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裝就能拍好昆蟲攝影的私房心法
追尋昆蟲足跡十五年的野性思索
簡單易懂的昆蟲生態基礎教學
精采解析微距攝影的技巧與奧妙
國內外昆蟲拍照旅行的熱點分享
一則則打動人心的野地故事
本書集作者十五年昆蟲攝影經驗,從昆蟲的基礎生態,到微距攝影的各種心法──他從來都不是昂貴專屬器材的追尋者,反而是利用自製的雙閃燈,加上各種知識與技巧,攝得一張張更為自然、更具情感、也更有藝術性的昆蟲攝影作品──到拍照旅行的分享,字裡行間充滿對生態VS攝影的思考與反省。
金鼎獎作家楊維晟說,他真正想藉本書訴說的是,這些微小影像當中的巨大意涵。
作者簡介:
楊維晟
有對隱形的觸角,永遠為昆蟲而擺動……
自然生態觀察者、記錄者、創作者,2014年以《自然老師沒教的事3:河口野學堂》榮獲金鼎獎。
同時是昆蟲超級愛好者,曾前往法國普羅旺斯,追尋昆蟲詩人法布爾名著《昆蟲記》中的一切,回國寫下《昆蟲記中記》一書。
其他著作尚包括《賞蟲365天》《蝶蛾放大鏡》《野蜂放大鏡》《台灣甲蟲生態大圖鑑》《蟲來沒看過》等,共十三種。得獎無數。
生長於台北都會區,但熱愛大自然,從事昆蟲攝影、寫作十餘年。2012年移居台東專心寫作,也兼營民宿。
部落格:http://lionyang64.pixnet.net/blog(台東。自用。)
章節試閱
楔子
「小於或等於六!(≦6)」這不是個數學題,恨透數學的我怎麼可能讓自己陷於險境?這其實是道生物題。儘管求學時生物科目學得渾噩,往後人生卻繞著這「生物原則」打轉,求學的我只知道生物課本白紙黑字寫著昆蟲有六隻腳,殊不知,多年後一頭栽進昆蟲生態攝影,才明瞭少部分昆蟲竟只剩四隻腳(非受傷而是退化)。小於或等於六於是了然於胸,數字謎題說明的是昆蟲身上腳的數量,套用此公式,八隻腳的蜘蛛與數十對腳的馬陸就輕易被排除於昆蟲之外了。
當年我不曾將生物課本捲成一根紙管子,如今回首當年,生物課本的確彷若一根管子,學生們只能夠透過此書「以管窺天」,課堂以外的世界何其大,不少人的昆蟲知識仍停留在身體分為頭、胸、腹部三個體節,以及在廚房浴廁中複習著蟑螂(或昆蟲)有六隻腳的事實,偶爾還用驚聲尖叫見證蟑螂(或昆蟲)有兩對翅膀的飛行能力。
人類對於昆蟲多少有些成見,牠們不若貓狗會擺出討喜表情或搖尾乞憐,但從昆蟲比恐龍還早演化的歷史推斷,昆蟲肯定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與生存對策,才能在動盪的地球環境變遷歷程中存活下來,繁衍成現今地球上種類最龐大的動物|種類估計超過八十萬之譜,實際數量更是和海水一樣無法斗量。
多年來的經驗告訴我,親身走入野地,才能完全窺探昆蟲的真實樣貌,昆蟲持續用多變外型與獨特生存伎倆迷惑著我,我試著翻越數學與生物設下的藩籬,改由藝術與美學的角度去接近昆蟲,攝影成為我的解決之道。新版的「以管窺天」,採用外型同為管狀的攝影鏡頭來窺探昆蟲的奧妙之處,攝影能鉅細靡遺記錄下昆蟲的形態與生態,當精采影像作品感動到自己,就離無可自拔愛上昆蟲的那一天不遠了。
