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受傷、飽受委屈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數百萬人深受啟發,德國暢銷冠軍
狂賣破10萬冊!
徬徨、自虐、高傲、攻擊、固執、多疑、急躁
解除內心「7大意念操縱」,
遠離焦慮與自傷,不再做錯而懊悔!想要勇敢「走自己的路」,請先停止這些內心雜音——.「如果不配合,別人一定覺得我難相處。」
.「這樣做真的好嗎?會不會其實是我搞錯了?」
.「改變現狀太冒險了,萬一失敗怎麼辦?」
.「成功是應該的!不然努力就全都白費了。」
★ 無人可以沒收你的意志,除了自己!星期一,悲慘人生的鬧鐘響起,你無奈起床,百無聊賴地走進辦公室。看著別人成功耀眼,你想起自己放棄的,心裡千瘡百孔。曾經也有過夢想、好多事想做,但早已不再癡人說夢。唯一的期待是發薪日,回家攤在電腦前追劇、吃宵夜……。
日復一日,你是否也常常心有不甘,覺得期望的人生與幸福距離自己好遠好遠?
其實,這一切都是你心中「意念操縱」惹的禍。那些暗黑心智,讓你不斷對自己說「別冒險」、「要認命」、「不准想東想西」,因而折損了自信和勇氣,最後裹足不前,只能停留在原地自怨自艾——說穿了,那個害你委曲求全、放棄往理想人生邁進,活在焦慮、恐懼、埋怨中的,不是別人,就是你自己。
★解除7大「意念操縱」,遠離焦慮、不再傷己傷人根據德國首屈一指的思想先驅「佩特拉.柏克」之研究,這隱藏在人心中的7大「意念操縱」不但會引起徬徨、自虐、高傲、攻擊、固執、多疑、急躁等極端負面情緒,更會阻擋「心流」體驗,導致你持續自我破壞、做出錯誤選擇,傷己又傷人且懊悔不已。
對於深受這股「暗黑心智」阻礙,委曲求全卻心有不甘的你,曾藉著作、演講、廣播協助數百萬人重拾內心自由與生命意義的名作家「佩特拉」想要特別提醒——
.魚與熊掌可兼得,你沒有非得犧牲
.心門不打開,再好機會也進不來
.擔憂未來不幸,只會錯過現在幸福
.老為別人想,又有誰會想到你?
因此,請跟著她十多年來根據心理學、腦科學與經驗案例的研究成果,找到意念操縱的「關鍵變數」,重啟「內心對話」,一同擺脫陰魂不散的「童年意念」。只要能如此,重新奪回人生的主導權與選擇權,就可脫離泥淖般的困境,展翅高飛!
本書特色
.百萬人深受啟發!德國暢銷冠軍,狂賣破10萬冊!
.心理學實證,最快克服「7大意念操縱」,重拾人生主導權
.從此遠離焦慮與自傷,不再做錯而委屈懊悔作者簡介:
佩特拉.柏克(Petra Bock)
德語地區最受歡迎的演說家與作家,有數百萬人因她的著作、廣播及電視節目而受到激勵,被譽為德國最重要的新時代思想先驅之一。她認為成功、成就、意義、價值和生活品質密不可分,並陪伴民眾克服障礙,追求充實生活。柏克曾在2012年獲得表彰特別成就和貢獻的最佳教練獎,她是美國波士頓教練學會專業協會(Institute of Coaching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in Boston)的創始會員之一,也在柏林自由大學擔任「個人成功策略」客座講師。
個人網站:www.petrabock.de。
譯者簡介:
廖芳婕
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畢業。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諮商心理師/作家陳志恆
★臨床心理師劉仲彬
專業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列)
名人推薦:★諮商心理師/作家陳志恆
★臨床心理師劉仲彬
專業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列)
章節試閱
★心門不打開,再好機會也進不來
相信這個句子對很多人來說也很熟悉:「我最好不要太信賴別人。」
在災難式意念操縱中,我們總害怕自己或世界會發生不好的事情。而在不信任式意念操縱的思考模式中,我們認為自己最好不要相信別人和他們的動機——看守員警告我們不應該相信任何人。這種想法多半出自於過去艱難或尚未處理的經驗,或者是從家庭、關係中學到並且逐漸變成習慣的一種看待生活之角度。
與不信任式意念操縱共生的人從來沒擁有過安全感,他們往往堅持其他人基本上就是不誠實或邪惡的,也因此這類型的意念操縱經常伴隨著深深的孤獨感。有時候,它也會跟「高人一等」的感覺相結合,就像這樣:「如果想要把事情做好,最好是我自己來做。依賴他人注定會失望。」
◎誰在攻擊你?
