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垃圾教我的事:不只為地球,試試為美好生活而改變
許多人在聽完我的分享或是看到一小罐365天的垃圾之後,最常提問的問題是「你怎麼堅持下來的?」或是「看到那麼多貪圖方便的人,你不感到憤怒嗎?」起初我傻傻地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甚至懷疑這是否有個正確答案存在,但經過無數次的問答挑戰之後,居然讓我找到了意料之外的解答。四年多一路走來,能堅持零垃圾的生活實驗並沒有出人意料的妙招,因為沒有能夠抄近路的環保生活方案。會沮喪、會不知所措、會生氣憤怒,但每一次的跨越都讓我更加清楚看到自己選擇友善環境生活的初衷,每個努力都是為了離自己夢想的生活方式更靠近。 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呢?曾經是一個憤世忌俗,沒事就會在臉書上開罵的女孩,某個在南半球的冬日早晨,發生了改變她一生的事情。時間回到2013年5月,當時在澳洲打工度假的我,在坎培拉市郊租了個小套房。套房裡有個可愛的小窗戶,剛好面對著社區裡的垃圾場,等待新工作出現而足不出戶的我,每隔幾天就會看到垃圾車來清運。某日,我一如往常地走到垃圾場要倒垃圾,看到滿得跟小山似的兩台子母車都嚇傻了。垃圾車昨天才來過耶,二三十戶人家到底如何在一夜之間填滿兩台子母車?人生真的有那麼多廢棄物?腦海中最先升起的是憤怒,接著在心中狂罵「都是你們這些人,看看地球都變成什麼樣子了?」此時當我一邊怒罵一邊要把手上的垃圾丟進子母車時,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我也是來倒垃圾的,我跟所有人沒有兩樣。這個想法讓我暫停所有動作,傻傻地看著手上那袋垃圾,卻發現自己完全想不起來之前丟了哪些東西。也就是說,我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在過去幾天曾經做了什麼事,讓我變成連自己都嫌惡的那種人。這件事該怎麼辦才好呢?眼下大概也只有一種解決方式,沿著來途走回去看看自己都做了哪些好事。於是,我把那袋垃圾提回房間,決定重新檢視到底哪邊出了錯,像個偵探在垃圾桶中探尋任何能破案的蛛絲馬跡。 在經歷了「我也是兇手之一」的震撼教育後,打開垃圾袋後又被另一顆震撼彈擊中。除了衛生紙、頭髮、灰塵之外,垃圾袋裡九成都是塑膠垃圾,絕大多數都是包裝,都是我在「我要生活所以理所當然要滿足需要」的想法下製造出來的東西。而這樣的理所當然,創造出一個連我自己都嫌惡的自己,那些我所嚮往的美好生活都去哪裡了?這個時間點往前推算一年多,我剛讀完《環保一年不會死》,深受作者柯林·貝文的啟發,決心也要嘗試減碳生活,也想擁有他在書中所描繪出來工作、健康、人際關係都順利的人生。經過一年多的練習,出門自備餐具、不拿新的塑膠袋、不搭電梯、不開冷暖氣、到農夫市集買當季蔬果、盡可能只買二手日用品,我以為自己早就是重度環保行動者,但眼前的這袋垃圾徹底打破了這個自以為是。 從前的我是如何面對生活裡大大小小的選擇呢?當這個行動會被很多人看見,或是我帶有罪惡感時,我硬著頭皮做了看似友善環境的選擇,但自己可能不怎麼享受。強迫不買東西,卻依舊對華麗的包包、服裝嚮往,只是罪惡感阻止了我,而行動本身沒有讓我感到幸福。更深一層去看,當這些選擇來到跟日常瑣事有關時,如何選擇的標準線就開始移動,就像是每天用的牙膏、牙刷、梳妝台上的瓶瓶罐罐、心情不好時吃的洋芋片、超市裡一層層包裝的冷凍披薩,這些東西都是「生活必需品」,所以他們都「可以」跟環保行動沒有關係,因為要活下去所以我沒得選擇。 噢,天啊,我活在21世紀耶,人類史上科技最發達的時刻,隨時都有要證明人定勝天的新發明出現,而我卻說出為了活下去我只能選擇製造這些垃圾,這太荒謬了! 我依舊嚮往著《環保一年不會死》書中描繪的美好生活,決定繼續環保減碳的生活實驗,但內容換成自己的改良版本。眼前的這包垃圾,我有能力製造它,就必定有能力扭轉這個事實。