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風暴襲捲全台,你一定要瞭解自己的每一口食物是從哪裡來!
當食品工業完全操控我們的味覺,
市面充斥真假難辨、面貌模糊、無法信任的加工品,
你的餐桌、你的每一次消費,都暗藏著未知的危機和風險!
面對每日三餐的危機,
一場更全面、更深刻的飲食覺醒,已刻不容緩。
面對每日的食安危機,你的三餐究竟該如何選擇?如何從根源解決食安的問題?為了明日的餐桌,以及積極修補我們破裂的食物網,本書是你尋找健康安心食物的最佳飲食指南!
本書作者、台灣生態綠創辦人余宛如,直擊世界、亞洲與台灣的38個食物革命現場,從產地到餐桌的追溯、建立食物產銷鏈的夥伴關係,到公平貿易、社會企業、合作經濟、共同採購的推動,書頁之間的一餐一食與各種最創新的「食物行動方案」,教你如何做出最對的選擇,一起吃出一個安心、美味又永續的未來。
全世界的食物生產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食品加工產業因壓低成本、追求利潤極大化而枉顧食安;
大規模、單一種植經濟作物,過度依賴農藥化肥帶來生態浩劫;
跨國公司操控種子來源、各地原生物種持續流失;
基改作物暗藏了健康、環境、生態的未知風險;
富裕國家飲食過剩,貧窮國家在飢餓線下掙扎求生;
數千萬名咖啡小農因貿易剝削、土地掠奪難以維持生計;
巧克力甜美包裝下,暗藏童工與奴隸的悲歌⋯⋯
我們的每一餐、每一個消費的選擇,都關乎食物生產背後的社會正義!
作者應用「食物人類學」的方法,追溯當代食物生產、交換、處理與消費的過程,亦即從產地到餐桌的路徑,檢視這一口滿足之下,究竟誰獲益?誰遭殃?本書涵蓋了食物安全、食物供應、農業產銷、剩食和饑荒、食物援助、原住民之人權和土地權益、自然生態等議題;同時引介世界各地推廣有機、公平貿易、生態認證、慢食等有關的各種食物運動,透過國際趨勢與案例的分析,對台灣的食安問題提出最有力的建言!
用創新的商業力量,追求更美味、更合乎正義的飲食選擇
作者歷時八年,親歷英倫、歐洲、北美洲、中南美洲、北非、中東、東南亞、日韓、中國,進入食物生產、餐廳、農業、漁牧、飲食設計、公平貿易等現場,見證各地的生態廚師、咖啡小農、食物設計師、社會企業家、校園年輕人⋯⋯如何捲起袖子、展開行動,要求「重新設計我們的飲食清單」、「建立永續的食物生態系」。
從一個人的消費開始,匯聚成一群人、一個食物經濟體系的積極變革──本書為現代人的飲食難題提出最具體的行動策略:我們可以透過有意識、有自覺的飲食與消費,找出美味健康又合乎倫理和正義的最佳選擇,一起用吃改變世界!
本書特色
★ 面對食安危機,本書是你不可或缺的安心飲食指南!
★ 直擊全球38個食物革命的現場,吃出美味的倫理與正義!
★ 從產地到餐桌,建立食物產銷鏈的夥伴關係!
★ 用創新的商業力量,一起打造永續的食物生態系!
校園的飲食革命,與青年的食物運動
★親親牡蠣:倫敦青年的慢食聚會
★食物合作社:英國大學生的嘴巴革命
★英國中小學生的永續餐盤:創造在地經濟
★Food Not Bombs:我們要食物,不要炸彈
★Freegan白食族:打擊剩食行動
用創新的商業力量,建立食物的夥伴關係
★百年合作社的進擊:一英鎊當股東,用消費創造價值
★人民的超市:格外品的美學與味覺革命
★超市的通路革命:Co-Op推動「責任零售」
★英倫咖啡革命第三波:超越風味的咖啡正義
廚師、設計師一起改變社會!
