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楷峰在《俄羅斯套娃》,寫他的小娃娃、中娃娃、大娃娃,由國小、國中、高中而大學,歲月就是最後無比巨大的「俄羅斯娃娃」,一層一層脫卸,也一層一層累積,兩個動作、兩種方向,卻合而為一,呈現它們在每一個「現在」,該有的模樣。──《幼獅文藝》主編 吳鈞堯
俄羅斯娃娃的形貌對我來說,就像是我二十歲前那些脈脈凝視、苦苦追索,為之痛苦憂惱疑惑的象徵。它就像我生命中曾出現過的人,那些我親近、依賴、厭惡或愛過,活生生卻又複雜多變的人。每當我想起他們,內心中就不由自主地浮現俄羅斯娃娃的模樣。──沈楷峰
這是一個青少年真實的內心自語。
已脫離青澀迷惘時代悠久的大人看了,或許總說:孩子嘛,為賦新詞強說愁。不──看了沈楷峰的文字後,曾經孩子過、青春過的我們,可以大聲地說:那種憂愁,這種陰暗,是確確實實、絕不虛幻!
讀他的文字,我們會心有戚戚,因為那似曾相識的愁與悶──那個自耽著、自戀著的「我」,思想透著早熟的熱,稍稍比同齡的孩子會想、會看,便以為自己與天地同高,同儕不過是自己影子掠過的一顆石子;當同儕凝聚的力量戳破了「我」自以為是的小世界,從破洞中看到的,是一個狹小滑稽、標同伐異的小圈圈,要自保,就要融入,就要把自己的面目弄模糊;模糊了面目,「我」的存在是否也沒了輪廓?不,「我」不能沒了輪廓,不能沒了存在的具體,「我」仍有獨立的價值,「我」仍要突出──如此,「我」將用所有惡的念頭,生出稜角,生出突刺,在這悶滯的世界轉動衝撞!
這是作者自傳式的成長小說紀實,卻難得的讓我們共同記憶了那段自己也經歷過的叛逆思潮。讀他,你會不由自主地讀下去,因為你也在讀你自己!
作者簡介:
沈楷峰
一九七九年出生於台灣台北縣,元智資管系畢業。
喜好閱讀、音樂。相信美好的事物、和對事物抱持著寬容而堅定的信念,是每個人的基本需要。亦耽溺幻想,常在睡前朝著天花板發呆,隨著床筏划入夢鄉,就這麼飄盪到另一個世界了。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王盛弘
李志蔷
吳鈞堯
阿 盛
──聯合推薦
一場看不見的魔術/ 吳鈞堯
生日不單是一組日期,而是人,出發的地方。
日、月、年,平平凡凡。但是,由日、而月、而年,就是魔術,一種靜靜的,卻隆重澎湃的喧嘩︰不斷帶走站立的寸土,不斷累積歲月的厚塵。時間寧靜如舊址,實則湍流。
每一個人帶著他的出生密碼。
每一個寫作者帶著他出發的地方。
沈楷峰在《俄羅斯套娃》,寫他的小娃娃、中娃娃、大娃娃,由國小、國中、高中而大學,歲月就是最後無比巨大的「俄羅斯娃娃」,一層一層脫卸,也一層一層累積,兩個動作、兩種方向,卻合而為一,呈現它們在每一個「現在」,該有的模樣。
沈楷峰出發跟歷程的場景,都真實而引人共鳴︰國小的惡霸S、跟挺身對抗惡勢力的劉廷廷。國中的好友舒智成是人見人怕的混混,也是有所不為的拳擊手;小豬如諧星,無害安全如擺飾,每個年級、每個班上,都有幾個「小豬」,卻在多年後語氣凶狠,卸下「豬臉」,改當另一種野獸;績優生李芳茹、隱形人葉惟毓,前是風雲人物、後是無害生物,但情竇初開,IQ未必勝過EQ。
每一個男人心中,至少都有一個「孟芷君」,相貌美,能彈鋼琴;而每一個男人成長,也必定錯過這些「孟芷君」。
沈楷峰應用大家熟悉的素材,調製「看見」或「看不見」。寫到舒智成在拳擊場上拼搏,意識到即使是天天見面的好友,也潛藏從未認識的側臉;沈楷峰爭論黑白與善惡,同時質疑「所謂的失落、流逝,真的就是如此讓人絕望嗎」?
