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名作家半藤一利 繼《日本最漫長的一天》、《昭和史》後又一佳作
以其獨到的「非薩長史觀」視角
暢談波瀾萬丈的二十五年幕末歷史 以及推動歷史的男人們
嘉永六年(一八五三)六月,美國海軍將領培里率領艦隊出現在浦賀沖,使得幕府官員倉皇失措,也撼動了德川家族在平定內亂、實行閉關鎖國後確立的兩百餘年「太平盛世」。在列強叩關的壓迫下,德川幕府於次年被迫開國,日本的傳統政治及社會體系開始遭受現代化發展的西方文明衝擊。外患之外,此時日本國內的局勢也不平靜:天皇所在的京都頻繁發生「天誅」等恐怖行動,以長州為首的攘夷激進派勢力達到空前了全勝期,就連坂本龍馬也死於非命。
一連串激烈的變動將日本一步步推向前所未有的巨大改革,過去高高在上的將軍德川慶喜一夕間淪為「朝敵」(天皇、朝廷的敵人),即便江戶城在倒幕和挺幕雙方的協調下無血開城,但是內戰終究無法避免——無論是開城前的鳥羽伏見之戰、開城後奮力一搏的會津戰役,因應王政復古成立的明治新政府終究擊潰江戶幕府勢力,被美國歷史學家吉拉德‧霍恩譽為「人類歷史上最不尋常的發展之一」的明治維新於焉展開。之後,一個亞洲的先進社會誕生。
本書特色
★更易讀 更入門
本書內容是作者將二〇〇八年三月至七月於慶應大學丸之內校區所舉辦的特別講座,每次時間約一小時半至兩小時,共計十二次的課程內容彙集成冊。有別於作者另一佳作《昭和史》針對四名學生採取寺子屋(江戶時代的私塾)式語調,本書的內容定位為日本一般民眾的「終身學習課程」,目標受眾包括年長者在內的男女老幼。
★顛覆日本官方皇國史觀 果真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本書的主題如同「序章」所述。作者在本書中,將對就讀小學時被灌輸的皇國史觀(亦即薩長史觀)提出質疑。
薩長對戊辰戰爭時淪為賊軍的諸藩所提出的要求當中,包括背叛德川家的倫理課題以及分外的金錢要求。更廣義的說,亦即被迫忍辱成為薩長的隸屬藩。重道義的武士根本不可能乖乖遵從。戊辰戰爭也因而發生,不過當時東軍諸藩的箭頭主要是朝向薩長土肥,而非天皇,卻沒想到西軍的戰死者皆被被供奉在靖國神社,而東軍的戰死者至今仍被當作逆賊,沒有任何人被供奉在靖國神社。
當靖國問題吵得沸沸揚揚時,雖然也有人致力申訴東軍戰死者受到的不合理待遇,卻遭到眾人遺忘。歷史本應秉持公正的態度,作者透過此書,希望讀者對薩長史觀迄今仍在世上橫行一事進行思考。
作者簡介:
半藤一利Handō Kazutoshi
1930(昭和5)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畢業後,進入文藝春秋就職。曾擔任《週刊文春》、《文藝春秋》總編輯、執行董事等職,之後成為作家。1993(平成5)年,以《這不是漱石老師嗎?》獲得新田次郎文學獎;1998年,以《諾門罕之夏》獲得山本七平獎。2006年,以《昭和史 1926-1945》、《昭和史 戰後篇 1945-1989》獲得每日出版文化獎特別獎。著有《決定版 日本最長的一天》、《聖斷 昭和天皇與鈴木貫太郎》、《山本五十六》、《蘇聯襲擊滿州的夏天》、《清張先生與司馬先生》、《隅田川的對面》、《那場戰爭與日本人》、《日俄戰爭史1》等諸多作品。
譯者簡介:
黃琳雅
東吳大學歷史系、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畢業,碩士論文為日本歷史相關主題,喜愛閱讀日本歷史相關書籍和小說。現為自由譯者。
章節試閱
序章 「御瓦解」與「御一新」
昭和五年(一九三○),我出生在東京的向島。於中日戰爭開打的昭和十二年就讀小學,在六年小學加上昭和十八年一直到大日本帝國投降為止的兩年中學期間,正被徹底灌輸基於戰前的皇國史觀,正確來說是「薩長史觀」所建構的近代日本成立史。也就是「官軍」與「賊軍」的史觀。
