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聞人身上學會的職場3+1力──機動力、計畫力、應變力,讓你有競爭力!
資深記者、主播出書不稀奇,但這是第一本將新聞採訪工作「和盤托出」,並且將新聞人的思維與行為,轉化成一般職場上可運用的工作原則的著作。
透過本書,讀者不但可以一窺新聞採訪工作的多重面貌,更可以將之應用在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上,提高個人的競爭力。
「用記者的眼光看問題、用記者的腦筋解決問題」,這本書將讓讀者,有不同的視野與思維。
在一片翻譯書的市場中,本書也是極少數本土作者獨力撰寫的第一手著作,透過輕鬆、生動的筆法,融合台灣媒體圈秘辛,與熱門新聞實例,讓並非從事新聞工作的讀者,能享受一段「電視新聞記者的奇幻之旅」。
直路走不通,就要轉個彎
面對瞬息萬變的職場,你準備好了嗎?
每秒都在狀況處理的資深新聞人教你:
職場3+1力──機動力、計畫力、應變力,讓你更具競爭力!
37個提升變化力的祕訣,讓你工作無往不利!
陳文茜‧方念華‧趙少康‧朱立倫‧蔡詩萍 推薦
以不變應萬變的時代過去了,唯有隨機應變,才是職場致勝的關鍵!
現代多元的社會,不再是固守崗位、默默做事就能夠應付。不管什麼行業皆會碰到各式各樣的突發狀況,所以擁有事前的計畫力、處理上的機動力和應變力,將會成為你具有競爭力的關鍵。
本書作者蔡祐吉為資深新聞人,從第一線的記者、主播到現在擔任新聞台的主管。新聞這個行業比其他行業有著更多不確定的因素,累積多年的實戰經驗,藉著輕鬆的筆調、你我熟知的實例,分享給讀者在職場上可運用的見風轉舵力。不是教你在工作上巴結上司或是當牆頭草,而是一種靈活處理事務的智慧,使你在職場中更能得心應手,無往不利。
本書特點
新聞SNG:以熟悉的新聞故事,點出問題所在。
工作守則:應該用什麼方法、訣竅來處理案例中突發的狀況。
職場連線:如何將守則運用在自己的工作上,迅速提升自己的變化力。
作者簡介:
蔡祐吉
他曾經被封為「SNG王子」,你一定在電視上看過他拼命哇啦啦「現場連線」。
他喜歡暱稱自己「新聞小寶貝」,卻忘了自己的年紀其實應該是「小寶貝的爹」。
他求學的所在「從一而終」,從專科到研究所都是世新大學;連兼職教書,都堅守同一所學校。
他愛播新聞、主持節目,也是個「好奇寶寶」,常常到處住旅館、吃美食、逛房地產建案。
他的文字,從「部落格」被看見,但「部落格」只是他「心得分享的載具」,他更喜歡面對面的實體分享與互動。
蔡祐吉的部落格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tvbsyuki
章節試閱
機動力──隨時準備好
現場SNG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全台灣民眾永遠難忘的日子。
將近一分鐘的天搖地動,「搖」出了蟄伏在四面八方的記者。
多數敬業的新聞同業,都在第一時間,來不及安頓自己家人、清點震碎的酒瓶或擺飾時,就穿上衣服,迅速回公司報到。
電力中斷,馬路上一片漆黑,只有零星的車子呼嘯而過。
如果你曾經在九二一凌晨兩點鐘左右,看到路上有人飆車,我敢打賭,裡頭坐的,若不是救災人員,肯定就是新聞記者。
在內政部消防署的「中央救災應變中心」裡,白天才一起跑新聞的狐群狗黨再度見面,免不了互相苦中作樂:
「老王,你從酒店直接過來喔,衣服都沒換,身上都是酒味……」
「唉,別提了,今天的美眉特別漂亮,還沒盡興就撤守了。」
「小李,你也不賴喲,衣服跟白天都一樣,還沒回家喔?」
「我……我在女朋友家,直接趕過來的。」
「喂,阿吉,你快睡著了啊?看你眼睛都睜不開的樣子。」
「對啊,我才剛吃安眠藥,睡不到一小時,硬爬起來的,還在頭暈呢。」
各台記者都到了。你可以看到很多人都是睡眼惺忪的樣子,平時光鮮亮麗的女記者,這回來不及塗塗抹抹、上眼影夾睫毛,一個個都是素顏而來。她不開口說話,你甚至認不出她是誰……
儘管大家糗態百出,但是大新聞當前,很少有人故意逃避,反而許多人自告奮勇,要到第一線,深入災區瞭解災情狀況,報導最新發展。
新聞發生了,沒有時間讓你做心理建設,沒有機會等你睡好或者吃飽;新聞發生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隨時準備好,立刻往前衝!
