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實踐藍色零浪費的生活 綠色環保是降低資源浪費,藍色經濟代表學習地球生態平衡的零廢棄環境, 了解其中的零浪費祕訣,改變生活中、飲食中PH酸鹼值,讓自己及地球更健康。 大自然原本就是零廢棄的環境,只是我們破壞了自然循環! 世界經濟論壇未來領袖、在歐、美、亞、非四大洲推動零排放新研究的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剛特‧鮑利,帶你瞭解如何讓「藍色」取代「綠色」,仿效自然循環的每個選擇,讓你成為最in的零浪費、更健康、愛地球的新公民 我們每一個人每天我們從早餐的咖啡、午餐蔬果、到房屋油漆, 不需要新科技、不用等待政府補貼,我們每個簡單的選擇,都可以啟動革命。 你是否知道 ◎我們的身體,跟海洋有同樣的問題嗎? ◎在地蔬果不但少碳足跡,還有微養分? ◎消除塵蟎的天然殺蟲劑就在我們身邊? ◎星巴克咖啡還有更大的開發商機嗎? ◎二氧化碳如何變成黃金蛋白質? 從太空中所看到的藍色地球,是來自數億年自然界循環平衡演進而來,自然界中,人類是唯一創造出廢棄的物種,也是唯一使用的資源比創造出來還多的生物。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創辦人、投身生態永續事業二十多年的教育家與創業家、也是暢銷書《藍色革命》作者剛特‧鮑利,在聯合國的全力支援下,從生態系統與生活模式的思考中,帶給讀者最新可運用在生活周邊、簡單可執行的「零浪費生活」妙方。 在每天的生活中,從早餐、臥房與生活空間、到我們居住的星球,你都可以從ph酸鹼值的平衡中,找到身心健康的關鍵,也可以在檢視食物如何影響健康時,找到自然與科學之間的連結。 我們必須從藍色地球的角度來思考更多,讓未來的世代還能在地球中取得基本的需求,同時與生態體系和諧共存。我們必須努力「接觸未曾遇過的」,徹底思考整個體系,做出改變。而「藍色經濟」就是超越既有綠色經濟的做法,這個世界也將跟從外太空讚嘆我們這個星球一樣地美麗且多采多姿:藍色! 誠摯推薦 智融集團董事長 施振榮 華碩電腦董事長 施崇棠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沈世宏 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徐爵民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簡又新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 黃正忠 政大科學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溫肇東 新竹縣和興國民小學校長 吳柚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張楊乾
作者簡介:
剛特‧鮑利(Gunter Pauli) 「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 研討國際問題的全球智囊組織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的成員。 一九九四年創辦「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ZERI),研擬創新的藍色經濟模式,以求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皆能永續發展。目前是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Politecnico di Torino)的客座教授。著有《藍色革命》(The Blue Economy)。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網站:www.zeri.org ★2012國際書展綠色閱讀主題重量級作家
譯者簡介:
顏和正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比利時魯汶大學歐洲研究碩士。 曾在媒體界擔任記者工作多年,包括天下雜誌與國外通訊社等。現任職於科技公司,專職行銷工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本書提供的藍色觀念,小到可應用於個人生活與健康管理,大到可推廣至建立全新的商業經濟模式,創造工作機會與累積資本獲利。」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沈世宏 「作者全心研擬藍色經濟模式,對於這幾年氣候變遷與經濟危機的問題,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值得大家參考。」 ──政大科學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溫肇東 「鮑利鼓勵大家跳脫既有框架,保持正向思考、驅動熱情並勇於冒險,以大自然為師,創造出比夢想中更好的世界,既享受生活也落實環保,讓人生更美好!」 ──新竹縣和興國民小學校長 吳柚 「我相信,隨著鮑利的論述與視野,每位讀者都能理解自然界循環的道理,成為共同邁向永續發展之藍色革命的推手。」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 黃正忠 「鮑利以積極、正面的態度,解決環境問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分享藍色經濟與藍色革命的想法,讓更多的永續創新想法隨之延燒。」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 張楊乾
名人推薦:「本書提供的藍色觀念,小到可應用於個人生活與健康管理,大到可推廣至建立全新的商業經濟模式,創造工作機會與累積資本獲利。」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沈世宏 「作者全心研擬藍色經濟模式,對於這幾年氣候變遷與經濟危機的問題,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值得大家參考。」 ──政大科學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溫肇東 「鮑利鼓勵大家跳脫既有框架,保持正向思考、驅動熱情並勇於冒險,以大自然為師,創造出比夢想中更好的世界,既享受生活也落實環保,讓人生更美好!」 ...