最初我由美學觀點出發,墜入對昆蟲的迷戀,昆蟲不僅是鏡頭下的最佳主角,我更以好朋友的眼光看待牠們;最終,我必須再繞回生物學的角度來了解昆蟲生態,此時的我不再害怕艱澀的生物學,因為每一項基本知識,都得以讓我捕捉到更多精采絕倫的昆蟲影像。欲拍攝一張超越自己與他人的昆蟲影像,生態知識絕對是重要的X因子。
相機觀景窗的視野有限,暫時放下相機的我們視野卻是無窮,別以為這只是本攝影工具書,貪心的我想告訴各位的,比攝影多更多。
暗夜長臂王者──閃光燈控制
拍攝長臂金龜的念頭在心中縈繞已久,渾圓一如深色寶石的鞘翅,彷彿與我的念頭纏繞在一起,久久無法分離,念頭最早源自新竹霞喀羅古道原始森林,在乾溪床撿拾的美麗鞘翅軀殼,告知我這片森林棲息著長臂金龜,儘管軀殼主人已逝,我仍期盼與牠們相遇,活生生的。我動了勤跑新竹後山的念頭。
隔年,颱風陸續降臨這片森林,霞喀羅古道被蹂躪得柔腸寸斷,我再造訪古道只走了五公里就遇到斷崖,那裡曾是我輕步踏過的平緩山徑,被迫停止前進的無奈中,我和來自南投的布農族工程人員聊起天來,他們為了生活離鄉攀上全台灣一處處危險崩塌地,進行艱困的整治工程,臉上風霜訴說為生活打拼的無奈。而我,怯於跟他們解釋我只是為了一隻昆蟲而來,因為聽起來像是個胡亂搪塞的藉口,因我的打扮如同背著相機附庸風雅的一般遊客(儘管我不是)。我告別布農族工人也告別霞喀羅古道,卻不想輕易告別尋找長臂金龜的念頭,於是驅車改往更深的深山,竹線道公路的盡頭:鎮西堡。
夜半一個人開著小轎車,許多不確定因素撥動我的恐懼神經,當時我只能不斷前進,彷彿是隻趨光性強烈的昆蟲,沒有考慮後果的餘地。漆黑的蜿蜒山路引領我至鎮西堡教會前廣場,白天來時此處居高臨下,隔著深壑與原始森林對望,到了夜晚,屋簷下的燈光早已停滿飛蛾,我下車巡視這處夜行性昆蟲寶地,冀望能遇到長臂金龜。運氣站在我這邊,人生第一隻活生生的長臂金龜出現眼前,還是前腳特別修長迷人的雄蟲,我修煉已久的閃光燈技術等著接受長臂金龜的挑戰。
能否成為優秀的昆蟲攝影師,閃光燈技術設下一道高高門檻,尚未進入技術層面前,還得先跨過金錢門檻,功能優異的閃光燈皆異常昂貴,就算瞞著老婆購得「神燈」(頂級閃光燈),沒有技術為基礎,再多私房錢仍是白花。回想昆蟲攝影之路,學習閃光燈過程中吃過不少失敗的苦澀果實,漸漸摸索出閃光燈不只在黑暗中做主要光源,日照充足時還可用在陰影補光,我還發展出單燈或雙燈兩種作業模式,應付種類與身體形態多變的昆蟲。
需要單燈出擊還是雙燈拱月(蟲)呢?光源方向性是兩者差異所在,架於「熱靴」上的單燈就算是神燈等級,也無法改變光源只能從正面提供的命運,除非採取閃光燈離機作業(簡稱離閃),但仍只是換個陰影方向罷了。雙閃光燈提供的是來自機身左右兩側的光源,能消弭對向光源造成的陰影,但原廠雙閃光燈系統價格昂貴,進階雙閃光燈肯定增加不少金錢負擔。
