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是明朝第一傳奇人物, 學問、膽識、打仗、治澇旱、忠君孝親等都可列為第一人。
中國大陸西湖畔著名的“西湖三傑”(岳飛、于謙、張蒼水)之祠, 歷來于謙多被人忽略,正如喜讀歷史者亦少有深入了解其生平之中,撼 動人心的歷程:
‧于謙七歲,就有高僧斷言:“此兒,異日救時宰相也。”他如何成為明朝第一威龍?
‧少年求學,于謙如何讓巡按御史和所有師生全場皆跪?
‧明朝若無于謙,其歷史將改寫:至第六位皇帝明英宗便已亡國?
‧于謙《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之語,為何與他的人生有驚人的相似?
‧于謙兩袖所裝何物,致被陷判死刑?
‧被俘的皇帝未客死異鄉,尚能還朝復辟,卻斬了救命恩人,造成千古奇冤?
作者簡介:
酈 波
‧祖籍中國江蘇丹陽,1972年生
‧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任中國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
章節試閱
【內文摘錄之一】
﹝威 龍﹞
這一天正是「丁祭」的日子,也就是「祭孔」的日子。古代的學校和教育部門為了表示對萬世師表孔子的尊敬,每年的二月和八月都要舉行祭祀孔子的禮儀。書院的學生們都集中到當地的孔子廟裡來祭孔。不僅有學生,還有很多圍觀的百姓,當然還有書院的老師和教育部門派駐學校的督學。
當時有個督學人很壞,對學生們向來很苛刻,所以所有學生都超恨他的。在拜完孔子後,大家往外出來的時候,這位督學剛好就在人群的邊上。因為大家往廟裡拜的時候,他是站在最後面監督的,現在大家轉身往外一出,他就逆著人潮的方向站在那裡了。
這本來也沒什麼,但問題是他的身後有一個很大、很深的池子,就像寺廟的大殿外都有個放生池一樣,這個孔廟之外也有個大池子。大家一看,這個令人討厭的督學正好挨著這個池子比較近,於是學生裡愛搗蛋的人立刻騷動起來了。
此時,有人一起哄,大家故意一陣騷亂,一下子就把這位督學擠到了池子邊兒上。那麼多的人,誰也沒被擠下去,偏偏就這位督學大人被擠了下去。
要知道這可是農曆二月,雖然算是初春了,但也還是春寒料峭的時候,更別提在那冰涼涼的水裡有多難受了,這一下這位胖督學可慘了,在水裡撲通個不停。事實上水也不是太深,雖然淹不著他,可是他因為太胖了,怎麼也爬不上來。
大家一看,雖然幸災樂禍地氣消了,卻也一哄而散,沒人敢在那兒圍著看。因為這畢竟是把督學擠下水去了,那責任可大了,要是誰不識趣挨上這事兒,那肯定吃不完兜著走。所以,就算有人捨不得走,要瞧熱鬧,也只是遠遠地看,沒人敢靠近。
但你別懷疑,還真有一位膽大的人,他不僅湊到池子邊仔細地把水裡這位狼狽的督學打量了一番,還居然蹲下伸出手來,要搭救這位人人討厭的督學。
這位同學個頭很高,胳膊也長,而且手勁兒也大,蹲在那兒一伸手,費了半天的勁兒才把他從池子裡拽了上來。
按理說,這位督學是被他救上來的,應該感謝他才對。但督學在古代教育系統裡可是個不小的官兒,平常作威作福慣了,現在居然被學生捉弄,出了個這麼大的醜,這麼大的洋相,所以他早就惱羞成怒,只恨抓不到學生,現在看眼前剛好有個學生,也不管是不是他救了自己,當即一腔怒火全發洩了出來。
他指著眼前這位大罵,說要把他和背後的主謀查出來治罪。
哪知道眼前這位比他高了半個頭的高大學生面不改色大氣兒不喘,極為冷靜地看著督學唾沫橫飛地罵了半天,才鎮定地笑笑說:「噪公者走,掖公者留,此易曉也。今不罪噪公者而罪援公者,其謂之何?」
那意思是說,把你推下去的人肯定跑了,把你拉上來的人留下來了,這是再也簡單不過的道理了。你現在不追究把你推下去的,卻怪罪把你救上來的,你是不是腦子壞掉了!