章節試閱
吃早餐 也愛地球 看著早餐盤上的食物,其實是看到一個相互關聯世界的顯微鏡。我們來看一個很基本但很有趣的科學觀念:將早餐與世界連結起來的是「胃酸」!有關胃酸的一切,我們大致上都知道。每個人都嘔吐過,嘔吐物令人作噁的味道,就是來自於酸性物質。打嗝也會有點酸味。酸是串起這些連結並且與世界串聯起來很好的出發點。 胃酸與早餐、世界、創新和進步、更快樂、更健康的未來,有什麼關係?我們就從pH值這個簡單的概念開始談起。幾乎所有的早餐食物,例如牛奶、奶油、咖啡、果汁、水果,都屬於酸性。事實上,大部分我們所吃的東西都是酸性的。人們不斷用酸性物質來餵養自己的身體,讓身體變更酸!一些早餐中的食物比較酸,一些則沒有那麼地酸。吃酸性食物不是壞事,只是需要攝取其他食物來達到均衡。所以,我們必須結合這樣的食物;或者,換句話說,我們需要串起連結。選擇正確食物來抵銷讓胃受傷的酸性,例如酪梨、木瓜,找出哪些食物會讓身體趨向鹼性,要注意吃進體內的食物,學習如何建立均衡飲食。 pH值有什麼關聯? 身體內部怎麼會跟外界有關聯?身體與海洋同時遭遇一項大問題,就是兩者都愈來愈酸。我們將許多酸性食物吃進體內,而因為燃燒像石油與煤碳這樣的石化燃料,高度酸性的物質也被排放到空中。我們不僅呼吸酸性空氣,雨水變酸,飲水與空氣也都因此變酸。如果要保持健康,就必須避免這樣的情況。 你知道嗎?癌症滋生於酸性體質。身為所有生命起源的海洋,pH值高達八.二。如果我們的身體狀態像是海洋一樣,癌症很難生存,更別說繁衍。對地球生命平衡的一大威脅,不僅是導致海平面上升的氣候變遷,其實還有海洋pH值的變化。海藻釋放出大部分我們所需的氧氣。事實上,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海洋釋放出的氧氣,是樹木釋放出的十倍之多。二氧化碳被視為是氣候變遷最主要的罪魁禍首,而海洋正是二氧化碳最大的吸納者。所以,如果海洋釋放氧氣與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衰退的話,就表示地球上的生命平衡將會有根本性的大轉變。一開始,地球上只有厭氧生命,它們視氧氣為毒素。然後,當藍綠藻(cyano-bacteria)開始將氧氣釋放到空中,生命型態被迫劇烈改變,厭氧性細菌也開始演化。人類就是氧氣演化的結果。你可以想像,如果現在開始降低海洋的pH值,因而降低其釋放氧氣的能力,那麼我們就是在對生命開玩笑。 即便是我們保存了亞馬遜河與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人類似乎也注定會比預期還更快地將氧氣消耗殆盡。所以,如果想要改變這個世界,就讓我們跟隨甘地的智慧,從自己開始做起。 喝咖啡算pH值 如果你像平常一樣喝咖啡,特別是用酸水煮出的咖啡,會發生什麼事?如果你起床後,身體第一個消化的東西就是咖啡,那就更糟。當你喝了很多咖啡,比方說,每天早上喝上四、五杯,像是在義式濃縮咖啡上打上奶泡,加上一點糖甚至是人工糖精,那麼你的胃會怎麼樣? 告訴你咖啡的壞處不是一項好策略,因為對於大人跟小孩而言,其實都一樣:如果你說不能做些什麼事,他們就會更想要去做!然而,我們必須改變思維。酸性食物與飲料本身沒有問題,只要我們能用其他成分來均衡酸性。其實,加入一些東西,就能讓酸性飲料變好,甚至更好。我有個好消息:你只需要加入某些「東西」,就能中和酸性,而你就能繼續享受咖啡。 那麼,我們應該添加什麼東西?先來看看以下這個例子。在栽種咖啡超過一千五百年的阿拉伯世界,他們將荳蔻加到咖啡裡。他們很早就發現,如果你喝下很多高濃縮的咖啡,像在貝魯特、大馬士革、亞歷山卓或是吉達等地一樣,你的胃很快會有灼熱感。有人發現,如果加入荳蔻,除了依舊能讓你享受到咖啡的滋味,加強口感,對胃也會比較好,因為荳蔻可以協助中和酸性。殺菌後的牛奶也是酸性的。加入一點點荳蔻而非牛奶,一樣可以讓我們享受咖啡,副作用的風險也比較低。如果你剛好到連鎖咖啡廳,可以試看看在喝咖啡的時候,咀嚼已經做好的荳蔻塊,或是加入一點點荳蔻粉來提升口感。 你曾去過峇里島嗎?在阿拉伯人開始到那裡貿易之前,印尼人就學會喝咖啡了。