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死性不改!
改變?還是等死?
如果讓你選,本書100%可以推知結果……
--------------------------------------------------------
不改會死!改不改?
你說會改?真的會嗎?
人真的都是死性不改?
連比爾‧蓋茲也跟你一樣!
傳統的改變策略
§ 再抽菸、熬夜、吃太多肉……你會死喔!
§ 再不減少汙染、做好環保……地球不斷暖化,人類會滅亡喔!
§ 你這懶惰鬼,動作快一點……小心我扣你薪水、叫你回家吃自己喔!
指陳事實、施以恫赫、加諸恐懼與暴力,你就會改變行為慣性嗎? ----> 改變失敗
全新的改變策略
直擊改變現場──
§ 三十天痊癒的心臟病患 p.030
§ 變身大老闆的重刑罪犯 p.068
§ 創造零瑕疵的超級勞工 p.108
3大關鍵:建立關係、重複練習、重新設定+9大心理概念 ----> 改變成功
------------------------------------------------------------------------------------------------------
◎看比爾‧蓋茲的大轉變
從0到20,000,000,000美元的改變實錄
90年代末,記者逼問蓋茲的慈善計畫時,蓋茲公開聲明等他退休後將捐出財產做公益。但他那時才三十幾歲,又是工作狂,哪裡會退休,所以慈善計畫遲遲沒有行動。
是他的微軟事業太忙碌了,還是他的貪婪不願捐獻……,當蓋茲的富有成為公共議題,他的逃避與不作為,顯然無法給眾人交代。龐大的財富帶來相對的社會責任。
2000年,蓋茲捐出200億美元成立基金會,致力於全球公共衛生與健康的改善計畫……
是誰用了什麼方法改變了蓋茲? ----> 169
----------------------------------------------------------------------------------------------------
不肯承認自己患有躁鬱症的心理學博士、網路廣告興起卻不知如何因應的麥迪遜大道的廣告人、轉型不及的藍色巨人IBM 、專收少數族裔成績不好貧困學生的委辦學校……如何改變得大勝?
答案盡在本書中!
作者簡介:
艾倫‧多伊奇曼 Alan Deutschman
專研創新與改造的議題,曾經為《高速企業》(Fast Company)、《財星》( Fortune)、《GQ》等雜誌撰稿,現成立顧問公司提供給聯邦快遞(FedEx )等企業管理服務。著有《創意魔王賈伯斯》(The Second Coming of Steve Jobs)與《雙谷物語》(A Tale of Two Valleys )二書,現與妻子居住在亞特蘭大喬治亞市。
作者個人網站:http://www.alandeutschman.com
譯者簡介:
洪慧芳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MBA。曾任職於西門子公司、花旗銀行,目前為專業譯者,翻譯商業、勵志、電腦專業書籍、科技類雜誌及電腦軟體,譯作共有《哈利波特:奇異的考驗》、《大師解讀行銷》、《挫折復原力》、《別自個兒用餐》、《好感度》等二十餘本。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在行銷的領域十多年,我不斷地提醒自己,「變,是不變的真理」!我必須隨著外界的變化敏銳因應!因為,不變,就等著被淘汰!
──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 邱文仁
具名推薦: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 于卓民
名人推薦:在行銷的領域十多年,我不斷地提醒自己,「變,是不變的真理」!我必須隨著外界的變化敏銳因應!因為,不變,就等著被淘汰!
──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 邱文仁
具名推薦: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 于卓民
章節試閱
改變情境:蓋茲一家
當你是全球首富,身價高達數百億美元時,周遭能當你模範的人寥寥無幾。一向穩居全球首富地位的比爾蓋茲,長久以來和世界第二大富豪巴菲特交流甚歡。巴菲特的年紀比蓋茲年長許多,對這位軟體大亨來說,巴菲特就像是父執輩的長者一樣。
九○年代末期,當記者逼問蓋茲的慈善計畫時,大家對他的回應一點都不訝異。巴菲特已經宣稱他將會捐出大部分的財產,他最感興趣的議題是「人口控制」,也就是鼓勵家庭減少生育。當蓋茲也說出同樣的話時,看起來就好像是學巴菲特講的一樣而已。