不信任式意念操縱大多會透過具攻擊性的語調來表現,而這樣咄咄逼人的溝通方式,通常會取代最初對外界的懷疑與保留態度。
有一位長久以來都想找新伴侶的女性,深深認為男人都不可信任。因為她很有錢,所以確信「所有人都只是想要她的錢」。當她認識了人,就變得吹毛求疵、咄咄逼人,當然也就讓人難以跟她建立連結。
我請她試試一個實驗——下次跟男人約會時,要努力表現得可以信任那個男人,並有意識地去找到他值得信賴的原因。要是她所謂的「不信任病」又發作了,就要在自己做出愚蠢舉動之前,用禮貌的藉口結束那次會面。
她照著我的建議做,成果令她非常驚訝。那是她第一次能夠放鬆,而不是緊繃地約會。她的約會真實、美好,而且第一次覺得自己在認真地感受對方,同時覺得對方有認真地看待自己,也真的對她感興趣。
她發現,每當自己內心深處對一個人的好感開始萌芽,不信任感就會襲捲而來。而她歸納出的結論是——自己還沒有將遭到背叛的上一段關係徹底處理乾淨。她的不信任感是個防護罩,保護她不再失望,但也破壞了自己認識新人的渴望。不信任式意念操縱除了讓她免於失望之外,很可惜地,也讓她無法體驗美好的新事物。
後來的幾個月,當新關係的細緻連結在發展時,她偶爾還是會來找我,讓我一步一步引導她把不信任感降低到正常的程度。目的不是要變得天真盲目,而是停止用不信任的想像來操控現實,並且過早毫無來由地干擾自己。
◎「反駁」慣性,最易樹敵
所謂的「不配合」其實是一種接近自傲、不信任的特殊形式,可以從一個人反駁他人的傾向看出——你的每句話都是以「但是」開頭?看書或跟別人交談時,你總是在心中思考他們的看法錯在哪裡?你在其他人講完話之前就已經準備好反駁論點了?如果是這樣,那你就是「不配合」的人。
這個舉動源自於不信任式意念操縱,它會要我們不斷找其他人的錯誤。人們這樣做,一方面也許是想讓自己不被他人操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一直在跟其他人做比較。
我曾經和一位想找到自己天職的小姐談過,她後來跟我坦承,她根本就不相信她有辦法找到。在她的內心深處,就是覺得沒人能夠幫助她。反正她就是沒希望(牢騷),所有努力一開始就注定會失敗(災難)。她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人生,也不相信教練課程的可能性。
我們的對話是以她問的這句話作為開場白的:「所以,你可以告訴我我的天職是什麼嗎?身為專家,你應該很容易就看得出來。還是你其實沒那麼厲害?」
評價、壓力與不信任在開頭三句話就出現了。當我回答,我沒辦法幫她解決問題,但是可以透過教練課程「協助她」解決時,她先笑了一下,然後開始「教導」我她認為專業的教練應該是什麼樣子。
我問她是否經常在交談時不同意別人的論點、和人爭論或頻繁地陷入衝突?那些事情真的會讓人精疲力盡。她沉默了下來,然後開始打開心房,放下妨礙她更有生產力的不信任與不配合——事實上,幾天前她才因為多次製造衝突,引起部門內極大、但在主管看來不必要的紛擾,因而受到老闆的警告。
「不信任」沒辦法讓人免於憤怒,只會使你無法擁有美好新體驗。相反地,信任是讓我們恰當面對人生高低起伏最重要的辦法之一。在不信任式意念操縱中,我們就剝奪了自己這樣的可能。
★正向思考有陷阱?反讓人誤判現實
教練創始人之一的提摩西.高威,不僅注意到人腦中的對手之強大,同時也發現一些事,獲得現今「成功」研究之證實——除了負面想法,我們也會過度正向思考來干擾自己。
過分自我激勵、不斷「為自己加油」,其實也會如同持續自我批評般帶來壓力。到最後,你就會變成在勒索自己。
有時這種過度正向式意念操縱,基本上是一種緊繃的生活態度。人們希望隨時隨地都能保持正向、樂觀、自信和好心情,不可以出現任何問題——無論是自己還是別人。於是你告訴自己,所有挑戰都可以克服。
這類型的意念操縱同樣也賦予我們控制感和安全感,讓人覺得可以藉此找到自我定位的方式,使我們偏離現實。正如你所看到的,控制感和安全感是所有意念操縱能給予的主要承諾。為了擁有安全感以及能掌控自身與周遭環境的感覺,我們會調節自己,不去觸碰內心舒適圈的界線。
過度正向式意念操縱非常誘人,因為它多半結合了極度亢奮的感覺,迫使你把自己的人生當成一則成功故事來看待,覺得自己很棒、很偉大、無懈可擊——我從來不會失敗!
