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第一版中,作者從地理學的角度,尤其是人文主義地理學,來看現代的「六堆」的空間意象相當清楚,那就是人體投射在防衛空間上的實踐,但是這樣的「區域」實踐過程,並非一開始就是如此,因為「六堆」原本是一個武裝的防衛「組織」,其會隨著不同的戰役而有所不同,那從「組織」到「區域」,地理學的空間操作,能帶出怎樣不同於歷史學的六堆客家火花?本書將使用「長時期」的時間距,來推導空間的移轉過程,藉此來展演六堆客家的演變。
第二版的內容新增三篇論文,來自於這些年作者對於六堆客家新的討論,雖然裡面的問題,大體在第一版有稍微觸及,但是在第二版中有更細緻的討論,如第一篇〈神聖空間的政治二元性-以清代客家忠義亭為例〉,是專文討論忠義亭(祠)裡面所供奉的歷代忠勇公與清代官員的長生牌位。第二篇〈前六堆時期屏東平原的客家邊區劃界〉,主要討論屏東平原「豎石」與「土牛溝」的相關性,探討黃叔璥「康熙六十一年,官斯土者,議凡逼近生番處所相去數十里或十餘里,豎石以限之;越入者有禁」說法。第三篇〈林爽文事件府城戰場的政治戰爭--一個六堆粵民出征的適宜性論戰〉,主要討論六堆義民前往臺南遠征所發生政治效應,有別於傳統六堆義民受到政治高層歡迎的說法。
作者簡介:
施雅軒
現職
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學歷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
專長
地理思想、六堆客家歷史、區域地理、歷史地理、世界地理
專書
臺灣的行政區變遷(2003)
區域、空間、社會脈絡:一個臺灣歷史地理的展演(2007)
戰爭、空間、六堆客家: 另一臺灣歷史地理學的展演(2011)
地理思想.思想地理(2012)
地球脈動:一場臺灣世界地理學的討論(2015前篇)(2015)
地球脈動:一場臺灣世界地理學的討論(2015後篇)(2016)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渡海
窮島軍需飛檄催,蔗霜兼買鹿皮來。
生番禳社三冬集,互市洋船六月開。
浪嶠山形隨地盡,廈門風信逐潮回。
荷蘭故土非甌脫,窺伺將毋隱禍胎。
彭夏琴,〈詠臺灣七律〉第四首,《廣陽雜記》
六堆客家人的祖先,是從那裡開始建立起六堆的基地呢?整個遷移的路徑,到現在仍然是個未定之數。不過目前以伊能嘉矩的說法最為普遍,即康熙25、6 年(1686-7)之時,來自廣東嘉應州客家人「本想在臺南府治附近拓殖,可是大多已被河洛人所佔據,已無空地,才在東門外墾闢菜園,……,後來,他們知悉下淡水溪東岸流域,還有尚未開墾的草地,於是相率移居該地。」(伊能嘉矩,1985:142)而後來的版本,民國62 年(1973)鍾仁壽所發表的《六堆客家鄉土誌》,也沒脫離這個說法太遠,「1688 年(康熙27)清軍續遺部隊中,有一部分蕉嶺及梅縣出身的士兵,由安平登陸,不久屯田臺南東門,後來轉到阿公店(岡山),1692 年(康熙31)解隊後,被政府安置於萬丹鄉濫濫庄從事墾荒。」(鍾仁壽,1973:70)換言之,由以上兩位學者的田調結果,得知一條六堆客家人經由臺南府城東門到屏東濫濫庄的遷移路線。
但是這條遷移路線可以經由史料來支撐嗎?我們可以來看看,屏東平原對外孔道的建立,是如何被記載下來。
屏東平原也有人稱之屏東沖積平原,地勢主要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平原南北長約60 公里,寬約20 公里,面積1,140 平方公里(陳正祥, 1993:867),整個沖積平原的生成源自於潮洲斷層與六龜斷層所陷落成的六龜地溝(林朝棨,1957:367),這個地溝就像一個箱子,開始承接來自河流所攜帶的大小岩屑與沈積物,荖濃溪是沿著潮州斷層流動的溪谷,楠梓仙溪則從陷落盆地的西側流入地溝,後來因為一連串的沖積扇在地溝的東側、大斷層崖的下方堆積,逐漸把荖濃溪逼向西方,高屏溪也受到沖積扇的逼迫,向西移動,同時間各大小溪流都繼續帶來大量堆積物,充填屏東地溝,最後堆積成了屏東平原(王鑫,1980:163),屏東平原終於從地溝浮了出來。而屏東平原最早的記載,來自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描述。