他們負擔不起源自印度的昂貴荳蔻香料,而選擇用一小片的新鮮薑片,一樣能提供很棒的口感並改變pH值。最後,這演變成當地典型的咖啡喝法。或者,你也可以選擇喝加入很多糖的薑茶。 用蜂蜜替代糖,保護免疫力 人的腸道是鹼性的。胰臟會對消化所經過的食物,釋放出鹼性物質,因此,pH值會從一上升到三、四,甚至是八或九。生存於酸性環境中的細菌與微生物,只要一進入鹼性環境,幾乎全都會死光。所以,細菌在一個健康與平衡的消化體系中,永遠不會進入血液。酸性細菌在消化系統中,會讓人生病,所以讓這些微生物通過而不留在腸道之中,細菌就不會繁衍。這是保持健康最巧妙的方式:創造出一個環境,讓酸性物質能夠在胃中協助分解食物,但是卻不會在腸道中孳生。 但是,如果胃中有許多糖與高度酸性結合,隨著時間過去,酸性會侵蝕掉胃本身自然的保護層。一般來說,這個保護層會阻擋任何東西通過,不讓食物經由用以連結胃的上百萬條微血管與動脈,直接進入血液。現在,保護層不見,細菌、甚至是消化一半的食物,像是一大塊蛋白質,能夠輕鬆地穿透胃壁進入血液,這一切都是因為……糖。 如果你拜訪湯瑪士.勞醫生在瑞士開的帕拉賽爾斯醫院,讓他為你拍一張血液在你身上流動的照片,你將會看到酸性細菌與消化一半的蛋白質,漂浮在不該出現的地方。你的胃已經被打了許多小洞,雖然你還沒發覺自己生病,實際上卻已經對身體施加太多壓力。如果你讓身體免疫系統承受太多壓力,免疫系統將會隨著時間疲乏甚至是癱瘓,變成無法處理所有的健康問題,而往往這些問題不會引起腦或神經的注意。然後,一旦真正的問題發生,免疫系統卻會因為無時無刻忙著應付其他問題,而變得很虛弱。免疫系統能應付的問題只有一定數量而已,如果酸性的胃跟鹼性的腸安然無恙,你重拾健康並重獲力氣的機會就很大。為什麼?因為這是經歷六千萬年演化所設計出來的系統。 我們吃的糖分,比三個世代前的人們還要高出十倍之多,因此,我們最好攝取容易快速消化的糖。我的意思絕對不是說應該完全戒掉吃糖,適度食用才是最佳選擇。不論如何,在飲食中完全避免攝取糖分是不可能的事,何況糖的味道嚐起來如此美好。然而,只要謹慎小心,就能發現像是蜂蜜與果糖這樣的糖分,能讓人們感到愉快,也十分美味,而其降低水表面張力的時間卻短許多。身體很難分解精糖與合成糖類,因為人產生的消化酵素,以前從來不需要做這種工作。這表示人必須努力讓水以原始天然張力的方式流遍全身。只要我們稍微多花點心思,就能讓自己清楚意識到身體內外的狀況,好好地過生活,例如,仔細閱讀標籤說明、注意粗糖與精糖之間的差異、留意本地生產的新鮮食材、留心選用並非以甜菜或甘蔗製成的糖類甜品,也儘量避免食用糖精,因為這些東西會非常有效地降低水的表面張力。 喝溫綠茶維持身材保骨質 在美國餐廳,服務生送上的第一個東西是什麼?冰水。所以,我們馬上就可以確定,即將在晚餐吃到的脂肪,都將會在胃裡結凍。當一開始空腹的狀態,還未能從冰水刺激當中恢復回來的時候,我們在兩口飯中間,又喝下另一口冰水。胃中有結凍的脂肪,會發生什麼事?有些人甚至喜歡咀嚼冰塊,讓消化系統工作變得更加困難,而pH值必須更低才能分解結凍脂肪,因此導致惡性循環,因為結凍脂肪無法被消化。如果胃持續暴露在冰水中,將會造成消化不良。 透過顯微鏡來觀察細菌,看看它們如何在酸性環境中孳生。看看這些酸性細菌如何侵入血液,你會想在體內創造一個鹼性環境,讓有害細菌不能生存下去;除了它們被需要的地方之外,例如我們的胃。許多時候,當親戚因為癌症、心臟病、中風、骨質疏鬆症,或者僅僅只是胃病而過世時,我們會因此產生情感聯繫。然而,人愈老愈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主要的原因是身體的酸化嗎?我們慢慢地但卻是堅定地讓骨頭在一鍋「酸性肉湯」中融解。除非,你確保身體是鹼性的,要不然吃再多的鈣片,也沒有什麼差別。 我們來看看日本人的飲食。日本人在餐後飲用的是溫熱的綠茶。在喝完茶之前,日本人會喝以發酵大豆做成的味噌湯。發酵的大豆屬於鹼性食物,擁有高達九.七的pH值。湯中還會加入豆腐、青蔥、海帶等等,這些食材的pH值都高達將近十。然後,我們來看看美國人吃什麼食物來做為晚餐的結尾?