究學者。除《想像的共同體》外,還著有《比較的鬼魂:民族主義、東南亞與全球》(The Spectre of Comparisons: Nationalism, Southeast Asia, and the World)《革命時期的爪哇》(Java in a Time of Revolution)《美國殖民時期之暹羅政治與文學》(Literature and Politics in Siam in the American Era)《語言與權力:探索印尼之政治文化》(Language and Power: Exploring Political Cultures in Indonesia)、《三面旗幟下:無政府主義與反殖民的想像》(Under Three Flags: Anarchism and the Anti-Colonial Imagination)。

譯者簡介:

吳叡人
臺灣桃園人,台大政治系畢業,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客座助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專攻比較政治(民族主義、殖民主義、國家形成與轉型正義)、政治哲學、台灣近代政治史與政治思想史、日本近代政治史與政治思想史,現正進行台灣左翼傳統之研究。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