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章 電路技術之進步與嶄新之雜訊問題1-11.1 電子機器之數位化1-11.2 數位電路之進步(高積體化、高速化、移動化)1-21.3 電磁環境之高密度化1-41.4 數位雜訊之抗擾性1-61.5 嶄新之雜訊問題1-72章 雜訊問題之基礎與EMC2-12.1 雜訊與信號2-12.2 EMC與雜訊2-22.3 EMC之歷史2-42.4 雜訊與數位式電路之誤動作2-62.5 類比電路與數位電路2-81.6 雜訊發生源與雜訊環境2-113章 雜訊之物理模型3-13.1 雜訊之產生與傳遞3-13.2 雜訊之記述3-23.2.1 頻率定域表現3-43.2.2 時間定域表現3-53.2.3 雜訊振幅之表現3-53.2.4 分布之測試(參照圖3.5)3-63.2.5 雜訊之分類3-73.3 脈衝雜訊與其發生源3-83.3.1 脈衝雜訊3-83.3.2 脈衝雜訊之產生源3-103.4 雜訊之機率密度函數3-123.4.1 雜訊之機率性表現3-123.4.2 雜訊之機率分布3-133.5 雜訊之耦合3-154章 有關減低雜訊之基本技術4-14.1 有關機器之雜訊產生與其雜訊之傳導路徑4-14.1.1 傳播於空中之雜訊4-34.1.2 經由共通阻抗傳導之雜訊4-44.1.3 傳導於導線上之雜訊4-54.2 屏蔽(shield)4-84.2.1 靜電屏蔽(staticshield)4-84.2.2 磁性屏蔽(magneticshield)4-104.2.3 電磁屏蔽(electromagneticshield)4-134.3 接 地4-224.3.1 接地之目的與種類4-224.3.2 單點接地與多點接地4-244.3.3 功率電路與電子電路之接地4-254.3.4 外界信號線之接地4-274.4 濾波器4-284.4.1 針對差動模式與共同模式之濾波器4-284.4.2 AC線路濾波器4-314.5 電 纜4-324.5.1 電纜之種類4-334.5.2 電纜之共振與雜訊感應4-355章 數位電路之雜訊減低技術5-15.1 有關IC之雜訊減低技術5-15.1.1 有關IC之接地雜訊5-15.1.2 有關IC之電源雜訊5-55.1.3 有關IC輸入輸出信號之波形改善5-75.2 有關PC基板實裝設計之雜訊減低技術5-105.2.1 PC基板之基本特性5-105.2.2 有關PC基板之接地雜訊5-125.2.3 電源雜訊5-135.2.4 反射之發生原理與對策5-185.2.5 串音之產生與對策5-265.2.6 有關PC基板之EMI對策5-315.3 有關電路設計之雜訊減低技術5-345.3.1 針對可抗雜訊之元件加以防護5-345.3.2 降低電路之阻抗5-365.3.3 信號之同步化5-385.3.4 針對信號上升遲緩之注意5-405.3.5 靈活運用信號之H/L有源化5-425.3.6 利用信號優點之雜訊對策5-425.4 經由軟體之雜訊減低技術5-435.4.1 程式之狂飆對策5-435.4.2 錯誤核對與復原5-455.4.3 經由再度讀取資料之雜訊對策5-475.4.4 資料之收集與發生雜訊時之時程控制5-485.4.5 經由A-D資料變換處理之抗雜訊性提升5-486章 數位電子機器、系統之雜訊減低技術6-16.1 電子機器之形態6-16.2 從單體數位電子機器所釋放雜訊之抑制6-26.2.1 釋放雜訊之機構6-26.2.2 雜訊源之特定與隔離6-46.2.3 電流之抑制6-56.2.4 經由濾波藉以屏蔽雜訊電流6-86.2.5 經由電磁屏蔽可以抑制電磁場之釋放6-106.2.6 抑制雜訊被釋放至電源線路6-126.2.7 針對電源線路之高頻波釋放及閃爍抑制6-156.2.8 針對空中之雜訊釋放與抑制6-166.3 強化單體電子機器之抗擾性6-226.3.1 外界雜訊源之種類6-226.3.2 