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英文啟蒙教育如何開始?
英文能力也可以用「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唸出來嗎?
該怎麼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
如果父母對自已的發音沒自信怎麼辦?
該如何選擇英文童書給孩子看?
英文故事錄音帶可以怎麼幫助孩子學英文?
選擇全美語幼稚園,孩子的英文就沒問題嗎?
一定要上補習班才行嗎?
為了培養孩子的國際觀,中文可以比英文爛?
英文能力就等於孩子的競爭力?
媽媽沒錢沒閒沒知識,不要緊,重點在--有心。只要有心,對孩子的教育就可以聚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有心,就能細心觀察、因材施教。一個孩子的養成,是慢慢累積起來的,無論在哪一方面,包括好的、壞的。
繼榮獲【開卷】美好生活書獎的《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親子教育實踐家汪培珽再度推出新作,將主題鎖定在現代父母非常關注的另一個教養議題--如何培養孩子的英文能力,與讀者分享她對孩子的獨特教養主張和快樂學習秘訣。原來,英文聽力也可以用唸故事書唸出來!
在本書中,汪培珽除了介紹如何唸英文故事書給不同年齡孩子聽的實際步驟和注意事項,並提供自己的私房英文書單供父母們參考;也針對其他輔助的英文學習方法或環境,如全美語幼稚園、英文故事錄音帶和學校的英語課程等,對父母提出中肯建議並釐清各種認知迷思和輿論影響,幫助父母為孩子打造合適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快樂而自然地增進英語能力。
作者簡介:
汪培珽
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MBA,在投入銀行職場工作九年後,決定成為全職媽媽。在用心陪伴一對兒女成長的過程中,看到孩子滿足喜樂、熱中學習、與人為善的表現,深覺在親職教育上「用對方法」的重要性;於是將親身的教養經驗整理研究,自創「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教養理論,在幼稚園、小學、基金會、圖書館和成長團體間積極推廣,開辦課程、舉行演講並接受諮詢。
強調「父母的1堂課,勝過孩子的100堂才藝課」,汪培珽希望提供另一種務實新穎的教養態度與方向,幫助父母深切體會到教養孩子的喜悅與感動。而「閱讀」是一切教育學習的基礎;「愛」則是親子間最珍貴的資產,汪培珽相信,「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同時涵蓋了這兩樣孩子最需要的東西,因此希望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不要錯過這個與孩子親密互動、貼心交流的寶貴機會。
章節試閱
【第一章】餵英文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小時候自己讀的是私立小學,五年級就開始有英文課,在那個時代,這就是所謂的「贏在起跑點」了,A、B、C一個個字母死死地往前背。腦海中依稀浮現著那個站在暗暗走廊下,等著第一次考英文的小女孩,一向對功課極富耐心的我,事隔三十年,竟然還記得那種「好無趣、好難背」的感覺。
現在回頭想想,會不會當時那段「好無趣、好難背」的英文啟蒙教育,就決定了小女孩日後艱難而失敗的英文學習之路……
國中以後,雖然我一向排在功課好的學生之列,可是對於英文這個科目,總是不好不壞地學著,死背的考試還可以應付,遇上活用的題目就無法招架。這就是我大學聯考時,英文只考了四十四分的原因。
我不是不用功,而是學習不得法;學習不得法,就是事倍功半。
一直到高三那年住校期間,發覺有同學在宿舍聽「空中英語教室」的廣播節目,接觸了英文八年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英文是可以用「聽」的;原來,課本上的「死東西」,是可以與生活結合的。當時,那發現新大陸似的興奮莫名感覺,至今難忘。
但在那個時刻,卻少了一位關鍵人物—可能是老師、也可能是有經驗的長輩,鼓勵我一定要跳上這輛「聽」英文的列車。後來聯考在即,我就這樣與英文聽力失之交臂。
我甚至不責怪自己,為什麼始終沒有將英文學好。孩子總是跟著環境在學習,而大環境就是告訴孩子:英文是用來考試的,不是學來聽和說的。沒有對的環境、對的老師引導,而父母也幫不上忙時,孩子能怎麼辦?
當時的英文教育,只能用聽天由命來形容,於是造就出了這樣一代—學了十幾年英文,卻沒有聽說的能力;不然就是一定要開口時,有著「說英文」簡直就像受酷刑的自卑心態。
「有一天走在路上,迎面而來的老外要問路,我嚇得趕緊猛揮手、猛搖頭,好像聽一下英文會死掉的樣子。結果這個外國人卻緊追我不放,你知道為什麼嗎?」這是一位好友的自嘲告白,「因為那位老兄開口說的竟然是中文。」
我自己嚐過的「痛苦」、親身走過的「冤枉路」,怎麼忍心讓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呢?