工作守則
對負責任的新聞工作者來說,「隨時準備好」可以說是基本條件。平常或許大家還有設定主跑路線,例如我跑政治、他跑經濟、她跑生活;但是遇到大事時,所有人都只有一條共同路線,就是「焦點新聞」。
就像前面的狀況,九二一大地震突然發生,長官派你到災區,難道你能這樣回話嗎?
「報告主任,我是娛樂記者,只會跑F4,不會跑國家大事……」
如果你真的膽敢這樣「撇清關係」,我敢保證,以後你連跑F4的機會都不會再有了!
新聞記者必須「隨時準備好」跑「任何新聞」。
而且相對於同屬文化事業的作家、導演是「慢工出細活」,靠創意與耐力取勝,那麼新聞記者則像個一百公尺賽跑的短跑選手,他必須具備「立即的爆發力」,搭配「持續的意志力」與「堅持到底的續航力」才能取勝。
甚至,短跑選手還有個「比賽開始時間」,可以站上起跑點,準備鳴槍;新聞記者處在「隨時都可能是起跑點」的狀態,神經更加緊繃。
職場連線
也許你不必像新聞記者這麼心情緊繃,但同樣的原則,卻也很適合運用在一般的職場上:
任何時候,任何工作,你是不是已經「隨時準備好」了?
如果給你足夠的時間,也許你能夠「慢工出細活」;但如果時間緊迫,你有沒有「百米衝刺」的能耐?
你有沒有辦法,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當作「工作的起點」?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情跟步調,投入工作當中?
你有沒有具備足夠的爆發力、意志力和續航力?
除了在「心情上」必須要能夠隨時武裝;在具體的行為上,我們也應該有所準備:
──隨時讓公司或客戶找得到人。二十一世紀是個國界模糊的全球化時代,同一家公司在美國跟印度兩地,共用一天二十四小時,已經成為常態。換言之,「上、下班時間」已經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截然二分。
對新聞工作者來說,「重大突發新聞」往往發生在所謂的「下班時間」,例如「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在半夜快兩點、「九一一事件」發生在晚間九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名新聞從業人員,無法隨時保持回到工作崗位的機動性,他將無法在這個行業有好的表現。
也因此,多數新聞單位都要求員工「手機必須二十四小時暢通」。
但我們在辦公室裡,也經常看到長官「摔電話」的場景:
「嘟嘟嘟……您撥的號碼沒有回應……」
「啪!搞什麼飛機啊,不接電話當什麼記者!」
大部分的長官,在大新聞發生時,都會變得超級沒耐性,如果讓他們找不到記者,他們常常連「明天不用來上班」的話都說得出口。
同理,不管你今天從事哪個行業,想一想,你的行業是不是也會有類似的需求?如果你堅持「下班後是自己的時間」,不開手機或「人間蒸發」,會不會「出狀況」?如果必要時,讓上司找不到人、心急如焚甚至氣急敗壞,到頭來影響到的,恐怕還是自己的前途吧!
