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四百年來的臺灣移民史詩,游移失根與落地新生之間,究竟看出些什麼道理,學會了什麼教訓?是滿身痂痕還是默然不語?誠願逝者安魂、來者可期,讓差異衍生美麗,繼續孕育且豐饒這塊土地。
在《國族‧想像‧離散‧認同》和《族裔.他者.漂流.變遷》系列書籍之後,本書選取《路有多長》、《燃燒吧!歐吉桑》、《幸福美髮店》、《內人、外人》……等影像文本撰寫具有知識承載度的文章,繼續為臺灣移民社會留下時代的見證。
閱讀這本書時,實際上是透過作者群的詮釋或隱喻,進行集體重構,我們不僅僅是在閱讀,而且也參與其中人物的生活感受,將文本與我們所處的社會連結起來,呈現出開放多元的思考,得到自我肯定、安身立命的價值。
這本書擴大了我們的視野,為思索移民社會開展出重塑、再建構思維的寬廣向度。
作者簡介:
鍾文博
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藍清水
健行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桃園市中壢社區大學校長
宋惠中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專任助理教授
劉萬青
健行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邵承芬
健行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李小清
健行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
莊旻達
臺北市立大學都會產業經營與行銷系專任助理教授
周維萱
國立海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黃馨慧
臺灣師範大學僑教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陳宜亨
健行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章節試閱
殖民哀愁與逃亡再生:
《插天山之歌》中的臺灣人形象與精神
壹、前言
發表於1975 年的《插天山之歌》,是客籍作家鍾肇政所寫「大河小說」《臺灣人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結尾力作。《臺灣人三部曲》包括《沉淪》、《滄溟行》與《插天山之歌》等三部作品,在臺灣文學史上具有民族史詩的地位,主要描述桃園龍潭望族陸家,分別在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50 年間,在初、中、晚期背景下所發生的抗日故事。小說曲折地書寫日據時期臺灣人的奮鬥與覺醒過程,不但承繼了吳濁流一貫保鄉衛土的客家深層意識,同時藉由刻劃一個家族發展的歷史來透視當時期的臺灣社會,來呈現出臺灣人被殖民的悲哀與奮鬥再生的希望。《臺灣人三部曲》的故事布局堪稱宏大,結構井然且氣魄雄偉,撰稿前後歷時近10 年,在臺灣文學發展史中稱得上是一部極為重要的作品。文學評論家葉石濤曾稱讚它為「一部民族史詩的風格,一卷本省人民悲歡離合、多采多姿的敘事詩篇;闡釋了民族和土地絕對不得割裂的思想」,此言頗能道出其中的核心精義。論者一般認為《臺灣人三部曲》是鍾肇政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插天山之歌》更是其中結尾力作。
鍾肇政先生是戰後臺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創作內容大多從其自身真實的生活經驗中出發,而除了書寫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創傷外,在經歷臺灣光復後威權統治與白色恐怖的禁忌年代中,文學作品成為鍾肇政抒發心理鬱悶與恐懼的宣洩管道。鍾肇政先生一生長期從事文學創作且創作範圍十分廣闊,堪稱臺灣創作史詩巨著的開創者,包括《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和《高山組曲》等二十餘部長篇小說,以及許多短篇的小說和傳記等,豐富的創作量在臺灣文學史上可謂無人能出其右,其文學創作展現出臺灣百年來的社會現實以及族群心靈的變遷成長過程,他所描寫的對象並不限於漢族,也涉及原住民的生活場域,可謂臺灣戰後第一代作家中能順利跨越語文障礙及文字表達,同時在文學創作上表現傑出的典範,並擁有腋臺灣文學之母夜的美譽。