會把人生當成凱旋隊伍般宣揚的人,看世界的眼光就和那些抱怨生活是由一連串不幸組成的人一樣偏頗。處在這兩種極端的人,都沒辦法體驗真實生活的多采多姿。只有當你對現實世界的感知夠敏銳,才能依據真實資訊做出好決定。
我有時會在非常成功的人士身上,看到過度正向式意念操縱的後果。他們都已過中年,覺得自己不再有力氣正面看待所有事情。他們的婚姻多半失敗了,健康也開始出狀況。
由於意念操縱的本質是一再轉變成其相反面,所以同樣半杯水擺在眼前,這些客戶會越來越常看到杯裡「只剩半杯水」,而不是「還有半杯水」。所以他們開始懷疑自己,而這些懷疑讓他們陷入危機。
當過度正向式意念操縱的力量消退,內心看守員便會讓其他形式的意念操縱出現。我們會開始給自己施壓(壓力式意念操縱)、評價自我表現(評價式意念操縱)或自主挑起對未來、對失去所愛或其他可怕事物的恐懼(災難式意念操縱)。
若可以,我希望你不要讓情況變成那個樣子,而且要有意識地感受過度正向式意念操縱,這能讓你「溫和下來」。
◎過度積極的盲點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想要獲得成功和滿足感,最好的態度就是放鬆開放,還有保持好奇心以及對新事物的渴望。只要能處在這種情況,我們就可以進入「心流」(Flow)當中——這是確實能帶給我們最大快樂感的狀態。
如果你用過度動機不計代價地推動自己,就會像持續在尋找情緒毒品一般,偏離真正的需求與可能。對激勵亢奮感的渴望,容易導致人做出錯誤的承諾、產生過多的希望,還有潛在形式的自大狂妄。更糟的是,這種強制性快感經常伴隨著害怕被惡意戳破的恐懼。
就跟其他形式的意念操縱一樣,過度正向式意念操縱也是內心看守員使用的一個策略,它藉此把我們留在自己狹窄的舒適圈裡,不去做新的探索。這正是自我侷限的一種形式,會讓人看不清自己與現實。
當過度正向式意念操縱在運作時,我們對其他人來說會顯得不太容易接近。你會更容易被一群激發你動力的人包圍,周遭變得像粉絲俱樂部。然而不幸的是,一旦麻煩出現,那些人就會覺得負擔過重,轉身離開。這時候,你會覺得生活變得很孤單,開始想念起腳踏實地的朋友。
另一種提供積極感的形式,則是不斷尋找「楷模」和「大師」。我在教練課程中曾經遇過生活被過度正向嚴重侷限的人。一位我指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老師就說,他在四十多歲時狂熱地著迷於在業餘時做競技運動。他從一個比賽衝到另一個比賽,周圍環繞著奉承的人以及花好幾個鐘頭聽他述說成功故事的仰慕者。如果有人問他,這麼費力的事情有辦法長久持續或到晚年還能做嗎?那些人就會被他認為是「消極的怪人」、「掃興的人」或「邪惡的嫉妒鬼」。
針對他自己提出的問題:「為什麼那麼投入於競技運動以及自我激勵?」他幾堂課以後才給出答案:「我不想面對工作和私人生活的空虛。每天早上去學校時,我的感覺都很不好。我會去想之後要做的事情來安慰自己,然後早上就開始聽勵志CD,希望糟糕的感覺不要出現。」
這裡他提到了一個重點,真實揭露出人的自我激勵是源自渴望、有用的正向生活態度,或者源自過度正向式意念操縱。過度正向式意念操縱通常會掩蓋人生的問題,讓我們忽略了真正應該多花時間處理的事情。
過度正向式意念操縱並非專屬於成功人士,那些覺得自己停滯不前、毫無進展的人也會使用。他們通常都在消沉、牢騷式的意念操縱和積極進取的亢奮式意念操縱之間擺盪。當他們情緒低落一段時間以後,會希望盡快得到新動力。而當這個新動力不再有效,情緒螺旋便會再度向下,進入到下一個消沉或猛烈自我批評的階段。
過度積極和真實積極之間的差別是什麼呢?能真正引導你做出行動的,就是真實的積極。若你被激勵了,卻沒有隨之產生行為,那就只是沉溺在效果如毒品般的情緒裡。那不會帶你前進,一直以來,毒品都只是自我破壞的工具。
◎夢想的逃兵
如果你剛開始很積極,但總在某個時間點就失去興致,可能就是有一個新的意念操縱介入了你和最初的真實動機之間。這對那些覺得自己無法長時間專注一件事的人來說很重要。
這並不總是表示那些人特別有好奇心,或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相反地,這多半是一種精密的干擾策略,它會一再打斷你對一件事的專注力與興致。