我在《財星》雜誌擔任記者多年,當時是負責訪問蓋茲。我訪問過他好幾次,也去過許多他公開露面的場合,認識他的老友與最親密的戰友,但是我從沒聽過蓋茲本人或貼近他的人說過,他真的對慈善事業有什麼興趣。蓋茲的公開聲明是說,他要等自己從微軟退休後,才會把財產捐出去,沒人認為幾十年內他有可能退休。蓋茲才三十幾歲而已,又是工作狂,而且他經營的公司等於是他的自我延伸。
蓋茲的話顯示,微軟佔用他太多的時間與精力,使他無法專心投入慈善事業。他的確是對工作非常投入,但是那並沒有影響到他打擊盜版的時間。他也對科學相當沈迷,喜歡觀賞諾貝爾獎得主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上高階物理學的錄影帶。
事實的真相是:蓋茲並不是沒有時間做公益,而是缺乏興趣與熱情。即使不做公益可能使大眾與媒體把他當成極為貪婪的人,使政府官員認為蓋茲的權力太大、進而阻礙微軟的運作,但他依舊不為所動。顯然他死守個人財富的情況已經變成很嚴重的公關問題了,但是光說某天退休就會把錢捐出去,那只是以「逃避」的方法捍衛自尊而已。逃避是最常見的無意識心理自衛方式。
關鍵#1:建立關係
蓋茲的母親把握了蓋茲和未婚妻梅琳達所建立的新情感關係,藉此刺激他改變。
在感情上對蓋茲最有影響力的人,是他交往多年、原本在微軟擔任經理的女友梅琳達˙法藍琪(Melinda French)以及他一向都很親近的母親瑪麗。蓋茲在母親乳癌病危時,和梅琳達訂婚,他們的結婚大喜之日前一晚,瑪麗寫了一封信給梅琳達。誠如邁克˙史派克特(Michael Specter)在《紐約客》(New Yorker)上所述:「她在信中強調他們兩人婚後可以改善世界的大好機會,以及龐大財富所帶來的獨特責任。梅琳達表示:『那封信真的寫得很棒,讓我們因此開始投入公益活動。』」
瑪麗˙蓋茲並沒有以斥責或羞辱的方式來「逼迫」比爾變成慈善家,她在信中傳達出她希望比爾和新婚妻子可以共同達成重要事物的信念與期許。而這個訊息剛好在非常感人的時刻傳達(他們的婚禮與她病危的時候),所以更加強了訊息的強度與共鳴。
比爾對人口控制的興趣,最終讓他和梅琳達開始注意到大眾健康方面的議題。他們發現每年像痢疾這種可以醫治的疾病都奪走數百萬人的性命。蓋茲表示:「整個議題讓我們相當震撼,我們甚至不敢相信。你看慈善事業時,總以為自己的貢獻微不足道,因為真正顯而易見的東西已經有人注意到了。所以當你看到這個議題時,我們真的不敢置信!當有人說我們每個人只要捐幾百元就可以救很多人時,我們都不願相信,因為我們認為那應該早就做好的……我們的確覺得這太誇張了,不可能是真的。」事實和他原本所想的不一樣,他的直覺認為這些事實是瘋狂或難以置信的。
原來,蓋茲躲避慈善事業的一大原因,是因為他喪失信念,因為整個情況看起來如此絕望,他覺得即使自己有數百億美元也無能為力。但是在母親與太太的正面激勵下,他開始深入探索實情。新的資訊讓他對成果更有信心與期待。
關鍵#1與關鍵#3:建立關係與重設
促使蓋茲轉變的最後一步,是在他接納新思維時發生的。轉捩點是在他們夫妻在湖畔的豪宅中,為大眾健康方面的卓越科學家舉辦晚宴的時候。梅琳達表示:「他們的知識、專業、與解決問題的熱誠,讓我們相當佩服,在晚宴接近尾聲時,比爾問到:『如果你們有更多的錢,你們會做什麼?』整個房間頓時熱絡了起來,光是聆聽他們的想法,就讓我們覺得相當興奮。這是上天給我們的啟示,我們用完那餐後都相當振奮,因為一直以來,我們周遭都是微軟的優秀人才,我們馬上就看出這些人也一樣優異。」
比爾蓋茲喜歡讓自己處在一群他認為很聰明的人之中。微軟在西雅圖郊區的寬廣總部裡,有數千名員工及數十棟建築。以蓋茲的能力,他想把辦公室設在哪裡都可以,但是他並沒有把辦公室設在管理高層所在的建築裡,他決定和微軟頂尖的研究人員一起工作,這些人以前通常是擔任教授,聰明過人,專門負責最大的科技挑戰。蓋茲覺得,和這些人交談讓他相當興奮,即使微軟已經橫掃市場,但他們是讓蓋茲依舊在微軟上班的最大原因之一。當蓋茲對公益慈善的看法已經從原本麻煩的道德義務,「重新設定」成和菁英一同挑戰智慧時,他就已經完全接納這種概念了。
他們夫妻倆共捐了兩百億美元成立基金會,使該基金會變成全球資金最充裕的組織,並開始贊助全球健康方面的驚人發展……
改變情境:蓋茲一家
當你是全球首富,身價高達數百億美元時,周遭能當你模範的人寥寥無幾。一向穩居全球首富地位的比爾蓋茲,長久以來和世界第二大富豪巴菲特交流甚歡。巴菲特的年紀比蓋茲年長許多,對這位軟體大亨來說,巴菲特就像是父執輩的長者一樣。
九○年代末期,當記者逼問蓋茲的慈善計畫時,大家對他的回應一點都不訝異。巴菲特已經宣稱他將會捐出大部分的財產,他最感興趣的議題是「人口控制」,也就是鼓勵家庭減少生育。當蓋茲也說出同樣的話時,看起來就好像是學巴菲特講的一樣而已。
我在《財星》雜誌擔任記者多年,當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