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上海、空中、倫敦、曼谷、海上、波士頓、台北、雲端……
本書是候鳥般的褚士瑩,從小至今九個家的故事
要寫給對「家該是什麼樣子」有疑惑的人
-----------------------------------
開羅:混亂的開羅,有一個死人之城。每當我看到活人寄居在死人的家,生死攤在眼前一字排開,我就想起自己當年為什麼要拋下舒適熟悉的生活,以尼羅河畔為家。因為在這裡,對於要如何運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每天都會有全新的體悟。
上海:上海作家陳丹燕受訪時,回憶她八歲那年舉家自北京逃難至上海,父親按家中老小將皮箱從「陳1」寫到「陳11」……「人人都把我當上海人看待,可我家的大箱子知道我們不是。不是上海人,也不是北京人,是跟著箱子的人。」隔天,我就決定逃離上海,連一口箱子都沒帶。
空中:全世界每天都有三、四百萬人搭乘飛機。三、四百萬人,是個比台北市人口還多的城市。每年有超過一百天,我像隻集體飛行的大雁,在空中最狹窄的空間裡,找到最寬廣的家。
倫敦:逃離倫敦的家後,回頭檢視當時的失落感,發現或許是自己的問題。中國人喜歡講五族共和,融合不了就是一種失敗,就像愛與被愛。但是倫敦看得透徹一些,人本來就各自不同,根本不需要像綜合壽司那樣通通排在一個盤子上。
曼谷:在世界太多地方,很多人一旦體會到自己並沒有改變世界的能力,就放棄了原本的夢想。但從來沒想過要改變世界的泰國人,卻相信自己擁有祝福別人的能力,難怪無論貧富,多半快樂。
海上:每在海上航行,就會意識到自己作為地球的過客,人生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其實都沒有那麼重要。海上的家提醒我,世界很大、自己很微渺,所以分分秒秒都要真誠面對自己的生命,做自己喜歡的那個人。
波士頓:就算沙灘旁的老房子終有一天會被底下流過的湧泉拉倒、窗戶玻璃常常離奇破碎,但我還是深感幸福,因為,這是一個可以讓我學休息、做自己的地方,這是一個真正的家。
台北:外婆去世的那天晚上,我夢到她撐著一把黑傘到海邊來找童年的我,她微笑著說:「我活過了,現在輪到你,放手去活你的人生吧!」然後,所有悲傷、罪惡與歉疚,像一群黑壓壓的烏鴉獲得釋放,我往溫暖的海中走去,從此沒有回頭。
雲端:無論海角天涯,我隨時都能回家。這扇通往身心安住的任意門,不是巫術,不是抽象的生活哲學,不是藥物,也不是宗教,而是無線網路。只要我順利登入三個常用的網站,無論身在何處,很奇妙的,我就回家了。
作者簡介:
褚士瑩
不同的生命階段,學習以不同的城市為家,褚士瑩在高雄長大,在台北念書,從埃及開羅到英國倫敦,從泰國曼谷到美國波士頓,從上海到海上,再到空中,直到如今,和其他網民一起,將家搬到了網路上。哪裡才是城市人最真實的家?或許海角天涯,轉身就是家!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于美人
吳淡如
張 正
彭書睿
賴樹盛
各家訪客@留言推薦
名人推薦:于美人
吳淡如
張 正
彭書睿
賴樹盛
各家訪客@留言推薦
章節試閱
〈上海,是過客的家;我們,是家的過客〉摘錄
上海開埠後不久,英國籍猶太人馬勒來到上海,創辦了經營航運業的洋行,到一九二○年,已擁有海船十七條,總噸位五.三萬噸。不久,馬勒又在上海創辦馬勒機器造船公司,雇用兩千多名員工,是當時上海最大的造船廠之一。
