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事中處理「問題」
在某些青少年推理小說裡面,會更大篇幅、更仔細的去探討這些孩子們的心理,這並不是指謎團的設計就不用心,而是這些謎團的解答,往往會和這些主角們的情緒或想法息息相關。
《餡餅的秘密》中,芙拉維亞與姊姊們的關係並不融洽,也從未見過自己意外過世的母親,當父親意外受到謀殺案的牽連時,她不曾想過要找家人協助,而是一個人努力在這些大人的問題裡面,找到一個可以拯救父親的可能性,卻意外地接觸到父親曾經不太光明的一面,也發現了父親對於母親深刻的思念。這雖然是個不需要芙拉維亞就可以解決的謀殺案,然而少了她,這個故事或許會呈現一種成人的凝滯與汙穢感。反倒是透過一個聰慧小女孩的眼光看世界,使得謀殺案沒那麼讓人反感,成人的複雜心機,在單純的孩子面前反倒表露無遺。
《夏天、煙火、我的屍體》中,引導大家看故事的是更小的女孩:九歲的五月。她被殺了,被她的好朋友彌生所殺,五月的靈魂看著彌生和哥哥阿健亟欲掩蓋著殺害自己的事實,想要避開大人們的眼光。年幼的他們心裡所想的,或許只是希望逃避大人的責罰,而錯手殺死五月的彌生,一開始也可能只是對於朋友喜歡哥哥的嫉妒導致。年幼的孩子並不會意識到殺死一個人會帶來多大的問題,更不會想到伸手去推對方會導致多大的事故。然而透過九歲的五月去看這一連串的事件,卻會隱隱地感覺到孩子那種無機的殘忍,他們可能不是故意的,在那個當下卻充滿惡意。
而在《冰菓》這個故事裡面,也能感受到青少年非關蓄意的殘酷。女主角千反田的舅舅關根純因故離開學校,年紀尚小的千反田對舅舅的印象,只剩下和舅舅一起交談後,千反田哭泣不已的狀態。然而千反田對自己為何而哭卻一點也想不起來,因此找上了擅於解謎卻怕麻煩的折木奉太郎,希望找回過去的記憶。當他們發現關根純離校的真相,以及《冰菓》這本社刊背後隱藏的秘密,不得不面對的是青少年那種起鬨式的英雄主義,以及後續帶來的殘酷效應。對於一名青少年來說,真正痛苦的不見得是大人的責罰,更有可能是不被同儕接納與認同,以及被強迫背負的責任。關根純正該璀璨的青春年華,因為這個事件而蒙上一層灰影,怎麼想也不美好。
《女王心機》則真真切切的描繪出青少年的惡質。同樣透過死去的靈魂看世界,《女王心機》的莎丹就沒有《夏天、煙火、我的屍體》裡的五月那麼純粹可愛。她的雙胞胎姊妹艾瑪不被寄養家庭喜愛,因緣際會下發現自己還有一個雙胞胎姊姊,艾瑪來到莎丹所在的地方,希望有機會認識這未曾謀面的親人,卻意外發現莎丹早已被謀殺死亡。她被知情的人士威脅,不得不取代莎丹的身分,渴望查出真相。只不過在她逐一抽絲剝繭之下,卻發現莎丹惡劣的一面:霸凌、欺騙與心機算計。她與莎丹好友們的相處就像虛假的謊言,為了和平共處才勉為其難的應對彼此。《女王心機》中的這些角色,充滿青少年自以為擁有豁免權的殘忍,他們欺凌、嘲笑同儕,以自身的優勢去實踐他們惡劣的價值觀。艾瑪所要處理的問題,不僅僅是莎丹的謀殺案,或許更是莎丹在人際關係中所觸發的種種問題。
以三部曲的故事,去揭露一樁校園謀殺案的《所羅門的偽證》,更是以各種不同面向的青少年去探討問題的的一種過程。為了查出同學死亡真相的藤野涼子,開辦了校園中的法庭,企圖靠自己和同學們的力量得到答案。作者透過一個又一個的青少年角色,帶領讀者覺察自己曾有過的徬徨、無助,更以兼容並蓄的方式,去擴寫原本在大人心中無足輕重,渴望快速作結的學生死亡。以中學生的敏感年紀,去帶出和成人若即若離,渴望獨立卻無法自立的處境,更是面對青澀與成熟之間的過渡期。校園其實就像是小小的社會,雖然少了金錢利益的衝突,但階級、成就甚至是排擠、霸凌,都是出社會之後可能面對的一切。青少年可能不夠成熟老練去面對這個社會,在校園裡與同儕的共處,反而是未來的實習。
這些小說講述著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兒童或青少年,相似的卻是他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方式。他們必須要找到解決的方法,而這並不只是當下問題的答案,或許更是他們人生的解答。人們總以為孩子不懂許多事物,卻忽略了成人也是經歷過當孩子的過程,成為現在的樣子。當推理告訴我們一樁謎團或是案件的結果,又有誰能去答覆這些關於人生的解答。孩子們細膩巧妙的心思,會從成人的應對方式,去感知這個世界運作的模樣,而大人如我們,又應該給出怎樣的答案呢?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