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亂世,金門人早期除到南洋討生活,晚近更大舉播遷台灣謀生,不論是八二三砲戰,為躲避砲火的荼毒而遷台;或是台灣經濟起飛,金門人迫於生計,相率離鄉背井遷居台灣,許多人龍游大海,在台灣創家立業,卓然有成,允宜正視。這些在台灣謀生的金門人,各行各業表現傑出者大有人在,可分成老中青三代,各別選出傑出的人物書寫,把歷史聯結起來。
《金門百年庶民列傳》是時代的見證,
更是歷史的演義*見證「金門幫」百年智慧2007年6月6日台灣媒體《天下雜誌》第373期以:前進新亞洲,「金門幫」稱霸金融、船務、百貨……」首次揭露「南洋金門幫」的神秘故事……
2008年11月3日台灣媒體《商業周刊》第1093期,以更大的篇幅、更多面觸角寫「金門幫」百年智慧,賺慢錢的傳奇故事……
2011年是金門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一世紀來金門人歷經戰爭洗禮,浴火鳳凰的浯島的居民夜以繼日,孜孜不懈在島上為生存打拼;有漂流海外的金門人披荊斬棘,異域闖蕩,求得立足天下。欣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全球的金門人應該勇敢出來見證歷史,為金門人寫史。
*建構「金門學」的傳世史料「金門」舊稱「浯洲」,又稱「浯島」,《金門百年庶民列傳》旨在探討浯島居民在國民政府轄治百年來,幾經戰爭與和平的折騰,生民流離失所,金門庶民百姓在政治鬥爭的夾縫之中求生存,有悲憫、有苦難、有成功、有失敗,寫下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詩歌。《金門百年庶民列傳》的撰寫,旨在反映一個時代、一段歷史;它紀錄金門庶民的生活歷程,形塑時代的圖像,期作為後代子孫殷鑑的津梁,我們寄望籍以建構金門學的史料,提供史學家研究的參考。
*演義「金門庶民」百年列傳 出生金門的知名作家以時代的切面,用人物的故事來書寫《金門百年庶民列傳》以金門歷史背景為經緯,以政經、軍事、社會、移民以及兩岸變化為軸,以時代的切面,用人物的故事來書寫;以點滴的故事,匯集成歷史長河,彰顯金門人的特質與時代意義;主稿,我們聘請出生金門的知名作家,以訪談方式忠實紀錄採寫浯島耆老口述歷史;副稿,則徵求海內外金門人提供圖鑑史料,輔以的求證。主稿以報導文學文體撰述,副稿採附錄別類編輯,但求不失其可讀性、歷史性與文學性。
作者簡介:
楊樹清,1962年生於福建省金門燕南山古區村10號,祖籍湖南省武岡。
報導文學作家。歷任台灣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出版部企畫主任暨雜誌部總編輯、中華兩岸文化統合研究會副祕書長、佛光大學駐校作家、耕莘文教院報導文學班導師、《金門日報》鄉訊版主編、《金門報導》社長、《金門學》叢刊總編輯;著有報導文學《金門島嶼邊緣》、《天堂之路》及散文《渡》、《番薯王》等計三十餘種;曾獲金鼎獎圖書主編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聯合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評審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報導文學獎等12座文學獎座,並獲母校賢庵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選為傑出校友,台北市金門同鄉會頒發第一屆「金梓獎」。
2008年元月,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研究所蔡秉蓉完成二十萬字碩士論文《楊樹清散文中的原鄉追尋》。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來自馬總統、福建省政府主席、金門縣長、金門縣文化局局長的見證與祝賀……
–記錄一座島嶼 見證一個時代
走過百年坎坷路,戰火砲聲漸遠去,金門的容貌已從歷史戰地變成觀光勝地。《金門百年庶民列傳》回顧金門庶民的生活歷程,刻劃這片土地共同擁有的記憶與經驗,深具意義,不僅精彩記錄一座島嶼,更深刻見證一個時代,「金門故事、金門精神」必將如史詩般代代傳唱下去。
——馬英九先生,現任中華民國總統
–承先啟後百年傳金門與馬祖是地球上唯二與中華民國同壽的地方,金門人長久以來接受儒教的洗禮,宿稱「海濱鄒魯」,人民素質風雅典範;又因為地處中原邊陲,土地貧瘠難以謀生,而孕育出冒險犯難的精神。金門人能夠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島出發,成就於大華人圈,享譽於東南亞,影響力遍及兩岸各行各業,
無非就是儒家士族的道統思維加上勇於接受挑戰的精神!
