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成癮梅克爾楊双子張忠謀村上春樹制度基因當爸媽過了65歲孫翠鳳屁屁偵探神奇柑仔店最透明的故事心靈工坊全書系聯經暢銷66折起
放入購物車

23.97的海洋哲思課(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廖鴻基

出版社: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11-10

ISBN/ISSN:978986449206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08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23.97,一條隱形的北緯線,
卻讓花蓮港的紅燈塔、南投臺灣地理中心碑,
與彰化芳苑燈塔有了奇妙連結。
登高離岸,一個對山嶺後頭的好奇,
竟讓臺灣東海岸的鯨豚使者,
突圍海島限制,再次啟航,重新看見海洋。

★感動推薦★
「環境自覺」是閱讀這本書深觸於心的共鳴。根植於深層的人文素養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節制簡約美德,讓我們看見環境生態文明的深層扎根。
--宋明峰/光寶科技董事長
《23.97的海洋哲思課》描述我們現在擁有的,在口舌言談愛臺灣之間,必須身體力行去了解這塊土地,並用心去關懷它、保護它。
--林肇睢/臺灣護聖宮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同樣一個人,在面對不同的海洋風景,也會展現如此不同的情感輪廓。在這本書,我看到廖鴻基不同過往的模樣,更深深體會到大海給人的另一種能量與魔力。
--黑糖導演黃嘉俊/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

【本書特色】
■以「走出去、航行出去」的具體行動,化意念為真實。
■分七個單元,皆以海洋視野的創作書寫進行反思,扎根「環境自覺」。
■三十篇富生命力的散文輔以個人攝影,帶領我們穿越海陸邊界,徜徉生命之海。
■隨書附贈《23.97親海體驗》走讀別冊,傳遞零廢棄環境永續的概念。

透過環境自覺,閱讀臺灣
兩座燈塔、兩個地點、一道緯度,勾起海洋作家廖鴻基的好奇,萌發探索臺灣西部海岸的想法。二〇〇三年,廖鴻基組成工作團隊,租用一艘二十噸賞鯨船為工作船,以一個月的時間航繞臺灣一周,執行「繞島計畫。
期望藉由這次行動,突圍海島限制,讓臺灣社會對疆界的思維,從傳統的陸地海岸延伸到沿海,藉以宣示「海洋」應該是島國社會重要的生活領域。
臺灣並不大, 也許可以透過「多認識一座城市」、「多認識一段海岸」、「多認識一片海」……為行動意念,走出去、航行出去,就同廖鴻基所說的「海洋無可預約,但值得期待」。
一起循著作家書寫的路徑,換個角度閱讀島嶼臺灣。

作者簡介:

◎作者/廖鴻基

1957年出生於花蓮,曾從事漁撈,執行鯨豚海上生態調查,創辦臺灣賞鯨活動,創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目前為海洋大學駐校作家。多年來致力於多樣海洋計畫,並將海上生活觀察與感想寫成海洋文學作品。

著作及編著海洋文學作品有二十餘部,多篇作品入選為教科書文章,以其書寫的取材廣闊與描繪之幽深,自成一格,影響深遠。

獲獎:時報文學獎第1 6、1 8 屆散文類評審獎,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1996、1997年最佳書獎,1996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第一屆臺北文學獎文學年金,第12屆賴和文學獎,第12屆巫永福文學獎,2006九歌年度散文獎,2011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年度好文,2016花蓮縣文化薪傳獎,2018年當代臺灣十大散文家,2019吳三連文學獎。

章節試閱
第一章山海環境

第一節

限制或延伸

生長於一邊山、一邊海的東部小城花蓮。

我的家鄉,山海圍繞。

花蓮西邊是高聳蓊鬱的中央山脈,東側是地球上水域面積最大的太平洋,我的生活範圍,大抵落在山、海之間大約五、六公里寬的洄瀾沖積平原上。

生活在山海框圍的環境底下,我常覺得,西邊是一道難以翻越如高牆似的屏障,東側則是無垠無界一去千里,宛若天險阻隔的茫然大海。

如此窄隘的環境底下過日子,年輕時常懷疑,是否自己的發展機會會被現實環境所框限,會不會這輩子都像是被綁手綁腳般無法伸展。

於是,心底常有好奇,山嶺後面...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推薦序︱

SEA HOPE

搭起海洋人文素養與保育實踐的橋梁

光寶科技董事長 宋明峰

「環境自覺」是閱讀廖鴻基老師這本書深觸於心的共鳴。他說:「一個好獵人,必須是個好的生態守護者,因為他們和獵物生活在一起……清楚意識到自己從生態環境中獲得什麼好處,並帶著知恩圖報的情懷,就是『環境自覺』。」如何從生態系統觀來啟動或建構個人、家庭、地區、社會等環境保護素養,乃至關懷跨疆域的地球生態,進而付諸行動?作為企業經營者與地球公民,這也是我長期與夥伴們共同肩負的企業社會責任與生活實踐的一環。

二十一世紀是國際公認的...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透過環境自覺,閱讀臺灣

高山縱列,北迴歸線攔腰通過,緯度跨熱帶與副熱帶,西倚東亞陸棚,東望太平洋,板塊擠壓,地勢拔高放深,造就臺灣有深有淺且極其多樣的邊緣交界性環境與生態。

山海區隔,臺灣這座海島,不僅「東西大不同」,「南北差異多」,而且,幾乎是「一方一特色」。

儘管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臺灣已經不算是小島,但海島環境究竟規模先天不足,陸地面積有限,陸域自然資源有限,這是島國無可豁免的宿命。然而,老天是給了我們開闊豐富的海洋,給了臺灣多種多樣的環境、生態以為彌補。環境與生態的多樣,有利於多種產業...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序
SEA HOPE 搭起海洋人文素養與保育實踐的橋梁____光寶科技董事長 宋明峰
逐夢、築夢的足跡與勇氣____臺灣護聖宮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肇睢
樂於挑戰自我的海洋冒險家____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 黑糖導演黃嘉俊

自序 透過環境自覺,閱讀臺灣

第一章 山海環境
第一節 限制或延伸
第二節 一段航程
第三節 舞臺
第四節 基本情意
第五節 23.97
第六節 地緣

第二章 海岸
第一節 門面或邊陲
第二節 走一段海岸
第三節 侵蝕與堆積
第四節 鳳凰
第五節 漲退之間
第六節 蟹和水鳥
第七節 堤內堤...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