菜單上的甜點,包括淋上巧克力醬的冰淇淋、被糖霜包覆的蛋糕、全都是糖的甜品,還有含有許多冰凍脂肪與一些額外的草莓甜醬!試著用味噌湯與綠茶來當甜點,對小孩是會有怎樣的影響?當你以溫熱又富含鹼性物質的食物做為一餐,對身體又是多大的影響?仔細想一想你的選擇,因為身體是你自己的。 法國人在吃飯的時候,搭配什麼飲料?答案是葡萄酒。至於酒的溫度有多高?法國人是喝酒專家,上酒時都是室溫。那麼,德國人吃飯時搭配什麼飲料?答案是啤酒,還有許多的白酒。這兩種酒的溫度在飲用的時候是冷的。看看這兩個國家中,哪一國人比較胖,而哪一國人有比較多心臟方面的問題?相信你可以很容易就找出答案,並將連結串起來。冷飲會讓脂肪變得較難消化,因此,這樣的飲食習慣反映在國家健康統計數據上,也就不令人意外。數據顯示,有心血管問題的德國人,比法國人還多出兩倍。最後要問的問題是:日本人偏好喝幾度的清酒?答案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美國人經常在喝紅酒時加入什麼東西?答案同樣地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白蟻是自然空調大師 人們利用化學泡沫來隔絕建築。這些東西會透過氣體型態,將酸性釋放到空氣中、留在牆上或天花板。主要的汙染源是防火液體,許多國家法令規定這項物品必須被隔離放置。人們甚至更進一步將防火材質當成床墊、羽絨被、枕頭的布料,這表示人們整晚都將會呼吸到那些原先不存在於身邊的物質。這些相關的產品全部結合在一起,往往造成整體系統的酸度過高。降低這個負荷的最佳方式,就是讓空氣流通。提倡效率能源的人可能會批評這種做法,但這樣的方式是對的。「將建築物打開」的呼籲,並非主張大家摒棄隔絕窗或雙層玻璃窗,而是鼓吹讓空氣流動,讓人們更健康,更快樂地生活。 白蟻如何讓蟻穴保持在攝氏三十度與六十一%的溼度?這種生物怎麼將一五%的生物質帶到更深的土壤中,種植蘑菇?白蟻是種蘑菇的農民,過去幾千年來牠們已經學到,除非溫度、溼度都正常,要不然即便提供最佳的酵素,蘑菇還是無法繁衍成長。白蟻會建造煙囪,調節空氣流動。不論是在南非或是澳洲,不管室外溫度幾度,白蟻總是有辦法控管這一切。煙囪就像是一個通風孔道,能夠傳導空氣,調節室溫。由於空氣變暖時會升起,讓下方的蟻穴產生壓差,外頭的空氣會流入巢內平衡氣壓。來自外界的冷、熱空氣,經由這些微小煙囪,被輸送到地下巢穴中。白蟻精確地知道這些煙囪的高度,以及這些地下管道必須維持怎樣的溫度與溼度。白蟻怎麼會在數百萬年前就知道這件事,而不需要燃料或能源?甚至,白蟻不需要自動調溫機。 應用白蟻智慧與經驗的設計,不是新奇的事。埃及人如法泡製,印加人也知道這如何運作,即便當代的建築家有時候也會參考這種思考方式,創造出一個舒服的辦公室、購物中心與學校。辛巴威的東門購物中心(East Gate),用這樣的方式省下蓋辦公室與購物商場三百五十萬美元的資本支出,並降低了二十%的營運費用。日本營建公司大和工業(Daiwa House Industry)使用這種技巧,成功改造了一個給一百五十人使用的辦公室。哥倫比亞卡比歐特斯醫院的手術室,也採用這樣的原則。瑞典建築師安德斯.尼奎斯特成功地說服當地政府,將學校改建成為一個有自然空氣流通的系統。接下來,猜猜看發生什麼事?家長開始搬到附近的地方居住,好讓小孩能上這所環境最健康的學校。父母很高興,因為小孩的學習狀況也更好。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藍色經濟 我的零浪費小革命》
吃早餐 也愛地球 看著早餐盤上的食物,其實是看到一個相互關聯世界的顯微鏡。我們來看一個很基本但很有趣的科學觀念:將早餐與世界連結起來的是「胃酸」!有關胃酸的一切,我們大致上都知道。每個人都嘔吐過,嘔吐物令人作噁的味道,就是來自於酸性物質。打嗝也會有點酸味。酸是串起這些連結並且與世界串聯起來很好的出發點。 胃酸與早餐、世界、創新和進步、更快樂、更健康的未來,有什麼關係?我們就從pH值這個簡單的概念開始談起。幾乎所有的早餐食物,例如牛奶、奶油、咖啡、果汁、水果,都屬於酸性。事實上,大部分我們所吃的東西都...