★生態廚師的政治行動:搶救原生種作物
★小小廚師的未來宣言
★愛食物、恨浪費,也有能有商機
★打造「零浪費」餐廳模組
★歐洲「食物再設計」新浪潮
世界正在吃什麼?一場美味與正義之戰!
★食物發動了一場拉美革命
★藏在雨林裡的巧克力夢工廠
★食物方舟計畫:保存多元、珍貴的原生物種
★巴西堅果:生態貿易的力量
打造全新的「綠色食物經濟體」
★一杯咖啡推動「倫理消費」
★公平貿易,城市轉型的推手
★奧運城市的願景:以食物重塑城市品牌
★歐盟Farm to Fork:打造永續的食物生態系
作者簡介:
余宛如
生態綠公平貿易咖啡創辦人、台灣公平貿易推廣協會理事、綠雜誌專欄作家,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飲食人類學碩士,熱愛人群、喜歡旅行、經常體驗不同的文化,深度探索環境、人文與食物的議題。二〇〇七年底投入公平貿易推廣工作,創辦了生態綠公平貿易咖啡,成為台灣第一家取得國際公平貿易認證的咖啡商,以喝咖啡由顧客定價的方式,讓消費者有機會認真思考社會價值與環境價值的真義,並將公司獲利投入台灣公平貿易倡議活動與架構的工作上,策劃台灣第一場公平貿易婚禮、公平貿易小旅行、公平貿易超市,同時推動人權與環境保育議題。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暖心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李取中〡大誌雜誌總編輯
林以涵〡社企流負責人
林碧霞〡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創辦人
洪輝祥〡彩虹農場╱餐廳、綠農的家負責人
許毓仁〡TEDxTaipei創辦人
陳東升〡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馮 燕〡行政院政務委員
名人推薦:【暖心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李取中〡大誌雜誌總編輯
林以涵〡社企流負責人
林碧霞〡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創辦人
洪輝祥〡彩虹農場╱餐廳、綠農的家負責人
許毓仁〡TEDxTaipei創辦人
陳東升〡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馮 燕〡行政院政務委員
章節試閱
一杯咖啡推動倫理消費
生態綠做台灣公平貿易的先驅
走在可倫坡的街道上,商店與樓房大門深鎖,路上沒有行人。忽然間,我被一個行「進的部隊隊員攔下,用槍指著我,講著我聽不懂的語言,後來我出示護照,對方終於放我離開。原來斯里蘭卡爆發內戰,北方的解放軍塔米爾之虎在我抵達可倫坡的前一天,丟擲炸彈」……到可倫坡市區,事實上,我不是要去戰火之地,但已經在內戰之中,每每回憶那有如電影情節的一幕餘悸猶存。其實,開辦生態綠的過程中,驚險的遭遇不僅只如此。儘管有著許多無法預期的意外,我們為了追尋公平透明的產銷機制,多次冒險深入第三世界偏遠地區。我們深知要面。對的暴力不是槍或炸彈,而是貧窮,公平貿易則是我們的武器。
從一場農業探索之旅開始