我習慣以雙燈為主、單燈為輔的作業模式。雙閃燈是剛接觸昆蟲攝影時,在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中認識一位擅長改造器材的趙錦老先生,我從他那兒得到自製雙閃燈的靈感,兩個GN值的普通閃燈,配上白鐵拼湊而出的ㄩ字形燈架,一用就是十多年,其中一盞閃燈不需要連接線(Panasonic PE-20),可手持離機以光感應做光感應觸發(Slave模式),直到近幾年,才將燈架由白鐵改為較輕的竹子,閃燈依舊是當年的舊貨。由於舊款閃光燈無TTL功能,攝影模式一律使用M模式。光圈方面,因固定以兩盞GN值的閃光燈僅能以全光輸出,光圈被限制在f/22~f/32間,只能依據拍攝成果適時微調光圈(M模式無法使用曝光補償)。快門部分,拍攝放大倍率高的昆蟲特寫時,快門速度維持1/125秒較不會產生手震,若放大倍率小且有收納背景光需求,快門速度可降低於1/8~1/30秒間,較穩的手持仍可接受此較慢速度。
初學攝影時,我還曾短暫使用專為微距攝影打造的環形閃光燈,它提供環狀且柔和的人造光源,不會造成令人困窘的陰影,但優點也是缺點,因陰影去除後一併也弭平昆蟲的立體感,看著毫無立體感的昆蟲影像,顯得平淡無奇,因此環形閃光燈就此被我囚禁在電子防潮箱深處,當然,自製雙閃光燈系統的誕生,無疑將環形閃光燈打入更深的冷宮。
除了雙閃光燈,背包還有一支SB-800閃光燈,平日藏於機頂的內置閃光燈也是好物(部分單眼相機無內置閃光燈)。若以閃光燈做唯一光源,我會接上SB-800,受惠於TTL全自動模式,我只需專注調整光圈大小(控制景深)與構圖,但單閃燈有其隱憂,低光照的日間攝影如陰天、晨昏、茂密森林內,依賴閃光燈光源常把白天拍成黑夜,因昆蟲主體與背景接收到閃光燈的光量很不均衡,背景往往隱沒於黑暗中,從此不再「白天不懂夜的黑」,此時適時調高ISO值、開大光圈、放慢快門,或調整拍攝角度,都有助於「白天不要夜的黑」。
機頂的內置閃光燈則是補光利器,例如眾多攝影初學者最常拍攝的蝴蝶,為拍攝蝴蝶美麗的翅膀紋路,眾家攝影師常以低角度拍攝蝴蝶身體側面,冀望將蟲體與翅膀控制於景深範圍內,可惜的是,就算身體趴得再辛苦,也無法感動老天爺為你改變日光角度。蝴蝶翅膀紋路常因遇到頂光或逆光,使色彩與飽和度下降,GN值不大又耗費機身電力的內置閃光燈竟成為補光救星。至少我偏好此道,只要強制內置閃光燈彈出(消費型數位相機要按壓強制閃光按鈕),其餘按照正常拍攝即可,蝴蝶翅膀瞬間恢復美麗色澤。
還有一種閃光燈攝影技術,無關硬體好壞,純粹建立在攝影觀念上,摸索多年後終於悟出此道,我稱它為「慢速度閃燈攝影」。閃燈GN值=光圈大小╳拍攝距離,閃燈和快門速度看似形同陌路,其實不然,當攝影模式改用手動模式(M),光圈與快門可各自表述不受彼此牽絆。在光圈與感光度維持不變情況下,放慢快門速度能讓感光元件吸收更多背景光,彌補閃光燈光量受到距離而遞減,造成背景吃不到光線的重大缺點,避免日行性昆蟲拍為夜行性(明亮背景變為黑暗)。快門速度要放多慢?朝背景測光就知曉,但快門速度慢到影像手震模糊時,還須搭配三腳架使用。
棋紋鼓蟌38℃的邀約─凝結飛行
超過38℃的炎熱高溫,還有什麼事可讓我離開冷氣房,投身大自然烤箱的炙烤?
