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560
優惠價: 7 折, NT$ 392
做一個與世隔絕的和平之島僅是幻想
無論如何,島國必須與世界一起生活
再大的難關,只要「底氣」猶在,就能創造舞台
了解日本政治、經濟、社會與精神的經典之作
反思島國台灣之處境與未來的一面鏡像
《大和魂》2020年全新增訂版,再添新章〈元年〉
日本歷經戰爭、震災與不景氣,
卻一次次挺過災難,正因有著不容忽視的底氣。
近現代日本絕非你想像中的日本,
它歷經的迷失、掙扎與追尋,也正是其他國家即將面臨的,
在全球迎來後疫情時代之際,
且觀且想日本將如何重塑島國韌性,再譜令和新章。
專文推薦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何思慎/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島國意謂一個自外於世界的島嶼,也可以是一個與世界接軌的島嶼,以日本而言,我們的島嶼心態,使人往往相信我們可以回到過去,做一個與世隔絕的和平之島,但那是不可能的,也從沒發生過,連江戶時期都沒有。日本與世隔絕是幻想。我認為那是危險的。我們回不到江戶時期,不能將自己與外界隔絕。無論如何,我們必須和世界一起生活。」
90年代泡沫崩壞以來,日本陷入了所謂「失落的十年」,在一蹶不振的經濟之外,也逐步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困境、日漸稀薄的國際能見度以及搖擺不定的國內政策。於是,失落了一個又一個十年後,在外界眼中,日本不再獨霸亞洲,一方面疲於討好善變的美國,另一方面又得防備崛起的中國,捉襟見肘,疲態盡露。然而,2011年的地震、海嘯與核災三重災難,卻讓人們重新認識日本面對逆境的本事。本書作者凌大為(David Pilling)即以此為切入點,重新檢視所謂「失落的數十年」這樣的說法,透過政治、經濟、社會等面向的近距離觀察與第一線採訪,帶領讀者貼近島國的脈動,重新給予日本更正確的評價。
開篇從311地震後歷經海嘯肆虐的岩手縣陸前高田市出發,凌大為親自造訪這個受災嚴重的小鎮從事第一手報導,透過當地災民的口中獲悉海嘯侵襲的真實情況。政治方面,他重新考察小泉純一郎這位「捲髮的武士」當年席捲日本的個人魅力及他未竟的改革;經濟方面,他尋求各家之言,分析日本經濟局勢,認為後泡沫時代以來的經濟情況其實並不如外界想像的悲觀;社會方面,則採訪了當年在伊拉克人質事件中死裡逃生的今井紀明,揭露日本集體社會所謂「自我負責」的輿論風潮。
凌大為亦訪談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爬梳其成長的60年代乃至關鍵的1995年的時代變化,而愈來愈多的約聘人員,愈來愈少的正式職缺,不斷製造窮忙族的日本社會導致年輕人看似獲得自由,實則失去了保障;從桐野夏生的《OUT》到伊藤詩織的《黑箱》,小池百合子口中「鐵板一塊」的日本性別天花板,又是否終於逐漸崩塌?此外,建立在虛假概念上的「日本人論」、修正主義歷史觀的論點、導致核災事件難以究責的「文化缺陷」、沖繩的美軍基地問題、日本與美中之間錯綜的外交關係等,都是本書著墨的焦點,新增篇章中更逐步探索了東京奧運的前世今生。
凌大為在書中深入政界、財經界、學院、市井與災區等,訪談政治家、學者、企業家、社運人士、市民和災民,掌握了政經、社會、心理等各個層面,深入探究在所謂失落了數個十年後,如今的日本懷有怎樣的心緒,又是如何摩拳擦掌,準備一躍而起。
推薦人
村上龍/《寄物櫃的嬰孩》作者
船橋洋一/亞洲太平洋委員會主席
歐逸文(Evan Osnos)/《紐約客》撰稿人
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雲圖》作者
艾德華.盧斯(Edward Luce)/《印度的奇特崛起》作者
肯尼斯.派爾(Kenneth Pyle)/華盛頓大學名譽教授
傑瑞德.寇蒂斯(Gerald L. Curtis)/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
卡爾.伍夫倫(Karel van Wolferen)/《日本國力之謎》作者
《金融時報》、《經濟學人》、《每日電訊報》、《衛報》、《觀察家報》、《泰晤士報》、《紐約客》、《洛杉磯書評》、《柯克斯評論》、《書單》、《出版人週刊》、《旁觀者》、《新政治家》、