二○○二年,台灣加入WTO後,似乎劃下了一個正式告別農業的時代,土地休耕、農村人口外移、農業勞動人口老化、農地非農化……,各種因農業衰退而引起的社會議題,像是農保給付與請領、農業金融,或是老農福利等,往往都要等問題無法再被忽略,農民一起北上台北街頭抗議時,才會被已經高度都市化的民眾聽見與看見。當時擔任立委辦公室研究助理的我,經常處理來自南台灣農村的各種請託案件,三不五時地,北上農民憤怒的呼聲在。研究室大樓的窗外怒吼在同一時空中,隨著全球暖化的問題蔓延,大眾環保意識逐漸高漲,從另一個環境保育的角度去觀照台灣農業的問題:過度榨取農作物經濟價值的同時,也壓榨了地力,而過度仰賴農藥與肥料的現代化農業,破壞了台灣的土地與生態。一股回歸有機農法、自然農法等改變農法。的行動與呼聲開始崛起,有一群熱血青年回到鄉村,用自己的力量試圖為農村尋找出路。
從經驗中摸索改變的契機
從大學就開始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徐文彥,一直是個熱血的青年,畢業後大部分的歲月都在台灣的環保組織工作,或是做與環境保育有關的社會運動,後來去英國唸書時,也是繼續深研環境社會學,尤其關於農業議題。徐文彥回台灣後,他大學時代認識的一些朋友,回到農村裡,嘗試著以「地方發展」的概念,來改善都市與鄉村發展失衡的社會問題。其中一個友人在幫一個社區逐漸凋零的農產品,尋找新的出路與市場,試著結合了生態保育的觀念與食物安全的訴求,並以部落格的經營方式,將生產過程透明的分享給許多網民,不僅找到。了一群讀者,也為小農找到新的契機不過,當附近農民看到他們成功的模式,也紛紛要求加入的時候,這個新興的模式,卻因為消費市場太小,容納不下更多的農民,只好委婉拒絕。二○○六年的徐文彥,正與朋友們發起一些有關農業議題的社會運動,召開「田觴」的記者會,指出台灣農地非農化的社會問題,以及農地的快速流失,不僅導致農村快速崩解,農村原本具有的社會功能跟著在消失當中,而農地汙染、農地蓋豪宅的環境問題,也威脅到台灣糧食生產的穩定與安全。於是徐文彥想起二○○三年在英國接觸到的公平貿易運動,直覺想更深入地瞭解這個國際性的消費者運動擴大倫理消費市場的手段與歷程。
直觀式觀察,不一定帶來正確的知識
那天,徐文彥與友人馮瑞麒(現為數位文化協會副執行長)在騎著腳踏車爬觀音山的時候,聊起了這個想法,讀NGO管理的馮瑞麒非常贊同,願意參與計畫,於是徐文彥下定決,心開始研究公平貿易。一開始舉步艱辛,當時國際公平貿易的發展完全沒有任何華文資料,徐文彥不僅得想盡辦法蒐集,還必須開始大量艱澀的閱讀,為了讓公平貿易的運動華文化他跟馮瑞麒一起合作,翻譯維基百科公平貿易的條目,展開挑燈夜戰的日子。當時他幾乎每。天都坐在書桌前,有時抽著煙,有時埋頭苦讀,常常苦思到大半夜,很少移動有一天,徐文彥看到了一個美國愛荷華大學著名農業學者克萊兒.亨里奇(Clare Hinrichs)的關鍵研究,她提出了一個觀念:「農業風險的公平分擔」。她指出,農業真正的問題是農民所面對的風險由誰來承擔?這些風險包含價格的波動、天災人禍、種出來的產品要賣給誰、能賣多少錢等。傳統的農業模式,風險都是農民來承擔,但是全球新興的四種以市場機制解決農業問題的模式:小農市集、社群支持農業(CSA)、有機認證與公平貿易認證,的確達到分擔農民風險的功能,只不過四種模式的影響大小,以及分擔農業風險的大:小,各有不同。
●小農市集:以規模來說最小,社區性居多,能夠分擔農民的風險最少
●社群支持農業(CSA):規模也小,地區型或是地域型多,但規模比小農市集大,因為多契作,所以分攤掉的風險也高。
●有機認證:規模可以大到國際,換句話說大規模的農業比較適合,而因為農民必須自。己承受休耕養地、農產減少的問題,所以分攤的風險較少公平貿易認證:規模可以大到國際,提供農作預付款、保障收購價、社區發展金、有機獎勵金等機制,是最有利農民、分攤掉最多農業風險的模式從克萊兒.亨里奇的研究中,徐文彥也看到了農業系統性的問題,這不是單一個案所能處理的,而改善這個系統性的問題,有賴於一個願意與農民分擔農業風險的倫理消費市場如果沒有深入研究農業的議題,也許他今日只會看到現象,如今他更確定下一步,是要找到。公平貿易運動的工具與消費者溝通,推動倫理消費的文化。
