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是一頭蟄伏的豺豹,跟蹤你一輩子。在我的想法裡,這是一部關於恐懼的小說。──艾力克.菲耶
法蘭西學術院小說大獎《長崎》作者艾力克.菲耶又一迷人之作
安東妮亞不見了。一位蒐集與研究神話傳說的民族學者,因伴侶無故失蹤而頹喪來到三境邊界森林的漫遊者民宿。他與宣稱撞見巨人族的登山客交談,與巡山員追蹤鹿群,幫忙警方調查一具在邊界神祕死亡的女性屍體。他於夏季到來,冬季開始時離開,卻忍不住在耶誕節回到這座森林,這次他決定自己解答森林的謎團。
「最大的危險不是死在山裡,而是在那裡失去理智。」
森林是國境的邊界、文明的邊界,同時也是人類意識的邊界。森林終止的地方,就是城市。
然而意識的停擺之處,恐懼並沒有消失,它們成為每個地區歷史與幻覺的根源。 本書亦收錄八則關於神話的短篇。在邁錫尼,前來為父報仇的奧瑞斯特對自己的動作感到遲疑。
二十世紀,宙斯召集希臘眾神,對他們宣布一件大事。
一架名為荷米斯的間諜衛星狂妄失控。
一位數學家在π值小數位的長串數字中有了各種奇特的發現。
一名男子在波斯灣戰爭開打時攀登巴別塔。
蘇聯時代的莫斯科,示威群眾提出前所未聞的要求。
在海浪的沖刷之下,某人心中的亞特蘭提斯被侵蝕殆盡。
世界末日那一天,人人急著將事情好好處理完畢。
作者簡介:
艾力克.菲耶 Éric Faye
一九六三年生,路透社記者,一九九一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隔年出版第一部小說,已有散文及小說作品十餘部,包括《我是守燈塔的人》、《雨海上的郵輪》、《我的未來灰燼》、《一段沒有你的人生》、《我的夜車》、《可憐蟲工會》、《孤獨將軍》、《沒有痕跡的男人》,以及《三境邊界祕話》、《Parij》等等。曾多次獲得文學獎項,二○一○年的《長崎》更榮獲法蘭西學術院小說大獎。最新作品是二○一六年出版的《失蹤日本人》。
譯者簡介:
陳太乙
喜歡閱讀,專職法文譯者許多年。在衛城已出版譯作《長崎》與《哈德良回憶錄》。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三境邊界祕話》中,艾力克.菲耶充分展現出一種獨樹一格的想像,已在奇幻之臨界,接近卡薩雷斯(Bioy Casares)和波赫士(Borges)。
──《天使名冊》(Le Matricule des Anges)
對這位才華洋溢的作家來說,沒有什麼事完全無法解釋,也沒有什麼能完全說得清楚……
──莫里(Pierre Maury).比利時《晚訊報》(Le Soir)
名人推薦:《三境邊界祕話》中,艾力克.菲耶充分展現出一種獨樹一格的想像,已在奇幻之臨界,接近卡薩雷斯(Bioy Casares)和波赫士(Borges)。
──《天使名冊》(Le Matricule des Anges)
對這位才華洋溢的作家來說,沒有什麼事完全無法解釋,也沒有什麼能完全說得清楚……
──莫里(Pierre Maury).比利時《晚訊報》(Le Soir)
章節試閱
三境邊界祕話
「我在那麼一座森林裡:太陽照不進來,但夜裡,星光點點穿透。這個地方不准存在,只因被國家情治單位忽略。」──荷內.夏爾
第一部
I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與恐懼作戰的歷史。今天晚上,本著民族學者的精神,迫於不尋常怪事證人之身分,在一切已恢復秩序的現在——如果這個地球與地球過客的心靈曾有秩序可言的的話——我必須敘述這些事件。事件起始於我抵達漫遊者民宿那一天。在一個朋友的建議下,我決定去那裡與世隔絕幾個星期。那是好幾年前的事了。在這段敘事中,我會試著用簡單的方式,盡量貼近人們圖語言表達之便而稱為事實的狀況。然而那段時期給我的衝擊太強,我很難維持中立,謹守分寸,即使現在我似乎已走出隧道,或更確切地說,已脫離那螺旋的纏繞。