《日本時報》
作家學者齊聲讚譽
無論是書寫泡沫及其過後揮之不去的通貨緊縮,還是2011年的東北地震與福島核災,凌大為以親身經驗如實揭露了日本的真實狀況。
──村上龍/《寄物櫃的嬰孩》作者
本書對當代日本所謂(好幾個)失落的十年做了再一次的精采評估,作者結合歷史學家的視野廣度、人類學家的清晰頭腦、研究者對於問題意識的精熟了解、經濟學家對金錢流向的領悟,以及一流記者對於政治主張為人類帶來哪些影響的好奇心,最終成就了這本深入敏銳、內容豐富且具獨立思維的書,凡是想了解現代日本以及它在世界上不確定位置的讀者,都該讀讀本書。我毫不遲疑地推薦它。
──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
《雲圖》(Cloud Atlas)作者
像凌大為這樣以鮮活方式和人道觀點記述日本的書,是我們所需要的。他把晴天霹靂的悲劇和靜謐的時刻做了無懈可擊的結合,展現他對自己深知的這個國家最核心的動態。他將精準分析配上低調的一手報導,讓他筆下的作家、農民和政治人物,在書頁當中以日本脆弱的力氣及其對新生的追尋而奮鬥不懈。
──歐逸文(Evan Osnos)
《紐約客》(The New Yorker)撰稿人
書寫日本的作者往往只觸及經濟或文化的皮相,而凌大為是少數深入兩者,並神奇地將它們喚醒的人──有時甚至在同一個句子中。在專業分工的年代,凌大為的文字令我們想起為何高水準的新聞報導無可替代。如果你只有時間讀一本關於日本的書,你應該從本書開始、本書結束。
──艾德華.盧斯(Edward Luce)/《印度的奇特崛起》
(In Spite of the Gods: The Strange Rise of Modern India)作者
凌大為是位饒富天分的作家。他從多年的報導經驗中,為當代日本及其人民打造了一幅有趣且鞭辟入裡的寫照,我對於他從訪談日本各行各業領導者與平民中獲得的精闢見解感到敬佩,如果你只能讀一本關於今日日本的書,這本就是了。
──肯尼斯.派爾(Kenneth Pyle)/華盛頓大學名譽教授
本書是凌大為的重大成就。他用清晰動人的散文體帶領讀者深入日本,對於大眾普遍認為近代日本歷史充滿逆境與失敗,提出具體的反證。他對這個了不起的國家提出思慮周詳與平衡的評價。若想了解日本如何成為世界前幾大經濟體,以及為何未來仍將如此,我高度推薦本書。
──傑瑞德.寇蒂斯(Gerald L. Curtis)/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
《日本政治之邏輯》(The Logic of Japanese Politics)作者
凌大為的著作讀來就像一本(寫得很好的)遊記,他不僅行遍日本,也進入日本的歷史,一再使我立即陷入他挑動的氣氛中。那是他透過數千日本人之口述說他們所見所思而營造的,一部分非常嚴肅,例如當他報導2011年的海嘯浩劫和福島災難,以及日本人堅忍不拔的事例時。他有時會開開玩笑,有時又會用真憑實據來佐證,乍看會引發爭論,其實是讓讀者再次思考。這是高階的新聞處理方式,一場博學之旅,步調一致且永不乏味。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在透徹的調查中,凌大為已經包羅日本專家認為所有該了解的當今和近代的日本。
──卡爾.伍夫倫(Karel van Wolferen)
《日本國力之謎》(The Enigma of Japanese Power)作者
這是第一本說明日本失落的幾十年的突破性著作,凌大為是我們這個年代最敏銳的亞洲觀察家和記者,對這個時代做出了深刻且引人入勝的描述,讓人想起道爾(John Dower)的同類型巨著《擁抱戰敗》(Embracing Defeat)。
──船橋洋一/亞洲太平洋委員會(Asia Pacific Initiative)主席
各界媒體一致推薦
凌大為是優秀的作家,已經熟悉日本的讀者將會更了解日本,至少學會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日本這個國家。對不太熟悉日本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是最好的入門。凌大為的《底氣》是重要且迫切必讀的作品。