立定目標推動倫理消費教育
國際公平貿易運動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一開始是以扶貧的概念在富裕國家銷售貧。窮國家的手工藝品,以扶持落後地區的發展在一九八○年代,公平貿易體系裡的農產品銷售快速取代手工藝品,而許多公平貿易的倡議者也開始思考,如何用公平貿易的農產品來回、應與抵抗自由貿易對貧窮國家的農產品傾銷打擊貧窮國家的發展機會。於是公平貿易運動逐漸針對農產品發展出一套認證機制。而真正讓公平貿易農產品躍上主流市場的,就是背後這一套認證機制。
事實上,公平貿易的農產品只限於在小眾的商店裡銷售,當時沒人相信這個市場可以擴大。一九八八年,荷蘭展開了第一個公平貿易標籤行動,在公平貿易的咖啡包裝貼上一個公平貿易標籤,來與一般商品區隔,沒想到大獲好評。因此各地推動公平貿易的組織也紛紛仿效。但到了一九九○年代,因為公平貿易的標籤過多,消費者難以辨別差異,造成了公平貿易農產品第二次的銷售危機,於是一九九七年,公平貿易運動的有識之士聚集在一起,決定共同推出單一一套公平貿易標準,以及唯一一個認證標籤,以利消費者辨識。當二○○二年新的標籤在世界各地共同推出後,國際公平貿易農產品的銷售額每年有兩位數字的成長,逐漸成為歐美新興的公平貿易消費風潮,跨入主流市場與日常生活中。
徐文彥從這裡看到,一套可責、透明、可追溯的認證機制,才能取得消費者的信賴,同時對農民真正產生影響與改變,而單一的認證標籤,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同情感,成為一個強大的推動工具。為了讓消費者瞭解自己的消費力量,進一步善用消費力量改變世界,看到道德商品背後的價值而不是價格。徐文彥認為引進國際公平貿易的認證,推動消費者對公平貿易運動的認知,會是提升倫理消費的有力方式。
取得認證,讓台灣走到國際
但光是有認證似乎仍然不足,如果公平貿易的產品推不出去,就沒辦法證明倫理消費可行。於是徐文彥想了半天,決定引進公平貿易咖啡,因為咖啡僅次於石油,是全球第二大貿易量的商品,影響全球兩千五百萬名小農的生計,同時台灣每年喝掉非常多的咖啡,應該要鼓勵消費者替換。於是徐文彥展開行腳,拜訪可能合作的咖啡商,但事與願違,徐文彥花時。間拜訪的一些咖啡業者,並沒有申請國際公平貿易認證的意願徐文彥不想放棄,開始跟我討論創業的想法,我因此也開始想像公平貿易在台灣推動的可能性。有一天,徐文彥跟幾個好朋友聚會,提及想要成立一間公平貿易咖啡公司,沒想到大家認為這是應該要做的事,於是很快的,成立生態綠的第一桶金一百五十萬湊齊了,二○○七年四月登記成立了生態綠商業有限公司,準備國際公平貿易認證的申請,以及聯繫生產者進貨的事宜。
不過,國際公平貿易組織(FLO)對於我們申請認證,並不如想像中的熱切與快速回應,我們等了許久,對方才緩緩地回信說明,對於授權給台灣,他們當時沒有任何法規可以沿用,必須另立一套授權給非會員國的辦法,等到辦法出來才能讓我們加入,並且授權產品認證給生態綠。二○○七年八月,剛好國際公平貿易組織的專員到香港推廣公平貿易,於是。我們也跑到香港,進一步跟她確認進度,當時生態綠仍然是前途未明在這段時間,我離開了前一個公司。曾擔任國際有機保養品行銷經理的我,在國際公司的原料產地體驗到純淨生活的美好,也看到了不同的農業價值。加上擔任國會助理時,看到許多台灣農業與社會問題,也許是心裡一直在尋找解答,當時覺得公平貿易在台灣尚未被認知,應該可以有人來實踐看看。