以航運起家的馬勒家族,對船舶懷有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們的房子外觀取自「北歐海盜」的北歐風格,裡面的裝潢就像是一艘豪華郵輪,在樓梯口設有裝飾性圓形穹,仿佛船上的密封窗。這房子就是現在上海最著名的「馬勒別墅」。
奇幻的巨鹿路
我在上海的家就在馬勒別墅後面,建築風格也配合馬勒別墅。從我的窗戶往下看,當時的別墅已經變成了上海市共青團機關的一個辦公室,如今已變身成為一家五星級精品酒店。
我家所在的這條小馬路,叫作巨鹿路,是上海靜安區一條充滿各種過去的街道。上海雖然有許多幽靜的小馬路,但能夠讓人留戀的卻不多,巨鹿路算是其中一條。
在這裡生活的那段日子,感覺很不真實,像是通過時光隧道,活在上海的過去。
當時的我,從北京帶著一口皮箱搬到上海來,什麼家具都沒有,租了在馬勒別墅旁邊的公寓以後,懶得多想,第一件事情就是到IKEA買了些可有可無的家具,那是我這輩子唯一一次住在全套IKEA家具的屋裡。客廳的藍色沙發、臥房裡組合沙發床、藍色的床單、藍色的塑膠杯子、藍色的盤子,還有許多不像樣的餐具,就連燭台裡面點的蠟燭,也都是同一趟在IKEA買的,感覺上每樣東西都輕飄飄的,充滿鮮豔的IKEA塑料,不像想在這裡安居下來的人。
逃離上海
剛移居到上海的時候,我試著用喜歡北京「胡同」的心情,來愛惜著「弄堂」,但是很快的,我就發現了上海弄堂缺少北京胡同的悠久歷史,有的是商業文化的氣息,對生活於舊弄堂的上海人而言,它不僅是人們共同居住的空間,更是上海的微血管,裡面留著的血液是一種看得見的往事跟記憶,布滿在全城市需要養分的地方。
弄堂不中不西,既不是中國傳統南方民居,也不是西方建築,在上海人眼中,既非傳統中國風味,在異國租界,也不是道地的洋房。弄堂就像上海人,曖昧而辛酸,說出了上海人不東不西的夢想與希望。弄堂保持著日常生活的實用,踏實而安詳,不亢不卑,但沒有人能真心說自己愛上弄堂。
生活在上海的我,即使不在巨鹿路,日日夜夜也還在極富殖民色彩的外灘、租界生活,因此也跟著像在弄堂生活的上海人那樣,變得焦慮起來。
上海摩登的外表下有著粗俗的底層,既自卑又自大,又銳利又害怕受傷,我一個外人,就算看在眼裡,也不忍苛責。就像一張法式可麗餅,浮華裝飾的西方包裝裡,填了些敦厚實在的草根餡料,平庸、俗麗,向物質主義毫不抵抗的屈服,卻還理直氣壯,氣定神閒,不像北京人對道德正義跟傳統有著強烈的熱情,上海人的熱情,通通消耗在日常生活對物質的強烈慾望裡了。可是我沒有這種在上海求生的堅強意志,所以只在這樣的衝突中,變得更加困惑、更加焦慮。
這焦慮到了飽和的程度時,我終於逃離上海。
遺落的一只皮箱
決定離開上海的那天,我記得自己像個逃亡的小資產階級,說不出來的慌張,打電話給天天來家裡幫我打掃做飯的龐阿姨,說要搬離上海了,請她帶著親戚朋友到我家來,把一屋子的IKEA搬回她居住的弄堂去。我沒有說為什麼要離開,龐阿姨也沒有多問。當時要是她真的問起來,恐怕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因為確實沒有個具體可以稱為「原因」的東西,能夠解釋給在上海弄堂裡土生土長、一輩子力爭上游、努力掙錢的龐阿姨。
如果真有什麼勉強可以稱為原因的,那應該是在報上,讀到九○年代以一系列描寫上海風情和女性傳記而成為暢銷作家的陳丹燕,接受採訪說的一番話。
這天早晨,我在巨鹿路的家中醒來,初春的陽光美麗如畫,我如常從信箱取了報紙,踩著法國梧桐樹投在紅磚道上的金色銅板,到馬勒別墅旁邊一家日本人開的小店吃西式早餐。打開報紙,一九五八年出生在北京的陳丹燕,回憶她自己八歲那年舉家自北京逃難至上海的往事。她的父親在逃難時,按家中老小將皮箱從「陳1」寫到「陳11」,她在採訪中說:「人人都把我當上海人看待,可我家的大箱子知道我們不是。不是上海人,也不是北京人,是跟著箱子的人。」
