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力量4~光榮城市:柯文哲的進步價值》
【試閱1】一切公開透明,政治就不難
曾經有建商抱怨,跟台北市政府申請相關執照,拖到後來也不知道為什麼沒過,某日,承辦人才從抽屜拿出法令,滔滔不絕解釋起來──這很糟糕!我上任後,著手推行「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在二○一六年底,台北市法務局花費五百萬元,優化「台北市法規查詢系統」,優化後的系統除了新增中央機關的解釋令函,還有智慧查找功能,民眾使用一般通俗用語,就可以查詢法規,同時也有SOP、都市計畫書、草案預告和意見表達專區。絕大多數市民並非法律人,以往的法規查詢系統操作界面,會讓我們有不知從何下手的感覺;優化後,民眾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堪稱是法律資料庫的Google。
舉例來說,都市計畫書如果只有建商知道,人民不知道,這怎會公平?把所有跟人民權利義務有關的規定,都放在網站上,代表人民和政府是平等的;再者,過去查詢「海砂屋」,只能輸入法律用語「高氯離子混凝土建築物」,一般人哪知道?現在,包括海砂屋、陸配等通俗用語,都可以輕鬆查詢到相關法規。常言道「官字兩張口」,我們必須揮別法令內容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隨便官方解釋的時代,現在,要確保「一個官,一張口」。
法,是人民唯一遵循的標準,當我們還在講「情理法」,台灣就是落後的國家。法律必須要合情、合理,更重要的,法要合法。如果法和情、理對抗,甚至法根本不合法,意味著台灣尚未成為法治國家。
除了讓法律攤在陽光下,我們的決策流程也必須經得起考驗,台北市政府有五大與空間發展有關、具實質審查權力的委員會,分別是「都市計畫委員會」(都委會)、「都市設計及土地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都審會)、「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都更會)、「環境影響評估審議委員會」(環評會)以及「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文資會),我上任後,要求全部公開透明,必要時錄音錄影,甚至網路直播。
現在的模式是,隔著一面玻璃,一方委員會在召開,另一方民眾可以透過玻璃知道裡面在幹什麼,甚至有擴音器,讓民眾可以第一時間了解會議討論的內容,全程錄音、錄影。這些涉及空間發展的決議,只要偏一公尺,背後可能都牽扯上億元的利益,我們為什麼會堅持公開透明?當我們走在公開透明的道路上,無形之中,解決了一大堆弊端,特別是針對重大標案,我們事先公告評審委員,讓所有廠商都知道這些評審委員是何方神聖,該避嫌的自然會避嫌。
當我強調「公開透明」不久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上了一紙公文,要採購電腦斷層跟核磁共振相關儀器,評審委員是各院區影像醫學部的主任,但廠商與主任彼此都認識,一旦公佈誰是評審委員,恐怕會承受很大的壓力,因此,當聯合醫院購買醫療器材時,上簽請示能否免受市長「事先公佈評審委員」的規定?我當時看到公文,心想才剛剛下命令,怎麼就有人來測試我的決心?我把公文放在桌上一個星期,最後決定回覆:「市長也是醫師,不然市長自己去當評審好了。」公文發回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說「再努力看看」,從此,類似的問題就銷聲匿跡了。
不過,這樣的公開透明,也讓我們踢到鐵板──在我就任後,台北市民最有感的硬體建設可能要算是「西區門戶計畫」,文化局提出了「台北府城門|北門周邊廣場改造計畫」,針對「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該原地保留?或移地保存?各界有不同看法,歷經四次文資審議會,才同意將三井倉庫暫時東移五十一公尺。坦白說,當時有市府團隊成員責怪我:「以前關起門來自己講一講就決定了,現在要公開透明,花了一大堆力氣,做了一堆修正才通過。」我告訴他,若我們沒有辦法說服文資委員,又如何說服廣大的市民?