於是我開始積極地參與生態綠的籌備工作,與徐文彥持續鑽研咖啡的技術與知識,聘請了知名部落客How規劃生態綠網站,並且尋找國際公平貿易組織中,願意出貨給我們的咖啡豆生產者到了當年的十二月,我們終於取得華文地區第一批的認證資格,但手頭上的現金,只剩下三十幾萬。而成為公平貿易商,不僅要繳交認證費、標籤授權費、年費……等,要以國際公平貿易組織規定的保障收購價跟農民採購,而每一次的交易,都必須在國際公平貿易組織的稽核下,確保交易的透明與可責,為農民與消費者把關。而每一筆採購必須額外支付一筆社區發展金,交由農民合作社決定如何使用,例如讓小孩可以唸書,建設醫療診所或是學校,或是讓女性得以就業……。當購買有機認證的原物料時,還必須再支付一筆有機發展金,鼓勵農民持續以永續的方式生產,保護環境。
一杯咖啡多少錢?由你來決定
在一開始開店,我們就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由消費者來決定咖啡的價格。因為我們希望顧客看到的是咖啡背後的價值,而不是價格。很多客人喝完咖啡後,習慣性地低頭掏錢問我們價格時,一聽到要自己定價,都會嚇到抬起頭看著我們。甚至還有顧客說:「這是在考驗我的人格值多少錢嗎?」許多顧客也因此打開話匣子,跟我們聊了起來,有時候一聊就聊。兩、三個小時,也更瞭解公平貿易與我們的想法大部分來的顧客,都會給到一杯一百元以上,但也有每次都丟下三十元,然後點拿鐵坐一天的顧客。我們收到最低的價格紀錄是二十元一杯,最高是一千五百元一杯,無論是付費最低還是最高的,都只來過一次而已。這樣自由定價的方式,大概也嚇跑了許多人,但我們默默地推動到二○一二年才結束這種做法,因為我們發現會來的顧客很固定,已經沒有必要。用這樣的方式去教育顧客,也看到了越來越多人對公平貿易有逐漸提高認知的現象。
公平貿易接地氣,好樣綠上場
原本我們就規劃未來的生態綠將會開發台灣的產品銷售,不過八八風災後,加速了我們的動作。八八風災過後的第八十八天,在中國人壽的贊助下,我們與綠農的家、台灣企業社會責任協會、利群會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了好樣綠專案,開始推廣台灣的生態水果,所謂的生態水果,是強調草生栽培,保護台灣土地,並且通過SGS檢驗的新鮮農產品。
以台灣芒果為例,芒果是極具經濟價值的水果,但也是季節性的水果,目前台灣芒果的生長從台南一路南下到屏東。每到產季,農民紛紛搶收,以免消費旺季一過,芒果的價格就跌落。為了經濟產值,以及降低種植成本,農民習慣使用除草劑。所以在芒果產地,可以看到光禿禿的土地上,種著一棵棵的芒果樹。像是屏東的枋山,因為除草劑的關係,沒有植被包護土壤,一到颱風季節土壤就跟著風雨流失,成為嚴重的生態問題。另外,如果土壤不夠。肥沃,農民收成就不好,或是不得不更依賴化學肥料,變成一種惡性的循環。
不過這樣分支出去的業務,吃掉了生態綠許多管銷成本,但推廣的效果卻很有限,於是我們把好樣綠進化成2.0版,開始用這些水果做成店頭的甜點,長期在生態綠的咖啡館裡採用。二○一四年,我們逐漸規劃了一條台灣的產品線,除了友善生態農法的堅持外,也將以契作方式分擔農民的風險,同時希望能夠逐漸有兼顧台灣土地、生態與社會倫理的產品。
一杯咖啡推動倫理消費
生態綠做台灣公平貿易的先驅
走在可倫坡的街道上,商店與樓房大門深鎖,路上沒有行人。忽然間,我被一個行「進的部隊隊員攔下,用槍指著我,講著我聽不懂的語言,後來我出示護照,對方終於放我離開。原來斯里蘭卡爆發內戰,北方的解放軍塔米爾之虎在我抵達可倫坡的前一天,丟擲炸彈」……到可倫坡市區,事實上,我不是要去戰火之地,但已經在內戰之中,每每回憶那有如電影情節的一幕餘悸猶存。其實,開辦生態綠的過程中,驚險的遭遇不僅只如此。儘管有著許多無法預期的意外,我們為了追尋公平透明的產銷機制,多次冒...