「失落」、「流逝」毋寧說是一種常態,人生的真相之一︰當一個人出發、當一個寫作者出發,身上就帶著它們。故事結束前,五歲時收到的玩具「翹鬍子不倒翁」,因揹負父母疼愛有加的象徵,硬是變成異國風情的「俄羅斯娃娃」,記憶的選擇是故事的魔術、是人生的魔術,說明了人生真相的寄託,歪斜不一,難以揣測。不變的是由日、而月、而年,看似靜靜的、卻未必沉靜的堆砌,猶如主角不曾收過的「俄羅斯娃娃」。
沒有思維,就沒有寫作,比較「看見」與「看不見」,沈楷峰尤注重後者的揭露,雖徬徨躑躅,卻細緻迷人,指出了沈楷峰另一個出發的地方。
名人推薦:王盛弘
李志蔷
吳鈞堯
阿 盛
──聯合推薦
一場看不見的魔術/ 吳鈞堯
生日不單是一組日期,而是人,出發的地方。
日、月、年,平平凡凡。但是,由日、而月、而年,就是魔術,一種靜靜的,卻隆重澎湃的喧嘩︰不斷帶走站立的寸土,不斷累積歲月的厚塵。時間寧靜如舊址,實則湍流。
每一個人帶著他的出生密碼。
每一個寫作者帶著他出發的地方。
沈楷峰在《俄羅斯套娃》,寫他的小娃娃、中娃娃、大娃娃,由國小、國中、高中而大學,歲月就是最後無比巨大的「俄羅斯娃娃」,一層一層脫卸,也一層一層累積...
章節試閱
五歲生日那天,結束幼稚園課後輔導,我搭娃娃車回家時,意外發現客廳的木櫃裡擺放一具俄羅斯娃娃。
那年代罕見外國玩具。我們是很單純的家庭,父母鎮日在製鞋廠工作,疲忙打樣剪裁牛皮賺餬口錢,在經濟起飛不久的八○年代初期,不可能有閒情特地去找這類異國擺設。因此,在白漆牆面的襯色下,紅底黑紋的俄羅斯娃娃就顯得十分醒目。我從未問過父母,俄羅斯娃娃從哪來的,直到長大後,才知道是長年在遠洋捕魚的外公從美國寄回來,說是給外孫的生日禮物。
家裡向來沒有慶生的習慣,而我生日那天父母似乎正趕一批急單,母親只匆匆回家煮晚餐,將俄羅斯娃娃交到我手上,摸摸頭說生日快樂後,就又匆匆地回到工廠,與父親忙到深夜,直到我迷迷糊糊睡著了,他們都還沒回到家。
母親走後,我細細打量俄羅斯娃娃。它的面目是輪廓深邃的男性,頭是小圓,身體是大圓,非常的胖。小圓的眉眼鼻嘴是濃黑的粗線,帶點疑惑的神情,在腰線下,則是佈滿美麗紋飾的衣褲,樣式就如同百科全書中常見的俄羅斯民族傳統穿著。
然而,若那只是個單純的玩具,我的童年回憶中必然不會留存這套娃娃的形象。當時我擺弄著,不知怎的頭尾兩端抓緊,上下一扳,就鬆開了娃娃。男娃娃的肚腹中空,蹦出另一個中瘦體態的俄羅斯娃娃,是個包頭巾結雙辮的少女,露出開心的笑容。因為我沒想過娃娃體內居然又躲藏另一具,覺得甚為新奇有趣,又試著再打開女娃娃,果不其然,這次則生出雞蛋大小的小娃娃,俏皮地愁臉流淚。接二連三地,我心想應該還有吧,便再一次打開小娃娃,可是這次卻落空了─它的腹內空空如也。
雖然我很喜歡這套俄羅斯娃娃,經常把玩,陪它們說話,但它在數次搬家後便不知所蹤,成了逝去時光中遺落的雜物之一。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五歲的事情可以記得如此清晰呢?又為什麼我要如此精細地去描繪俄羅斯娃娃?是否它在我的生命中佔有什麼重要位置呢?