在過度正向式意念操縱之後,經常跟隨著評價式意念操縱,特別是困難一出現的時候。你會說:「天啊,這太複雜了!我沒辦法。」這個時候,你可能會給自己施加壓力,逼迫自己堅持下去。或者會開始評價眼前正在進行的事情說:「其實根本沒有我原本想的那麼有趣。」然後最終結果便會是:「這不適合我。」接著你開始尋找下一個能激起動力的事物。
這就是讓人無法堅持某件事的思考模式,即意念操縱下的典型自我破壞循環。
★老為別人想,又有誰會想到你?
當你認為,自身的利益和需求都遠不及別人的珍貴時,你就是這個自我設限策略的受害者。信條是:當其他人都好的時候你才可以好——這個機制特別會為那些價值導向的人們帶來破壞性的影響。
我曾經有一些客戶認為,首先要先滿足他們小孩的需求,接著是配偶,再來是父母和公公婆婆、岳父岳母的需求,最後,才可以考慮自己的需求。連那些想要從他們一直以來都不喜歡的工作或破壞性關係中離開的人,都會像這樣對「忠誠」有錯誤的理解。而這個錯誤的理解是由「自我否定式意念操縱」所引發——我不能對主管或伴侶做出那種事!
我碰過自我否定最嚴重的案例是一位先生,他在教練課程剛開始時認為,只要非洲的孩子還在餓肚子,或者氣候變遷持續下去,他就不值得擁有一個好的人生。他極度否定自身的需求,一心只想著要減少資源消耗,不要對大自然和環境造成任何影響。
我請他跟我一起去除這些想法。問他到底什麼時候有達成過目標,可以放心地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呢?他陷入沉思。接著,終於笑了出來,寬心地說:「可能要等到我不在的時候了。當然,這非常荒謬。」
無論是哪些深層心理因素引起的自我否定式意念操縱,它都屬於破壞性意念操縱的一種。當我們過度考慮他人,總是把自己放在人生的最末位時,就能發現它的蹤跡。
◎隱忍,有何用?
一種在女性身上特別普遍的「自我否定意念操縱」形式,是想要討好所有人。
某些事情惹你生氣,但你卻閉口不說的時候,就是自我否定式意念操縱的表現。或者儘管自己明明需要休息或支持,卻還是先幫助別人解決事情,這也是表現之一。就是這些幫助別人的行為,妨礙了許多女性多愛自己,也妨礙了她們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請有這些問題的女性與一些男性客戶思考,如果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他們會做什麼?結果,很多人都被這個問題的答案所觸動。
不過有些人一開始是拒絕的,並且對我說了自我否定式意念操縱世界的典型句子:「如果每個人都把自身權益放在第一位,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答案很簡單——如果每個人都把自身權益放在第一位,也許我們就能確保每個人,包括我們自己,都被照顧到,而不是忘了自己、持續破壞自己。
在自我否定模式中,人們會擔心,如果不犧牲,自己或他人就可能發生不好的事。我們可能會冒犯某個人、樹立敵人、被討厭或者遇到無法克服的對抗。在這種時候,自我否定式意念操縱經常會跟災難式意念操縱結合在一起,它會對你說:「如果現在誠實說出意見,你一定會後悔。」
但是,因為害怕不愉快的感覺或者不想陷入爭執而避開衝突,其實只會讓你變得像個因為害怕對方生氣而順從權威的無助孩子。結果,我們大多沒辦法得到想要的東西,或者,只會得到一些零碎的殘餘物。
接下來,讓我們仔細看看這是怎麼發生的吧。
◎沉默與錯過
碧爾琪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記者,最近她覺得自己的事業正陷入瓶頸。之前她的報導多次登上頭版,也曾經做過許多不同的主題。
她跟一位信得過的同事討論,那位同事建議她要在每天的編輯會議中多吸引別人的目光。「你要更會行銷你自己。」他說:「你什麼都不說,怎麼會有人知道你的能力!」於是她決定,下次開會時不要只是一言不發地坐著,而是表現出所有她會的東西——畢竟,她最不缺的就是點子。
然而到了下次會議時,儘管已經有很多經驗,她還是十分緊張。今天一定要想出一些好點子。她口乾舌燥。希望沒有人發現我在緊張。她專心地聽總編輯說話,突然間,真的想到一個好點子。她心跳加速。現在就是說些什麼的時候!