這次的生活實驗,不再是因為罪惡感的委屈求全,而是重新檢視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讓他們逐一改變成可以支持我走向夢想生活的好幫手。這個想法的轉變,讓我不再迷失在尋找替代方案的糾結裡。替代方案的想法來自於想要維持本來的生活,但每個方案都各自有優缺點,方便、便宜、無毒、耐用又友善環境且具備全方位優點的東西根本不存在,而執著於尋找不存在的東西,永遠都不可能有解答。但若往前探索更核心的問題,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我所做的選擇有支持自己想要的生活嗎?重新定義自己的選擇之道,看到的世界就會完全不同。 回到四年後的此刻,你問我如何能捨得帶有香味的洗髮精,我說天然酵素讓我擺脫頭皮過油的困擾,不再因為化學香精而胸悶難過;如何捨得追求時尚的刺激華麗,我說確定自己想要的生活讓我不需時時追求別人的認同,幾件純棉洋裝足以輕鬆度過夏天;如何耐住清洗布衛生棉的麻煩,我說省下每個月跟婦科醫師報到的時間和擔憂,十五分鐘的清洗時間不過是一盤小菜。如何不受便利商店裡各種快速食品的誘惑,我說吃飯皇帝大,善待自己值得好好吃一頓飯,而非小七的一顆御飯糰打發午餐。最近我和翔大兩人有個口頭禪,廚房煮菜時超常講的一句話:「這太奢侈了。」用來驚嘆自己以精簡預算煮出美味可口的一餐,而且全是無毒食材的一桌料理。某日一邊切菜一邊盤點要煮麻辣鍋的食材,驚訝地發現不只是豆腐跟蔬菜,調味所需要的辛香料,洋蔥、薑、辣椒、青蔥、大蒜都來自友善種植的小農。原來同樣是吃得津津有味的麻辣鍋,這一餐卻可以同時犒賞自己、支持生產者、而且照顧大地。原來我所追求的簡單生活並不簡單,看似單純的日常選擇讓我能擁抱想要的美好生活,又能同時和這麼多人事物緊密相連,彼此成為對方夢想的重要推手。 是的,零垃圾的生活模式以如此姿態逐漸成為我生活的重要核心,也重新改寫了我的人生價值觀。越深入探索這個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帶領我看到更多不曾認識的自己,以及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我們常覺得自己深受其害,因為那些對環保無意識者的所作所為,破壞了自然完美的和諧,讓地球面臨了無比的威脅。然而當我們深受暴風威脅時,自己同樣也是引發連鎖效應的那隻蝴蝶。零垃圾這門生命功課,教我最深刻的一件事是,生活中的一舉一動,每分每秒的每個思維、每個行動、每個決定,不僅影響了我下一刻的未來,同時也影響著我生活周遭的每一個人。我在生活中的大小決定,能引領我前往自己想要的自然生活,也同時影響了另一個人是否有能力或能夠選擇過友善環境的生活。換句話說,當我們期待地球重新恢復平衡,該改變的不只是停止拿塑膠袋或是不使用吸管,該改變的是每一個失衡的行動。 這種互相影響的生活例子,在日常中隨處可見。寫稿期間的某日下午我因為偷懶查宅配金額,順手拿了兩百元下樓,覺得送貨員一定會有零錢找。結果他身上的零錢不夠,所以又得等我爬上樓梯拿十元給他,中間就這樣浪費了一些時間,而我原本可以把錢包拿下樓,而非兩張鈔票。或許一整天的送貨過程中,好幾個人都跟我一樣偷懶,於是送貨員先生莫名地被消耗了半小時。遲了半小時下班回家,又可能接到家裡餓得要死的女兒來電,沒得選擇的他於是只能用塑膠袋在外面打包晚餐回家。沒想到這個行為讓另一個自備容器來買麵的客人悶悶不樂,恨不得讓全世界的塑膠袋消失。如此推論,不斷以垃圾堆積出來的生活和世界,是真的沒得選擇,還是我們在反覆的無意識中創造出來的呢? 永遠記得回頭檢視所做的選擇是否支持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就是我從零垃圾生活思維裡學到最重要的一課,也是讓我堅持不放棄的原因。零垃圾的生活實驗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但卻絕對是值得去嘗試的改變,因為只有你自己能做選擇,只有你能為自己成為想要看見的那個改變。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