作者序
【推薦序】 謙卑面對大自然 沈世宏 萬物的生存與發展,皆取之於大地,用之於大地,人類當然也不例外。從石器、農業、工業到現在的資訊時代,人類文明的發展,固然帶來科技的進步與生活的便利,但是伴隨大量資源的耗用與污染的產生,卻也同時破壞著我們生活的地球。近年世界各地屢屢發生乾旱、水災、寒害等極端氣候問題,我們應思索並改變經濟發展至上、人定勝天等思維,朝向與大自然和諧共存,謀求永續發展的正途。 本書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作者剛特‧鮑利延續「藍色革命」理念,以兼顧「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兩個可能互為扞格的目標,具體主張應效法大自然,無污染、零廢棄、全資源之大自然法則,跳脫以「人」為觀點,而改以深入洞察並學習自然界萬物演化的複雜關係,發展出完全不會傷害環境的全新經濟模式。這樣的藍色觀念,小到可應用於個人生活與健康的管理,大到可以推廣至建立全新的商業經濟模式,創造工作機會與累積資本獲利。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歐盟、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推動永續物質管理(Sustainable Materials Management,簡稱SMM),期望達到經濟發展與環境衝擊脫鉤的雙贏結果。近年來發展的「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設計理念,以廢物即養分等原則,提出追求生態效益之經濟模式;我國廢棄物管理工作,亦效法國際永續物質管理趨勢,轉向為資源永續管理方向,以資源循環零廢棄為願景,並設立各項努力達成的工作與目標,用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謙卑態度來推動。 本書作者提出效法大自然生態永續循環之「藍色經濟」概念,並提出具體可行的相關策略與方法,為人類文明的永續發展勾勒出希望。本書內容與我們推動的願景目標一致,個人深為認同,故樂為推薦題序。 (作者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做不一樣的事 溫肇東 作者鮑利從知名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MBA畢業,卻和大部分的MBA想不一樣的事,做不一樣的事。他創立過十家公司,不到四十歲就從企業界退休,創立「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全心研擬藍色經濟模式,追求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皆能永續發展。上一本書《藍色革命》基本上用的是商管學院的語言,來闡述及推銷他的理論與理念。他也蒐集了許多證據、包含五十四個例子,來支持他的論點,分別來自能源、原料、效率、健康、糧食、水等領域。雖然得到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的迴響,但「藍色經濟」畢竟不像「綠色經濟」,已有三、四十年的推動,那麼易懂。 因此,作者再次推出本書,希望讓你能將看似不相干的事務連結到有意義的脈絡,這些「連結」是有一些物理和生態系統的證據。更重要的是,本書雖以闡述「藍色經濟之道」為名,實際探討和說明的內容還是以分析及說理成分居多,但所舉的例子則多半直指你的生活,如水、能源、食物、細菌、垃圾、住宅等等。當然,作者也會討論到心靈空間、感情空間、藝術空間及創意空間,放大我們的視野,尤其是他們對下一代的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在商管學院所關切的系統似乎過份狹隘,只把重點放在企業系統或供應鍊系統,而忽略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系統及生態系統。會計財務系統並沒有涵蓋到這些外部性,過去慣用的理論只是事實的一部分。其實,商管學院的系統知識充其量也不過一百年的歷史,而這一百年來不管是物質、有形的世界或科技、資訊的世界已經有許多變化,人類社會、經濟及其所鑲嵌的政治與國際關係都陸續受到挑戰。