當時,我們被迫熟記這首歌:「親王大人,親王大人,馬前隨風飄揚的是什麼,咚咚咚呀咚呀咚。你不知道嗎,那可是征討朝敵的錦旗,咚咚咚呀咚呀咚……1」總之,在國史課上,我們被教導薩摩、長州及土佐的勤皇志士才是正義的一方,他們打著尊皇的口號,擊倒仇視皇國的德川幕府與支持幕府的賊軍,建立美哉皇國。
然而,從我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鬼時,就已經聽過另一個截然不同版本的歷史聽到大。原因是,孩提時,父母為了讓我鍛鍊體魄,每年暑假總會送我到父親的老家―新瀉縣長岡市的一個貧窮村落。眾所皆知,以前位於當地的越後長岡藩是朝敵藩,在戊辰戰爭中猛烈地抵抗「官軍」,使得長岡城下變成一片焦土。亦即「賊軍」。因此,從以前祖母就經常對我耳提面命這件事,聽到我耳朵都快長繭了:
「東京多的是像明治新政府啦,或是那些位階為勳一等或勳二等的高官達人之類好逞威風的傢伙,說起來薩長那幫人根本就是土匪。不但刻意跟俸祿七萬四千石的長岡藩找架吵,最後還搶走了長岡藩五萬石俸祿。這算哪門子官軍啊。那幫人所謂尊皇的理由,就跟土匪的屁沒兩樣!」
這番話正好與過去學校老師及周遭大人所教導我們的偉大故事截然不同,可說是正好相反的史觀。順帶一提,長岡戰爭中擔任「西軍」指揮官的西園寺公望、山縣有朋等人,在遭到長岡藩兵勇猛果敢的夜襲後險些喪命,如同「屁股掛帆2」般落荒而逃,聽完這段祕話真是倍覺痛快,讓當時還是小孩的我大快人心。同時,我也愈來愈確信這個版本才是正確歷史。
就這樣,從我還是個小鬼時起,便自然而然地對薩長產生反感。因此,即使在成人後, 我看到東京出生的漱石老師及荷風先生3在作品當中以德川家的「瓦解」來取代「維新」二字時,心底就會油然升起一股敬意。下面就來介紹一、二段荷風先生精彩怒罵薩長的犀利言論。
「薩長土肥的浪士提倡不該實行的攘夷論,施巧計擁錦旗顛覆了江戶幕府,但他們原是缺乏文化的蠻族。」(〈東京夏季的趣味〉)
「明治以後日本人變壞的原因,在於擅權謀的薩長將天下變成薩長人的天下,事到如今才令人痛惜不已。」(《斷腸亭日乘》昭和19.11.21)
另外,前些日子我也讀了同是江戶子的芥川龍之介的短篇作品〈雛〉,看到其中一行寫道「畢竟自德川家御瓦解以來,願意調降御用金4的只有加州公5而已」時,真是叫人快哉。不但「御瓦解」的「御」字加的好,在「德川家」標注「とくせんけ」6的唸法更是絕妙。
在薩長史觀的影響下,至今我們仍將一八六八年爆發的這場暴力革命美其名稱為「明治維新」。不過只要瀏覽明治初年的詔書、御誓文、太政官布告、命令及法令等文書,就會發現當時並沒有使用「維新」二字。這是因為,儘管這場革命推翻了德川家,人民卻認為〈反正不久後薩長就會起衝突,諸藩將再度行動,最後又會天下大亂〉。當時有首狂歌便如此諷刺道:
從上而下唸作明治
由下而上唸作治瞑〈明〉7
為了好好教育這群不懂革命之可貴的老百姓,首先得先倡導王政復古。不不不,當然不是所有的一切全都復古,因此接著提倡「百事御一新」。例如王政御一新、大政御一新、舊弊御一新等,不管什麼都要御一新。
至於「維新」一詞的出現,就我所看過的資料而言,一般認為最早出現在明治二年(一八六九)九月二十六日針對薩長土肥一幫人論功行賞的詔書中:
「朕惟皇道維新,全賴汝有眾之力所資……」
儘管如此,卻也不是自此以後萬事皆改用「維新」,大部分仍使用「御一新」。
說起來,曾幾何時,不知是哪位人士從中國的古典作品《詩經》中找出「維新」這一平時少見的莊重詞彙,貼在這場暴力革命上作為粉飾。我不禁感到佩服,心想:原來世上竟有這樣優秀的智囊。
因此,容我話先說在前頭,我保證接下來跟各位長篇大論地講述幕末到明治十一年這段歷史都是採取「反薩長史觀」。司馬遼太郎先生曾說,「在幕末這個如履薄冰的階段,薩長的舉動幾乎算是一種暴力。」對此我深表同感。而且這種暴力不過是建立在有利己方的戰略上,區分正義與非正義。關於這點,我想提出幾點異議。