作者序
開創綠色經濟,打造永續的食物生態系 文╱余宛如
翻開這本書,你會看見一個又一個食物革命運動的小場景,它也像是一本遊記,其中累積了我從二○○八年開始,從島嶼出發,在世界各地參與的、看到的,一場又一場打破我們對於飲食、經濟、商業運作框架與認知的故事。
我嘗試透過人類學的蹲點與深描,以及多年來親身投入公平貿易運動、人文科學與商業經營等交融與整合的經驗中,試著整理出個體(micro)現象,以描繪出當代食物問題,同時,從每日例行的吃喝當中,勾勒出一個正在蔓延全球的新食物經濟體(macro),以自己的好奇心,探索未來社會的可能渴望。
這本書,是寫給「食物生態系」中所有的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的。從本書中,讀者可以感受到各地風起雲湧的食物創新動能,從食物的生產、處理、運輸、烹調到消費,其中每一個大環節,透過「食物的再設計」(food re-design),都可以找到各種創新的機會,無論是社會性的創新、技術性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政府功能的創新,還是消費行為的創新。因此,我試著將消費者、食物工作者、生產者、企業、政府、民間團體、教育單位、國際組織等的角色與參與放入本書,從跨地理、跨領域、跨文化的眾多個案中,理出這個「食物生態系」(food eco-system)的移動方向。
是的,事實上,因為吃,讓人與人緊密相連,我們是同在一個食物生態系裡的。從十五世紀地理大發現之後,就開始塑造了現今這個生態系的樣貌:
●因為殖民與掠奪,人類對財富的渴求造成了物種的全球移動,改變了各國經濟地理上的定位;
●因為技術與交通工具的進步,全球食物與飲食文化,因應大規模的人口移動,而快速交流;
●因為食品加工與貿易的工業化與資本化,經濟物種的需求取代了多元的生態體系……
在這個大架構裡,看到的是單一的價值觀,單一的路數,單一的方向,也因此而產生了諸多環境生態、物種流失、土地掠奪、飲食安全等問題。你、我與我們的下一代,都無法置身其外。
所幸,生命自己會努力找到出路!永續的思潮與行動正在展開,舊的規則正在被打破,各種體制內的異化正在發生,而新的價值觀正在建立。
「象徵人類學」名家維克多•特納(Victor W. Turner, 1920-1983)透過宗教儀式的研究,提出了人類社會從「結構」轉向「非結構」的過程間,會經過一個閾限期(liminal phase),閾限期的時間長短沒有一定,在這個階段,所有的形體都很模糊、不清晰、不確定,透過各種象徵手法被表現出來
,而原有的社會、文化上的身分,通通都消失;在打破既有的無形規範後,人類會體驗到一種超越正式的社會關係,而再次團結在一起。這本書裡的每一個篇章,就像是閾限期裡隱隱約約的微光,正逐漸燃起遍地烽火,企圖照亮閾限期過後的世界,而世界各地的人們正在摸索,走在再次聚合的路上:
●〈中美洲咖啡小農出頭天〉,我們從中美洲各咖啡產國的經驗,看見「農業向上提升」的路數;
●〈英國大學生的嘴巴革命〉,我們點出教育單位釋放學校空間,回歸社會性所創造的公共利益;
●〈百年市場的變革〉,我們看見英國公務員如何善用人文科學的觀察與技能,再造傳統市場的創新與社會性;
●〈食物,發動了一場拉美革命〉,我們呈現了廚師如何透過專業力量,用食物保護生態系;
●〈合作社的進擊〉、〈人民的超市〉、公平貿易城市的觀察筆記,我們突出了消費者在新的食物生態系裡所積極扮演的開創者。