用英文故事書,打造英文環境
不論專家說過什麼,以下兩項是我對語言學習的想法,要以成見待之也無妨:
● 如果準備讓孩子學習一種語言,愈早接觸愈好。
● 不論生來是什麼人種,孩子置身在某種語言環境裡,就會自然習得這種語言。
第一項的時間點我可以控制,但是第二項—環境呢?我們家又沒有說英文的爸媽,要如何給孩子語言的環境呢?不妨看看生活週遭那些跟爸媽說國語、跟阿公阿媽說閩南語的孩子就知道了,對孩子來說,那種「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自然轉換本領,就是環境影響語言學習的最好見證。
十年前,當專家們還在琢磨什麼是教孩子英文的最好方法時,我的第一個孩子呱呱落地。當我開始為襁褓中的孩子唸第一本中文故事書時,也就靈機一動地,發明了一個給孩子英文環境的最好方法—唸英文故事書。
我知道,如果家裡有一個人的母語是英文,只要跟孩子說話,就根本不用擔心孩子的英文口語能力。但是,我根本不敢拿自己的英文口語程度來跟孩子對話。即使我說出來的文法沒有錯誤、發音語調也不差,可是我卻不能確定真正的英文日常對話裡,到底有沒有人這樣用呢?因為我自己聽到英文的經驗太少了,在聽得不夠多的情況下,我講出來的英文,自己都覺得像是在翻譯國中英文課本裡的句型。
然而英文故事書—也就是外國原版的英文故事書,怎麼說都比我的英文強多了,不論是在句型、文法或字彙等各方面。我照著唸,唸多了,孩子自然就能學會這種語言,沒有一百分、也有七十分,不是嗎?我和孩子的英文故事書之旅,就在媽媽這種試試看的心態下展開囉!
嬰兒時期
對嬰兒來說,中文和英文有差別嗎?
這段時間,籠統來說,應該是指孩子還聽不懂國語之前。此時不管是中文、英文、法文、日文、阿拉伯文……,任何一種語言對嬰兒來說,通通都差不多。於是,我在幫孩子唸中文故事書的同時,也唸英文故事書。
當時我對故事書的態度是:看到國語唸中文,看到ABC唸英文,維持原汁原味。 「孩子聽得懂英文嗎?」反正,這個年紀的孩子只會咿咿啊啊地對你笑,沒人知道他們到底聽進去了什麼,中文英文有什麼差別嗎?其實,父母不要斤斤計較「孩子到底學到了什麼?」事情往往就在順其自然的輕鬆心情下,偷偷進行著。
幼兒時期
故事書也要隨著孩子慢慢長大
孩子是慢慢長大的,孩子的英文故事書也會慢慢長大。從文字少的,變成文字多的;從文意簡單的,變成文意複雜的。
以下介紹的這本故事書,我依稀記得是孩子一歲半時,全家出國旅遊所帶的隨身書。這個年紀的他還只會叫「媽媽」、「爸爸」,連國語都還不會說,怎麼聽得懂那麼多文字的英文故事書呢?
《Oliver Pig At School》—The First Day
“Wake up, Oliver,” said mother.
“Do you remember what day it is?”
“Yes!” said Oliver.
This was the day he’d been waiting for,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Oliver jumped out of bed. He put on his new striped shirt and his new red overalls.
(我從來不知道「overalls」是什麼意思,這時Oliver 穿的是一件吊帶褲。)
“How do I look?” he asked.
“All grown up,” said mother.