以相當不完整的知識體系及對人類和地球運作的粗淺了解,我們集體的或個別的,都做了很多傷害這些系統的決策。 這幾年氣候變遷,自然反撲的頻率加快或規模變大,都讓我們有必要認真地回顧、檢討今天商管知識的偏狹性及經濟金融體系統的侷限性。從二○○八的金融危機到今天的歐債危機,以及各大「慘」業生產過剩的景氣循環,加上佔領華爾街的挑戰,都說明西方資本主義正在崩解中,國內的製造業也在典範轉移的過程中找不到出路,本書的藍色解決方案也許還不完整,也不一定全對,但至少提供可能的線索,值得大家參考。 (作者為政大科學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零廚餘小革命 吳柚 最近幾年,新竹縣和興國小因為提供有機午餐而成了媒體報導的對象。記者們常問我:「推動有機午餐的動機是什麼?」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說:「為了實踐環保、支持有機小農、善待土地和孩子們的健康與未來,也為了回報大地之母過往福蔭之恩。」而今,我們早知地球暖化嚴重,天災人禍橫生,多少物種將滅絕?多少低漥之國將滅頂?冰山融化崩塌了,電視播出北極熊因飢餓而骨肉相殘的慘狀,叫人不忍卒睹。身為校長,我雖無力改變世界,但我有責任教育學生,使其成為關懷社會的地球公民,善盡「地球管理員」的角色責任。而且,此時不做,更待何時? 我們確立環境教育的核心價值,以「節能減碳」為校園生活的準則,提供師生有機午餐、有機豆漿;以「零廚餘」教導學生感恩惜福、製作有機堆肥、開闢有機菜園讓孩子學習無毒耕作知能。我們集雨水和飲水機的排水來澆花、裝設省電照明、放學拔插頭、外出自備水壺、校隊出賽自製環保便當、拒絕垃圾食物,也與附近商家策略聯盟,營造健康生活網。想一想,我們的有機校園竟然與作者所提的「藍色經濟」思維如此貼近、吻合。 本書作者剛特‧鮑利一再鼓勵大家要跳脫既有框架來思考,保持正向思考、驅動熱情並勇於冒險,讓孩子在年幼時就抱持永續發展的想法,並以「自然的二十一項美德」做修鍊,去體驗生命與自然像蜘蛛網般的各種連結,讓自然界沒有浪費這回事。而多年前我們開發了「嘴巴革命」課程,來教導學生認識有機耕作、食物里程、食品添加物等,其中「森林變漢堡」單元,更讓孩子計算換肉率,探究「多蔬食,救地球」的道理。最巧的是,年前學校還訂購了作者另一大作《甘特寓言》童話叢書,結合閱讀與環保,期盼能更深入人心;另外也與附近四所小學結盟,一起吃有機午餐,把點串成線與面,將健康與環保的價值發揚光大。這不也將作者提倡「藍色經濟」的精神貫徹淋漓? 再回首,我們慶幸當年毅然投入做環保、做有機的勇氣與機會。期冀今後更將以「藍色地球」、「藍色經濟」的核心價值做為「藍色教育」的經緯,讓後代子孫以大自然為師,創造出一個比夢想中更好的世界,既享受生活也落實環保,讓人生更美好! (作者為新竹縣和興國民小學校長) 向大自然學習永續 黃正忠 二○○八年六月金融海嘯開始發生後,因為預期全球景氣將會低迷及消費緊縮,能資源價格瞬間大幅下滑;然而,才一年光景,各項物資的價格紛紛回到原先的上漲趨勢線。二○一一年因為歐債問題遠比預期嚴重,可能長達二年的第二次經濟衰退已經漸成事實,在此全球經濟景氣再度惡化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的漲聲卻仍持續不斷,資源生產力的高低將具體影響企業的營運管理與技術創新,已是企業必須正視的挑戰。 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碳排放盤查及節能減碳已廣受企業重視,但氣候變遷持續惡化,為了要在暖化2度C的活命線下,每百萬個大氣分子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必須低於450 ppm。在這種限制下,人類所需要的能源只能再燃燒所有化石燃料儲量的二○%。日本東北大地震造成的福島核能事件,打破全球對於寄望核能解決低碳壓力的期待,不僅會加速世界從大自然尋求綠色能源的動能,也提高碳被賦予價格的時代提早來臨的可能性。來自大自然的綠能,勢必會衝擊未來的商業模式。 生態系統為我們帶來供水、能源、天然資源如木材、食物,以及調節氣候、淨化水質、消化廢棄物,甚至是文化與休憩旅遊等服務,可是在過去五十年,六○%我們所賴以為生的生態系統服務均已大幅耗竭。