棋紋鼓蟌,一種在網路貼圖區早已紅透半邊天的蜻蛉,是斷絕我與清涼空調的第三者,遠自新竹友人的熱情邀約,讓我這離汐止更近的台北人,沒有理由拒絕加入汗臭攝影師的行列。盛夏出門拍攝昆蟲是個糟糕的舉動,回家全身總是臭的,若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肯定飄來不少白眼,背包像個海綿吸飽自己的汗水,自己卻完全不想讓它進入家門,手腳被蚊子攻擊所外帶的紅豆冰,比永康街芒果冰昂貴的價格還要招人罵。
不得不說這真是個好機會,於此之前我不曾拍過棋紋鼓蟌,很少逛網路貼圖區的我更不知牠們的高人氣,也好,我想試試有無可能拍出網友們於鍵盤傳說中傳頌的「十道光芒」,那是棋紋鼓蟌透翅在光線媒合下,所呈現或紫或紅的美麗反射。
接觸昆蟲攝影之初,網路不如今日發達,攝影知識大量仰賴書籍,昆蟲攝影早趨成熟的日本,影像精美的日文昆蟲攝影書籍令我眼界大開,當時愛好昆蟲攝影的朋友中,鮮少有人嘗試日本昆蟲攝影師的拍攝手法,其中又以凝結昆蟲飛行瞬間的影像最為經典,後來得知拍攝原理為鏡頭前方架設紅外線觸發器,昆蟲飛過紅外線感應範圍立即同步啟動閃光燈與快門,原理不難,卻因器材不夠親民,讓眾人打消拍攝念頭。
隨著底片相機進化為數位相機,按快門不再是斤斤計較金錢的心理煎熬,有了每秒可拍攝數張且不需心疼底片費用的數位單眼相機,想望多年的凝結飛行終於得以實現。沒人告訴我該怎麼做,只能獨自摸索,我將麻煩的紅外線觸發攝影拋在腦後,「守株待蟲」是最先嘗試的技巧,此法對於嗜花如命的昆蟲,如蝶、蛾、蜂類等格外有效,只要預測訪花路徑(看個人功力與運氣),預先對焦於花朵,待昆蟲飛至花上並與花朵成同一焦平面(可確保在景深範圍內),剩下就靠右手食指的靈敏度。
經過幾次實戰後,我有信心可如法炮製於棋紋鼓蟌。從人口密集的汐止鬧區彎入汐萬路山區,駛進一條不起眼的產業道路,爬升沒太久後,改為步行循邊坡一條小徑攀爬而下,一條隱蔽的清澈小溪就是我們的目的地,棋紋鼓蟌早已等候我們大駕光臨(其實是我們擅自闖入牠們領域),沒有客套的招呼,牠們逕自在空中飛舞著。溪流上枯木熱鬧得很,雄蟲們不斷爭奪地盤,無暇顧及我這個拿著單眼的雙眼皮人,我先將拍攝十道光芒的念頭擱著,將快門調快,對焦改為手動,試著拍攝雄蟲們飛行打鬥樣貌,沒有刀光劍影,只有拍攝時蚊子在耳邊嗡嗡螉而我只能暗罵在心內且身軀一動也不敢動的背影。
經驗告訴我,飛行中的昆蟲很難鎖定於相機狹小視框中,視框如同以管窺天,拍攝時不妨後退幾步,犧牲昆蟲在畫面中的比例,騰出更多畫框空間,較易掌握昆蟲飛行動態軌跡。將拍攝距離拉遠是個好的開始,也有利於對焦。
對焦是另一個關鍵,再快的自動對焦都無法趕上昆蟲飛行速度,蟲體過小也易造成自動對焦不易,自動對焦常讓鏡頭不斷發出嘶嘶怒吼(對焦馬達聲),卻永遠無法合焦。改用手動對焦可解放此窘境,手動對焦考驗視力與左手手指靈敏度,要精準合焦仍屬不易,除了多加練習對焦的手感,還常搭配連拍功能。
別吝於開啟連拍功能,按下快門時嗒嗒嗒的快門簾幕聲,總讓我血脈賁張,頗有扛著機關槍打下昆蟲的錯覺,一邊連拍一邊以手動對焦追著飛行中蟲體,多加練習對焦「手感」後,連拍之下總有幾張可順利合焦。「亂搶打蟲」雖然準確度有待提升,卻是我凝結昆蟲飛行的殺手鐗,多少昆蟲難逃我的亂槍啊。當然,還需搭配高速度快門,快門永遠不嫌快,1/250秒以上尤佳,若光線不足導致快門無法提高速度,適度提高感光度是為捷徑。
別忽略對昆蟲行為的觀察,了解愈深,愈易掌握昆蟲飛行動向,例如昆蟲的求偶(蝴蝶)、佔據領域(蜻蛉)、回巢(蜂類)常出現盤旋飛行,讓攝影者能掌握飛行軌跡,回巢昆蟲也有減速飛行的行為,此時不拍更待何時?
