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國際媒體評論
班奈創作出一本令人愉快的小書,對閱讀這項活動帶來的顛覆性樂趣,提出了風趣的思索。……這個故事講述一位統治者變成一名讀者,一位君王寧願把精力投入寫作而非治國,班奈完成的是一則令人神魂顛倒的童話。故事的迷人處,就像葛雷哥萊.畢克和奧黛莉.赫本演出的《羅馬假期》,又展現出如《黛妃與女皇》一般的敏銳觀察。從這個故事可看到作者一慣的銳氣、機敏、卻不失人情味。- Michiko Kakutani,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這是一篇極具娛樂效果的歡樂故事,卻也傳達出更多深意:這是篇十分嚴肅的宣言,宣告閱讀有著改變生命的潛在力量,可以讓人拓展視野、想像他人處境,也能讓一個人——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脫離出身背景、社會階級、教育程度的束縛,嚐嚐自己始終渴望的另一種生命滋味。班奈思索的是:還有誰比女王更渴望得到這樣的經驗?- Edward Marriott, 《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這是一篇饒富趣味、為成人而寫的床前故事,輕鬆愉快、一新耳目、帶著機智與溫暖。-《旁觀者雜誌》(The Spectator)
這是部嘲諷了政治與文學的作品,卻也就閱讀的救贖和顛覆力量,以及一本書如何引領我們進入下一本、另一本,提出了動人的看法。這本書讚賞著純為愉悅而閱讀,而不是出於義務而閱讀;閱讀既不是嘮叨說教、也不是裝模作樣的活動。- Bob Minzesheimer,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
一部精心打造的珍貴之作。……在優雅的金色、米色書封之下,翻攪著一股兇猛的史威夫特式憤慨,不滿公眾場合裡的愚蠢、庸俗、傲慢,並對藝術的教化力量提出激昂的觀點。- Jane Shilling, 《泰晤士報》(The Times)
作者喜歡使用俗套的同志印象,超現實的相遇對話……和不時嘲諷管理術語,並不只是為了製造笑果,也不是因為這些安排很容易地讓人支持關於圖書館具有教化長處的論點,更不為了要嘲笑暢銷書。嬉笑之間,這部作品實懷抱著真誠,有的是對年華已老的悲嘆,思索節制的意義,回眸虛度的生命。- Lindsay Duguid, 《泰晤士週日報》(Sunday Times)
這個故事若不是有作者的巧妙處理,恐怕是一回吃力的創作,或變成甘冒大不諱的尷尬個案,如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齣有趣的輕喜劇,並且探討了書籍擁有的莫大力量。- Michael Dirda,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
這部作品和班奈其他作品之所以突出,並不是因為其中體現了世界、或充滿想像力,而是呈現古怪滑稽以及掌握了精確的修辭,也因而這部作品(和其他幾部)讓班奈有如文壇界的優秀的漫畫家。-《電訊報》(The Tele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