而為了擴大市民上線參與政府施政,我在二○一七年四月推出「新版i-Voting 2.0」,過去只有市府機關可以發起 i-Voting 投票,現在民眾也可以提案,「要投就要投真的」,只要是市府能夠處理的提案,跨越連署門檻,相關單位就會提出選項方案,經審查通過後,大家就可以上網投票。心中坦蕩,沒有預設立場,政治,真的不難。
【試閱2】住──讓台北居,更容易
如果高房租、高房價是台北市年輕人最痛恨的題目,那我要很沉重地問一個題目:過去二十年,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有對改善高房租、高房價付出哪些努力嗎?答案是幾乎沒有。
二○一五年七月,為了要在韓國光州世大運接旗,我順道去首爾參觀「牛眠洞公共住宅」,住了一晚,隔天,我問他們:「韓國公宅蓋得不錯,已經蓋了多少戶?」答案是二十八萬戶;我再問,「什麼時候開始規劃興建的?」想不到,竟然是盧泰愚總統在任時就開始蓋,那是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三年間。「牛眠洞公共住宅」不只有小學、中學,為了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官方更建設研發中心,吸引企業進來;其實,韓國採取的是大規模「造鎮」,台灣歷史上只有淡海新市鎮差可比擬,可惜政策沒有一貫性,最後半途而廢。
回頭看看台灣,我就任台北市長後,提出「只租不賣」的公宅,競選時,我們期待八年能蓋五萬戶,後來發現困難度極高,除了要編列預算、送議會審查;還要舉辦說明會、被附近民眾撒冥紙、拉白布條抗議,最後,我們修正為「四年建設兩萬戶公宅」;如今計算,發現在我這一任市長任期,已完工加上興建中的公宅,合計是一萬兩千多戶。
從爭取預算到蓋完公宅,常常要六年時間,政治人物辛辛苦苦協商、建設完之後,市長也已經不是市長了,成果讓他人收割,無人願意辛苦建設的惡性循環之下,民眾只能對高房租、高房價搖頭興嘆。
在我任內開工、正在興建中的公共住宅包括大同明倫公宅、北投奇岩公宅、萬華青年公宅、內湖瑞光公宅、南港東明公宅、南港中南公宅、文山木柵公宅,這些台北市公宅「只租不賣」,有四個目的:第一,實踐居住正義,政府沒有辦法讓每一個人買得起房子,退而求其次,讓每個人可租到有品質的房子。
第二,城市美學,我不希望每次蓋出來的公宅都像火柴盒,完全不美觀;我期待台北市的公宅不僅要是綠建築、智慧建築,還要防震、達到各種美學標準。
第三,扶植智慧建築產業,公共住宅除了配備智慧電表、智慧水表、智慧瓦斯表、智慧電網、智慧保全,達到節電、節水的目標,也設立托嬰、托老等遠端科技照顧、遠端智慧教室等設施,藉此刺激在地智慧建築產業的發展。
第四,新社會模式,儘管推動居住正義雖是全民共識,市民卻深怕住家附近蓋公宅引發房價走跌。人是自利的,公宅過去被視為「嫌惡設施」,但若我們蓋社會住宅的同時,以社會福利為優先,在公宅內設置托嬰、托幼、托老的地方,還有居民活動中心,預留診所、二十四小時超商的空間;甚至在興建公宅之前,把當地里長找來,了解公宅附近需要整修、補強的設施全部加以處理,如此一來,公宅反而成為興建地點的「社會福利空間」,有機會提振當地房價。
我們也保留十%的房子,採申請制。申請條件是:市民可以提案,若入住後能促進「公宅」與社區居民的連結,經審核通過就能入住。譬如可以在公宅教課,或是讓更多創意注入公宅的靈魂,希望透過更多社區參與打造一套理想的社會互動。
儘管公共住宅一般戶以周邊房屋市價打八五折、低收入戶打四折,作為租金繳納的依據,但台北市房屋租金高,計算基準跟著水漲船高,部份申租到公宅的台北市民面臨「租不起」的窘境,我們針對二○一八年開始招租的松山區四百七十二戶健康公宅推出「分級租金補貼」,家庭所得在四十分位點(二○一八年年均所得一百二十五萬)以下,還可再依所得級距及家戶人數,享有不同的租金減免。
為何我們會修改政策目標,從兩萬戶減到一萬兩千戶?這是有原因的!偵測用電量、用水量,目前台北市連續三個月沒有住人的房子接近六萬戶,連續一年沒有住人的房子也多達三萬七千戶,這麼多空屋之下,請問我們有什麼理由繼續蓋更多的公宅?因此,如何讓已經存在的空屋,進入租屋市場,在現階段恐怕比蓋公宅還重要,這也是我們為實現居住正義優先要處理的。
在中央的支持下,閒置空屋由政府「包租代管」的計畫在二○一八年一月一日起上路,民眾可以用市價八折的租金入住,經濟弱勢戶最高還有每月七千兩百元的租金補助;為了鼓勵房東釋出空屋,參加包租代管計畫的房東也可享有稅率優惠,房屋稅從一.五%降至一.二%,地價稅則從一%降至○.二%,還有修繕補助,且房東在同意包租代管的第一天,就可以開始收租。除了稅賦外,很多房東也擔心租屋糾紛,怕遇到奧客破壞房子,因此,「包租代管」計畫讓房東不用直接面對房客,風險會由平台業者承擔──我們很難讓人人都買得起房子,但至少要讓大家租得起。
從公共住宅、分級租金補貼到包租代管,我們願意服務市民,提供給市民一個更好的居住環境,屋子本身也因為「人」而有了意義,成為紮根於台北城的「家」。
【試閱3】台北價值,華人社會的領頭羊
二○一八年一開年,政壇最夯的關鍵字也許要算是「台灣價值」,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身為台北市長,我只能談「台北價值」,而我也相信,「台北價值」推廣到全台灣應該足以代表「台灣價值」。
先用一句話總結心中的想法:將西方社會中進步的價值,涵納進華人社會來,這就是台北價值。
路要平、水溝要通、讓市民生活快樂、口袋有錢──皆是一市之長要負起的責任,城市在各個國家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在全球多數國家,城市人口已超越鄉村,都市化的趨勢持續,我深信,城市不全然是製造問題,更可能是提供解決方案。身為台灣首都的市長,就是要解決小市民每日生活中遇到的疑難雜症。舉個例子,如果今天突然停水,市民根本不會管市長是哪一個政黨的,而會先陳情抱怨。
就任市長之前,我曾擔任醫師,也在醫學院教書,喜愛閱讀、思辨,在當選台北市長後,我希望把我自己的價值理念──民主、自由、多元、開放、法治、人權、關懷弱勢、永續經營,以及科學方法帶入我的施政,來看看這樣是否真能為人民帶來更好的生活?