——薛承泰先生,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福建省政府主席
–金門人˙ 金門史˙ 金門事人是歷史的鎖鑰!而金門又是臺海歷史的核心,其人其地,在歷史洪流因勢爭鋒,湧生各式各樣不同風華的人物。綜觀通史,金門有其無比韌性與堅忍的特質,不論古今,皆復如是。然古人已有書傳,近代以降金門人卻無筆寫,豈不可惜!及見文化局《金門百年庶民列傳》付梓,此憾或可稍平,特寄數語為序,為金門人的堅毅奉獻,為一注腳。
——李沃士先生,金門縣縣長
–精彩百年 文化獻禮自從解嚴與開放觀光之後,金門從一座戰爭之島,蛻變為和平之島,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結構開始起了微妙的變化,如何忠實紀錄這一段歷史──戰爭的悲歌、人民的遷徙、兩岸的交流、經濟的演化、社會的改變──毫無疑問的成為此刻重要的文化工作。
——李錫隆先生,金門縣文化局局長
名人推薦:來自馬總統、福建省政府主席、金門縣長、金門縣文化局局長的見證與祝賀……
–記錄一座島嶼 見證一個時代
走過百年坎坷路,戰火砲聲漸遠去,金門的容貌已從歷史戰地變成觀光勝地。《金門百年庶民列傳》回顧金門庶民的生活歷程,刻劃這片土地共同擁有的記憶與經驗,深具意義,不僅精彩記錄一座島嶼,更深刻見證一個時代,「金門故事、金門精神」必將如史詩般代代傳唱下去。
——馬英九先生,現任中華民國總統
–承先啟後百年傳
金門與馬祖是地球上唯二與中華民國同壽的地方,金門人長久以來接受儒教的洗禮,宿稱「海濱鄒魯」...
章節試閱
烽火流放
民國同庚
陳玉堂走過烽火歲月
一九四七年,軍旅途中的陳玉堂奉准返金門探望
離別二十多年的母親。也因這一轉折,他獲派任金門縣
長…。
微笑老蕭與民有約,「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請把與中華民國同庚的金門縣長陳玉堂請回來!」二○一○年九月二十六日下午二時,副總統蕭萬長在金門大學黃進益廳主持「建國一百年:微笑老蕭與民有約」座談會,出現了「請回陳玉堂」的聲音;而在座的年輕人,幾乎都有著「誰是陳玉堂?」的疑惑,甚至負責會議紀錄的小姐都得求證「那個玉那個堂?」
時間回到台北市金門同鄉會四十周年會慶前夕,理事長王水衷也透過各種管道要找回創會理事長陳玉堂,頒贈他「創會特別貢獻獎」。
金門縣長陳玉堂, 台北市金門同鄉會創會理事長陳玉堂,係同一人。縣史、會史,有關於陳玉堂的個人資料,異常缺乏;縣志職官志載金門歷任縣長僅出現「陳玉堂,金門人,三十八年九月任」短短一行,之後金門軍管區成立,行政公署行政長編制替代金門縣長職,一九五○年三月,由廣東潮安人沈敏(獨家報導雜誌創辦人沈野之父)首任行政長,由此推算,陳玉堂的金門縣長任期僅短短半年不到時間,但之前比他任期還要短的第一位金門籍縣長陳寰, 金寧鄉埔後人, 民國十八年元月任,第二個月即離職。
陳寰、陳玉堂,兩位金門的「陳縣長」,任期雖短,但參與、見證了中華民國與金門一段政治動盪史。最難得的是陳玉堂,民國元年生,與中華民國同庚;建國一百年,也是他一百歲生日。這樣的歷史殊遇,誰與爭鋒?