但她卻忽然停下來,開始思考自己要說的內容是否真的不錯。然後她開始蒐集反駁的論點——我想的東西不會有一點太簡單嗎?有可能完全不是這樣吧?對啊,當然有可能完全不是這樣。還好我有想到,不然我就讓自己丟臉了。
於是,她什麼都沒說。另一位同事發言了,碧爾琪兩頰通紅地坐在位子上。會不會有人注意到我很焦慮?如果有,那就太丟臉了。接著,會議開始討論一個新的主題。碧爾琪立刻又想到一個好點子。她跟自己說:我現在真的必須說話了。
她絕對要拿到這個題目,沒有人知道她對這個題目了解得有多深。
但她緊接著又猶豫了一下——我會不會因為提出建議就冒犯到某個人?也許F同事想要做這個題目,她看起來非常有興趣。F同事一直是個很刻薄的人,我不想惹她。
就在會議進行到最後十五分鐘,她還在掙扎的時候,總編輯把剩下的最後一個題目丟給她做。「你還好嗎?」走出去時,他問。「很好啊。」她僵硬地微笑,接著弓起肩膀,悄悄走回辦公室。哇,我的表現還真棒。她對自己說,然後走向街角的咖啡館。反正今天什麼也做不了了。
從上面例子我們可以學到,只有當我們不論何時都能堅持立場,生命的冒險才會開始。重要的是——要去面對衝突,甚至失敗。學習抬頭挺胸,能讓你得以自信地面對衝突,並且從中獲益。只要放下自我否定的想法,你就有無限可能。
★魚與熊掌可兼得,你沒有非得犧牲
當你必須做出艱難決定時,把「生活品質」當作衡量標準也是個好主意。一位高中畢業生不知道應該要選擇哪一所大學——其中一間很有名氣,但是在一個她絕對不想在那裡生活的城市;另一間大學的地點很棒,但沒有她希望的好名聲。她額外的條件是,要跟國外大學有「有趣的」交換計畫。
她認為,必須要在比較好的大學和生活品質較高的大學間做選擇,讓自己掉進了「不是……就是……」的陷阱。
◎魚與熊掌,感覺真好
我問她,如果生活品質是她的最高衡量標準,而且她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的話,她會怎麼選擇。「那,」她回答:「我會選擇兩個條件都有的大學。既有好環境,知名度又高。」
我鼓勵她再把視野稍微打開一點,往德國以外的地方看一看。我們把視野延伸到全世界後,她想出一系列位在不同國家美麗城市裡的一流大學。她說出那些世界知名地點的名字時,眼睛興奮得閃閃發亮。與此同時,一個新的心理干擾清楚現身——我怎麼會想像自己去做那樣的事情呢?那些都只是夢想而已!典型「別插手不懂的事」的評價式意念操縱讓她甚至連想要那些東西都不敢。
我們反思了這個意念操縱,然後她允許自己去研究「如何才能真的進入世界知名的夢幻大學念書」。我請她去調查不同大學的錄取條件,但專心準備最吸引她、讓她肚子裡有蝴蝶*的那幾間。肚子裡有蝴蝶表示熱切、好奇、興趣,也代表「生活品質」這個標準已經被啟用。
後來我們再碰面的時候,她看起來很累,但很快樂。「你絕對不會相信我已經被邀請申請其中兩間夢幻大學!一開始我很害怕,想說如果他們拒絕我怎麼辦?但我很快就發現這只是意念操縱,所以我寫信過去。我心想——我已經是成年人了,如果他們拒絕我,我知道要怎樣面對。」
最後,這位年輕小姐真的去一所國外的一流大學讀書了。教練課程結束後的那個夏天,我收到一張她寄來的明信片,正面是沙灘圖案,背面她寫道:「魚與熊掌兼得的滋味真好。」自此之後,這句話就成了我的座右銘。
◎你真的沒辦法?