說起來,歷史本來就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進行檢視,因此了解反薩長史觀的觀點對各位有利無害。不同於「西鄉隆盛是個偉人」、「坂本龍馬是最了不起的日本人」這類評價,在接下來的講座中,將會出現「西鄉隆盛與毛澤東是同類」、「坂本龍馬的觀點缺乏獨創性」等我個人的看法,請各位聽完後不要太過驚訝。
1
「宮さん宮さん(親王大人)」是寫成於1868年的一首軍歌,由品川彌次郎作詞,大村益次郎作曲。又稱為「トコトンヤレ節」或「トンヤレ節」。可說是日本最早的軍歌。歌詞原文是「宮さん宮さん、お馬の前にひらひらするのは何じゃいな、トコトンヤレトンヤレナ、あれは朝敵征伐せよとの錦のみ旗じゃ知らないか、トコトンヤレトンヤレナ……」,歌詞中的「宮さん」是指戊辰戰爭時擔任東征大總督的有栖川宮熾仁親王。
2
屁股掛帆,日文是「尻に帆をかける」,源自因為逃得太匆忙,使得兜襠布灌風鼓起,如同掛帆一般,引申為倉皇而逃之意。
3
漱石老師及荷風先生,即夏目漱石與永井荷風。
4
御用金,是指江戶時代,為了彌補幕府、藩、旗本等財政匱乏而向農民、商人所課徵的稅金。明治政府初期,由於缺乏財政基礎,因此以御用金作為財源。
5
加州公,加賀藩又稱為「加州」,這裡是指加賀藩最後一任藩主前田慶寧。
6
根據江戶學之祖三田村鳶魚的說法,江戶因忌諱將軍,故在提及將軍時會以「とくせんけ」作為隱語指稱「德川(とくがね)」。到了幕末,幕臣及天領的民眾也稱將軍為「とくせん」。因此,在德川家標注「とくせんけ」的唸法蘊含與德川家有關或關係密切之意。
7
原文是「上から明治だなどいふけれど 治まるめい〈明〉と下からは読む」,「治まるめい」帶有「搞不定、無法平息」之意,故這裡翻成「治瞑」。從上層角度來看,明治維新成功地讓日本近代化;但對下層百姓而言卻與以前沒有差異,反映出一般民眾對明治維新的反感。
序章 「御瓦解」與「御一新」
昭和五年(一九三○),我出生在東京的向島。於中日戰爭開打的昭和十二年就讀小學,在六年小學加上昭和十八年一直到大日本帝國投降為止的兩年中學期間,正被徹底灌輸基於戰前的皇國史觀,正確來說是「薩長史觀」所建構的近代日本成立史。也就是「官軍」與「賊軍」的史觀。
當時,我們被迫熟記這首歌:「親王大人,親王大人,馬前隨風飄揚的是什麼,咚咚咚呀咚呀咚。你不知道嗎,那可是征討朝敵的錦旗,咚咚咚呀咚呀咚……1」總之,在國史課上,我們被教導薩摩、長州及土佐的勤皇志士才是正義的一方,他們打...
目錄
序章 「御瓦解」與「御一新」 9
第一章 幕末最長的一天 15
第二章 攘夷派、開國派、一橋派、紀伊派 61
第三章 和宮下嫁與公武合體論 99
第四章 遭恐怖行動震撼的京城市町 131
第五章 猛烈的權力鬥爭 167
第六章 為皇國不惜皇國粉身碎骨 201
第七章 將軍前腳死,天皇後腳駕崩 241
第八章 淪為朝敵的德川慶喜 269
第九章 勝海舟與西鄉隆盛 305
第十章 戊辰戰爭的戰死者 347
第十一章 新政府沒有航海圖的出航 389
第十二章 國民皆兵與不平士族 425
第十三章 死於城山的西鄉殿 459
終章 在一個都不留之後 489
後記 499
參考文獻 503
「幕末史」相關年表 506
序章 「御瓦解」與「御一新」 9
第一章 幕末最長的一天 15
第二章 攘夷派、開國派、一橋派、紀伊派 61
第三章 和宮下嫁與公武合體論 99
第四章 遭恐怖行動震撼的京城市町 131
第五章 猛烈的權力鬥爭 167
第六章 為皇國不惜皇國粉身碎骨 201
第七章 將軍前腳死,天皇後腳駕崩 241
第八章 淪為朝敵的德川慶喜 269
第九章 勝海舟與西鄉隆盛 305
第十章 戊辰戰爭的戰死者 347
第十一章 新政府沒有航海圖的出航 389
第十二章 國民皆兵與不平士族 425
第十三章 死於城山的西鄉殿 459
終章 在一個都不留之後 4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