或許正確回答是,那是異國的玩具,我初見自然印象深刻,難以忘懷。不過擅猜心理的人,或許會解釋為我的五歲生日並不快樂,反而感受到父母不在身旁的孤獨,於是將俄羅斯娃娃視為父母疼愛自己的證明,想說服自己並不孤單;更甚至,我將俄羅斯娃娃視為一個真正的小家庭,滿足自己對家的渴望─生日那天晚上,我的確將三個娃娃並排,分派爸爸媽媽跟小孩的角色,玩起扮家家酒的遊戲。
但以上的答案並不完全正確。俄羅斯娃娃的形貌對我來說,就像是我二十歲前那些脈脈凝視、苦苦追索,為之痛苦憂惱疑惑的象徵。它就像我生命中曾出現過的人,那些我親近、依賴、厭惡或愛過,活生生卻又複雜多變的人。每當我想起他們,內心中就不由自主地浮現俄羅斯娃娃的模樣。
「……因為我們就是俄羅斯娃娃,層層剝視後,從來都不只擁有一種相貌。」─高中日記本的藍墨字跡依然。
另外有一件童年往事。
一上小學,父親從舌燦蓮花的業務員手中簽下訂單,送整整六年的兒童報紙給我。我喜歡那些難認的字難解的事,收到每天早晨送來的報紙後,我總是不饜足地記下那些加註注音的濃黑鉛字,鎮日玩字取樂。
我讀書常一讀便入了魔,母親叫喚開飯也聽不見,只顧盯著書頁傻笑。親友師長見我喜愛書冊,就用大量龐雜的書籍餵養我。每當我逛書店選中了書離不開,不管有多貴多厚重,父母幾乎毫無吝惜地買給我。老師見我喜歡的不只是神話童書,還有自然科學等等,便時而餽贈百科式的兒童讀物,日積月累,我漸漸曉得許多同學不知道也不關心的事情。
大概是九歲左右,我自認已懂得許多了,經常表露出「我是大人」的神態,這自然很孩氣,呈現一種小小人穿大衣的特有滑稽感。大人們在餐桌旁吃飯談話時,我總忍不住插話,表示自己是大人中的一份子。然而大人們隨意閒談向來不認真對錯,只是一種情感的交流罷了,但我卻十分認真,只要談話一偏離書本,我就忍不住引經據典指出謬誤,頭頭是道。大人並不介意,反而拿我「弟弟好聰明,以後可以當總統」一個勁地取笑,我知道是取笑,但不認為是自己可笑,反認為取笑的緣由來自於大人不願承認自己愚笨,因此,在偏執扭拗的觀點下,逐漸養成我高漲的驕奢習氣。
我在學校也不願意表現得像個孩子。記得有陣子很流行「鬥劍」,同學們兩兩在走廊或操場邊伸出食中二指以手擬劍,對面肅立,時而振臂揮擊時而呼嘯進退,以先敲到對方頭頂蓋者獲勝。有憨直的同學見我落單,問我要不要和他鬥劍,我卻鄙夷地摒斥:「那有什麼好玩的,打到頭又怎樣?」他還傻傻追問,那你下課要做什麼?我說:「看書啊,我正在看一本迷路螞蟻要回家的書,裡面有很多昆蟲跟動物幫忙他,有水蝨蜜蜂癩蝦蟆,你要不要看?」同學不感興趣,搖搖頭去找其他玩伴了。
雖說我經常流露與同學處處不諧的內向,但是他們大抵懷抱某種接近尊重的心情寬待我。大人眼中的我,無疑是個孩子,然而在同學眼中,我卻是最接近大人的孩子,這使我保持一定超然的地位,他們豁免我與共眾同玩樂的義務,又直接認可我是他們的一份子,習題做不出來時,他們願意和我互相傳抄,到福利社買蘋果麵包時,也願意幫我帶果汁調味乳回來。
不過,上述所說也極可能僅止於表象,只是我自以為是地認為那是友好……,這不免得提到十歲那年發生的事。