一位罹患身心俱疲症候群的老師來找我做教練課程,在我們把專注力放在生活品質這個新標準之後,終於獲得了一直以來希望的突破。
根據我以往指導這個領域客戶的經驗——包括實習老師、正式老師和校長,我很清楚她來自一個仍受舊式思考支配的領域。在那裡,著重成績表現、服從權威、承擔別人對你的各種期待……,都還是很普遍的現象。雖然聽起來可能很過時,但責任感與服從是許多老師至今用來衡量生活的不適當標準。
我建議這位老師把生活品質變成她的人生標準實驗看看,她一開始十分震驚:「什麼?我沒辦法啦!你不是認真的吧?」我重複說了一遍我的建議,然後請她先假裝這是她新的標準就好,不用馬上接受。接著,她便在我沒有干預的情況下開始說話。
在短短幾句內,她就靠自己的力量,重整了工作與生活:「首先,我會減少工作時數。再來,備課時不會再那麼追求完美——那樣我就會有時間重拾跑步、和朋友見面。如果校長有怨言,我會自信地去跟他談談,同時捍衛自己的立場。我不會再那麼在意同事或校長怎麼想我。我已經有二十年的經驗,可以自己決定什麼事情比較重要。我不會再那麼容易因為跟學生之間的不愉快而難過,每次都認為是針對個人。因為如果我想要過得好,就必須把這些事情留在工作的時候,而不是總是把工作帶回家……。」說完之後,她對於自己能那麼篤定地說出這些事情,感到非常驚訝——「彷彿一切已經在我心裡等著一樣。」她吃驚地說。
一切當然已經在她心裡等著——這是我在顧問課程當中,一再體驗到的情況。一旦允許自己無所畏懼地自由思考,就能靠一己之力發展出絕佳的目標和解決方式。和專業教練交流,主要只是在幫助他們把這些想法轉變成「能在生活中發展出新面向」的策略。
◎有益的看守員
是什麼讓這個「把生活品質當作標準」的思維調整那麼有效?為什麼我在顧問課程中會那麼常經歷到,這些新目標的效果就像換了一個新舷外發動機,把緩慢的駁船變成賽艇?
我認為這一定是因為,我們結束了內心裡「統治和屈從」的搏鬥。內心看守員變得能為自己真正的生活利益發聲,也終於重新用清晰的視角看待當下和未來的一切可能。除了為我們發聲以外,他也用敏銳的眼光去思考現實,而此時的判斷,是我們可以信賴的——有時候可能也必須告訴我們殘酷的真相,但這只是為了防止自己做出輕率的決定。
跟以往不一樣的是,看守員的工作不再不利於自身,而是對我們有益。我們與自己以及外面的世界協調一致,創造的潛能和豐富多樣的想法被開啟。如同在前一章開頭看到的,內心與外界持續產生交互作用、學習、讓自己成長,是人天性的一部分。如果不再清醒、不再學習,那就是在內心築起障礙自我干擾了。
從前面那位老師的例子可以看出,我們還是需要一位內心的觀察者,但它應該要像朋友、擁護者或好顧問,而不是嚴格的看守員。
萬一那位老師再度屈服於「追求完美」這個錯誤想法——不管是她自己的還是校長的,那她就會需要一個有辦法察覺錯誤,並予以改正的內心聲音。它會以一個新的好朋友身分,不斷提醒我們生活品質是最高標準。
觀察者現在的任務將是——每當我們又快要回到舊的做法時,把自己拉回來。跟把「安全與控制」當作標準的看守員比起來,關注自身生活品質的朋友,會有非常不一樣的感知能力,溝通的語氣也會明顯不同。他不再具有攻擊性、不再兇狠、說教、讓人沮喪,而是清晰明確、充滿鼓勵與支持。
◎戒除威權舊思想
有時候,像這樣重新調整自己會花一點時間。而當看守員又陷入舊模式時,我們便需要用後設觀點一再且溫和地提醒它新的任務。但我們會漸漸發現,在思考時,不用再一直觀察自己了,也不必那麼常採取後設觀點——此時,你便能信賴自我對話,不再需要害怕自我破壞了,因為內心觀察者的新態度很友善,而這就是新式思考和舊式思考最大的不同。