如能找到他回來慶祝建國百年活動,對中華民國史,對金門縣史,都將是動人的一頁。百齡陳玉堂似乎聞到建國百年的活動訊息,也聽見同鄉對他發出的呼聲了,《MyLife( 我的一生)》中英文自述, 趕在建國百年前,二○一○年初於美國出版,封面還打印著與建國百年慶祝活動同樣的「100」金黃色字樣,並加上「陳玉堂先生百歲祝壽文集」標題。
《我的一生――陳玉堂自述》,揭開了過去一直予人神秘色彩的陳玉堂身世,也將個人與家族、島嶼、國族歷史的互動作了一次記錄、交代,成了金門的一冊重要文獻。
我的一生,老縣長美國出百齡文集
「金門是我的出生地, 新加坡是我們改行從商的第二故鄉, 期許家人奮發圖強, 努力上進,將家族精神發揚光大。」《我的一生》,陳玉堂寫在〈自序〉裡僅有的一段話。以〈陳氏家譜〉開章,《我的一生》全書分出:〈我們的家世〉、〈我的童年〉、〈我的學經歷〉、〈經營旅社及旅遊業〉、〈我的婚姻與兒女〉、〈六次往返新加坡及三次往返金門〉、〈晚年移居美國〉及〈回顧〉等八個段落。〈我們的家世〉一開始陳玉堂追索他出生於金門湖前村的身世背景,「世傳武王克商封虞帝於陳地,他的子孫以陳為姓。
我們的祖先自唐代將軍公由河南固始開闢福建,爾後子孫隨開閩王王審知入閩。一部份人匯集於浯江,始祖一郎公定居於金門湖前村,迄今已二十五世,一郎公葬於湖前西南方,面太平洋,稱『龍蝦出港』,子孫需向外發展,於是先人先一步移居台灣台南、學甲、中洲, 台中龍井及新加坡, 現在更分佈於北美及南洋各國, 遠者多不可考,可考者始自十八世聯丕公,時為清朝道光年間」。
陳玉堂再從聯丕公所生五子:芳坑、芳猶、芳窗、芳敬、芳歲說起,其中陳芳坑是他的祖父,原本在湖前村以農漁為生,「十八歲時,竟被大陸惠安海盜綁架勒贖,安全返回後,覺得前途渺茫, 決心前往新加坡發展」。
陳芳坑赴新加坡經營火鋸廠,待了二十六個年頭,事業有成後始返鄉成親,育有三子:慶朝、慶奇與慶餘;其中陳慶朝即陳玉堂之父,「我父親生我們共六兄弟(溢景、清錢、玉昆、玉堂、天眷、玉樹),除我留在國內唸書,其餘五人都先後到新加坡」。
出生於民國元年的陳玉堂,在〈我的童年〉章節裡,敘述了一些成長與家族片段,「先祖父五兄弟,號稱五家,人丁眾多,家家有婢女幫做家事,農耕有長工代勞,成年未出國者,無事可做, 於是聘請樂師教南管, 或養馬自娛, 每逢賽馬,一定參加,爭取第一」,「當時鴉片盛行,可以自由買賣,眾人多染煙癮,年輕者多嬉遊,婦女無事時玩紙牌,消耗時日」,「滄湖第一小學成立時,我正是入學年齡,在良師指導下,接受新學制教育,因此不致受惡習的影響,努力讀書。
我秉性剛強,沉默寡言,不善交際,無不良嗜好,亦無遠大的抱負,只愛鬥蟋蟀為樂」,「六歲時父親蓋的新厝已落成,他帶我大哥回來結婚,也帶大批洋貨,全是鄉間所無, 新娘是菲律賓富商之女,嫁妝甚多,十分熱鬧」,「我在大家庭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長輩對兒孫多不加鞭策,唯望安份守己,只要不為非作惡即可,認為他們的財富只供兒孫一輩子享用,其實他們不了解時代已在進步,競爭已是免不了的」。
南征北討,入日本軍校金門第一人