一個又一個成功的案例,加深我們積極改變的信心。
這不是一本用冰冷數字拼湊,而是用很多生動的現場描述、熱血行動共譜的趨勢之書。我想邀請大家,透過我們日常三餐的飲食選擇來做出改變,找到社會再造的方向,新的食物經濟模式與食物生態系勢必因此而浮現。我也相信,「社會企業」在食物生態系再造的領域裡,將會有很多發揮的空間。食品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如果有緣看到這本書,很可能為你的公司尋找到新的發展方向與驅動模式,以及新的市場定位。而無論你是食物生態系那一個環節的利益相關者,希望你看完本書後會對食物「另眼相看」,重新思考個人的吃喝力量,一起做出對世界更好的「消費」選擇。
面對台灣現在的食安風暴、農業產銷等問題,我們希望和讀者一起透過這本書,思考如何找出新的解方 ,開創「綠色經濟」、建立永續的「食物生態系」;而每一篇文章,更希望召喚出一個積極改變的行動者,那可能就是正在閱讀的你!
開創綠色經濟,打造永續的食物生態系 文╱余宛如
翻開這本書,你會看見一個又一個食物革命運動的小場景,它也像是一本遊記,其中累積了我從二○○八年開始,從島嶼出發,在世界各地參與的、看到的,一場又一場打破我們對於飲食、經濟、商業運作框架與認知的故事。
我嘗試透過人類學的蹲點與深描,以及多年來親身投入公平貿易運動、人文科學與商業經營等交融與整合的經驗中,試著整理出個體(micro)現象,以描繪出當代食物問題,同時,從每日例行的吃喝當中,勾勒出一個正在蔓延全球的新食物經濟體(macro),以自己的好奇心,探索未來...
目錄
作者序 開創綠色經濟,打造永續的食物生態系 余宛如
出 發 吃出新國境
第一部 英國
01親親牡蠣,倫敦青年的慢食聚會:用牡蠣吃出英國的光榮記憶
青年食物運動:以食物做為武器,進行創新改革
02合作社的進擊:消費者主導的百年超市傳奇
Co-Op推動「責任零售」
03人民的超市:格外品,新一代合作社運動的挑戰
名廚揭開超市革命
04英國大學生的嘴巴革命:大學校園餐飲改革的關鍵動力
如何成立學生食物合作社
05英國中小學生的永續餐盤:讓學生吃的健康,也創造在地經濟
「生活食物夥伴」校園飲食獎項
06倫敦百年市場的變革:博羅市集,達人的代名詞
生蠔世家:最有人情味的攤位
07剩食初體驗:印度共享傳統,餵飽每一個飢餓的人
食物銀行:第一線分送食物給最需要的人
08愛食物恨浪費,也能有商機:以社會創新解決「剩食」
七種行動,解決剩食好有創意!
09不賣咖啡的倫敦咖啡節:一杯咖啡,也能善盡社會責任
黑金的真相: 《咖啡正義》挺小農
10英倫咖啡革命第三波:超越風味和等級的咖啡正義
Cafedirect:和二十八萬名咖啡小農併肩作戰
11市井小民的城市願望:用公平貿易推動城市轉型
如何成為一個公平貿易城鎮
12奧林匹克的良心:激情過後,倫敦以食物重塑城市魅力
奧運城市:食物願景的成就
第二部 西歐、北歐、南歐
13巴塞隆納的美食漫步:一口一步,品嘗獨特的風土
Tapas與西班牙小酒館文化
14挪威大選,綠黨以剩食出奇招:北歐富裕國家積極求變
Freegan白食族:跟消費主義說掰掰
15歐洲「食物再設計」新浪朝:為食物而設計、用食物來設計
設計師打造「零浪費」餐廳
16不只是廚師,我是食物設計師!米其林主廚之女的跨界創新
吃的設計師:荷蘭的食物設計驚艷全球
第三部 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17重新設計你的飲食指南:誰控制了你的飲食潛意識?