當然,你可能出國度假,可能因故實在無法接電話面對狀況;如果遇到這種「不得已」,我的作法是:一、預先告知長官與職務代班人,請他們多協助;二、在手機留言上,明確留下代班人的聯絡方式,讓採訪對象(或者客戶、或任何在工作上需要找到你的人)知道該跟誰聯絡;甚至乾脆運用電信公司的「指定轉接」功能,把來電轉給代理同事,也是辦法。
總之,別因為自己的疏忽,漏掉不該漏掉的電話!
──在公司放置至少一套正式的西裝或套裝。很多上班族都有必須臨時外出拜訪客戶、或是參與公司高層會議的經驗。這時候,如果服裝穿得不夠得體,就會出現窘境,讓你的形象被扣分,也顯得有失專業。
就算你平日都是西裝筆挺或套裝上陣,也無法保證你不會因為看網路笑話太興奮,打翻手上的星巴克。
有一回,我在餐廳用餐,同桌的美女指著桌上的龍蝦跟我「求救」:
「這龍蝦好難切,到底要怎麼切,才切得下來啊?」
「很簡單,在尾巴切一刀,順勢挑起來就好了」
沒想到,美女這一「挑」,龍蝦不但是被「挑」起來,還根本是「飛起來」,好死不死對著我迎面而來,彷彿在向我示威,說我不應該教導美女怎麼吃「牠」。
就這樣,這「天外飛來的龍蝦」神奇地落在我的襯衫口袋附近,「玷污」了我的「工作服」。
眼看下午的採訪時間逼近,我不可能有機會回家換一件襯衫。這時,我就很慶幸,自己在辦公室有那麼一件「備而不用」的襯衫,這回可以上場露臉了。
同時,這套正式服裝最好是素色的。以新聞工作來說,許多女記者平常喜歡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大紅、大紫、鮮黃的衣服,好不亮眼;但是當她們突然接獲採訪指令,是要前往兇殺案現場,或某一位「大哥」的喪禮時,如果沒有一套「正常」的套裝可以換穿,場面也會變得很突兀。
這時候,素色的套裝就是「適合任何情境」的「安全服裝」,所以如果能夠在辦公室裡,準備一套素色套裝,就好像車子的行李箱,放了個「備胎」一樣,開起車來,就能輕鬆自在了。
更講究一點講,如果你的工作還牽涉到,要出席各種不同場合,那麼「一套」標準的西裝或套裝恐怕還不夠。這時候,有個取巧的辦法,是多準備一些「配件」在辦公室,例如男士的領帶、女士的領巾或胸針等,必要時可以視情況替換,發揮「畫龍點睛」的效果。
競爭力──要Work Smart,不要Work Hard
現場SNG
電視台新聞部向來忙碌,記者加班是家常便飯。
尤其在要求比較嚴謹的電視台,每個星期還有繳交「獨家新聞線索」的壓力;每到「交獨家」那天,正常下班時間後,更可以看到記者們都在自己的位子上,不是忙著到處打電話問訊息,就是發呆、上網、找靈感。
惟獨一位朋友例外。
她幾乎從來不加班,而且下班時間一到,就會立刻提著包包走人。
即使是每個星期該交出「獨家新聞」那天,她還是可以早早把工作完成。
她常說:「如果我當長官,一定推動準時下班運動。」
其實這位朋友雖然總是準時離開辦公室,不過她在上班過程當中,幾乎沒什麼休息。
她很會利用時間──避開尖峰,早點進辦公室;趁著人不多,邊吃早餐邊看報紙;比別人早十五分鐘出發採訪,在採訪現場多跟受訪者聊天、尋找新聞線索;傍晚發完新聞,許多人鬆一口氣時,她又拼命打電話,聯繫隔天的行程;等到大家要重新開始忙的時候,她已經要「背著書包回家去」。
朋友也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她總是說:「我已經把我能做的事做好了,為什麼我不能下班?」
工作守則
新聞台的長時間繁瑣工作,常常讓人覺得自己累得像條狗。
很多記者呈現出來的樣子,就是永遠睡不飽、沒精神,很喜歡「哀哀叫」,對自己的工作抱怨連連。
另一位朋友也是個異數。
她總是能把自己打理得漂漂亮亮,一副無憂無慮的樂天派。