在金門念完滄湖第一小學後,陳玉堂與五位同學前往集美學村升學,他考上師範學校,但因北伐軍入關,左派學生鬧學潮,致學校停課、關閉,他只得轉往廈門鼓浪嶼英國人創辦的英華書院。感於「時代已在進步」,不願窩在富裕華僑之家的陳玉堂, 一心想讀書、上大學,自英華書院受完中、西式合一的教育後,再因慕馬君武之名,前往廣西大學選讀林科,系主任葉道淵是閩南人,對他照顧有加,某日在聊天時,老師似有所感,以學農在此時不合潮流為由,盼他與同學黃達平能改讀軍校,並代向李宗仁、白崇禧兩政軍重量人士取得保送推薦,前往日本入讀士官學校。
回憶留日過程,「我順利搭船經台灣在日本神戶登陸,受到金僑的招待,再轉往東京」,「入士官學校,接受嚴格訓練。遇有關於中日間的問題,中國人必須退出, 不能聆聽或參與」。自日本軍校畢業,陳玉堂束裝返國。日軍侵華,原打算由上海轉南京謀職,不料日軍登陸吳淞口,威脅上海;轉赴南京、武漢,也局勢不
穩,只好到廣西綏靖公署工作。初在南寧軍訓總隊任上尉兵器教師,再歷砲校少校射擊及日本教官、砲兵總隊第七隊隊長、綦江第二補訓總處代中校課長。
軍職生涯,陳玉堂再考取陸軍大學十八期所實行的普考,在學兩年半,畢業後改派到胡宗南所領第八戰區副長官邸任二科副科長;日軍入侵陝西靈寶長官部,國軍派前進指揮所於華山山麓玉泉院,陳玉堂亦隨往,後任三十四集團軍二科科長,駐總部韓城與日軍隔著黃河對峙。
一九四五年日軍戰敗,八年抗戰結束; 曾留學日本的背景,陳玉堂被派往石家莊擔任接收指揮官,「日軍服從其天皇命令,不敢抗拒,故順利完成接收手續。日軍還送我兩套將官呢布料」。
抗戰勝利之際, 共軍在東北接收由俄軍虜獲的日軍武器彈藥,與國軍發生內戰,北平駐軍被調往東北剿共;陳玉堂所屬軍隊先是奉令接防北平,旋又被調往察哈爾,與傅作義部隊,夾擊張家口共軍。察哈爾, 也成為陳玉堂赴大陸求學、抗日、剿共的最後一站。
一九四九,兩岸分離首位金門縣長
一九四七年, 軍旅途中的陳玉堂奉准返金門探望離別二十多年的母親。也因這一轉折,他獲派任金門縣長。
《我的一生》書裡,陳玉堂以不到千字內容,輕描淡寫返鄉的過程,「因無機船位可由上海通福建,改由台灣轉往」、「一到台灣即被保安部副司令鈕將軍安排在該部擔任情報處副處長,為銜接軍職,我自然接受,從此不再像過去在大陸隨軍到處遷徙」。
留在台灣的歲月,陳玉堂從保安部情報處副處長再歷中部指揮所參謀長,「重慶未陷入共軍手中,於是政府派陳誠在台成立東南長官公署,保安司令部裁併。我擔任監察官,及至國軍撤退來台, 長官部即併入國防部,由我擔任物資司科長,後又由李良榮商調我任金門縣長。後來共軍入侵金門,卒被殲滅,奉陳誠命令清掃戰場,生命得以保全」。
《我的一生》回憶錄裡,陳玉堂對任職金門縣長的經歷,著墨僅止於此,寥寥數行,甚至也未清楚交代任期;佐證縣志得知,他是一九四九年九月,由福建省政府派任,上任的第二個月就爆發古寧頭戰役,之後,同年十二月一日金門防衛部成立,一九五○年三月十五日金門縣政府改為行政公署, 縣長一職由行政長取代,因此,他的任期在半年以內。又從三任金沙鎮(區)長的張榮強生前所留下文獻線索得知,陳玉堂任金門縣長之初,時局緊張,金沙鎮的西村機場建築接近尾聲時,陳縣長特來巡視,還為了搬運石塊問題,與張榮強有不同意見。