減碳飲食金字塔,兼顧健康和永續
18要食物,不要炸彈:我們分享食物,我們反對戰爭和貧窮
七個步驟,發起Food Not Bombs行動
19小農市集與大型超市的形象戰:社群支持,是最重要的資產
歐盟Farm to Fork 以行動支持小農
20中美洲咖啡小農出頭天:改變傳統產銷體系,咖啡小農大團結
卓越杯,咖啡高端市場的射門員
21藏在雨林裡的巧克力夢工廠
公平貿易,實現可可農夢想
22食物,發動了一場拉美革命:年輕人不想踢足球,都想當廚師
給明日主廚的公開信
23拉丁美洲咖啡小農走出動盪年代:浴火重生的咖啡農合作社
國際公平貿易組織FLO,把關自由貿易的公平與永續
24多元原生作物,迎戰基改大軍:祕魯餐廳守護傳統的美味食材
藜麥,廿一世紀的希望之糧
25生態貿易重現雨林傳奇:用創新思維,為傳統物種找出新利基
道德生態貿易聯盟的宣言
26巴西堅果的生態貿易行動:兼顧熱帶雨林保育和人民的生計
攜手制止跨國農企業的土地掠奪
27零飢餓計劃傳奇:解決分配不均,為小農找出路
巴西大規模農企業的爭議
28生態主廚的微政治行動:用烹飪救地球,建立農創的價值鏈
廚藝學院扮演農創推手
第四部 西非、中東
29苦澀的巧克力:公平貿易,從可可產地打擊勞動剝削
《巧克力的黑暗面》紀錄片
30來自奶與蜜之地的橄欖油:一場跨越巴勒斯坦邊界的冒險之旅
長跑巴勒斯坦:為橄欖而跑
第五部 中國、東南亞、日本、韓國
31左撇子的社企豆漿:工傷勞工的人生逆轉
中國社會企業進行式
32尕斗扎西的餐廳:藏族青年找回自己的語言和傳統
藏族青年返鄉之歌
33堅持一碗酥油茶:藏族的草原生態與千年文化
游牧文化的現代悲情
34自成世界的亞齊咖啡館:一段從獨立抗戰走向和平的歲月
迦幼咖啡,亞齊獨立運動的寄託
35印尼女農,打破歧視賣咖啡:Koperi Ketiara 咖啡農合作社的成長之路
女農是下一波農業革命的關鍵
36日本熊本,亞洲第一個公平貿易城市
首爾,用公平貿易設計城市
37韓國完州的韓風大桌菜:農村經濟復興的況味
社區企業,為韓國農村、小鄉鎮找出路
38台灣生態綠的實踐,一杯咖啡推動「倫理消費」
終章 全球觀察,在地實踐
●在全球糧食現場,重新思考我們的飲食新選擇
作者序 開創綠色經濟,打造永續的食物生態系 余宛如
出 發 吃出新國境
第一部 英國
01親親牡蠣,倫敦青年的慢食聚會:用牡蠣吃出英國的光榮記憶
青年食物運動:以食物做為武器,進行創新改革
02合作社的進擊:消費者主導的百年超市傳奇
Co-Op推動「責任零售」
03人民的超市:格外品,新一代合作社運動的挑戰
名廚揭開超市革命
04英國大學生的嘴巴革命:大學校園餐飲改革的關鍵動力
如何成立學生食物合作社
05英國中小學生的永續餐盤:讓學生吃的健康,也創造在地經濟
「生活食物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