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高專業,獨立電影人必看的製作指南!
★挑對作戰工具:5個必備器材如何選
★組織個人班底:除了演員你還需要…
★三大拍攝密技:運鏡、收音、燈光技巧
★掌握前期工作:瑣碎行政事務一手包
★影片後製訣竅:剪接混音就這麼簡單
本書中,作者以自身經歷為例,教大家選擇便宜的器材、找到適合的演員,並從拍片時有哪些前期與後製工作,一直到片子剪輯等所有過程,都有詳細的解說。為了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書中以簡易的圖文說明加上輕鬆幽默的筆觸,絕對讓你我都能成為大導演
作者簡介:
蔡敬文(Kingman)
2002年畢業於美國邁阿密大學,主修電影。回港後從事影視製作工作至今,負責由前期、拍攝,至後期剪接及視覺效果工作,作品曾在亞洲電視本港台及無線明珠台播放,亦曾於美國2007年Tele Awards奪得最佳音樂錄影帶季軍。2006年製作獨立長片《世界很好我們很糟》,2011年拍攝之《不設房》是其第二部長片作品。
辛比
第三代香港人,自幼熱愛電影,完成大學學業後,做過許多基層工作:洗巴士、快遞員、唱片行售貨員,以及在電台報導交通訊息,再進入電視台擔任技術員,接著跳入電影圈任職編劇和副導演。刻意做過各行各業,目的只為了接觸不同階層的人和事,因為他相信,一部電影最能吸引人觀眾的是「戲」,而「戲」源自角色,要把角色寫得好,得要先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
2009年辛比執導處女作《愚公爬山》,以港幣1萬5千元拍攝一部以長洲太平清醮包山為題材的獨立喜劇。在沒有任何宣傳下,其DVD竟能賣出250多張,同時,連鎖唱片行HMV將近一年都未將其減價或下架,算是獨立電影在商業市場上的一個好開始。
辛比現於網台Our Radio主持獵奇節目《22世紀藍皮書》及與Kingman主持《電影變態樂園》。
作者序
美夢成真
當我撰寫這篇序言之際,正是我所拍攝的第二部獨立長片《不設房》,在九龍某大戲院首映之後。看完片子回到家時,感覺自己彷彿做了一場夢:包括我本身在內,相信大多數人都料想不到,一部只花了兩萬港元的影片,竟然可以在主流的商業電影院大銀幕上,與願意掏錢買票的觀眾見面。這一切,連我也覺得不可思議,但卻真實的發生了。
還記得唸中學時,我就開始使用攝錄影機拍攝短片,並經常談及自己的導演夢。畢業時,很多同學都在紀念冊上寫著:「希望有天能在電影院觀賞你的作品」之類的祝福語。那時,我明白這只是客套的祝福而已,什麼「當導演」、「拍攝的影片在戲院裡放映」……都只是我一廂情願的妄想吧。
十年後的今天,這個「妄想」成為現實。雖然影片只在一間戲院中播放,但好歹都算上映過!
而「妄想」變成事實,全因上天賜予我的幾份禮物:從不反對我追尋夢想和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家人、有能令自己足以糊口的少許影片拍攝技能,以及我活在一個只有手持一部相機和一部電腦,就能拍出一部「見得了人」的影片年代。想到這兒,我不禁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雖然沒有太大的成就,但至少做過自己想做的事,過着喜歡的生活。
或許有人覺得生不逢時,香港電影景氣低迷,就算入了行、肯吃苦耐勞,還是沒有出路,導演夢永不能實現。但我卻覺得,我們活在最好的時代,只要拿着一部相機、甚至手機,你就有當導演的能力。
最好的時代已經來臨,你,做好準備了嗎?
蔡敬文
圖說:《不設房》在戲院上映,現場張貼著大型的宣傳海報。
【p4】
序一
低成本大電影,顧名思義,就是以一般民眾負擔得起的資金或技術,模仿大製作規模的電影效果,換言之,如果你是普通人而又好此道,這本書可千萬不要錯過;但假如你已經是業界人士或家財萬貫,和「一般民眾」扯不上關係,老實說,你極有可能翻了幾頁,對於書中談論的「土法煉鋼」拍攝方式,感到不屑。顯然,這本書就不是為你而寫的。
不論你是否認同本書內容,又是否會將書中談到的方式付諸實行,其實本書只是要說一個道理——拍電影,不是有錢人或大公司的專利,若是你每天嚷着拍電影是你畢生的夢想,然而這輩子卻人連一個鏡頭也不曾拍攝過、一部短片也未完成過,我敢說,這肯定和錢無關,也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你個人問題。
扯遠一點說,世上很多事情能否達到目標,都與客觀環境無關,套句老話:「事在人為」。
希望大家看完本文後,能得到一些啟發,真的拿起攝影機,實踐這「事在人為」的過程,就以我來說,雖然沒有因為拍攝獨立電影帶來名氣,也沒有賺到大錢,不過我卻可以自豪的因為拍過兩部獨立長片,大聲地說:死而無憾!