──《洛杉磯書評》(The 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一位訪日的北英格蘭議員對東京的燈火通明和車水馬龍感到目眩神迷,凌大為在書中引述了他的話道:「假如這叫不景氣,那我要。」這本關於日本的書充滿閱讀樂趣和出色觀點,最棒的是凌大為用日本的真實狀況和實際成就,針對外界宣稱的失落二十年提出反證。
──《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
《金融時報》的主編凌大為是讀者最佳的嚮導。當西方新聞工作者多半以膚淺的方式報導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凌大為的洞察實屬稀有。書中的受訪者都經過精挑細選,再加上優秀的報導文學和實證的撿擇。……他確實讓人讚嘆。小說家村上春樹對他說:「我們富有的時候,我痛恨這個國家。」寫得真好,非常可貴。
──《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
具權威性與娛樂性……凌大為舉出一些軼事,巧妙說明歷史洪流……本書揭開了日本人令人好奇的魅力,幫助外人更了解日本人。
──《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最終是反轉逆境。這本書精彩描述了日本311地震,而這場地震既是日本經濟不振的託辭,本身也是個論題,因為作者的理論是,儘管令人驚懼,然而數年前的這場三重災難既沒有對日本經濟造成嚴重影響,也不是非常新奇的事,這會讓所有認為311地震將為日本現代歷史帶來第三次重大轉變的人感到失望。前兩次轉變,一是1860年代大政奉還之後門戶洞開,一是1945年後的經濟和民主奇蹟,舊政權在這兩次轉變中都崩壞瓦解,導致新的開始變得勢不可免。而現代的311地震一如作者正確的觀察,與前兩次極為不同。日本是演化而非革命的文化,經由數不清的一步一腳印來展現進步,而不是大躍進。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凌大為寫了一本關於當代日本的傑作,比我讀過的同類書籍更能讓讀者穿透日本社會的表面。
──《日本時報》(Japan Times)
凡是想多了解這個全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人──包括它的歷史、變動中的社會形式,以及和鄰國的齟齬──這本書是必讀的。本書完美結合了資料分析、生動的對話以及個人軼聞。
──《泰晤士報》(The Times)
本書針對當代日本提出決定性的觀點,描繪其錯綜複雜和改變的可能性,作者的敘事清晰,並透過學者、青少年、家庭主婦和政治人物等多元的受訪者,生動且充滿熱情地證實了日本的文化矛盾、野心和生存策略。
──《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凌大為對文章架構的掌握能力令人羨慕……書中的故事發人深省且文筆優美。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在解釋日本令人不解之處方面,深具權威性與娛樂性。
──《衛報》(The Guardian)
凌大為對(日本的)經濟緊縮和社會與政治停滯不前,做了精闢的重新評價。
──《旁觀者》(The Spectator)
深度探索並以精闢洞見描繪當代的日本。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生動描述逆轉勝的過程。
──《書單》(Booklist)
作者簡介:
凌大為David Pilling
《金融時報》非洲版主編暨專欄作家。曾任亞洲版主編,2002至2008年擔任駐東京辦公室主任。所撰寫的日本專題報導及亞洲每週專欄獲得亞洲出版協會獎(Society of Publishers in Asia Awards)、英國報刊年度評論獎(Editorial Intelligence Comment Awards)等諸多獎項肯定。目前住在倫敦,但經常走訪非洲。
譯者簡介:
陳正芬
專職譯者,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會計碩士。譯有《發現你的經濟天才》、《達蜜經濟學》、《關懷的力量》等。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優惠價: 7 折, NT$ 392 NT$ 560