《經濟學人》發表的二○一七全球宜居城市排名報告(The Global Liveability Report 2017),衡量了全球一百四十座城市、五大指標,分別是穩定性、健康醫療、文化與環境、教育,以及基礎建設,得分八十分以上的城市,就堪稱生活品質優良,全球第一名是澳洲墨爾本(滿分一百分中拿下九十七.五分),第二名則是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總體而言,排名前面的城市,還是以歐洲以及北美為主。
華人社會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與價值觀,西方社會也有西方文化的價值觀,但是如何將西方價值與觀念融入華人社會?華人文化圈中,排名最優的五座城市依序是新加坡、香港、台北、蘇州、北京;和蘇州、北京相較之下,台北在健康醫療、文化與環境、教育表現較好,穩定性、基礎建設項目則同分。
處於華人文化圈內的台北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它將進步的西方價值涵納進華人的社會。從指標分數來觀察,台北相較於大陸城市在軟實力上仍占優勢,我相信,現代宜居社會的必要條件,就是民主、自由、多元、開放,這些是軟實力,也是台北的強項。
如果台北人的生活方式、社會模式不能夠讓大陸人感到羨慕、喜愛,台灣的價值將無法浮現。身為台北市長,我希望台北創造出的以下幾項價值,進而擴散到亞洲其他城市。
公宅不是你今天規劃,明天就可以實現,這也點出台灣政治上最大的問題,有任期的選舉制度,加上沒有歷史觀的領導者,造成台灣這塊土地欠缺長期的規劃,蓋公宅是需要時間去處理的,才有可能實踐居住正義。在本書第三章中,有提到韓國「牛眠洞公共住宅」給我的感觸與震撼,那是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才有今日的收穫。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在二○一八年一月發布的二○一七年第三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為十五.一二倍,這意味著,在台灣的首善之區仍需不吃不喝十五年,才能買下一戶一般的公寓。台北居,大不易,尤其對年輕人來說。台北市政府的解決方案是提供更多只租不賣不賣的公共住宅,我上任後約有一萬兩千戶的公共住宅已經動工或完工,也許部份公宅無法在我任內落成,但如果我們現在不做,未來要推動會更加困難。
台北是亞洲最性別平等的城市,如果這方面做得好,將解決勞動力不足、少子化兩大問題,城市競爭力可望跟著提升。台北市除了擁有全台灣第一個地方政府成立、層級直屬於市長室的「性別平等辦公室」,二○一八年起也會借鏡聯合國、歐盟,推動「公私企業性別平等標章」。
全世界關注台灣海峽兩岸的關係發展,而台北與上海是兩岸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每年合辦「台北上海城市論壇」,這是海峽兩岸城市交流的例證。雙城論壇的確挑動台灣政治敏感的神經。表面上,是兩座城市的交流,不可諱言,有很多政治層面上的含意,台北上海城市論壇自二○一○年開始,由台北市政府與上海市政府輪流舉辦,從國民黨政府時代延續至今的論壇,不少人好奇,柯文哲當選後會不會停止?