古寧頭戰役後,陳玉堂描述「我回到台灣國防大學受訓,以為可以另外安排其他工作,不過又調回原職。至役畢屆滿退休,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成立,我擔任第一屆會長,經營旅遊業,過著平民生活,混混歲月」。非黃埔系統出身的陳玉堂, 感於在軍中已無前途,也因在台保安司令部任職時,幫忙處理過許多金僑返國探親的繁複手續,他的家也成了金僑借住的臨時客棧,而決定自軍中退下,與夫人在台北經營「金湖旅社」,便利金門鄉親往返,「從此同鄉出入家鄉不必再借住寒舍,旅社更可便利接待」。
經營旅社外,一九七一年, 陳玉堂也與楊水應等人發起成立台北市金門同鄉會,陳玉堂任創會理事長。一九八九年, 疑似中風,住院四十五天後出院的陳玉堂,以近八十之齡才同意結束了伴隨金門人度過漫長異鄉歲月的金湖旅社;一九九○年冬,移居美國迄今。一九四一年,陳玉堂在貴州砲校與安溪籍的閨秀葉秀鶴結婚,育有八名子女:德仁、英仁、宇仁、京麗、
瓊麗、瑋麗、瑩麗、瑜麗,如今都大學畢業也都旅居美國,兒孫中,出了五位博士、十七位碩士。
陳玉堂在百齡回憶錄《我的一生》結尾處,寫下「我參加八年抗戰,家屬亦須隨我跟著部隊南征北討,受盡了千辛萬苦,勝利後,以為從此可享太平,豈料又參加了兩年國共內戰,最後來台,從事復興大業,惜此心願未成,至今雙方仍對峙中。我們現已移居美國,寄人籬下,苟延殘喘,何日統一,甚感渺茫」。建國一百年, 與中華民國同庚的金門老縣長陳玉堂,他的生命故事,值得金門人重新再翻讀一遍。
烽火流放
民國同庚
陳玉堂走過烽火歲月
一九四七年,軍旅途中的陳玉堂奉准返金門探望
離別二十多年的母親。也因這一轉折,他獲派任金門縣
長…。
微笑老蕭與民有約,「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請把與中華民國同庚的金門縣長陳玉堂請回來!」二○一○年九月二十六日下午二時,副總統蕭萬長在金門大學黃進益廳主持「建國一百年:微笑老蕭與民有約」座談會,出現了「請回陳玉堂」的聲音;而在座的年輕人,幾乎都有著「誰是陳玉堂?」的疑惑,甚至負責會議紀錄的小姐都得求證「那個玉那個堂?」
時間回到台北市金門同鄉會四十周年會慶前夕...
作者序
【作者後跋】
快到台灣了嗎﹖
「孩童時的第一個記憶,可以這樣纏繞人的一生。高更生在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三歲時,全家因左翼的政治思想與當權者相違背,落得不得不逃難,小高更便跟隨父母與姐姐一起搭船前往秘魯。他的第一個記憶是在海上。當時,他問父親:『快到秘魯了嗎?』,父親回答:『還沒。』,話才講完沒幾天,父親就因動脈瘤破裂突然過世」;「若得用一句話來形容高更的藝術創作,將會是甚麼呢?我認為:尋找天堂。那是『快到秘魯了嗎?』的衍生,所謂秘魯,便是他鄉的代稱,而天堂就建在他鄉。」
——方秀雲《高更的原始之夢》(2011)
一九七八年六月,國中畢業,初航南台的我,在凌雲號甲板上得一詩,登岸後,擲回島鄉,同年七月八日的金門日報副刊版面上,刊登了我以「燕南山」筆名寫就的〈金台之間〉,二十八行詩的前七行如此舖陳,「料羅灣的水白茫/太武山在心翻滾/長雲騰出旅人的意思/於是,黛綠的太武在眼窗逝去/台灣海峽的水深藍/藍中一點白,悟了余光中/一萬匹飄著白鬣的藍馬」……。
成長獨立後再回望少年的〈金台之間〉渡旅、詩情,竟然不是先行者的悲或傷,甚且還在詩末歡唱,「最後凌雲把澎湖的影子載走/看到壽山的燈塔/到了,有人嚷呀嚷/於是蓬萊近了,近了!」
那會是自以為航向「天堂」新故鄉的詩韻?
