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天地間像個風箱,能量蘊含其中,而「動」是宇宙產生能量的來源;人身樂器「小宇宙」要產生它樂器的功能,也得將身體發揮有如「風箱」一般,氣來氣往,將氣的能源轉換成聲音的能量。身體虛張如風箱,同時又因聲門抵擋氣息的流出而產生氣壓,這氣壓振動聲帶彈出聲音。如此「吸中帶唱」或「吸著唱」是維持「風箱」功能產生聲音能量的一個功夫。
身體不會說謊!身體的姿態、一舉一動處處透露出人們的心理狀態與內在思維。要有好的表現或精彩的音樂演出,身體必須能有足夠的彈性來配合所要表達的內在世界。因此「身」與「心」的合一讓我們得以反璞歸真,終能夠「自如」且「自然」的運作我們的樂器。若有超技或炫技似的技巧,也在身體「自然」的運作中,渾然天成而不著痕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太極與音樂
第一節 「道」與「太極」的哲學思維
一、 太極陰陽與無極—「道」
二、 音樂的本質就是太極
三、 從古希臘哲學家的音樂宇宙觀到作曲家的「太極觀」
陳振均的音樂創作理念
馬水龍的音樂創作理念
潘皇龍的音樂創作理念
第二節 音樂之「道」
一、 「道」之變動性
二、 「道」之消長律
三、 「無」之為用
四、 為無為而無不為
五、 無為≠不為
六、 柔弱與不爭
七、 持盈
八、 物我合一
第三章 音樂人的小宇宙
第一節 宇宙是個大太極,身體是個小太極
第二節 身體是通往音樂藝術的橋樑
第三節 錯用身體造成「能力不足」
第四節 身體並非大腦(心智)的附庸
第五節 維持身體太極現象之動態平衡
第四章 蘊含東方哲理的西方新興學門——身心學
第一節 身心學(Somatics)的意涵
第二節 何謂「Soma」?
第三節 身心教育是「全人」教育
第四節 音樂教育是身心教育
第五章 太極拳是最早的身心技巧運動
第一節 太極拳的起源
第二節 太極拳是哲拳
第三節 太極拳中的陰陽相對論
第四節 太極拳是「持盈守柔」
第五節 太極拳是行「被動」之拳
第六節 太極拳是行「減法」之拳
第七節 太極拳是「無為而為」
第八節 太極拳具備身心技巧運動「慢」「緩」之要件
第六章 亞歷山大技巧vs. 太極拳
第一節 亞歷山大技巧的由來與發展
第二節 亞歷山大技巧主要觀念和運用
一、 身體的正確使用
二、 身—心之聯繫
三、 主要控制(primary control)
四、 感官的覺知
五、 自覺抑制(conscious inhibition)
六、 讓(let)與無為(nondoing)
第三節 亞歷山大技巧之行動原則
第四節 亞歷山大技巧應用於聲樂學習
一、 人身樂器的覺知
二、 「讓」字訣:思維動力取代肌力量
三、 知覺的判辨與選擇
四、 歌者之姿勢
五、 自我之肯定
第五節 太極拳與亞歷山大技巧之比較
一、 虛領頂勁
二、 空胸緊背
三、 鬆腰圓襠
第七章 太極拳在音樂上的應用
第一節 太極拳與音樂學習的基本功
一、 心靜用意
二、 內外放鬆
三、 「輕、緩」vs.「重、快」
第二節 太極拳是音樂傷害療癒的良方
一、 用意不用力
二、 學習輕與鬆柔
三、 養成覺察能力
四、 無為而為
第三節 「身心合一」均是太極拳與音樂藝術的要求
一、 太極拳對身心的開發
二、 音樂藝術對身心的要求
三、 太極拳與音樂藝術的最高境界均為「返璞歸真」「天人合一」
第四節 「身心並練」、「道技兼修」的太極拳與音樂藝術
一、 音樂人的身形姿勢(「身」的鍛鍊)
二、 音樂人之內功修為(「心」的鍛鍊)
三、 擁有「太極身」之音樂家
四、 音樂家的超技建立在「身心並練」、「道技兼修」的基礎上
第八章 歌唱之心理與生理狀態
第一節 鬆緊之間
第二節 「鬆」之真義
第三節 心行合一的重要性
第四節 歌唱時之心理因素
第五節 第六覺之於歌唱發聲
第六節 全身心的整體歌唱
第九章 太極原理在聲樂上的應用
第一節 人身樂器有如「小宇宙」
一、 人身樂器的對立角色
二、 人身樂器功能的呈現
三、 無中生有——「變」之必要性
第二節 太極原理在於呼吸
一、 既呼又吸之發聲狀態(陰陽對抗)
二、 呼吸支持與呼吸控制
三、 用力與用氣
第三節 太極原理在於發聲
一、 發聲(振動)器官的運作機能
二、 聲門下氣壓與聲音強度
三、 懸停—維持平衡的契機
四、 吸著唱——「變」中得平衡
第四節 太極原理在於共鳴
一、 產生良好共鳴的要件
二、 一般錯誤的觀念
胸腔共鳴
頭腔共鳴
口腔共鳴
鼻腔共鳴
三、 共鳴與呼吸
第五節 太極拳拳理用於聲樂
一、 圓的特性
二、 連的特性
三、 沾的特性
四、 氣功=呼吸的藝術
第六節 自然天成在於身心合一
一、 「身」「心」之合作與合一
二、 靜心用意·至樂無聲
三、 「技巧」之追求與「反覆」之真義
四、 細微枝節是追求完美的起點
第七節 鬆而自由的身體——無限潛能的「原我」
一、 用意不用力
二、 意為統帥,氣為主導
三、 輕靈貫串,永不停滯
第十章 音樂人「太極身」的建立
第一節 藉由太極拳與身體對話
第二節 學習傾聽身體釋放的訊息
第三節 「立身中正」——正確姿勢的建立
第四節 「聽勁」——覺察能力的養成
第五節 「用意行氣」——專注力的鍛鍊
第六節 「剛柔相濟」——協調能力的增強
第七節 「快慢相間」——從容不迫的應對
第八節 藝術生命的塑造或重建
第九節 身心合一 → 天人合一
第十一章 太極歸無極
參考書目
附錄
太極拳課程實錄——學生學習心得分享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太極與音樂
第一節 「道」與「太極」的哲學思維
一、 太極陰陽與無極—「道」
二、 音樂的本質就是太極
三、 從古希臘哲學家的音樂宇宙觀到作曲家的「太極觀」
陳振均的音樂創作理念
馬水龍的音樂創作理念
潘皇龍的音樂創作理念
第二節 音樂之「道」
一、 「道」之變動性
二、 「道」之消長律
三、 「無」之為用
四、 為無為而無不為
五、 無為≠不為
六、 柔弱與不爭
七、 持盈
八、 物我合一
第三章 音樂人的小宇宙
第一節 宇宙是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