問她怎麼辦到的?她倒也坦率:「工作已經這麼累了,不讓自己心情好一點,日子會更難過。」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在無法改變工作壓力的情況下,改變自己面對工作的態度,以及用更聰明的方法工作,是新聞工作者平衡自己身心的辦法。
職場連線
用「Work Smart」取代傳統的「Work Hard」,是值得學習的態度。
期待「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是不切實際的;相反地,現在的工作,大多都是「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超人用」。
既然大家都要負擔繁重的工作,就應該動動腦筋,思考一下怎麼樣讓工作更愉快:
——「上班時間」與「工作效能」不見得成正比。
很多人習慣在下班之後,繼續留在公司加班。他們不見得喜歡加班,也不見得有這麼多工作做不完。很多人加班的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老闆還沒走,先走好像不好意思,好像顯得自己很閒。
君不見許多辦公室在下班時分,依舊燈火通明,走進去一看,大家卻上網的上網、發呆的發呆,這種班不加也罷。
「上班時間」跟「工作效能」不見得成正比。一個「上班認真、下班準時」的人,對公司的貢獻,可能遠多於另一個「從頭混到尾」的人。
要改變這樣的陋習,我覺得應該從老闆、上司開始做起。
如果領導者能以身作則,自己也力行「好好上班、準時下班」,同時跟同事們表明「絕不以加班多寡,論斷工作表現」,那麼我保證「加班人口」絕對會大幅減少。
許多組織也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甚至有些觀念比較先進的組織,還反過來評量,認為「加班越多,表示上班時間工作能力越弱」,這對改變加班陋習,也有正面作用。
——正面積極的態度,有助於提高「工作情緒指數」。
很多事情的好壞,決定在你的「一念之間」。
往正面想,很多壞事會變成好事;往負面想,很多沒那麼壞的事,就會變成大壞事。
工作情緒的好壞,會影響工作品質的好壞。我不相信一個抱持負面、抗拒,甚至敵對態度,去做一份工作的人,可以把事情做得多好。
許多人經常喜歡抱怨自己的公司,覺得自己的公司太不人性、缺乏資源、沒有福利、待遇落後,眼裡看到的都是壞事;我常常在想,如果是這樣,為什麼你不換一家公司?
這時候他們又會有許多說法:要養家活口啦、不能缺這份薪水啦、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啦……。
既然做得這麼不高興,又無法換個環境,那何不改變自己的心態?
世界上沒有絕對公平的事情,如果你只永遠望著那些受到的待遇比你更好、際遇更幸運的人,你永遠不會快樂。
調整自己的心態,用正面的態度面對你碰到的每一個環境、每一件事情,可以提昇你的「工作情緒指數」,套句廣告詞,「讓你有滿滿的元氣」,去迎接下一個挑戰。
記得,與其「辛苦工作」,不如「聰明工作」!
機動力──隨時準備好現場SNG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全台灣民眾永遠難忘的日子。將近一分鐘的天搖地動,「搖」出了蟄伏在四面八方的記者。多數敬業的新聞同業,都在第一時間,來不及安頓自己家人、清點震碎的酒瓶或擺飾時,就穿上衣服,迅速回公司報到。電力中斷,馬路上一片漆黑,只有零星的車子呼嘯而過。如果你曾經在九二一凌晨兩點鐘左右,看到路上有人飆車,我敢打賭,裡頭坐的,若不是救災人員,肯定就是新聞記者。在內政部消防署的「中央救災應變中心」裡,白天才一起跑新聞的狐群狗黨再度見面,免不了互相苦中作樂:「老王,你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