這意謂著什麼呢?如果你真的漸漸戒掉權威式的舊思考方式和語言,並開始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怎麼想,以及當下處於哪種人格狀態,你就會開始發現自己的所有潛力,而且每天一點一點地將其付諸實現——把生活品質當成最高標準,會幫助我們成功踏上這條道路,而我們心中的指南針,會自然指向一個值得追求的新目標。看守員變成一位好顧問,遠比以往看得更加清楚、現實。
★心門不打開,再好機會也進不來
相信這個句子對很多人來說也很熟悉:「我最好不要太信賴別人。」
在災難式意念操縱中,我們總害怕自己或世界會發生不好的事情。而在不信任式意念操縱的思考模式中,我們認為自己最好不要相信別人和他們的動機——看守員警告我們不應該相信任何人。這種想法多半出自於過去艱難或尚未處理的經驗,或者是從家庭、關係中學到並且逐漸變成習慣的一種看待生活之角度。
與不信任式意念操縱共生的人從來沒擁有過安全感,他們往往堅持其他人基本上就是不誠實或邪惡的,也因此這類型的意念操縱經常伴隨著深深的孤...
目錄
前言:潛藏人心的「暗黑心智」
Chapter1 自我傷害,失衡的「理想」與「現實」
表面光鮮亮麗,為何內心千瘡百孔?
生活百無聊賴,於是你忘了期待
最難纏的敵手,就是自己
「精神垃圾」侷限潛能,如何擺脫?
Chapter2 止步不前,意念操縱的七種原型
人的可能無限,但總畫地自限
錯把「轉機」當「危機」的意念操縱
七大「自我破壞」,讓人難走自己路
擔憂未來不幸,只會錯過現在幸福
老為別人想,又有誰會想到你?
過度自我施壓,恐成情緒勒索
總怕「不夠好」?評價迷思在搗亂
只敢墨守成規,如何開創新局?
心門不打開,再好機會也進不來
正向思考有陷阱?反讓人誤判現實
死賴舒適圈,當心「故步自封」
Chapter3 心智困境,自我破壞從何而來?
「預設思考」缺彈性,錯用大腦潛能
操縱情緒與行為的「童年意念」
「過往心智」被觸發,自傷的起因
接受他人評價,比抵抗更容易?
過度唱反調,反而會迷失自我
威權與服從,舊時代遺留的恐懼
渴望「控制一切」,生活最易失控
你所有的選擇,全都是正確答案
獨立與共生,新世代自由思想
Chapter4 遠離焦慮,不再自傷與傷人
擺脫童年陰影,發揮潛能不搞砸
善用「後設觀點」,意念操縱能暫停
暗黑風暴腦中肆虐,如何中止?
解除天賦冬眠期,開啟「心流」體驗
找到「關鍵變數」,享受選擇主控權
敢轉身換方向,人生不落「死胡同」
魚與熊掌可兼得,你沒有非得犧牲
緊抓過去不放,如何把握現在?
接受「意外」,更有自信掌控生活
懂自我信任,再難關卡都不怕
調節焦慮與高壓的「身心互補」絕招
擺脫暗黑心智,不讓情緒起風暴
謝辭
參考資料
前言:潛藏人心的「暗黑心智」
Chapter1 自我傷害,失衡的「理想」與「現實」
表面光鮮亮麗,為何內心千瘡百孔?
生活百無聊賴,於是你忘了期待
最難纏的敵手,就是自己
「精神垃圾」侷限潛能,如何擺脫?
Chapter2 止步不前,意念操縱的七種原型
人的可能無限,但總畫地自限
錯把「轉機」當「危機」的意念操縱
七大「自我破壞」,讓人難走自己路
擔憂未來不幸,只會錯過現在幸福
老為別人想,又有誰會想到你?
過度自我施壓,恐成情緒勒索
總怕「不夠好」?評價迷思在搗亂
只敢墨守成規,如何開創新局?
心門不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