那時,我正瀕臨憂鬱症爆發邊緣,但還感覺得到自己殘存一點意志力,僅管薄弱,卻也並不願陷入病症的密林深處消沉。那位朋友明白我對寧靜的渴望,於是推薦我三境邊界的森林,因為那裡環境清幽,遠離塵囂,有高大古老的橡樹和山毛櫸樹林。我這一生中,從來未曾如那幾天那樣懷念一個我永遠當不了的人。有些人,跟我一樣,二十歲時帶著明確的自我主張離開都顯示出某種對墜落的特殊癖好。而由穆勒-艾普斯坦家族經營的漫遊者民宿,設施現代化,房間寬敞陰涼,但這些都無關緊要。在我看來,這個地方似乎是一條最佳明路,可阻止將近十五年前就開始的墮落,甚至--但我完全不敢提出這個假設--中斷它,讓我享有一小段隱居插曲。我無法想像比這裡更適合的地方,讓我對抗因安東妮亞幾個月前無故失蹤而產生的悲觀念頭,讓我試著說服自己:在她走了之後,日子還是過得下去;甚且,失蹤者在多年後回來按門鈴的事也偶有所聞。
民宿棲隱於一座小山谷中,遠離大馬路。從一條寬闊的山路可以抵達。在這些事件初始的那天下午,一個六月大熱天,我曾沿著這條路一直走出森林。鄉村裡遍地大麥,毛絨般的田野湧起不規則的麥浪:風開懷地吹,野蠻地掃,宛如一個孩童逆毛撫摸一隻貓。這一波波麥浪撲向林地,止於一排排成列的樹幹。現在,我的記憶經過整理,一切細節皆清楚地想起來了。我剛從一次遠足回來,沖了個澡,聽見我房間下方的民宿露臺上響起人聲。其中一人的聲音明顯蓋過另外兩、三人。為了鎖住一點晨間的涼意,我的雙層氣密窗是關上的,所以聽不清他們說些什麼。偶爾,一大串話中會冒出一兩個字,傳進我耳裡。比方說,健行,後來又換成了恐懼。不過當時我的心思不在那,在遙遠的他方。幾近憂鬱的狀態將我與周遭所有可能發生的一切隔絕,我對那些話沒再多留意。直到十分鐘以後,坐在露臺的餐桌邊時,我才側耳凝聽,對這些話語著實感興趣。講話最大聲的男子陷入一種非常特殊的激動情緒。
從一開始,他身上就有某種東西引我好奇。他比手畫腳指著池塘後方森林中不知道哪個地點,不斷重複:「既然我都跟你們說了……」這古怪的反覆句每隔一段時間就冒出來,打斷他的敘述,然後一切又重頭開始。在這個寧靜的避暑祕境,如此偏僻的所在,那邊究竟有什麼?不久後,我發現那個男人不但覺得沒人懂他,同時也感到一股強烈的恐懼。他應該有試著壓抑懼怕的情緒,但顯然徒勞無功;而這個地方,這座不起眼的露臺,距離池塘不過兩步之遙,池子裡,小鴨們跟在母鴨後面,排成完美的V字型;虹鱒悠哉悠哉地捕食。
他是什麼人?我點了一杯啤酒,從一名服務生口中得到答案。遮陽傘下,他殷勤地對我彎下腰;而那位仁兄現在孤單獨坐,跟我隔了幾張桌子。他緊緊注視池塘的某一點,或應該說是對面的堤岸,從我這桌看不見。「一位登山客,」服務生解釋。「我們在這附近從來沒見過他,但幾天前他似乎打了電話預約。他是從山徑過來的,走了六天,沒遇到任何活人,或應該說,幾乎沒有。」
「幾乎?」我隨口問了一下。
服務生臉上剛堆起笑容,又瞬間消失。「您自己問他吧!我想他不會客氣,全部都會告訴您。來到這裡之後,他就只忙這件事。」
我待在那裡,不知所措;一口一口地吞著啤酒,一面猜想那位外型如此傑出的人物究竟是中了什麼邪,怎麼會陷入這樣激動的狀態。我的目光投向對岸的山毛櫸林,緩緩瀏覽一株株樹幹。男人是從那裡來的。來自那些樹幹後方。主幹渾圓筆直,柔灰色的樹皮上長著白色斑點的大樹深植在林下層的土壤中,宛如一座大監獄的欄杆。他來自這一切的後方,更遠的後方,其他幾千株被巨人們插入土中的樹樁後方。
西方的天空中出現幾抹捲雲。隨著傍晚將至,如髮雲絲逐漸橘紅,轉為粉紅;這是下雨的徵兆,人們說了好幾次。。而溼度計的指針急轉直下,指向壞天氣。
三境邊界祕話
「我在那麼一座森林裡:太陽照不進來,但夜裡,星光點點穿透。這個地方不准存在,只因被國家情治單位忽略。」──荷內.夏爾
第一部
I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與恐懼作戰的歷史。今天晚上,本著民族學者的精神,迫於不尋常怪事證人之身分,在一切已恢復秩序的現在——如果這個地球與地球過客的心靈曾有秩序可言的的話——我必須敘述這些事件。事件起始於我抵達漫遊者民宿那一天。在一個朋友的建議下,我決定去那裡與世隔絕幾個星期。那是好幾年前的事了。在這段敘事中,我會試著用簡單的方式,盡量貼近人們圖語言表達之便而稱為...