聽了這話,督學一下子愣住了,他想不到會有學生敢這樣跟他說話,頓時就目瞪口呆。就在他發愣的時候,這位救他的學生拍拍手,轉身就氣宇軒昂地走了!
那個督學的火也發不到他身上來,因為他是杭州城裡有名的「求學威龍」。
有一次,新派到浙江的巡按御史到杭州的學校來視察。巡按大人心血來潮,突然想抽個學生上來講講學習心得。他舉目一望,只見下面的學生堆裡,有一個身材魁梧、儀表堂堂的學生,因為個子高,又長得帥,所以在人堆裡像是鶴立雞群,引人矚目,所以巡按大人一眼就看到他了。於是他就點了這位同學上臺彙報一下學習心得。
學校各級幹部一看巡按大人點的居然是這位,心裡是既高興又擔心。
為什麼呢?
高興是因為這位可以算是學生裡學問最好的一位,由他上臺來講那肯定沒問題,肯定能講得好,講得好那自然能說明教學水準高啊!
果不其然,這位儀表堂堂的同學絲毫都不緊張,走上了前臺。
大家都看著這位「求學威龍」,不知道他要講些什麼學習心得。可是這位還沒開講呢,突然對著所有人「撲通」一下跪了下來。
他「撲通」一跪,所有人都沒料到,本來坐在旁邊的巡按大人更沒料到,結果嚇得「噌」的一下站了起來,然後情緒很激動地大聲喝問:「因何下跪?」
結果這位同學頭也不回,眼觀鼻,鼻觀心,慢慢地回答說:「所講高皇帝《大誥》篇,不敢不跪。」
那意思是說,我要講的是我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親自撰寫的法典《大誥》,作為大明子民,我要表示對太祖皇帝的尊重,所以我要跪著講。
這個回答實在出人意料,巡按大人一聽也無話可說,只得又坐下來。
他這一跪把大家的心都跪到嗓子眼兒了。幸好他回答得合情合理,要不然還不知道怎麼收場呢!
就在學校幹部們把提著的心按回肚子裡去的時候,就在巡按大人吃了一驚站起來又坐下去之後,就在大家都以為這位「求學威龍」跪下來之後要開講的時候,哪知道這位跪在那兒的同學扭過頭看著各級官員,又來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
「各官皆宜跪!」那意思是──各位長官,各位來賓,你們都得跟著我一起跪!
這一下所有人都傻眼了。但想想也對,他要講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自撰寫的法典,他都跪了,你要不跪,那不是說明你對本朝太祖皇帝不敬!要是你敢對太祖皇帝不敬,這在當時,那可是不得了的罪名。所以巡按大人一聽這話,本來一肚子火當即就想發作,但仔細一想,「撲通」一下就跟著跪下來了。連巡按大人都跪了,誰還敢不跪?結果全場大小官員「撲通、撲通」全都跟著跪了下來。
這一下,全場皆跪。
於是,這「求學威龍」就跪在那兒,中氣十足、聲音洪亮地,洋洋灑灑地講了大半天。
好不容易等他講完,巡按大人眼一黑,差點兒沒一頭栽地上,因為沒跪過這麼長的時間…
等到一直走出了書院,巡按大人才回頭問了一句:「這傢伙叫什麼名字?」
旁邊校幹部趕快回答:「此人名叫--于謙!」
【內文摘錄之二】
﹝朝堂群毆﹞
就在否決了南遷之後的第二次朝會上,又一件出人意料的情況發生了。
南遷的提議被否決掉、大家堅守之心定下來之後,第二次上朝時,一個原本最應該被關注的問題就浮出了水面,這就是──到底誰該為這場危機負責?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再清楚不過了。所以這一天朝會一開始,就有人開始發難了。
第一個發難的人是監察系統的第三把手右都御史陳鎰。他歷數王振禍國殃民的種種罪行,越說越激動,說到激動處,突然悲憤難抑,放聲大哭。
他這麼一挑頭,而且情緒還如此激動,所有文武大臣就一下子被引發了強烈的共鳴。
所謂人同此心,大家對王振的禍國殃民早就深惡痛絕,尤其王振還是個一無是處的太監,要文化沒文化,要本事沒本事,居然把持朝政這麼多年…陳鎰一帶頭,在場上百個的文武大臣們都激動起來了,大家紛紛發言痛斥王振誤國,個個都很激動,人人都聲淚俱下,說到後來,大家哭哭嚷嚷的,就像一鍋煮開了的沸水一樣。
據《明史紀事本末》說,當時哭鬧的狀況大到什麼地步呢?