國族想像與族群認同可說是鍾肇政一生中濃得化不開的情結,也是鍾肇政研究者無法迴避的問題(鍾文博,2011;2013a)。尤其他所屬的世代歷經客家人、臺灣人、日本人以及中國人等錯綜複雜的國族認同轉換,他嘗試用文學行動來解開生命的疑惑與答案。鍾肇政嘗認為「臺灣人的形象」是他一直想要探討的問題,而他的小說就是想要塑造「臺灣人」,所以才寫成《臺灣人三部曲》此作品。誠如他所言: 「我生平創作,率多以塑造臺灣人的形象為念啊!」(錢鴻鈞,2002:61),「這是我一直要探討的命題,我的小說就是想要塑造臺灣人,所以才寫《臺灣人三部曲》」(莊紫蓉,1998)。而《臺灣人三部曲》的重要書寫意義即在於其特殊歷史題材的挑選中,呈現出一條臺灣人命運共同體凝聚的歷史線索。據此,本論文之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並分析鍾肇政《插天山之歌》小說裡有關「臺灣人的形象與精神」,透過殖民統治、逃亡再生與母土大地之愛等角度,來分析論述鍾肇政對於「臺灣人的形象與精神」的勾勒形塑與內涵探索。而在研究方法上,本論文除了傳統的文獻資料分析與小說文本分析外,還特別結合使用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期盼透過鍾肇政先生親自的口述與表達說明,來對相關的問題作出進一步的認識與理解。
貳、《插天山之歌》主要意涵與分析
一、小說主要意涵
鍾肇政先生有感於日據時期,臺灣同胞長期忍受異族無情的統治,因而寫出《臺灣人三部曲》,《插天山之歌》就是《臺灣人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呈現臺灣人被殖民的悲哀以及奮鬥再生的希望。《插天山之歌》的時代背景為日本殖民時代末期,當時太平洋戰爭正激列進行之時,在日本就讀東京工業大學並參加地下抗日組織的男主角陸志驤,於大學畢業後計畫與同伴回到臺灣從事抗日工作。
但在返臺途中其船隻遭到盟軍潛艦擊沉,志驤漂流到海邊被老漁夫救起而逃過一劫。與同伴失聯的志驤此時受到日本特務追擊,他只好躲到三角湧的山區,而受到插天山上朋友們的協助與照顧。此後他展開了一段長期的躲避與逃亡,但過程中也認識了奔妹而發展出感情,而後兩人結為連理。最後志驤遭到日本警察的逮捕,但在大溪郡役所被拘留一天後隨即被放出。當他踏出郡役所大門後,看見滿街盡是歡呼的人群,他方得知日本已經戰敗投降。尤其特別的是,志驤因受到日本警察特務追捕而逃至深山中,展開一段漫長而寂寞的旅程,從學習農事如鋸木、拖木馬、釣香魚、鉤驢鰻來養活自己,而獲得農民與原住民高度的讚賞,也獲得堅強勇敢並勤勞熱情的奔妹青睞,一起在困境中爭取生存權利和生活自由,同時期盼並等待黎明的到來(鍾肇政,2005)。
《插天山之歌》小說亦曾改編成同名影片,內容描述二次大戰末期時,日本
為延續其高壓殖民統治,對臺灣內部進行嚴密的思想管控之際,知識分子所受到的壓迫與抵抗。一位擁有日本高學歷而懷抱著遠大理想回臺的青年陸志驤,在戰亂流離中逃亡、鍛練乃至歸返原鄉的一段歷程。影片中同樣展現出大時代裡小人物的生存意志和對理想的堅持,同時表達出人性的細微層面和人文社會關懷。承襲小說中的優點,影片風格自然、優美且含蓄,藉由時代背景觀看故事人物,展現人性的細微面向,而對於情感的描摹則溫婉質樸,並深具人文觀照。影片中呈現秀麗的山川、優秀的兒女,以及臺灣人民在日本高壓殖民統治下所發揮的生命潛能和強韌的生命力,有人認為這種樸實無華的奮鬥精神,堪稱今日所謂腋臺灣精神夜的有力展現( 電影《插天山之歌》: https://tw.movies.yahoo. com/movieinfo_main.html/id=2365),而這也正是鍾肇政這部作品中想要表達的精神。
二、從家族敘述到史詩建構
《插天山之歌》描寫的是臺灣回歸祖國大陸前夕,歷經50 年日本的高壓殖民統治,雖然陸氏大家族被拆散得七零八落,但其家族精神依然屹立存在,家族主義透過濃濃親情與禮教觀念等文化傳統,而讓家族社會的力量始終維繫不墜,可說是典型的家族敘述小說與家族史。如果說鍾肇政的前一部作品《濁流三部曲》堪稱臺灣史詩的先聲,那麼《臺灣人三部曲》中從家族敘述到民族史詩建構的過程,我們可以認為家族史即是民族精神史,家族史詩即是民族史詩。誠如鍾肇政於書前楔子所言:
他們是一群冒險犯難的勇者——在大海尚被賦予不可知的神性的時日裡,他們越過洶湧的波濤而來,定居在這蕞爾小島上。他們有了他們的歷史,年代雖暫,卻充滿剛毅與不屈的事蹟——那是用血與淚寫成的歷史。為了生存,他們開疆闢地,與大自然爭鬥,亦與大自然共存。為了生存,他們拋頭顱灑熱血,與敵人周旋,從不低頭屈膝。……他們屈服嗎?沒有!依然沒有!他們再次用血,用淚,用骨髓,寫下了另一頁歷史。那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偉大民族史詩。(鍾肇政,1999:3-4)