作者序
在奈米科技和地球村的時代,古代神話還能告訴我們些什麼?九○年代,我以阿特雷斯家族(les Atrides) [注1],巴別塔,亞特蘭提斯或德國傳說為中心構思故事,短篇或比短篇長一點的小說;寫筆記時,我念茲在茲的就是這件事。
在歐洲,幾乎到處顯露神話的蹤跡;而歐洲這個名字本身就來自一位進入了希臘神廟的腓尼基公主。無論科技如何日新月異,社會如何轉變,各國神話已開枝散葉,綿延至今。神話中確有令人不安之處,因為,多多少少,它們都正視了所有問題。它們是人類恆常持久的心靈,甚至,是一部「占卜書」,可透視我們的現在並預感未來。我們何必跟樂趣過不去:神話可當作很棒的解讀工具,作家經常喜歡搶來套用。
不過,該從哪方面著手,且無限次數一再運用?在書寫《三境邊界祕話》那段時期,我曾經用天文望遠鏡瞄準那些以古代神明命名的星球,如土星 (Saturne,農神),還有木星(Jupiter,朱比特)——它的衛星個個都有一個神話故事的名稱,在此僅舉幾個為例:歐羅巴(Europe),依歐(Io),和卡里斯托(Callisto)……這些星系的元素透過引力「膠性」(glu)互相連結,在我看來,這個特性也可以轉移到文學上。我於是有了個想法:在同一本集子裡,混合互相有關聯,長短不一的故事,讓每一篇互相感染某種神祕的東西——或許就是企業經營者自以為發創的「綜效」(synergie)。在寫《祕話》的前一年,在我的第一本小說集《我是守燈塔的人》(Je suis le gardien du phare)裡,我已經採取過同樣的手法……一篇主要的故事衍伸出十幾個小衛星,討論同一個題材。後來,我把這種設定模式繼續運用在《化石光》(Les Lumières fossiles),這本小說集的主題是消失。最近一點的小說,探討自我追尋以及「遙不可及的星星」的《化為不朽,然後死去》(Devenir immortel, et puis mourir)也採用了這個模式。
《三境邊界祕話》明顯地再度採用同樣的結構,除了將主要的篇章套上小說的型態,固然很短,但仍是小說;且附帶八則短篇小說載入它周圍的軌道。從第一頁起,即見一個男人為憂鬱所苦,逃離他的城市,去到位於一座遼闊森林邊緣的民宿尋求休憩。他後來愛上去森林裡散步。最初,在林間小徑上,他以為找回了寧靜。然而,這座森林裡(想像出的地理位置)其實上演著許多不正常的事件。男人展開調查,拚命地走,在森林裡繞「圈子」,在雪地上處處留下蹤跡,以致精疲力盡,茫然迷失,直到結尾最終的出路。
奇幻色彩照亮了這部小說,有些人因而視森林為敘事者大腦之變形投射,敘事者極力瞭解,試圖藉此治癒自己的不安與恐懼。所以故事中安排那些健行,極為辛苦累人,卻也能提振精神;而陰暗的區域和那座森林之謎,其實正是藏在自我追尋之路上的處處驚奇,邊界則是區隔已知與未知,理智與瘋狂,甚或生命與死亡的界線。最靠近民宿那座小城名叫尼芙海姆(Niflheim);這個名字源自北歐神話,指的是冰冷的亡魂國度。
這是一種可能的解讀。在此之外,我始終看見森林在某些人生時刻對我們的呼喚。我們或認真回應,或裝聾作啞,但怎可能捕捉不到那一聲聲召喚?我在利穆贊(Limousin)森林附近長大,我人生最初的幾年在一個叫森林新堡〔Châteauneuf-la-Forêt〕的小鎮度過)。那塊區域從最初就出現在我的創作中,從比《三境邊界祕話》早三年的小說《孤獨將軍》(Le Général Solitude)開始。在這部小說裡,叢林上方的神祕之火與三境邊界的森林一樣來自於想像。