雜訊對電子機器之影響6-236.3.3 從電源線路入侵之雜訊對策6-256.3.4 從信號線路所入侵之雜訊對策6-286.3.5 針對從框體、接地線入侵之雜訊對策6-296.3.6 針對直接從空中入侵之雜訊對策6-316.3.7 電源變動對策6-326.4 系統位階之EMC設計技術6-336.4.1 系統之定義6-336.4.2 構成機器之選定與佈置6-336.4.3 被當作系統之EMC適合性評價6-366.4.4 經由數位處理之雜訊對策6-386.5 設置環境與雜訊對策6-396.5.1 設置環境與雜訊6-396.5.2 可攜型機器與固定型機器6-427章 有關EMC之規章與評價7-17.1 規章之著眼點7-17.1.1 產品之全球化與針對產品安全之關心7-17.1.2 各國EMC規章之種類與規章對象7-27.1.3 適合性設計之宣言步驟7-37.1.4 國際性基準與國際規格7-47.2 規章與規格7-77.2.1 規格之定位7-77.2.2 針對電源線路之雜訊放射試驗規格7-87.2.3 針對信號線路之雜訊放射試驗規格7-107.2.4 針對電源線路之高頻調制波試驗規格7-117.2.5 針對電源線路之電壓變動與閃爍試驗規格7-127.2.6 針對空中之雜訊輻射試驗規格7-137.2.7 針對從電源線路所入侵雜訊之抗擾性試驗規格7-157.2.8 針對從信號線路所入侵雜訊之抗擾性試驗規格7-187.2.9 針對從空中所入侵雜訊之抗擾性試驗規格7-187.2.10 靜電雜訊抗擾性試驗規格7-207.2.11 磁場雜訊抗擾性試驗規格7-217.2.12 電壓變動與瞬間停電雜訊抗擾性之試驗規格7-227.3 EMC之測量與評價7-227.3.2 雜訊之發射測量與檢波方式7-237.3.3 雜訊抗擾性之測量與雜訊之施加條件7-257.3.4 有關輻射雜訊發射測量之試驗場地7-297.3.5 有關幅射雜訊抗擾性測量之試驗場地7-347.3.6 有關製造現場之測量7-357.3.7 測試之不確定度7-367.3.8 EMC測量基準與產品規格說明7-407.4 為診斷、對策之測量7-427.4.1 診斷測量之定位7-427.4.2 被釋放至電源線路之特定雜訊源7-447.4.3 被輻射至空中之雜訊源與其釋放路徑之特定7-457.4.4 被雜訊所影響模組之特定7-467.5 EMC測量之問題點7-477.5.1 測量之可靠性7-477.5.2 最惡劣條件與運轉條件7-477.5.3 往後EMC適合性評價之方向7-488章 雜訊環境之動向與EMC之今後8-18.1 電磁環境之動向8-18.2 嶄新之雜訊源8-38.3 元件之積體化、低功率化與雜訊8-48.4 系統風險之增大8-58.5 功能之安全與EMC8-58.6 可降低雜訊影響之技術8-88.6.1 經由冗餘化可以減輕雜訊之影響8-88.6.2 經由故障安全藉以減輕雜訊之影響8-108.7 針對安全性數位電路之挑戰8-108.7.1 容許抗雜訊混合系統8-128.7.2 不對稱雜訊抗擾性正反器與故障安全8-15索引索-1
1章 電路技術之進步與嶄新之雜訊問題1-11.1 電子機器之數位化1-11.2 數位電路之進步(高積體化、高速化、移動化)1-21.3 電磁環境之高密度化1-41.4 數位雜訊之抗擾性1-61.5 嶄新之雜訊問題1-72章 雜訊問題之基礎與EMC2-12.1 雜訊與信號2-12.2 EMC與雜訊2-22.3 EMC之歷史2-42.4 雜訊與數位式電路之誤動作2-62.5 類比電路與數位電路2-81.6 雜訊發生源與雜訊環境2-113章 雜訊之物理模型3-13.1 雜訊之產生與傳遞3-13.2 雜訊之記述3-23.2.1 頻率定域表現3-43.2.2 時間定域表現3-53.2.3 雜訊振幅之表現3-53.2.4 分布之測試(參...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