最後,當一切完美落幕,來到電腦桌前,攝影當下因對焦方便而犧牲的昆蟲比例,可利用適當的後製裁切解放昆蟲比例(放大效果),為了完成一張成功的凝結飛行,損失些許畫素尺寸絕對值得,我認為這是一筆划算的交易。
棋紋鼓蟌雄蟲不愧為好客之蟲,深知我有拍攝凝結飛行的偏好,不斷在枯木上演起飛、迴旋、交戰、佔領、張望,然後一再重複這循環動作。我已經分不清有幾隻雄蟲加入這場求偶爭奪戰,突出水面的枯木是雌蟲產卵熱點,雄蟲掌握枯木就等於掌握香火的延續。棋紋鼓蟌原來和人類無異,習於畫地為王,只是牠們永遠無法理解,這條溪流的上游、中游,乃至於下游,都曾是牠們祖先代代爭奪的地盤,如今牠們僅剩幾處河段可棲息。
離開小溪流回到狹窄的產業道路,該是下山的時候,車行至開闊處我停下車來,望著遠方基隆河兩岸種著密密麻麻的高樓,心想:「眼前景象是海市蜃樓嗎?」這天超過38℃的氣溫飆破當年最熱紀錄,大概讓我熱昏了頭。
黃領蛺蝶的頤指氣屎─趴攝
高傲,不應出現在昆蟲攝影師的骨子中,必要時,還得對這些被大多數人視為低等生物的昆蟲低伏身軀。能屈能伸,昆蟲攝影師要向善於此道的昆蟲好好學習。
有種攝影方式門檻極低,能否有五體投地與大地交換體溫的決心才是關鍵,伏低身子趴下去的「趴攝」(容我自創此攝影名詞,非趴趴走,而是趴下去)就是如此簡單。純白潔淨的衣物不該是昆蟲攝影師離開野外時的狀態,就像努力跑壘賣力防守的棒球員球衣不該是白的,沾泥土、帶汙漬有如認真的勳章,當一身驕傲返家,洗衣者總會咒罵汙泥兩、三句。
近年來攝影風氣大開,每到月曆撕掉寒冷二月,翻到氣溫回升的三月,烏來福山河床邊就會有一陣騷動,以多種雄性鳳蝶為首的吸水集團,熱烈需求水中礦物質,紛紛降落河床準備滿足渴望,一反平日好動不已的形象。安定、不易受驚嚇的蝴蝶最適合接受昆蟲攝影師的三跪九叩,眾家攝影師在早春的河床不期而遇,莫不輕聲細語、眉來眼去,以虔誠無比的低姿態,各憑本事慢慢靠近目標,活像一隻隻超大型的四腳步行蟲,緩慢在河床上蠕動。不同品牌、不同價格的鏡頭此刻都貼著地面,期盼擁有和蝴蝶相同的視角。蹲下去甚至趴下去,可用低角度換取影像魅力,並善用各種鏡頭焦段(微距、廣角,甚至魚眼鏡頭),以突顯景深、透視感與構圖巧思,影像效果絕非高傲的俯視拍攝可比擬。不顧一切趴下去吧,蝴蝶在吸水,攝影師在吃沙。
我也體驗過在烏來深山吃沙的滋味,但每年早春河床上都新增更多大型四腳步行蟲,讓帶點孤僻的我有點不適應互相干擾的攝影模式,我避開吸水與攝影集團朝村落走去,一隻無人聞問的黃領蛺蝶出現草地上,不用吃沙的念頭像是將我推倒的力量,讓我不顧一切趴了下去,黃領蛺蝶沒因我的進逼出現一絲絲不悅,仍然努力移動口器探索白色物體可食之處。相機裝著微距鏡頭的我,為了讓黃領蛺蝶在畫面中比例更大些,不得不蠕動身軀靠近些,漸漸地一切清晰起來,空氣中飄散的味道也喚醒了嗅覺,我揉了揉眼睛,鼻子也急著幫我做確認,原來黃領蛺蝶吸的不是水,而是塊被晒乾的狗糞。