而關於鍾肇政的家族敘述,葉石濤認為:「鍾肇政的小說根據的都是歷史上真正發生的事情,但他不是寫歷史,他是以自己的觀點來看歷史。」換言之,葉石濤認為鍾肇政的史詩所描寫的,正是他身處特定社會階層中所看到的真實(葉石濤、鍾鐵民、彭瑞金、林梵,1982)。而陳芳明則認為:「鍾肇政刻劃的可能不是一種歷史的現實(reality),但是小說中穿梭的情感與記憶卻是屬於一種歷史的真實(truth),縱然作品並非完全依據事實,甚至還滲透了許多虛構,但他的發聲竟是強悍而充滿自信的。」(陳芳明,2011:488)事實上,我們發現《臺灣人三部曲》的史詩建構風格裡,往往在悲壯中帶有一種崇高感,在苦難中依仍懷抱著更多的堅毅與自信,這應該算是鍾肇政史詩創作與史詩建構對當代臺灣文學的重要貢獻與歷史價值。
殖民哀愁與逃亡再生:
《插天山之歌》中的臺灣人形象與精神
壹、前言
發表於1975 年的《插天山之歌》,是客籍作家鍾肇政所寫「大河小說」《臺灣人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結尾力作。《臺灣人三部曲》包括《沉淪》、《滄溟行》與《插天山之歌》等三部作品,在臺灣文學史上具有民族史詩的地位,主要描述桃園龍潭望族陸家,分別在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50 年間,在初、中、晚期背景下所發生的抗日故事。小說曲折地書寫日據時期臺灣人的奮鬥與覺醒過程,不但承繼了吳濁流一貫保鄉衛土的客家深層意識,同時藉由刻劃一個家族發展的歷史來透視當時期的...
推薦序
洪泉湖教授序
臺灣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就族群而言,這裡也居住著許多不同的族群。他們或因戰亂、或因婚配、或因工作,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原因,來到了臺灣,而先後居住了下來。在他們身影的背後,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敘說著他們的流離與落地、記憶與傷痕、矛盾與適應。他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也帶來不同的身分認同、社會認同和族群認同。但他們來了,也住了下來,甚至養兒育女,就成了我們的同胞,成為我們的國人,只要他們願意的話。但我們認識他們嗎?願意去了解他們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後的意義嗎?
由一群年輕學者所共同寫作的《落地.安魂.默語.痂痕:從影像文本再現移民社會》這本書,就是從許多電影來描寫臺灣這些不同族群的人物所發生的故事,並解讀這些故事的深層意義。全書共有九篇文章,其中描述臺灣客家認同的有一篇,描述外省客家的也有一篇;述說臺籍阿美族老兵者一篇,眷村老兵者一篇;討論新住民(新移民)及其子女者共三篇;此外,還有探討抗戰和國族意識者一篇,古都空間與流離者一篇。每篇論文大多有電影影片作為導引,以激發學生或觀眾的興趣,然後再閱讀這些論文,就可以深入了解這些影片故事背後的意義。
本書總主編閔宇經助理教授,近年來一直關心臺灣的移民社會,先後召集了不少年輕學者,分工合作,共同出版了許多本影像系列專書,對國內學術界、教育界的貢獻相當卓著,甚表欽佩!如今再接再厲出版新書,當再表祝賀之意,是為序。
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洪泉湖謹誌
洪泉湖教授序
臺灣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就族群而言,這裡也居住著許多不同的族群。他們或因戰亂、或因婚配、或因工作,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原因,來到了臺灣,而先後居住了下來。在他們身影的背後,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敘說著他們的流離與落地、記憶與傷痕、矛盾與適應。他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也帶來不同的身分認同、社會認同和族群認同。但他們來了,也住了下來,甚至養兒育女,就成了我們的同胞,成為我們的國人,只要他們願意的話。但我們認識他們嗎?願意去了解他們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後的意義嗎?
