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世界的政治版圖長得什麼模樣,大家應該都清楚。鮮豔的色彩與銳利的國界,整齊切割出地表上一個個主權國家,但這並非歷史的常態。綜觀人類歷史大部分的時候,在歐洲人開始向外探險與殖民之前,以文化區分的小型社群或大型文明間幾無聯繫。後來,隨著探險、征服、貿易、旅行等各類遷徙的場合增加,速度加快,這個世界才發展出有著明確疆域的現代國家。

現代國家發展進程的最後一個篇章,其實距離現在的時間並不長。現在人習以為常的彩色國家地圖是到了二戰結束、殖民告終,才開始顯現出輪廓與雛形──地球上終於出現貨真價實由國家構成的國際社會。

不過這倒不代表世界政治地圖呈現的是靜態,畢竟國家來來去去。二十世紀的尾聲,解體的蘇聯至少分裂出十五個新國家,而東德則與西德合併,造就了新的統一德國。這之後不久,又有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歷經「天鵝絨離異」(Velvet Divorce),而分裂成捷克共和國與斯洛伐克。二十一世紀更是開始還不算太久,我們就已經分別看到了亞洲有東帝汶、歐洲有蒙特內哥羅、非洲有南蘇丹等,新國家成立。

但在同一個時間,也不斷有聲音在提醒著一件事情,即是我們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地球村中,無遠弗屆的溝通能力,促使著全球化不斷侵蝕民族國家的根基。我們正目睹一樣樣東西打破國界,包括貨物與資金的流通都已經不太受到侷限(唯各種移民另當別論)。政府的權力遭到稀釋,被世界舞臺上的「新同學」們僭越,包括國際組織、跨國企業與非政府組織(NGO)等的出現,都是政府角色弱化的原因。這世界不再凡事都有固定位置,而開始以流動作為本質。國家的疆域開始被歐盟等超國家社群凌駕其上。要是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還能開口,他會說眼前看到的是一個「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

但話說回來,固定疆域的概念雖然在某個意義上受到了全球化、網際網路興起、虛擬社群與意見百家爭鳴的威脅,但無疑的是國家空間本身仍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一個個國家仍主宰著我們的生活。雖然很多人自許為世界公民(Citizen of the World),而不想侷限於只是某個國家的人民,但事實是,你要是不具備由某個政府所發給的旅行文件,你的人跟視野根本走不了太遠。確實,歐盟已經相當程度上打破了內部的疆界,但歐盟畢竟只是廣大世界的一小塊地方。歐盟的公民想踏出「盟界」到外地探險,護照仍舊能保障他們合法的身分與安全。

既然國家還是很重要,那我們就得來看一看國際上的政治版圖。現在就想宣判國家制度的死亡,恐怕嫌早。國家疆域仍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而民族國家更是窮盡一切力量來保持現狀。國家會駐防邊關,會千方百計來強化國內的團結。

但很多人恐怕不知道的是世界地圖畫出來的是一回事,它沒畫出來的又是另一回事:為數眾多的國度其實都主張著自身的主體性與正當性,但它們往往既不受承認也得不到重視。鮮豔而飽滿的大國色塊,讓人幾乎感覺不到這些地方的存在。但它們確實存在,它們存在於陰影中,存在於一個遠比我們想像更大的「平行」世界中—這世界裡全都是「不存在的國家」。

這本地圖集合了五十個力爭上游中的國度,每個都有自己的國旗,也堅持著特定的領土主張,但卻因為種種原因而全都沒有能達到門檻,因此被排除在正常國家的圈圈以外。

  今日世界的政治版圖長得什麼模樣,大家應該都清楚。鮮豔的色彩與銳利的國界,整齊切割出地表上一個個主權國家,但這並非歷史的常態。綜觀人類歷史大部分的時候,在歐洲人開始向外探險與殖民之前,以文化區分的小型社群或大型文明間幾無聯繫。後來,隨著探險、征服、貿易、旅行等各類遷徙的場合增加,速度加快,這個世界才發展出有著明確疆域的現代國家。

現代國家發展進程的最後一個篇章,其實距離現在的時間並不長。現在人習以為常的彩色國家地圖是到了二戰結束、殖民告終,才開始顯現出輪廓與雛形──地球上終於出現貨真價實由國家構成的國際社會。

不過這倒不代表世界政治地圖呈現的是靜態,畢竟國家來來去去。二十世紀的尾聲,解體的蘇聯至少分裂出十五個新國家,而東德則與西德合併,造就了新的統一德國。這之後不久,又有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歷經「天鵝絨離異」(Velvet Divorce),而分裂成捷克共和國與斯洛伐克。二十一世紀更是開始還不算太久,我們就已經分別看到了亞洲有東帝汶、歐洲有蒙特內哥羅、非洲有南蘇丹等,新國家成立。

但在同一個時間,也不斷有聲音在提醒著一件事情,即是我們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地球村中,無遠弗屆的溝通能力,促使著全球化不斷侵蝕民族國家的根基。我們正目睹一樣樣東西打破國界,包括貨物與資金的流通都已經不太受到侷限(唯各種移民另當別論)。政府的權力遭到稀釋,被世界舞臺上的「新同學」們僭越,包括國際組織、跨國企業與非政府組織(NGO)等的出現,都是政府角色弱化的原因。這世界不再凡事都有固定位置,而開始以流動作為本質。國家的疆域開始被歐盟等超國家社群凌駕其上。要是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還能開口,他會說眼前看到的是一個「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

但話說回來,固定疆域的概念雖然在某個意義上受到了全球化、網際網路興起、虛擬社群與意見百家爭鳴的威脅,但無疑的是國家空間本身仍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一個個國家仍主宰著我們的生活。雖然很多人自許為世界公民(Citizen of the World),而不想侷限於只是某個國家的人民,但事實是,你要是不具備由某個政府所發給的旅行文件,你的人跟視野根本走不了太遠。確實,歐盟已經相當程度上打破了內部的疆界,但歐盟畢竟只是廣大世界的一小塊地方。歐盟的公民想踏出「盟界」到外地探險,護照仍舊能保障他們合法的身分與安全。

既然國家還是很重要,那我們就得來看一看國際上的政治版圖。現在就想宣判國家制度的死亡,恐怕嫌早。國家疆域仍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而民族國家更是窮盡一切力量來保持現狀。國家會駐防邊關,會千方百計來強化國內的團結。

但很多人恐怕不知道的是世界地圖畫出來的是一回事,它沒畫出來的又是另一回事:為數眾多的國度其實都主張著自身的主體性與正當性,但它們往往既不受承認也得不到重視。鮮豔而飽滿的大國色塊,讓人幾乎感覺不到這些地方的存在。但它們確實存在,它們存在於陰影中,存在於一個遠比我們想像更大的「平行」世界中—這世界裡全都是「不存在的國家」。

這本地圖集合了五十個力爭上游中的國度,每個都有自己的國旗,也堅持著特定的領土主張,但卻因為種種原因而全都沒有能達到門檻,因此被排除在正常國家的圈圈以外。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合作計劃 | 徵人 | 客服信箱 | RSS訂閱 | Facebook | Plurk | TAAZE行動版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56號六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