“And handsome.” ……
事實告訴我,孩子可以從頭聽到尾,絕不走開;我三不五時就拿這本書唸給他聽,他也不感厭倦。
但是,請注意一個事實,這是我唸給他聽的「第二十幾本」英文故事書。而且,這本之前的每一本,本本都已經被他聽得滾瓜爛熟。
入幼稚園前
「媽媽唸」加上「孩子自己聽」
我讓孩子到了五歲才上學,也就是幼稚園中班。之前,孩子最主要的活動就是:每天早、中、晚加宵夜,聽媽媽唸故事書。
大約在孩子四歲時,我開始加上英文故事書的原版錄音帶,變成「媽媽唸」加上「孩子自己聽」。有一回,我還清清楚楚地記得那天晚上—
四歲的兒子拿了故事書,坐到錄音機前、放進錄音帶,開始有板有眼地翻書。令人不敢相信的是,他不是光聽,而是跟著錄音帶的速度,完全同步唸著整個故事。 以下這本《Sam the Minuteman》,就是當時可以被他完全背誦的故事書之一,大意是敘述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前,一個小男孩克服恐懼,與大人一起爭取自由的勇敢故事。
About two hundred years ago, a boy named Sam Brown lived with his parents on a farm in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near Boston. At that time, America was not a country of its own. It belonged to England. The farm was small, and the earth was rocky……
請注意—
我們家裡的日常對話只有國語。
孩子從未被教過任何英文發音。
孩子沒用過任何語文教學教材。
孩子甚至連ABC是圓的還是方的,都不知道。
只見兒子一字不漏地唸著,而每當錄音帶在故事書換頁的當口,「嘟」地一聲以示提醒,他也會有板有眼地跟著翻頁,乍看之下,真的會以為他看得懂那些字呢。
我還記得當時趕緊召集全家,躲在不被發現的角落偷看他煞有介事唸書的專注模樣,那個可愛的小小背影,從未在我腦海中消失過。只是轉眼間,這個背影已經小學二年級了。
幼稚園時期
聽英文,就像聽國語一樣輕鬆
孩子讀幼稚園中班、大班這兩年,我依然循著往常的步伐前進,完全沒有因為其他事而影響唸故事書這項親子活動。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我唸的英文故事書不只是字數增多,故事內容也愈來愈多樣。
經過這個時期,幾乎書店的外文童書繪本,隨手拈來一本,孩子都可以聽得津津有味。而這時對他們來說,英文「聽」的能力,已經與聽國語並無二致了。
如何只靠父母,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
答案就是:持續地為孩子唸英文故事書。
就這麼簡單嗎?
沒錯,不要懷疑,就是這麼簡單。
除了唸英文故事書之外,我什麼也沒做。
小學一年級
選書時,不要低估孩子對書本的接受度
女兒剛升小一時,聽朋友推薦,有一套在美國極受小學生歡迎的系列故事書「Magic Tree House」,有三十多本作品,以冒險故事為基調。由於作者在故事中設計了一個時間轉換器,所以這個系列的故事可以從恐龍時代跳到美國南北戰爭,場景也可以從愛斯基摩人生活的北極變成登陸月球的太空之旅。
聽起來煞是有趣的書,等我找到機會去書店一瞧後,「哎喲!嚇我一跳,幾乎都是文字的章節故事,一路聽繪本長大的孩子,哪裡聽得下去。」當下,我便馬上縮手把書放回書架—放棄,等孩子大一點再說吧。
然而我一直強調:選書時,不要低估孩子對書本的接受度。這其實就是我自己在反覆摸索中學到的經驗。
沒多久,在一次書店的短暫停留中,我隨手拿起這個系列的第一集《Dinosaurs Before Dark》唸給女兒聽,用十分鐘唸完一個章節,當我正準備再次把書放回去時,心裡想的是:「剛開始只是好奇吧,後面還有九個章節,字多圖少,女兒不可能有耐心聽完的。」
但這時女兒提議了:「媽媽,我喜歡,妳要不要買?」
「妳喜歡?」即使心裡有些猶豫,但一向用「買書絕對不會浪費」來鼓勵自己花錢買書的我,此時心一橫、付了錢,還是把書帶回家了。反正,孩子會長大,即使現在不適合,總有用得著的一天。
結果……
當天晚上,一口氣唸完整本書,花了我一個半鐘頭的時間。當時左邊坐的是小一的女兒、右邊坐的是幼稚園中班的兒子,媽媽真偉大,拚死拚活也要唸完它嗎?才沒有,是一個章節接著一個章節,孩子欲罷不能,沒唸完根本不肯放我走。
我又一次低估了孩子。什麼「姊姊不能接受?」,連小姊姊兩歲半的弟弟都聽得目不轉睛,興奮地直想知道後面的情節如何發展呢。至此,這套章節故事書一發不可收拾,一本接一本,孩子聽到第二十一集才打住。