由一群年輕學者所共同寫作的...
作者序
作者序
國家發展研究學會自民國100 年成立後,即以推動各項學術議題運用影像文本詮釋的方式將其普及化和通識化為職志,透過社會各界的協助,召開學術研討並出版專書論文,以推動社會科學通識教育,迄今出版「人權影像系列」五本、「移民社會系列」二本,還有其他類型的書籍三本,除廣為國內外大學圖書館薦購典藏,亦常為國內研究生博碩士論文所引用,或為國內各大學相關科目指定用書及延伸閱讀,廣受社會各界好評。
「移民社會系列」部分在《國族.想像.離散.認同:從電影文本再現移民社會》和《族裔.他者.漂流.變遷:從影像文本再現移民社會》二書之後,本次《落地.安魂.默語.痂痕:從影像文本再現移民社會》選取《路有多長》、《燃燒吧!歐吉桑》、《幸福美髮店》、《內人、外人》……等影像文本撰寫具有知識承載度的文章,繼續為臺灣移民社會留下時代的見證。
環顧臺灣400 年的移民史詩,游移失根與落地新生之間,究竟看出些什麼道理,學會了什麼教訓?在那些尋常被看見的族群仇恨和落寞孤寂之外,不被看見的是滿身痂痕還是默然不語?誠願逝者安魂、來者可期,讓差異妍生美麗,繼續孕育且豐饒這塊土地。
本書得以付梓需感謝科技部予以部分計畫經費補助(計畫編號: NSC102-2741-G-819-001),並感謝元智大學人社院院長洪泉湖教授和萬能科技大學副校長徐振雄教授撰寫序文推薦,全書論文皆經雙向匿名審查通過。作者群感謝巨流圖書編輯團隊之餘,並囑咐末學代為撰寫序文,向各方申致謝忱。
閔宇經代表作者群
謹識於中壢
作者序
國家發展研究學會自民國100 年成立後,即以推動各項學術議題運用影像文本詮釋的方式將其普及化和通識化為職志,透過社會各界的協助,召開學術研討並出版專書論文,以推動社會科學通識教育,迄今出版「人權影像系列」五本、「移民社會系列」二本,還有其他類型的書籍三本,除廣為國內外大學圖書館薦購典藏,亦常為國內研究生博碩士論文所引用,或為國內各大學相關科目指定用書及延伸閱讀,廣受社會各界好評。
「移民社會系列」部分在《國族.想像.離散.認同:從電影文本再現移民社會》和《族裔.他者.漂流.變遷:從影像文本再...
目錄
族群記憶與想像認同:臺灣客家意識的發展探討/鍾文博
原鄉的呼喚:河婆客家移民的集體記憶與認同/藍清水
彼岸的鄉愁:由《路有多長》觀察臺籍老兵的認同與國族想像/宋惠中
遊戲?戰爭?——從《燃燒吧!歐吉桑》談融合/劉萬青
移民社會中的國族意識建構與凝聚:以四大抗日經典電影為例/邵承芬
談朱天心《古都》中的漫遊政治/李小清
母語的依存與記憶:新移民子女的身分從屬與認同再現/莊旻達、周維萱
從《幸福美髮店》談新住民的社會支持網絡/黃馨慧
從《內人、外人》檢視新住民的文化與社會適應問題/陳宜亨
族群記憶與想像認同:臺灣客家意識的發展探討/鍾文博
原鄉的呼喚:河婆客家移民的集體記憶與認同/藍清水
彼岸的鄉愁:由《路有多長》觀察臺籍老兵的認同與國族想像/宋惠中
遊戲?戰爭?——從《燃燒吧!歐吉桑》談融合/劉萬青
移民社會中的國族意識建構與凝聚:以四大抗日經典電影為例/邵承芬
談朱天心《古都》中的漫遊政治/李小清
母語的依存與記憶:新移民子女的身分從屬與認同再現/莊旻達、周維萱
從《幸福美髮店》談新住民的社會支持網絡/黃馨慧
從《內人、外人》檢視新住民的文化與社會適應問題/陳宜亨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