往後演講中介紹蝴蝶生態,免不了在投影片中加入這張黃領蛺蝶影像,告訴聽眾花蜜不是蝴蝶唯一喜愛的食物,因種類的不同,食性也有出入。看著聽眾眼睛睜得大大,我的鼻子卻有點癢。
北橫公路
就算沒吃過也該聽過拉拉山水蜜桃,冠上拉拉山幾乎是香甜的保證,昆蟲攝影愛好者也迷信拉拉山這個品牌,大夥在水蜜桃開花至結果的季節往拉拉山移動,特定種類的甲蟲與蝴蝶讓不少人不惜爆肝也要追逐。剛接觸昆蟲攝影的頭幾年,在昆蟲界資深前輩徐渙之先生帶領下,一趟趟拉拉山拍攝甲蟲之旅就此展開,憑藉他多年經驗,我們常入住居高臨下的農莊民宿,等待入夜後各類趨光性甲蟲自動趨近路燈,期待長臂金龜、台灣深山鍬形蟲等大型甲蟲主動造訪。
偶爾,也會主動驅車前往北橫東段的明池,那裡有更完整的原始森林,白天明池一帶是追逐台灣寬尾鳳蝶的寶地,我們行程多半安排在夜間,每次都與台灣寬尾鳳蝶緣慳一面。夜間的明池仍舊精采,不乏長臂金龜、魏氏奇葉螳螂、角胸屏頂螳等名蟲,回程經過林務局四稜工作站則一定會停下車來,幾盞路燈照亮漆黑山路,我們就像飛蛾撲火似的傻呼呼站在路燈下,眼見趨光性昆蟲無可自拔地從森林深處向光源撲去,更多個體(以蛾類居多)則是掉落柏油路面,淪為車輪或不知情的攝影者腳下亡魂。
一夜折騰還未結束呢,由下巴稜通往上巴稜,一路延伸到拉拉山自然保護區門口的「巴陵道路」(桃116道路),路旁盞盞相連到山邊的水銀路燈,提供甲蟲愛好者「撿燈」之便利,僅背著相機而不帶捕蟲網的我,鄉愿地希望路燈能讓我與甲蟲相遇,拍攝完後牠們還能在天亮之前全身而退回到森林內,我內心知道這機率微乎其微,各類趨光後的昆蟲不是被捕蟲者捉走就是死於輪下,留下來的倖存者大概也被早起的鳥兒吃了。
白天拉拉山又是另番面貌,遊客多了,魚貫進入自然保護區感受拉拉山千年神木的魅力,我們不免俗地混在一般遊客中,進入原始檜木森林探索該地昆蟲,冷涼的空氣讓呼吸都成為一種享受,紅螢、大蕈蟲出現在遊客不會注意的枝頭與角落,連反覆遭遊客踩踏的碎石步道都有蜂虻在此忘情地產卵,看牠們賣力將腹部插入沙與石間產卵,我也顧不了面子,放下背包五體投地趴在地上,「拍什麼呢?不過是隻蒼蠅!」耳後不時傳來句句疑問,再多解釋也無法讓他們理解昆蟲無分貴賤,在這個海拔在這片森林,忠實記錄人類眼中卑微不已的昆蟲,仍有其必要性。
離開森林遊樂區就是一路下山的行程,巴稜道路旁刻意種植不少山櫻花樹,以滿足遊客對山櫻花開花的期待,春天上山看櫻花成了各地不斷拷貝複製的意象,人為刻意栽植漸漸受到大自然病蟲害挑戰,屬於三級保育類昆蟲的霧社深山天牛(霧社血斑天牛),幼蟲理所當然地進駐櫻花樹幹,被多數人視為危害櫻花樹的害蟲,我們倒是樂意在路旁尋找狀似沾染血跡的碩大天牛。
霧社深山天牛趨近櫻花樹,飢餓的胃也該趨近中餐,下巴稜有數家供應合菜的餐廳聚集,若人數不多,叫盤炒飯配碗鮮味洋溢的香菇湯就很滿足。餐畢,根據本能趨近雜貨店購買冷飲,某次遇到一位顧店的小男孩,放暑假回山上雜貨店幫忙的他竟對山區瞭若指掌,眾人不斷和他交換訊息,他也驕傲地述說山中動物軼事,聽得我們這些大他一、兩輪歲月的人一愣一愣的。
楔子