當時二十多歲的我,心裡突然一懍。
就這樣,我匆匆逃難,將離不開上海的異鄉人,留在愛爾蘭酒吧中。
當時我覺得回到美國,無非跟公司人事部說明一下我選擇離開上海,很快就會回上海來善後,但萬萬沒想到,我就這樣一去不返。回到美國後,很快就離開這家公司,再也沒有回過巨鹿路的家。原本幾乎天天打的龐阿姨家的電話,不知怎麼很快就忘記了,怎麼樣也想不起來,這才發現雖然她就住在巨鹿路上,但我從來不知道她住在哪個弄堂,所以就算我想也找不到她。不知不覺中,租約想必到期,直到現在,再也沒有見過那口留在上海的皮箱。
一開始,我還常常想起被我慌亂中遺棄在巨鹿路家中的皮箱。每回找不到什麼重要的東西,就懷疑在那口皮箱中,在聊天時,也偶爾會跟朋友說起那口皮箱裡頭的家當,甚至因此做了幾個惡夢,但久而久之,那口皮箱裡頭究竟有些什麼東西,我慢慢想不起來了,到最後,甚至究竟是否有那口皮箱的存在,都變得不大能夠確定了。
雖然沒有了一整個皮箱裡重要的東西,我的人生也就這樣繼續了。
多年之後,我以完全不同的身分,又回到上海出差,我還是懷念巨鹿路,特地找了附近一個聽說是余秋雨跟朋友投資的小旅館,窗外就是美麗的法國梧桐樹。也特別空出一個晴天的下午,像進行某種儀式般,回到巨鹿路從頭到尾走一趟,有些老地方仍在,也有很多不復辨認。經過小菜市場的時候,我的眼角閃過龐阿姨的影像,腦海裡出現那口失落在地球表面的皮箱,掙扎了一會兒,我決定跨步前行──我已經離開上海,上海再也不是我的家了,上海從來就不是我的家,也不是任何人的家,家終要裝進一只皮箱裡,皮箱只會更加提醒著我作為旅人的過客身分。在上海,人人都是過客,不需要一只皮箱做更多的提醒,我的故鄉,在別的地方。
原本跟著箱子四處找家的人,有一天,突然放下箱子,繼續往前走,這下才真正自由了。
〈上海,是過客的家;我們,是家的過客〉摘錄
上海開埠後不久,英國籍猶太人馬勒來到上海,創辦了經營航運業的洋行,到一九二○年,已擁有海船十七條,總噸位五.三萬噸。不久,馬勒又在上海創辦馬勒機器造船公司,雇用兩千多名員工,是當時上海最大的造船廠之一。
以航運起家的馬勒家族,對船舶懷有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們的房子外觀取自「北歐海盜」的北歐風格,裡面的裝潢就像是一艘豪華郵輪,在樓梯口設有裝飾性圓形穹,仿佛船上的密封窗。這房子就是現在上海最著名的「馬勒別墅」。
奇幻的巨鹿路
我在上海的家就在馬勒別墅後面,建...
目錄
作者序/我是幸福的閑古鳥
CH1-開羅,我的解放廣場
CH2-上海,是過客的家;我們,是家的過客
CH3-天空之城,最小也最大的家
CH4-倫敦,離開後才開始想念的疏離城市
CH5-曼谷的家,NGO工作者的免費客棧
【訪客留言】賴樹盛
CH6-水手的家,看盡人間百態
【訪客留言】彭書睿
CH7-波士頓,踏沙行、學休息、做自己
CH8-台北,外婆的安養中心
【訪客留言】張 正
CH9-雲端,無比真實的家
作者序/我是幸福的閑古鳥
CH1-開羅,我的解放廣場
CH2-上海,是過客的家;我們,是家的過客
CH3-天空之城,最小也最大的家
CH4-倫敦,離開後才開始想念的疏離城市
CH5-曼谷的家,NGO工作者的免費客棧
【訪客留言】賴樹盛
CH6-水手的家,看盡人間百態
【訪客留言】彭書睿
CH7-波士頓,踏沙行、學休息、做自己
CH8-台北,外婆的安養中心
【訪客留言】張 正
CH9-雲端,無比真實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