二○一一年十月底全球人口首度突破七十億,按此人口成長與現有的消費模式,二○五○年全世界可能突破一百億的人口若要能過得好,必須得需要2.3個地球才能滿足所需。問題是,如果科技、經濟與商業模式、生活型態等都沒有革命性的轉變,未來四十年,我們去哪裡找另外的1.3個地球? 綠色成長與低碳經濟都強調效率,效率可以讓經濟成長與環境負荷脫鉤,但是脫鉤並不能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困境。本書作者剛特‧鮑利特別強調人類向大自然學習的意義,塵歸塵、土歸土的大自然循環,生態系與生物鏈中各種物種的互相依存,形成一種多元卻又穩定的力量,得以生生不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至今已看到死胡同,鮑利用宏觀卻又細微的引導,帶領讀者進入大自然生態系間微妙卻又富饒可啟發人類革命性創想的驚喜,這些都足以突破我們當今以石油經濟為主體,以人定勝天為信念的封閉心態。 我個人對於作者能提出藍色經濟的思維,有極為崇高的敬意。如果我們現在不能致力於提供更多的發展選項,就無法營造更開放、多元與創新的環境,讓我們的下一代為尋求地球的永續發展積極開發解方。我相信,隨著鮑利的論述與眼界,每位讀者都可以靠看懂自然界循環的道理,成為共同邁向永續發展之藍色革命的推手。 (作者為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 解決地球的困境 張楊乾 記得我剛到基金會任職時,曾在網路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瓶裝水的罪惡,你喝不出來》的文章,主旨在揭露一罐瓶裝水背後,其所消耗的化石能源十分驚人。後來,這篇文章獲得許多迴響,並也藉由主流媒體的跟進報導,使國內對瓶裝水或杯水泛濫的情況,開始產生關注。 不過,如果那時候我就看過這本由剛特‧鮑利所寫的書,或許我的話就不敢說得這麼滿了。 一向主張以積極、正面的態度,解決人類環境問題的鮑利,不像我總以負面列表的方式,細數瓶裝水長途運送的不是。他在本書舉了哥倫比亞卡比歐斯特地區生產的瓶裝水為例,消費者因為購買了這個地區的瓶裝水,使得當地居民獲得資源,可以有經費投入雨林的復育。這些新種下的樹木,其固碳量遠超過生產與運送瓶裝水所須使用的化石燃料,間接產生的排碳量,也等同於每罐瓶裝水的「碳足跡」,細算之後是負值。 另一方面,隨著小樹逐步長大,為了森林的健康,漸漸會疏伐的需求,這些木頭又能成再成為實木傢俱或燃料,減少對化石燃料或製品的依賴比重。根據鮑利的預估,如果每天買一公升來自卡比歐斯特地區的瓶裝水,連續喝二十五年,預估就能復育八公頃的林地;而每天全球只要有一千萬人這麼做,還能額外在當地創造兩百萬個工作機會。 這樣的例子,鮑利稱之為「藍色經濟」,不僅是解決單一的環境問題,而是系統性地做整體改變。書上舉的另一個例子,就是巴西庫里奇巴市的公車系統。當地市政府以免費的公車票,鼓勵貧民窟的居民做垃圾分類,結果不但成功地讓垃圾減量,市容更清潔,貧民窟的居民也因為能坐上免費公車,因此能到更遠的地方工作,不再因高昂的公車票價而受限工作區域。有了民眾廣泛的支持,庫里奇巴也才能提出革命性的捷運公車系統(BRT),並以里程數不以載客數做司機核薪標準,成為今日全球公車系統的模範。 以正面態度來因應氣候的變局,的確是我們所需要的。在二○一一年終之際,全球所看到的是二氧化碳濃度來到了389 ppm,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也已經超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的預測,現正朝著平均溫度升溫四度的情境邁進。而幾篇新發表的重量級科學論文,也可說明全球升溫將造成極端氣候更加頻繁,光是美國今年破十億美元的大型天災,也再度創新了以往的記錄。 在此同時,方於南非德班落幕的新一輪氣候會議,雖延長了《京都議定書》的法定效期,但各國所提的減碳目標與時程,卻又要拖到明年才能決定。全球現雖有自願性的減碳承諾,但仍明顯是不足以將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深受經濟問題所苦的各國,則又再一次地把氣候危機的優先順序,移到施政的後位。 已故的中國大陸環境保護知名人士梁從誡曾說:「面對氣候變化,我們正在打一場必輸的戰事,但卻又非挺身而戰不可。」