「小於或等於六!(≦6)」這不是個數學題,恨透數學的我怎麼可能讓自己陷於險境?這其實是道生物題。儘管求學時生物科目學得渾噩,往後人生卻繞著這「生物原則」打轉,求學的我只知道生物課本白紙黑字寫著昆蟲有六隻腳,殊不知,多年後一頭栽進昆蟲生態攝影,才明瞭少部分昆蟲竟只剩四隻腳(非受傷而是退化)。小於或等於六於是了然於胸,數字謎題說明的是昆蟲身上腳的數量,套用此公式,八隻腳的蜘蛛與數十對腳的馬陸就輕易被排除於昆蟲之外了。
當年我不曾將生物課本捲成一根紙管子,如今回首當年,生物課本的確彷若一根管子...
目錄
Part 1楔子
Part 2基石
第一章 身體構造:外骨骼/頭部/胸部/腹部/腳/翅膀
第二章 生態行為:進食/排泄/偽裝/擬態/防禦/求偶/爭奪地盤/交配/產卵/護卵/寄生/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無變態/社會性昆蟲/互利共生/昆蟲文化/遷徙
Part 3磨練
臭巨山蟻的逆襲──曝光
大翹同椿護卵中──測光與曝光補償
碧翠灰蝶的高山日光浴──光圈
蜻蜓仰止,景行行止──快門
細腰蜂母力全開──攝影模式
暮光之蟲──感光度 ISO值
高山鋸針蟻的回眸──對焦
修練──構圖
沙地之虻──景深控制
暗夜長臂王者──閃光燈控制
Part 4心法
魏氏奇葉螳螂祈禱中──化繁為簡
雨林怪客──多重角度
黑翅蟬羽化記──留白手法
長角窄胸紅螢的回眸──裁切
熱帶雨林的一天──影像故事
天濛濛,雨虻虻──攝影倫理
心隨意轉──失敗影像第二春
Part 5精進
祖靈屋前高空對決──長鏡頭拍攝
大屯山頂的膜拜──廣角拍攝
龍眼雞的美好意外──剪影
棋紋鼓蟌38℃的邀約──凝結飛行
進擊的馬陸──流動感
黃領蛺蝶的頤指氣屎──趴攝
抹黑又漂白──彩色轉黑白
黃綠枯葉蛾的天啟──弦外之音
Part 6攝影行旅
第一章 西部低海拔次生林:台北四獸山/陽明山國家公園/新竹與苗栗淺山/台南崁頭山/台南南化
第二章 中高海拔森林:北橫公路/新竹鎮西堡/中橫公路/嘉義阿里山
第三章 離島:台東綠島/台東蘭嶼/金門
第四章 婆羅洲熱帶雨林:姆魯國家公園/丹濃谷自然保護區
Part 1楔子
Part 2基石
第一章 身體構造:外骨骼/頭部/胸部/腹部/腳/翅膀
第二章 生態行為:進食/排泄/偽裝/擬態/防禦/求偶/爭奪地盤/交配/產卵/護卵/寄生/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無變態/社會性昆蟲/互利共生/昆蟲文化/遷徙
Part 3磨練
臭巨山蟻的逆襲──曝光
大翹同椿護卵中──測光與曝光補償
碧翠灰蝶的高山日光浴──光圈
蜻蜓仰止,景行行止──快門
細腰蜂母力全開──攝影模式
暮光之蟲──感光度 ISO值
高山鋸針蟻的回眸──對焦
修練──構圖
沙地之虻──景深控制
暗夜長臂王者──閃光燈控...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