蔡敬文
【p5】
序二
第一次進戲院看電影,是在我5歲時,當時看的片子是雷利史考特執導的《異形》。外太空深不見底的神秘、太空船內的陰霾氣氛、各懷鬼胎的船員,還有那隻常常見首不見尾、狡猾又喜歡在暗中突襲的異形,還有戲院中漆黑一片的環境,這所有一切帶給我的震撼,絕非家中的大電視能媲美。
從此,我由一個月進一次戲院,慢慢變為兩星期進一次戲院,隨着年齡成長,也曾經每週翹課一、兩天到戲院看電影,甚至把臥房變成私人戲院,似乎註定我這輩子就是要沉溺在這「聲光幻影」的世界裡。
別人作品看多了,總希望自己也能嘗試製作電影的滋味,當時正值九零年代中期,市面上已經有「Hi 8」、「DV」等View Cam的興起,但呈現的畫質卻缺乏電影感,所以我們仍然要用8釐米、16釐米,最貴的還會用35釐米底片去拍攝作品,當中8釐米的底片還要送到美國才能沖印,而拍攝的機器及附件都仍然笨重,動不動最少都要六、七個人幫忙拍攝(不包含演員)。
直到近年,高畫質錄影器材的出現,真正革命性地影響獨立電影的製作,這種機器輕便、解析度高、對光的敏感度也高(不需要攜帶大量燈光器材),還可以直接把影像存在高容量的記憶卡(減少使用影帶記錄時偶爾出現的不穩定情況)當中,再配合最新的電腦剪接軟體,更可把影像校到接近35釐米的質感,同時節省不少金錢與人力、物力。於是在2009年,我花了一萬六千多元港幣,拍攝了我的首部長片《愚公爬山》。
最近,我發現連手機的短片拍攝功都也可達到高畫質的水準,更有不少Apps可以在拍攝時加上種種視覺特效,可見得拍電影已經不再是以往所謂「燒錢」的敗家玩意了。而隨著網絡上媒體播放的管道越來越多,作品隨時可以和大家分享,真正的平民化電影製作時代已經來臨。
當然,若要拍攝效果達到近乎商業作品的等級,仍需要不少巧妙的技術,而這正正是我與Kingman會在此書中向大家分享的心得。相信透過我們的經驗分享,您要拍攝一部「上得了檯面」的小資本大電影,絕對易如反掌!
辛比
美夢成真
當我撰寫這篇序言之際,正是我所拍攝的第二部獨立長片《不設房》,在九龍某大戲院首映之後。看完片子回到家時,感覺自己彷彿做了一場夢:包括我本身在內,相信大多數人都料想不到,一部只花了兩萬港元的影片,竟然可以在主流的商業電影院大銀幕上,與願意掏錢買票的觀眾見面。這一切,連我也覺得不可思議,但卻真實的發生了。
還記得唸中學時,我就開始使用攝錄影機拍攝短片,並經常談及自己的導演夢。畢業時,很多同學都在紀念冊上寫著:「希望有天能在電影院觀賞你的作品」之類的祝福語。那時,我明白這只是客套的祝福而已,...
目錄
3 前言
4 序一
5 序二
Part 1 活在當下
10 成本預算
18 劇本創作
30 分場
32 電影劇本
37 商業計算
Part 2 作戰工具
40 一切以低廉為前提
44 認識景深
46 三腳架
50 收音裝置
52 肩架及高階攝錄裝備
55 燈光
Part 3 組織拍攝班底
62 尋找合適的演員
66 「埋班」組織製作團隊
69 選擇拍攝場地事項
71 免費拍攝勝地推薦
Part 4 簡單的前期工作
80 導演一校長兼撞鐘
Part 5 開鏡拍攝
88 拍出專業影片
90 第三位:燈光
96 構圖
98 第二位:收音
102 第一位:鏡頭
106 現場機位拍攝情況及效果
114 正式拍攝開鏡
Part 6 後期製作
120 剪接、混音製作示範
128 剪輯常用工具說明
134 找尋最便宜的音樂及音效
136 實體影片發布
Part 7 影片發行
140 影片曝光方法分析
143 登上大銀幕
146 影碟
149 網路上發布
Part 8 經典低成本電影推薦
154 從看片中學習拍片
3 前言
4 序一
5 序二
Part 1 活在當下
10 成本預算
18 劇本創作
30 分場
32 電影劇本
37 商業計算
Part 2 作戰工具
40 一切以低廉為前提
44 認識景深
46 三腳架
50 收音裝置
52 肩架及高階攝錄裝備
55 燈光
Part 3 組織拍攝班底
62 尋找合適的演員
66 「埋班」組織製作團隊
69 選擇拍攝場地事項
71 免費拍攝勝地推薦
Part 4 簡單的前期工作
80 導演一校長兼撞鐘
Part 5 開鏡拍攝
88 拍出專業影片
90 第三位:燈光
96 構圖
98 第二位:收音
102 第一位:鏡頭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