換了另一片海域後,鄉情終究還是沈澱出了鄉愁。我將離鄉與返鄉的光景寫入年少的散文集《渡》,然後再加入鄉愁指數,「『渡』的經驗我是有過的,而且是折折返返、重重疊疊的無數回合,那真是一份太重的感情負荷」。
渡,轉個方向,南渡,吹起了赤道風;東渡,撲來凜冽的東北季風。甚麼風不重要,尋找新天堂、消逝的船影,何時順風平安歸來?
被命運安排在孤島上的人,少不了船,少不了航向,也少不了「渡」的載重量。
不同的時空背景,「渡」的共同經驗,我們都有過。許多年以來,我一直在踏尋,閩廈的、南洋的、台灣的金門人足跡,先後完成了《金門族群發展》、《閩風南渡》等文史書;進入民國一百年了,我重新觀看一九四九以後與台灣產生聯繫的一支金門族群臉譜、故事,交出了《東渡之歌》。
沒有宏偉的大架構。《東渡之歌》的樂章,止於個人「渡」的情感移植,再拉出一群人的合唱。
為《東渡之歌》定調前,耳際竟不斷傳來方秀雲引出三歲高更之音,「快到秘魯了嗎?」那麼,在我們該是,「快到台灣了嗎?」台灣,已成了金門人「他鄉」的代稱,而天堂,建構在東渡之後的他鄉? 【作者後跋】
快到台灣了嗎﹖
「孩童時的第一個記憶,可以這樣纏繞人的一生。高更生在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三歲時,全家因左翼的政治思想與當權者相違背,落得不得不逃難,小高更便跟隨父母與姐姐一起搭船前往秘魯。他的第一個記憶是在海上。當時,他問父親:『快到秘魯了嗎?』,父親回答:『還沒。』,話才講完沒幾天,父親就因動脈瘤破裂突然過世」;「若得用一句話來形容高更的藝術創作,將會是甚麼呢?我認為:尋找天堂。那是『快到秘魯了嗎?』的衍生,所謂秘魯,便是他鄉的代稱,而天堂就建在他鄉。」
——方秀雲《高更的原...
目錄
1. 民國同庚——陳玉堂走過烽火歲月
2. 雙鯉興伯——李忠興原鄉異鄉坎坷行
3. 上善若水——楊水應崛起迪化商圈
4. 烽火鄉情——張邦育與同鄉重九金鑽會
5. 戀戀眷村——陳燕治竹籬笆外的春天
6. 母島母親——蔡能利推動搖籃的手
7. 戰地佳人——董越續木蘭軍悲歡路
8. 逐夢天涯——蘇星輝與流亡同學們
9. 變調鳥——李錫奇板橋築藝術夢土
10. 白水芳華——唐敏捷蘭陽平原傳鄉酒
11. Billie !——黃重慶烘焙咖啡王國
12. 金牌導演——張煥宇紀錄片再出發
13. 雙耀星——楊永斌、薛承泰風雲學界
14. 星星的故鄉——黃奕炳、楊駕人將軍錄
15. 金傳奇——周延鵬、黃金木企業菁英榜
16. 白宮樂章——陳慶瀚、石曉楓金中人剪影
17. 女爐主——李淑睿迎祖接爐傳薪火
18. 遞橄欖枝——許冰瑩金廈音緣牽兩岸
19. 等待——許玉音繪寫島嶼之夢
20. 農情好禮——陳淑娟心中那半畝田
1. 民國同庚——陳玉堂走過烽火歲月
2. 雙鯉興伯——李忠興原鄉異鄉坎坷行
3. 上善若水——楊水應崛起迪化商圈
4. 烽火鄉情——張邦育與同鄉重九金鑽會
5. 戀戀眷村——陳燕治竹籬笆外的春天
6. 母島母親——蔡能利推動搖籃的手
7. 戰地佳人——董越續木蘭軍悲歡路
8. 逐夢天涯——蘇星輝與流亡同學們
9. 變調鳥——李錫奇板橋築藝術夢土
10. 白水芳華——唐敏捷蘭陽平原傳鄉酒
11. Billie !——黃重慶烘焙咖啡王國
12. 金牌導演——張煥宇紀錄片再出發
13. 雙耀星——楊永斌、薛承泰風雲學界
14. 星星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