「聲徹中外!」
也就是整個紫禁城到處都聽得見。
這一下,可嚇壞了一個人。
誰呢?剛剛代理皇帝職務的郕王朱祁鈺。
朱祁鈺的性格其實跟他哥哥朱祁鎮差不多,都是屬於軟弱型的。現在形勢所迫,他坐上了代理皇帝的位置,但事發突然,他毫無心理準備。現在正式代理皇帝第一天上班,朝堂上這幫大臣就哭哭鬧鬧成這個樣子,所以朱祁鈺這個年輕人一下子就嚇矇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大家紛紛鬧著要把王振滅門抄家,朱祁鈺順口就說那就讓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去辦好了。因為抄家的事兒向來是錦衣衛辦的,所以他這話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可是沒想到的是,這個回答大臣竟然十分不滿意,並因此又引發了一波吵鬧的聲浪。
那麼大臣們為什麼不滿意呢?
因為馬順這個人本來就是王振的死黨,王振陷害忠良,逼死過一些著名的忠臣,都是這個馬順一手操辦的。所以大家一聽讓馬順去辦王振的案子,又都一下子鬧騰開了。
這時候,有個人出來為這個混亂的局勢添了一把關鍵的柴火。
誰呢?
就是那個馬順。
馬順聽朱祁鈺說讓自己辦王振的案子,本來還很得意,但現在聽大臣們都不同意,他就不由得給自己長威風。再加上因為朱祁鈺這會兒有點嚇呆了,所以旁邊的司禮監太監金英就傳旨說宣布退朝了,讓百官先回家去。但這會兒大家正哭罵在興頭兒上的時候,誰也不願走。這時候,這個馬順就自以為是地出場了。
他先是挺身而出,然後居然喝斥百官,讓大家趁早滾蛋。這一下實在出人意料,大殿內反倒一下子倒安靜了下來。先前哭的也不哭了,罵的也不罵了,大家一下子都沈默了下來,都死死地盯著這個不識時務的馬順。
在片刻的沈默之後,有一個人突然衝著囂張的馬順跑了過去。
誰呢?
給事中王竑。
王竑的一個好朋友叫劉球,也是英宗朝著名的忠臣,被王振陷害,就是馬順在王振的指使下親自把劉球給害死的。所以王竑這時候看到馬順居然敢出來喝斥百官,一下子怒火中燒。他衝上前去,一把抓住馬順的頭髮,劈頭蓋臉地就是一頓拳腳,邊打還邊說:「馬順往時助振惡,今日至此,尚不知懼!」就是說,你這個混蛋助紂為虐,現在你的後臺王振都倒臺了,你居然還敢這麼囂張!
最後王竑光打還不泄不了恨,就在馬順身上猛咬了幾口。
這一下王竑算是做出了一個良好的示範效應,在馬順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又上來好幾個,大家開始群毆馬順。
先上來打馬順的都是王竑這樣的年輕人,他們的官職也比較低,但到後來,那些年紀大的、級別高的,不論是尚書、侍郎,還是內閣大學士,大家都上來加入了龐大的群毆隊伍…
在打死了馬順之後,大家群情激憤,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吵著鬧著當時就跟朱祁鈺要人。要誰呢?要馬順這樣的王振的餘黨。
大太監金英一看,趕快叫人去喊了兩個人來。
誰呢?一個叫毛貴,一個叫王長隨,都是王振在太監裡頭最貼心的死黨。金英跟這兩個傢伙向來不和,現在把他們倆叫來,這就是存心的。結果這兩人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呢,一來到大殿裡就被金英兩腳給踹到了人堆兒裡…不一會兒,又把這兩個給打死了。
就在這個時候,有個人實在坐不住了。誰呢?代理皇帝朱祁鈺。
他實在沒想到自個兒第一天代理皇帝,皇帝的威嚴沒享受到,大臣們的威力他倒是徹底感受到了。放眼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歷代王朝,也就明代會有這種當著皇帝眼皮子底下在朝廷上打群架的事兒!