做一個與世隔絕的和平之島僅是幻想
無論如何,島國必須與世界一起生活
再大的難關,只要「底氣」猶在,就能創造舞台
了解日本政治、經濟、社會與精神的經典之作
反思島國台灣之處境與未來的一面鏡像
《大和魂》2020年全新增訂版,再添新章〈元年〉
日本歷經戰爭、震災與不景氣,
卻一次次挺過災難,正因有著不容忽視的底氣。
近現代日本絕非你想像中的日本,
它歷經的迷失、掙扎與追尋,也正是其他國家即將面臨的,
在全球迎來後疫情時代之際,
且觀且想日本將如何重塑島國韌性,再譜令和新章。
專文推薦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何思慎/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島國意謂一個自外於世界的島嶼,也可以是一個與世界接軌的島嶼,以日本而言,我們的島嶼心態,使人往往相信我們可以回到過去,做一個與世隔絕的和平之島,但那是不可能的,也從沒發生過,連江戶時期都沒有。日本與世隔絕是幻想。我認為那是危險的。我們回不到江戶時期,不能將自己與外界隔絕。無論如何,我們必須和世界一起生活。」
90年代泡沫崩壞以來,日本陷入了所謂「失落的十年」,在一蹶不振的經濟之外,也逐步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困境、日漸稀薄的國際能見度以及搖擺不定的國內政策。於是,失落了一個又一個十年後,在外界眼中,日本不再獨霸亞洲,一方面疲於討好善變的美國,另一方面又得防備崛起的中國,捉襟見肘,疲態盡露。然而,2011年的地震、海嘯與核災三重災難,卻讓人們重新認識日本面對逆境的本事。本書作者凌大為(David Pilling)即以此為切入點,重新檢視所謂「失落的數十年」這樣的說法,透過政治、經濟、社會等面向的近距離觀察與第一線採訪,帶領讀者貼近島國的脈動,重新給予日本更正確的評價。
開篇從311地震後歷經海嘯肆虐的岩手縣陸前高田市出發,凌大為親自造訪這個受災嚴重的小鎮從事第一手報導,透過當地災民的口中獲悉海嘯侵襲的真實情況。政治方面,他重新考察小泉純一郎這位「捲髮的武士」當年席捲日本的個人魅力及他未竟的改革;經濟方面,他尋求各家之言,分析日本經濟局勢,認為後泡沫時代以來的經濟情況其實並不如外界想像的悲觀;社會方面,則採訪了當年在伊拉克人質事件中死裡逃生的今井紀明,揭露日本集體社會所謂「自我負責」的輿論風潮。
凌大為亦訪談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爬梳其成長的60年代乃至關鍵的1995年的時代變化,而愈來愈多的約聘人員,愈來愈少的正式職缺,不斷製造窮忙族的日本社會導致年輕人看似獲得自由,實則失去了保障;從桐野夏生的《OUT》到伊藤詩織的《黑箱》,小池百合子口中「鐵板一塊」的日本性別天花板,又是否終於逐漸崩塌?此外,建立在虛假概念上的「日本人論」、修正主義歷史觀的論點、導致核災事件難以究責的「文化缺陷」、沖繩的美軍基地問題、日本與美中之間錯綜的外交關係等,都是本書著墨的焦點,新增篇章中更逐步探索了東京奧運的前世今生。
凌大為在書中深入政界、財經界、學院、市井與災區等,訪談政治家、學者、企業家、社運人士、市民和災民,掌握了政經、社會、心理等各個層面,深入探究在所謂失落了數個十年後,如今的日本懷有怎樣的心緒,又是如何摩拳擦掌,準備一躍而起。
推薦人
村上龍/《寄物櫃的嬰孩》作者
船橋洋一/亞洲太平洋委員會主席
歐逸文(Evan Osnos)/《紐約客》撰稿人
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雲圖》作者
艾德華.盧斯(Edward Luce)/《印度的奇特崛起》作者
肯尼斯.派爾(Kenneth Pyle)/華盛頓大學名譽教授
傑瑞德.寇蒂斯(Gerald L. Curtis)/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
卡爾.伍夫倫(Karel van Wolferen)/《日本國力之謎》作者
《金融時報》、《經濟學人》、《每日電訊報》、《衛報》、《觀察家報》、《泰晤士報》、《紐約客》、《洛杉磯書評》、《柯克斯評論》、《書單》、《出版人週刊》、《旁觀者》、《新政治家》、
