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在台灣,藝術進入社區不管以社區營造、藝術造街、藝術村、藝術節或以公共藝術為名,已累積許多案例,並有許多值得探討的面向。居民/藝術家如何互為主體?透過藝術的地方塑造,反映的是誰的文化?庶民聲音如何透過藝術被聽到?藝術進入社區意義何在?藝術/社區/產業可否兼得?本書由高師大跨藝所針對藝術進入社區產生的不同問題,邀集從北到南到東十個著名案例操作者與理論、行政工作者,一起進行跨領域的對話與反思,並藉此彙整豐富的圖文資料,是關於此課題研究的第一本專書。
作者簡介:
吳瑪俐
藝術家,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著有《德國公共空間藝術新方向》(藝術家,1997)等書,譯有《達達——藝術及反藝術》(藝術家,1988)、《波依斯傳》(藝術家,1991)、《行動藝術》(遠流,1993)、《造型藝術在後資本主義裡的功能》(遠流,1996)、《量繪形貌》(遠流,2004)、《對話性創作》(遠流,2006)等,2005~2007年策劃《嘉義縣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
目錄
編輯手記 4
銘謝 8
文論
另一種「跨領域藝術嘉年華」的操作
——在多元藝術社群與多元小眾間建立交流合作平台的技術 黃海鳴 10
重思台灣的社區參與
——社區建築中「參與」的概念與作法 曾旭正 34
命名的渠道或自然的創造
──公民美學的論述建構及其回應與反思 廖億美 62
藝術介入公共生活
──藝術實踐的社群學習 吳慎慎 82
當居民變成藝術家
——Imposition與Disposition之間的辨證 陳泓易 106
案例
台北公共藝術節的奧德賽之旅
─—記一段追尋公共藝術鄉愁的奇異迷航 吳慧貞 118
邊緣地景的反轉與跨界動員
──基隆河畔的虛擬社區三腳渡 蔡福昌 136
藝術創作與社區主體性
─—寶藏巖聚落藝術實驗行動經驗分析 林毓瓊 146
土溝聚落藝術改造行動
──以竹仔腳為例 林文浹.黃俊豪.陳昱良 170
美麗新世界:藝術介入海安路
──海安路藝術造街始末 杜昭賢 207
──公民美學的孳生與醞釀 賴思儒 213
音樂作為反抗與賦權
──談交工音樂的文化抵抗 鍾秀梅 232
橋仔頭公共空間藝術再造:麻雀愛鳳凰專案
──橋頭鄉整體發展策略 蔣耀賢 247
──橋仔頭的發展和藝術的角色 陳志鵬 251
藝術作為想像的工具與人及其社區
──以高雄市洲仔村社區營造規劃為例 張金玉 264
內埔老街風華再現
──產業藝術再造計畫案例 張新丕、曾琬婷 280
撒下一把多彩的種子
──台東鐵道路廊轉體計畫 趙小菁 294
附錄:反思與對話
台灣社區藝術行動案例調查研究 諮詢座談會 302
編輯手記 4
銘謝 8
文論
另一種「跨領域藝術嘉年華」的操作
——在多元藝術社群與多元小眾間建立交流合作平台的技術 黃海鳴 10
重思台灣的社區參與
——社區建築中「參與」的概念與作法 曾旭正 34
命名的渠道或自然的創造
──公民美學的論述建構及其回應與反思 廖億美 62
藝術介入公共生活
──藝術實踐的社群學習 吳慎慎 82
當居民變成藝術家
——Imposition與Disposition之間的辨證 陳泓易 106
案例
台北公共藝術節的奧德賽之旅
─—記一段追尋公共藝術鄉愁的奇異迷航 吳慧貞 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