我希望傳達的是:如果我們能夠暫時擺下意識形態的對抗,純粹考量人民利益,兩岸的關係應該是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最後再加上互相諒解,還是該做。不管中央政府由誰執政,我都會試著讓這個論壇辦下去──我們努力達成共識,共同追求台北、上海兩座城市人民的福祉。
台灣在地理上是一個小島,如果沒有勇氣及開放的胸襟,那我們什麼都做不了──二○一七年主辦台北世大運時,我們懷抱的精神正是勇氣和開放,讓台灣走出去,世界走進來,讓世界看見台灣。
開放胸襟也體現在言論上,「無國界記者」發表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報告,台灣是世界上言論自由程度很高的國家;「無國界記者」並在最近將亞洲總部辦公室從香港移至台北。正像水往低處流一樣,崇尚自由的新聞記者們自然會朝向言論自由度高的地方去移動。台灣的輿論表面上看起來吵吵鬧鬧,可是我們的容忍度非常高,自由的基礎是容忍,但也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範圍,在這方面,台北是華人世界的表率。
台灣的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相當多且開放,而多元文化更是台北市最珍貴的資產,最具代表性的,我認為要算是「開齋節」,二○一七年的開齋節活動,台北車站湧入了五萬名穆斯林一起慶祝。開齋節當天,穆斯林也有發「紅包」傳統,我也到場發放,印尼發放的「紅包」顏色很多元,印尼文稱作「Amplopputih」,有綠色、白色及紅色,而我發送的是「綠色」紅包──穆斯林在台灣人數、比例都不算高,但台北城竟能夠在一天之內,讓五萬多名的穆斯林朋友齊聚一堂,可見我們是一座包容多元文化的城市。
同樣在二○一七年十月,台灣同志大遊行在台北市的凱達格蘭大道集結出發,吸引了超過十二萬人參與,包括澳洲、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荷蘭、西班牙、瑞典、英國及歐盟的駐台代表處,通通加入遊行,英國媒體BBC、《衛報》都以「亞洲最大同志遊行」為題報導;另外,我國大法官在二○一七年還作出了同性婚姻釋憲案,好多外國朋友特別飛抵台北,見證台灣同性婚姻權利的里程碑。雖然,並非全體台灣人對同性婚姻均表達贊同,但是絕大多數人仍採取包容的態度。
李登輝前總統對台灣歷史最大的影響,是讓台灣走向一條沒有辦法回頭的「民主之路」。台灣總統是全體國民一人一票選舉出來的,當政治為人民所共有,一連串後續效應包括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力量越來越大。
儘管擁有這些價值,我們仍有要努力補足之處,比方說「法治與人權」,理論上應該依法不依人,但是這塊土地「人治」的成分還是太多;比方說「環境保護」,目前,台北市政府各大施政項目中,環保是人民滿意度最高的,也是最關心的,如何達到更高的水準,是我們要思考的方向;還有「關懷弱勢」,當社會中,有太多需要協助的弱勢,如果沒有得到及時雨,對社會的穩定性、甚至是富人的安全反而是一大威脅──因此,對別人好其實是保護自己,而非是單方面的憐憫。
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觀察到,近年來有些國家的選舉結果顯示,許多選民只顧私利,拋棄了基本價值;富人動用金錢操縱媒體、媒體則控制了公眾輿論,換言之,有錢人掌控了一切。甚至,工業化生產的效率巨大,破壞自然環境到了肆無忌憚的程度──這些現象,有別於傳統華人文化裡強調個人與群體、個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
那麼,台北在思想與價值上的世界位置在哪裡?表面上,台北就像其他華人社會,我們重視家庭、傳統與教育,鼓勵合作而非競爭;但若深入看,台北與其他華人社會很不一樣,因為我們已把近代西方價值融入華人傳統文化。所以我們不是一味跟隨美國、中國大陸或是其他國家的腳步走,而是朝向我們自己融合的價值與信念前進,那就是民主自由、多元開放、人權法治、關懷弱勢、永續經營。我相信,正是因為台北具備了這些價值,所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準。
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堅持價值、繼續前行──台灣已經停滯太久了,我們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解釋問題,更不要製造問題,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進步價值;台北市民投票給我,不是因為我遵守既有的政治規則,或是和現在的政治文化很契合,而是因為我相信人民本來就相信的,並為此挺身而出。
我會繼續奮鬥,同時永遠記得,台北市民選擇了柯文哲,不是要他適應政治文化,而是改變它。
◆《2018升級版 柯語錄》
【試閱1】
「比藍綠更重要的,是黑白;比統獨更重要的,是是非。」
外傳民進黨高層研判最新民調後,認為與其說服基層禮讓台北市長柯文哲,不如自提人選,避免黨內分裂,殃及其他縣市的選票流失,提名政策大逆轉,對此,柯文哲今日還是老話一句,「每天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就好了」,未來是否還會稱自己是「墨綠」,柯文哲說,其實後來發現,「比藍綠更重要是黑白,比統獨更重要是是非」。
【試閱2】
「小確幸將無法成就一個偉大的國家。」
柯文哲回應,美河市案仲裁仍在進行,會盡最大力量爭取,並重申他反對發送一次性禮金,應讓資源做更有效運用,這部分不能退縮。他強調,這是個人政治理念,小確幸無法成就一個偉大的國家,政策應有長遠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