《日本時報》
作家學者齊聲讚譽
無論是書寫泡沫及其過後揮之不去的通貨緊縮,還是2011年的東北地震與福島核災,凌大為以親身經驗如實揭露了日本的真實狀況。
──村上龍/《寄物櫃的嬰孩》作者
本書對當代日本所謂(好幾個)失落的十年做了再一次的精采評估,作者結合歷史學家的視野廣度、人類學家的清晰頭腦、研究者對於問題意識的精熟了解、經濟學家對金錢流向的領悟,以及一流記者對於政治主張為人類帶來哪些影響的好奇心,最終成就了這本深入敏銳、內容豐富且具獨立思維的書,凡是想了解現代日本以及它在世界上不確定位置的讀者,都該讀讀本書。我毫不遲疑地推薦它。
──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
《雲圖》(Cloud Atlas)作者
像凌大為這樣以鮮活方式和人道觀點記述日本的書,是我們所需要的。他把晴天霹靂的悲劇和靜謐的時刻做了無懈可擊的結合,展現他對自己深知的這個國家最核心的動態。他將精準分析配上低調的一手報導,讓他筆下的作家、農民和政治人物,在書頁當中以日本脆弱的力氣及其對新生的追尋而奮鬥不懈。
──歐逸文(Evan Osnos)
《紐約客》(The New Yorker)撰稿人
書寫日本的作者往往只觸及經濟或文化的皮相,而凌大為是少數深入兩者,並神奇地將它們喚醒的人──有時甚至在同一個句子中。在專業分工的年代,凌大為的文字令我們想起為何高水準的新聞報導無可替代。如果你只有時間讀一本關於日本的書,你應該從本書開始、本書結束。
──艾德華.盧斯(Edward Luce)/《印度的奇特崛起》
(In Spite of the Gods: The Strange Rise of Modern India)作者
凌大為是位饒富天分的作家。他從多年的報導經驗中,為當代日本及其人民打造了一幅有趣且鞭辟入裡的寫照,我對於他從訪談日本各行各業領導者與平民中獲得的精闢見解感到敬佩,如果你只能讀一本關於今日日本的書,這本就是了。
──肯尼斯.派爾(Kenneth Pyle)/華盛頓大學名譽教授
本書是凌大為的重大成就。他用清晰動人的散文體帶領讀者深入日本,對於大眾普遍認為近代日本歷史充滿逆境與失敗,提出具體的反證。他對這個了不起的國家提出思慮周詳與平衡的評價。若想了解日本如何成為世界前幾大經濟體,以及為何未來仍將如此,我高度推薦本書。
──傑瑞德.寇蒂斯(Gerald L. Curtis)/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
《日本政治之邏輯》(The Logic of Japanese Politics)作者
凌大為的著作讀來就像一本(寫得很好的)遊記,他不僅行遍日本,也進入日本的歷史,一再使我立即陷入他挑動的氣氛中。那是他透過數千日本人之口述說他們所見所思而營造的,一部分非常嚴肅,例如當他報導2011年的海嘯浩劫和福島災難,以及日本人堅忍不拔的事例時。他有時會開開玩笑,有時又會用真憑實據來佐證,乍看會引發爭論,其實是讓讀者再次思考。這是高階的新聞處理方式,一場博學之旅,步調一致且永不乏味。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在透徹的調查中,凌大為已經包羅日本專家認為所有該了解的當今和近代的日本。
──卡爾.伍夫倫(Karel van Wolferen)
《日本國力之謎》(The Enigma of Japanese Power)作者
這是第一本說明日本失落的幾十年的突破性著作,凌大為是我們這個年代最敏銳的亞洲觀察家和記者,對這個時代做出了深刻且引人入勝的描述,讓人想起道爾(John Dower)的同類型巨著《擁抱戰敗》(Embracing Defeat)。
──船橋洋一/亞洲太平洋委員會(Asia Pacific Initiative)主席
各界媒體一致推薦
凌大為是優秀的作家,已經熟悉日本的讀者將會更了解日本,至少學會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日本這個國家。對不太熟悉日本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是最好的入門。凌大為的《底氣》是重要且迫切必讀的作品。