那年,學校年度大掃除時,我和四五個同學一組,被分配去打掃音樂教室。教室位在靠近圍牆的陰暗處,除了出入的門口,整間教室都座落在黑暗中,即便是陽光普耀的日子,也讓人感到陰森不悅。平日同學就紛紛流傳,教室窗廉旁掛的那幾幅肖像畫有鬼,說他們的眼睛會隨著人走動而移動視線,來來回回盯捉不放。也不知道是誰繪聲繪影地警告:「以前丁班誰誰誰下課路過,被鬼盯上,結果被抓到地府關起來,若是晚上到音樂教室,還會聽到冤魂的哭泣聲。」凡此種種校園鬼話,版本眾多,故事裡的倒楣鬼才一條命就遭遇了十幾世的坎坷。既然恐怖名聲甚盛,我們打掃音樂教室便頗不甘不願、拖拖拉拉的,好不容易被班長先請後催地趕進去,一踏進門之後,就有好事的同學發出「嗚嗚—」的鬼叫聲,平添教室兩側十數名音樂家面孔的森寒之氣。其他音樂家也還罷了,就一臉嚴肅的貝多芬最令人害怕,我不時瞥視白髮蓬爆的他是否偷偷往這裡瞧。
雖說害怕,終歸要打掃,我們開了燈後心中默默等待鐘響,拿抹布拉掃把地東摸西走、撲灰趕塵,算好時間差不多就要溜走,隨便敷衍了事。在音樂教室的講台上,擺放一座地球儀,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我們紛紛走近圍在地球儀旁。一名同學搖轉著地球儀問,我們住在哪?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胡亂指,指尖走遍亞歐非美。我糾正說不對,我們在這邊。大家也紛紛說了些人名,我一個個指出來。最後有一名同學好玩,手指要縮不縮地指著貝多芬的可怕臉龐問,那個怪人住哪邊?
「他叫貝多芬,是德國人。」我翻過地球儀,認真瞧上面的小字,要找到德國給他們看。就在我將找到之際,日光燈倏地熄滅,有人哇地一聲跑掉了,大叫說有鬼,所有人一口氣腳步沉雜地跑出教室,將門緊緊拉上,把我拋在後頭。他們從外頭抓緊門把,惡作劇捉弄我。我被鎖在教室裡,內心焦急害怕,呼喊著:「快放我出來!快放我出來!」有人便接口說:「你認識那隻鬼,留在教室裡陪他!」我踢門踹門怎麼使勁都沒辦法離開,大約過了半分鐘,才有人說好了好了,一副玩夠了的語氣。大夥這才滿意地將我放出來。
半分鐘不長,但對狼狽的我真的就像一世紀那麼久。在那半分鐘裡,我彷彿被拉出身體,抽飛到室內外中間的牆壁,左眼見到兩個同學死死拉住門把,其他同學在他們身後拍手大笑;右眼則見到自己孤身驚喊,被黑暗中的幢幢幽魂從高處望下窺伺。我感到背後有針刺般的目光,便忍不住回頭,只見貝多芬雙瞳爍爍紅光,真的惡狠狠地盯著我,我晃了晃肩膀,他的目光竟也搖了搖。在那樣惡狠狠的注視下,照說我該感到驚恐,不知所措,可是很奇異地,當下我內心中突然產生的不是畏懼,而是一股強烈的憎恨。我隱隱感到同學們不是偶然好玩,在那惡作劇的背後,彷彿因為我知道得比他們多,驕傲地指正他們,他們便想捉弄我,想輕賤我,想做些事使我軟弱,他們簡直就認為,我跟音樂教室的鬼同一國,不是他們那一國的。為此,我憎恨貝多芬,也憎恨表露出認識貝多芬的自己,就因為我知道他,便走向無法與同學融洽的道路。同學們在地球白晝那一面的遠東高聲大笑,我卻站在反面的黑暗歐洲,被耳聾孤僻的貝多芬注視著,被他痛苦的眼神牽拉著、籠罩著。