朱祁鈺看著三個大活人,活生生地就在這朝廷的大殿上被這幫平日溫文爾雅的大臣們給拳打腳踢、足踹嘴咬地給弄死了,心理上受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開始還想保全點兒面子,所以想讓金英宣旨,讓大家退朝。就在大家亂糟糟地打啊、罵啊亂成一鍋粥的時候,金英扶著渾身嚇得發抖的朱祁鈺打算從偏殿撤走。
朱祁鈺這一走沒關係,一個更大的危機就有可能總爆發。
什麼危機呢?虎視眈眈的錦衣衛和失去理智的大臣們之間的危機。
當朱祁鈺要從偏殿退走的時候,別人都沒注意,于謙立刻就注意到了;別人都沒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于謙馬上就意識到了。他知道朱祁鈺這要是走了,下面的問題就有可能變得極其複雜,而且大臣們打死人的罪名也會落成實質的證據。
所以他來不及跟大家解釋,趕忙衝上去要攔阻朱祁鈺。但問題是當時大殿上太混亂了,人擠人、人挨人的,于謙和朱祁鈺之間剛好隔著憤怒的人群。
此刻,于謙從人堆裡硬擠過去,把身上的衣服都擠撕裂了。于謙在最後關頭拉住了朱祁鈺,他拉著朱祁鈺的衣服說:「殿下止。振罪首,不籍無以泄眾憤。且群臣心為社稷耳,無他。」這也就是要讓朱祁鈺下令,宣布大家打死這幾個奸臣是合法的,而且今天這種情緒激動的表現也是出於愛國,應該明確宣布是無罪的。
朱祁鈺這會兒都嚇壞了,對于謙的要求他當然沒意見,他當時就傳旨,宣布查抄王振家,並給王振餘黨定罪,最關鍵的是,滿朝參與打群架的文武大臣們全都無罪。
這聖旨一下,大家也都冷靜了下來,也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很多人不由得後背直冒冷汗。要是沒有這道聖旨,別說錦衣衛可能馬上就要發難,而且過後很多人也會被定罪,這個事情可就要不好收場了。所以大家現在冷靜下來,想想那個後果,都不由自主地對于謙投去了感激與敬佩的目光…
【內文摘錄之一】
﹝威 龍﹞
這一天正是「丁祭」的日子,也就是「祭孔」的日子。古代的學校和教育部門為了表示對萬世師表孔子的尊敬,每年的二月和八月都要舉行祭祀孔子的禮儀。書院的學生們都集中到當地的孔子廟裡來祭孔。不僅有學生,還有很多圍觀的百姓,當然還有書院的老師和教育部門派駐學校的督學。
當時有個督學人很壞,對學生們向來很苛刻,所以所有學生都超恨他的。在拜完孔子後,大家往外出來的時候,這位督學剛好就在人群的邊上。因為大家往廟裡拜的時候,他是站在最後面監督的,現在大家轉身往外一出,他就逆著人潮的方...
作者序
序文摘錄
《西湖‧石灰‧煤炭》
西湖,石灰,煤炭。
該怎樣把這些毫不相關的事物聯繫在一起呢?