《祕話》中有一個人物闡述著一個觀念:當森林不斷擴張,傳說與人類的幻想也同樣不斷增長。相反的,若森林退縮,推進的則是文明與「理性」。後來,在短篇小說《Kompétitivnoié》裡,我讓森林擔任避難所的角色,任那些摒棄城市現有體制,組織反抗行動的人使用 (同樣的,在《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那些把世界文學所有指標性作品背得滾瓜爛熟的「書人」也藏身於森林深處)。在形式方面,我當時希望把《三境邊界祕話》寫成一部「開放性」的小說,謎樣的結局或許意味著人不可能認識「自己」,抵達「自己」的極限 (或克服自己的恐懼,因為,在我的想法裡,這是一部關於恐懼的小說),而這樣的結局也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詮釋空間。
至於搭配主題小說的短篇則有一個共同點:重新檢視某些神話的某些面向。不過每一篇的語氣不同:輕挑可笑的 (〈宙斯家的晚餐〉),悲劇的(〈一個動作〉),荒謬的(〈世界末日那一天〉),浪漫的(亞特蘭提斯〉),或形而上學的(〈廢除原罪〉)。因為,回到序言最初所闡述的觀念,我覺得,神話反映了生活的每一面,以至於,從神話中,我們可以看見人類的「黑盒子」。
最後再提一點:與這本小說集同名篇章裡的地理想像是漫長健行得出的成果。我不分冬夏,一年四季,在德國的森林裡散策健行,特別是位於一座古老山脈的山脊,從畢勒菲爾德(Bielefeld)延伸到帕德伯恩(Paderborn)之間的條頓堡森林(Teutoburg)。在這些樹林裡,有時,人們或許會以為聽見一段帕西菲爾(Parsifal)或唐懷瑟(Tannhäuser)[注2] 的旋律從山毛櫸林間傳來。我在此度過了許許多多快樂的日子。當時,我只是把這片森林加以延伸,布置得陰沉黑暗,淨空道路,除去稀少的人煙,然後整座遷移到他方——一個可以想像成位於冷戰時期的東德、西德與捷克交界之他方——,就得出了遼闊的三境邊界。接下來,只要完成書寫就行了。
艾力克.菲耶於二○一一年十月
注1阿特雷斯(Atrides)是邁錫尼國王,阿特雷斯的父親是波羅奔尼撒半島上的比薩國王,阿特雷斯與其孿生兄弟因殺害同父異母兄弟而被驅逐,兩人跑到邁錫尼尋求庇護,阿特雷斯後取代成為邁錫尼國王,其兒子就是後來特洛伊戰爭中有名的阿格曼儂國王。這個家族的神話充滿著家族悲劇,不是爸爸殺小孩,就是妻子殺丈夫,或兒子殺媽媽,是一個被詛咒的家族。
注2兩者皆為華格納的歌劇。
在奈米科技和地球村的時代,古代神話還能告訴我們些什麼?九○年代,我以阿特雷斯家族(les Atrides) [注1],巴別塔,亞特蘭提斯或德國傳說為中心構思故事,短篇或比短篇長一點的小說;寫筆記時,我念茲在茲的就是這件事。
在歐洲,幾乎到處顯露神話的蹤跡;而歐洲這個名字本身就來自一位進入了希臘神廟的腓尼基公主。無論科技如何日新月異,社會如何轉變,各國神話已開枝散葉,綿延至今。神話中確有令人不安之處,因為,多多少少,它們都正視了所有問題。它們是人類恆常持久的心靈,甚至,是一部「占卜書」,可透視我們的現在並預感未來...
目錄
序
三境邊界祕話
一個動作
宙斯家的晚餐
荷米斯
π之謎
高塔上
廢除原罪
亞特蘭提斯
世界末日那一天
序
三境邊界祕話
一個動作
宙斯家的晚餐
荷米斯
π之謎
高塔上
廢除原罪
亞特蘭提斯
世界末日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