──《洛杉磯書評》(The 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一位訪日的北英格蘭議員對東京的燈火通明和車水馬龍感到目眩神迷,凌大為在書中引述了他的話道:「假如這叫不景氣,那我要。」這本關於日本的書充滿閱讀樂趣和出色觀點,最棒的是凌大為用日本的真實狀況和實際成就,針對外界宣稱的失落二十年提出反證。
──《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
《金融時報》的主編凌大為是讀者最佳的嚮導。當西方新聞工作者多半以膚淺的方式報導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凌大為的洞察實屬稀有。書中的受訪者都經過精挑細選,再加上優秀的報導文學和實證的撿擇。……他確實讓人讚嘆。小說家村上春樹對他說:「我們富有的時候,我痛恨這個國家。」寫得真好,非常可貴。
──《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
具權威性與娛樂性……凌大為舉出一些軼事,巧妙說明歷史洪流……本書揭開了日本人令人好奇的魅力,幫助外人更了解日本人。
──《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最終是反轉逆境。這本書精彩描述了日本311地震,而這場地震既是日本經濟不振的託辭,本身也是個論題,因為作者的理論是,儘管令人驚懼,然而數年前的這場三重災難既沒有對日本經濟造成嚴重影響,也不是非常新奇的事,這會讓所有認為311地震將為日本現代歷史帶來第三次重大轉變的人感到失望。前兩次轉變,一是1860年代大政奉還之後門戶洞開,一是1945年後的經濟和民主奇蹟,舊政權在這兩次轉變中都崩壞瓦解,導致新的開始變得勢不可免。而現代的311地震一如作者正確的觀察,與前兩次極為不同。日本是演化而非革命的文化,經由數不清的一步一腳印來展現進步,而不是大躍進。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凌大為寫了一本關於當代日本的傑作,比我讀過的同類書籍更能讓讀者穿透日本社會的表面。
──《日本時報》(Japan Times)
凡是想多了解這個全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人──包括它的歷史、變動中的社會形式,以及和鄰國的齟齬──這本書是必讀的。本書完美結合了資料分析、生動的對話以及個人軼聞。
──《泰晤士報》(The Times)
本書針對當代日本提出決定性的觀點,描繪其錯綜複雜和改變的可能性,作者的敘事清晰,並透過學者、青少年、家庭主婦和政治人物等多元的受訪者,生動且充滿熱情地證實了日本的文化矛盾、野心和生存策略。
──《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凌大為對文章架構的掌握能力令人羨慕……書中的故事發人深省且文筆優美。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在解釋日本令人不解之處方面,深具權威性與娛樂性。
──《衛報》(The Guardian)
凌大為對(日本的)經濟緊縮和社會與政治停滯不前,做了精闢的重新評價。
──《旁觀者》(The Spectator)
深度探索並以精闢洞見描繪當代的日本。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生動描述逆轉勝的過程。
──《書單》(Booklist)
作者簡介:
凌大為David Pilling
《金融時報》非洲版主編暨專欄作家。曾任亞洲版主編,2002至2008年擔任駐東京辦公室主任。所撰寫的日本專題報導及亞洲每週專欄獲得亞洲出版協會獎(Society of Publishers in Asia Awards)、英國報刊年度評論獎(Editorial Intelligence Comment Awards)等諸多獎項肯定。目前住在倫敦,但經常走訪非洲。
譯者簡介:
陳正芬
專職譯者,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會計碩士。譯有《發現你的經濟天才》、《達蜜經濟學》、《關懷的力量》等。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