小學二年級
從只聽故事、只看繪圖,到主動閱讀文字 經過一年的時間,在無預期的情況下,我突然發現原本只用耳朵聽故事、用眼睛看繪圖的女兒,竟然主動地開始閱讀英文故事書裡的文字(認字的基本技巧是從幼稚園學來的)。
「大乖,妳會讀字啊?媽媽都不曉得。」
「對啊!家裡這種字比較少的書,我全都讀過了。」其實,孩子是有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程度的書來看的。
日積月累,沒過多久,家裡的繪本全被她讀完後,她就主動讀起了章節故事。我猜想,孩子大概覺得等媽媽唸太慢了,不如自己讀來得痛快些。所以,這就是為什麼「Magic Tree House」只唸到第二十一集的原因—接下來,媽媽只要負責買書就好。
自此之後,我這個媽媽的工作就是上書店挑書、買書,而女兒對英文故事書的興趣,和中文故事書沒有兩樣。
小學三年級
「媽媽,什麼時候買《哈利波特》第五集?」
故事書唸著唸著,已經邁過了九個年頭。這一年到美國探親過暑假,美國的大型連鎖書店,對兩個「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來說,簡直媲美玩具反斗城,只要大老遠見著,就興奮地吵著要進去,常常因此阻礙媽媽的大好血拼計畫。
老實說,我對美國書店的興趣沒有孩子高,況且裡面又沒有我愛的中文書,對英文非母語的我來說,若不是也有要事在身,是很難久留的。
什麼要事?—就是幫孩子添購家中日漸被消化的英文故事書。所以,孩子悠遊於書海裡看書;媽媽也悠遊於書海裡選英文故事書和錄音帶。
選著選著,「咦?《哈利波特》也出版有聲書啊。」而且還是請英國非常有名的演員 Jim Dale 原聲錄製,他甚至因為錄製第四集《火盃的考驗》而贏得葛萊美獎。
我雖然很想買,卻又想到自己只讀過《哈利波特》第一集,第二集則看了五分之一就看不下去了,而且還是中文的翻譯本呢。這一系列的書,字都小得密密麻麻、又厚如字典,而我當時猶豫的是:「掂掂自己的英文能力,我是不可能有興趣幫孩子唸這書的。可是,直接丟給孩子錄音帶,他們聽得下去嗎?」
「大乖,想要買《哈利波特》的錄音帶嗎?」我試探性地詢問,希望從孩子的答案中尋得蛛絲馬跡,以便幫忙下決定。
「哇!我最喜歡《哈利波特》的電影了。要買!要買!」
「可是,有六卷錄音帶,一共是八小時耶,跟看電影不一樣哦,妳會有興趣嗎?」
我還在千方百計、旁敲側擊地進行確認工作。
「會啊!會啊!媽咪,妳放心,我一定沒問題。可是,弟弟我就不敢確定了。」我早該知道,故事可以給孩子極大的心靈滿足感,所以他們一向來者不拒。
將錄音帶買回家的一個星期裡,因為手邊只有一台隨身聽,姊弟倆在一人只能聽一隻耳朵的「艱困」情況下,把六卷錄音帶通通聽光光。
「好不好聽啊?你們真的聽得懂嗎?」我知道,這是自己的英文能力無法勝任的事。
「媽媽,什麼時候可以買第二集呢?」孩子對故事的渴求,永遠跑在大人前面。 至今,第一集,六卷八小時;第二集,六卷九小時;第三集,七卷十二小時;第四集,十二卷二十小時;總共三十一卷四十九小時,他們倆可以從前面聽、從後面聽、從中間聽,百聽不厭。甚至到現在,孩子還不死心地繼續在問:
「媽媽,什麼時候可以買第五集呢?」
兩年後……
第五集的《哈利波特》錄音帶,媽媽還沒買,因為家裡的錄音帶已經堆積如山了。
喜歡睡前窩在床上看書的小四女兒,一天看著看著,早已超過了媽媽的熄燈時間。
「媽媽數到三,快把書收起來,我要關燈了。」女兒心不甘情不願闔上的故事書,就是《哈利波特》第五集,英文版。
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卻讓我猜不透:「這麼小的年紀,為什麼看得下這書呢?」「她是怎麼辦到的?七百多頁耶!」
「我—好—想,一口氣就把它看完哦。」這是她鑽進被窩前發出的一句深深的感嘆。
那份濃得化不開的熱忱和渴望,就是孩子成長裡最好的養分。
【第一章】餵英文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小時候自己讀的是私立小學,五年級就開始有英文課,在那個時代,這就是所謂的「贏在起跑點」了,A、B、C一個個字母死死地往前背。腦海中依稀浮現著那個站在暗暗走廊下,等著第一次考英文的小女孩,一向對功課極富耐心的我,事隔三十年,竟然還記得那種「好無趣、好難背」的感覺。 現在回頭想想,會不會當時那段「好無趣、好難背」的英文啟蒙教育,就決定了小女孩日後艱難而失敗的英文學習之路…… 國中以後,雖然我一向排在功課好的學生之列,可是對於英文這個科目,總是不好不壞地學著,死背的考試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