我想人類的確沒有悲觀的權利,而鮑利則是更樂觀地強調,以人類的聰明才智,只要能拋棄以往對資源的消耗方式,一定有機會可以贏得這場戰役。 這本是第二本談「藍色經濟」的書,比上一本《藍色革命》更令人驚奇的地方,在於鮑利博士花了不少篇幅,來說明酸性食物對於身體的傷害,也等於是分享了他的養生之道。的確,今年在接待剛特‧鮑利來台的過程,曾有幸安排他在台灣的膳食,當時對於他的要求有點不甚理解,在看完此書之後才恍然大悟,也難怪現在五十五歲的他,不論是外表或活動力,都比他的年紀至少年輕十歲。 相較鮑利對食物的態度,我自己其實算是十分輕忽,最近才不小心讓剛滿一歲的女兒,喝到被日本核電廠污染的含銫奶粉,現仍自責不已。在談到環境、氣候或能源議題時,如果出發點都能像是談健康或養生議題一般,以個人的角度為出發點,或許議題才能讓更多人獲得共鳴。 從這兩本談「藍色經濟」的書籍,以及「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在Youtube所分享的一系列影片,都讓我看到鮑利如何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分享「藍色經濟」與「藍色革命」的種種想法。在台灣,我們或許並不乏這一類的創新思維,所缺的或許是對改變既有系統的樂觀力量;但相信隨著「藍色革命」的熱潮已逐步點燃,將會有更多的永續創新想法隨之延燒,讓阿凡達的藍色,成為這塊島嶼夢想的顏色。 (作者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推薦序】 謙卑面對大自然 沈世宏 萬物的生存與發展,皆取之於大地,用之於大地,人類當然也不例外。從石器、農業、工業到現在的資訊時代,人類文明的發展,固然帶來科技的進步與生活的便利,但是伴隨大量資源的耗用與污染的產生,卻也同時破壞著我們生活的地球。近年世界各地屢屢發生乾旱、水災、寒害等極端氣候問題,我們應思索並改變經濟發展至上、人定勝天等思維,朝向與大自然和諧共存,謀求永續發展的正途。 本書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作者剛特‧鮑利延續「藍色革命」理念,以兼顧「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兩個可能互為扞格的...
目錄
推薦序 謙卑面對大自然 沈世宏 推薦序 做不一樣的事 溫肇東 推薦序 零廚餘小革命 吳 柚 推薦序 向大自然學習永續 黃正忠 推薦序 解決地球的困境 張楊乾 前言 歡迎加入藍色地球 第一章 什麼是藍色經濟 第一篇 藍色生活 早餐的咖啡、飯後的一杯茶,到房子的玻璃窗, 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選擇, 都應該讓我們活得更健康, 讓地球更健康。 第二章 吃早餐 也愛地球 第三章 別掉入甜蜜陷阱 第四章 好風 好水 好運到 第二篇 藍色思考 陽光、空氣、水 我們對於自然的系統與運作,了解太少了。 換個角度,向自然循環系統學習, 咖啡渣都種出新黃金。 第五章 重新開啟想像力 第六章 意想不到的創新計畫 第七章 全新的自然科學課 第八章 讓夢想成真的第五智慧 第九章 自然的二十一項美德 第十章 建立探索式學習 第三篇 藍色機會 大自然中還藏有無限的機會, 等待有全新眼光的創業家去開發。 不要被舊經濟的框架所限制, 自然循環之路無限。 第十一章 在新連結中找機會 第十二章 藍色創業的十二大原則 第十三章 大自然沒有廢棄物 結語 一切才剛開始呢
推薦序 謙卑面對大自然 沈世宏 推薦序 做不一樣的事 溫肇東 推薦序 零廚餘小革命 吳 柚 推薦序 向大自然學習永續 黃正忠 推薦序 解決地球的困境 張楊乾 前言 歡迎加入藍色地球 第一章 什麼是藍色經濟 第一篇 藍色生活 早餐的咖啡、飯後的一杯茶,到房子的玻璃窗, 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選擇, 都應該讓我們活得更健康, 讓地球更健康。 第二章 吃早餐 也愛地球 第三章 別掉入甜蜜陷阱 第四章 好風 好水 好運到 第二篇 藍色思考 陽光、空氣、水 我們對於自然的系統與運作,了解太少了。 換個角度,向自然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