總之,當我被同學放出音樂教室後,他們的面目在我眼裡顯得醜陋難耐。一位平日友好的同學嘲笑我,並閃躲身子期待我笑鬧搥打,我卻喪失玩笑的力氣,沉默不語地望向地面。他們見我沒有反應,不悅地回教室去。
從此以後,貝多芬的眼神就如同附身的詛咒,緊緊跟隨不散。我開始無法輕鬆地與人相處,過份小心翼翼。大概是這麼一段妄想吧:若我仍持續過去的言行舉止,總有一天會與他人產生巨大的鴻溝,逐漸脫離群體的腳步,走向另一條歧途,雖然別人不特意做什麼甚至沒發現什麼,但我自然而然地就會被摒棄被折磨,這是必定的結局。
因此,我開始改變作風。平日我仍讀自己的書,沉湎在思考裡,人前則盡量顯得普通,隨著人們的話頭,記下別人說過的話,在另一批人面前當成自己的意見說出來,也時而「哦哦」附和他人。日久同學便認為我是個平庸乏味,卻隨和好相處的人,老師們也不曾多注意我,每年期末的學生評鑑,淨是「隨和有禮,合群寡言」之類的八字考語。單以喪失存在感而融入群體這件事,我自認做得很成功,可以安心了。
我曾讀到《莊子.逍遙遊》的某段話,受到很大的震動,無形中更助長了此一心態。當時見到的字句是白話文翻譯,已記不清,因此暫以原文抄錄於此:「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我將莊子這段話解釋為,人一旦強出頭就會惹人生厭招來麻煩,只有無用無趣到無人理睬,才能夠安心地在人群中生活下去。有了古哲的話語依靠,我就更理所當然地隱遁自己,認為想輕鬆過活就必須守拙,這才是最寫意的生活方式。
有一回上國語課,作文題目是「我的志向」。我想寫當個普普通通的人,但若果真如此下筆,就不免顯得特殊,於是我手肘越過桌面粉筆劃過的白色中線,輕輕敲身旁女同學,問她的志向。她說想當小學老師,我就隨寫未來要當老師,寫畢交給排長收了作文簿去。老師評過分數後我帶回家,父親翻讀這篇作文,不認為紅圈甲是嘉獎,反而好好地訓了我一頓,說花這麼多錢培養我,當老師沒出息,要我以後當醫生,才能賺大錢,受人尊敬。我唯唯諾諾答應,心想只要受人尊敬,就必然遭人嫌厭,內心並不把父親的話當一回事。
不過,不管再怎麼隱遁自己、隱藏自己,只要待在學校一天,麻煩仍是難以完全避免。
五歲生日那天,結束幼稚園課後輔導,我搭娃娃車回家時,意外發現客廳的木櫃裡擺放一具俄羅斯娃娃。
那年代罕見外國玩具。我們是很單純的家庭,父母鎮日在製鞋廠工作,疲忙打樣剪裁牛皮賺餬口錢,在經濟起飛不久的八○年代初期,不可能有閒情特地去找這類異國擺設。因此,在白漆牆面的襯色下,紅底黑紋的俄羅斯娃娃就顯得十分醒目。我從未問過父母,俄羅斯娃娃從哪來的,直到長大後,才知道是長年在遠洋捕魚的外公從美國寄回來,說是給外孫的生日禮物。
家裡向來沒有慶生的習慣,而我生日那天父母似乎正趕一批急單,母親只匆匆回家煮晚餐...
目錄
推薦序 一場看不見的魔術 吳鈞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後記
推薦序 一場看不見的魔術 吳鈞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後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