可以通過一個人,他的名字叫——于謙。
去西湖邊拜于謙,是很多年前了。那時,還在上大學,因為久慕「西湖三傑」的大名,特意於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坐了一路顛簸的長途汽車,來到古城杭州,來到葬著于謙、岳飛、張蒼水等英雄的西子湖畔。
岳飛墓前人頭攢動,遊客如織,熱鬧得讓人來不及思想。相較岳飛墓,于謙祠與張蒼水祠內就冷清得多。
于謙祠,風景秀麗的三台山麓,烏龜潭畔。一入祠堂,迎面便見前殿兩側由林則徐所書的楹聯:「公論久而後定,何處更得此人!」
林則徐是民族英雄,由他這樣一位英雄來為于謙這樣的英雄書寫楹聯再適合不過,因而所寫內容也再貼切不過。只是看到「何處更得此人」的感歎,忽覺此人不再,竟是今古難尋,一時間想起的倒不是英雄,而是西湖、石灰與煤炭。
關於于謙,最有名的莫過於《石灰吟》。數百年來,這首七言絕句被廣為流傳,尤其最後那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驚心動魄的一句千古名言。
細想于謙的一生,他不是一個簡單的英雄,古來英雄不勝枚舉,但絕少于謙這樣的英雄——全然不顧自身,也全然不慮自身,只知粉身碎骨,只知不辭辛苦,只知自然、純粹地奉獻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熱!以至被冤殺、被歪曲,也在所不惜,甚至是在所不計。
燃燒了。
熄滅了。
會留下什麼呢?
或許,願意燃燒自我的人根本不在意會留下些什麼。那樣自然純粹的靈魂又豈會在意後世的評論呢?
突然想起清人袁枚的詩來──「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我一直固執地認為,最能與西湖相得益彰的,還是于謙。
序文摘錄
《西湖‧石灰‧煤炭》
西湖,石灰,煤炭。
該怎樣把這些毫不相關的事物聯繫在一起呢?
可以通過一個人,他的名字叫——于謙。
去西湖邊拜于謙,是很多年前了。那時,還在上大學,因為久慕「西湖三傑」的大名,特意於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坐了一路顛簸的長途汽車,來到古城杭州,來到葬著于謙、岳飛、張蒼水等英雄的西子湖畔。
岳飛墓前人頭攢動,遊客如織,熱鬧得讓人來不及思想。相較岳飛墓,于謙祠與張蒼水祠內就冷清得多。
于謙祠,風景秀麗的三台山麓,烏龜潭畔。一入祠堂,迎面便見前殿兩側由林則徐所書...
目錄
【目 錄】
序
《西湖‧石灰‧煤炭》∕006
第一章 求學威龍
威龍∕014
石灰吟∕021
最好的自己∕
第二章 懷才「有」遇
科舉∕042
氣質∕046
口才∕055
第三章 晉豫十八年
巡撫∕064
救災∕067
太行山∕080
第四章 兩袖清風
暴發戶∕086
兩袖清風∕092
絕境∕096
第五章 土木堡之變
事端∕104
行軍∕110
土木堡∕117
第六章 群臣鬥毆
英宗被俘∕126
拒絕南遷∕132
朝堂群毆∕139
第七章 運籌帷幄
三難∕152
擁立景帝∕159
奇貨不可居∕165
第八章 北京保衛戰
開會∕176
小勝∕184
伏擊∕187
鏖戰∕193
尾聲∕197
第九章 英宗復辟
天下為公∕202
兄弟相煎∕209
南宮復辟∕217
第十章 父親、兒子與丈夫
陰謀當道∕226
兒女情長∕232
千古奇冤∕240
後記∕250
于謙年表大事記∕253
【目 錄】
序
《西湖‧石灰‧煤炭》∕006
第一章 求學威龍
威龍∕014
石灰吟∕021
最好的自己∕
第二章 懷才「有」遇
科舉∕042
氣質∕046
口才∕055
第三章 晉豫十八年
巡撫∕064
救災∕067
太行山∕080
第四章 兩袖清風
暴發戶∕086
兩袖清風∕092
絕境∕096
第五章 土木堡之變
事端∕104
行軍∕110
土木堡∕117
第六章 群臣鬥毆
英宗被俘∕126
拒絕南遷∕132
朝堂群毆∕139
第七章 運籌帷幄
三難∕152
擁立景帝∕159
奇貨不可居∕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