1624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VOC)落腳於熱蘭遮城(現今臺南市安平區),正式開啟在臺灣的殖民時代;VOC 與屏東平原的關係,來自於1635 年12 月25 日對於塔卡拉揚(搭加里揚)的征討。雖然對於受攻擊的塔卡拉揚在現今所在何處有不同的考據,有一說在屏東平原之上(李國銘,2004:43),也有一說在高雄平原北部濱海地區(簡炯仁,2006: 27),不管如何,經過這場「聖誕節戰役」之後,在1636 年2 月4 日塔卡拉揚的代表無條件接受合約的內容,2 月6 日放索地區(現今位於屏東縣林邊鄉內)的七個村落,耳聞塔卡拉揚遭受的燒村厄運而心中大駭。不久,也派一個住在他們村中的中國人到臺南請求加盟,向荷蘭人表達歸附意願(李國銘,2004:52),開啟了屏東平原與外界接軌的行政關係。
來放索的荷蘭船隊,在1636 年4 月7 日一行26 人,在打狗(現今高雄市)夜宿後,隔天中午抵達放索(李國銘,2004:54),開啟雙方的合作關係;首先是金獅島(現屏東縣琉球鄉)戰役,荷蘭東印度公司在4 月19 日率一百名兵士和水手,並帶7、80 名的鄰近村落強壯原住民,分搭三艘戎克船及若干杉板船出發,但4 月21 日受缺水又下雨遇強風,全部隊轉泊下淡水,26 日獲約80 名放索社人和許多新港社人的援助,克服困難全隊登陸(曹永和、包樂史,1995:428)。
緊接著屏東平原另一股勢力,麻里麻崙也開始送矛請求加盟,所以在1637 年4 月22 日Junius 傳教士指派宣教師與3、4 名士兵保護下,到放索、麻里麻崙以及多拉托克(Dolatok)建學校,而鄰近的大木連和萬丹(Panendal),也都派人來請求荷蘭人去設學校(李國銘,2004: 58-9)。
如此,大員與放索零星的航運紀錄,開始被登錄下來,如1638 年6月7 日一艘來自放索的船隻,搭載18 人、鹽魚25 擔、柴薪(曹永和, 2002:228),1639 年7 月11 日自放索運來鹿皮300 張(中村孝志, 1997:91),而1641 年4 月10 日在赤崁召開第一次「地方議會」,屏東平原出席的部落有:大木連、萬丹、麻里麻崙、放索、塔卡拉揚、茄藤、奢連、力力等八個村落的20 位長老(李國銘,2004:61),正式確立屏東平原的部落收編於荷蘭東印度公司之下。
而1642 年2 月荷蘭到卑南的尋金之旅,更以屏東平原兩個交通要道為主要的出入點,在東部尋金的回程上,在1642 年2 月19 日的黃昏,大隊人馬抵達放索,在該地接受宴請,並過夜;2 月20 日飽食一頓後,荷蘭人勸導放索人種稻米,然後往茄藤前進。在該地又接受豐盛的款待,並過夜;2 月21 日繼續往大目連前進,沿途強迫居民種植稻米。在大目連享受居民的招待後,直接往赤崁前進(李國銘,2004:62)。
而1644 年3 月29 日的宣教師派駐工作,更開始荷蘭東印度公司將治權直接延伸到屏東平原的開端,1654 年11 月19 日顯示十個月前有派駐麻里麻崙20 個士兵。而更重要的,在屏東平原實施有所謂的「村落包稅制」,後人稱為「社商」。社商的制度在臺灣的歷史上創於荷蘭時期,原始的構想是平埔族人受限於經濟生產習慣的差異,無法繳納稅金的情況下,於是讓財力較為豐厚的人代為繳納該社族人的稅金,以取得該社的經濟支配權,該人就稱之為「社商」,如此,該社就必須向社商繳交同等值的物品,以抵銷社商之前所繳交的稅金。這套制度看似公平,但是問題就出在同等值的物品是由社商來認定,所以社商代繳稅金的制度,往往潛藏著對於平埔族人的剝削。
由這些文字紀錄可以發現,透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空間連結,屏東平原逐漸與外界聯繫,屏東平原的面貌也逐漸被揭開,而對外聯繫的管道,即是放索社(現林邊鄉水利村)與下淡水社(現萬丹鄉香社村)(圖2);而自然環境也被地圖記錄了下來,尤其是海岸線,揭開了屏東平原對外聯絡的孔道,這些都不是能夠從現今的地表景觀所能夠推論的部分。在荷蘭古代的海圖裡,能清楚地畫出現今高屏溪與東港溪的出海口,顯示荷蘭船隻到此活動的紀錄,向內退縮的海灣(圖3),正適合船隻停泊,這也說明在金獅島戰役中,全部隊可以轉泊下淡水的緣故,由此見得,在荷蘭時期已經打通屏東平原對外聯絡的管道,而主要的航點就是放索與麻里麻倫(下淡水社)兩個地方,這兩個地方也就成為屏東平原空間脈絡的起點。
第一章 渡海
窮島軍需飛檄催,蔗霜兼買鹿皮來。
生番禳社三冬集,互市洋船六月開。
浪嶠山形隨地盡,廈門風信逐潮回。
荷蘭故土非甌脫,窺伺將毋隱禍胎。
彭夏琴,〈詠臺灣七律〉第四首,《廣陽雜記》
六堆客家人的祖先,是從那裡開始建立起六堆的基地呢?整個遷移的路徑,到現在仍然是個未定之數。不過目前以伊能嘉矩的說法最為普遍,即康熙25、6 年(1686-7)之時,來自廣東嘉應州客家人「本想在臺南府治附近拓殖,可是大多已被河洛人所佔據,已無空地,才在東門外墾闢菜園,……,後來,他們知悉下淡水溪東岸流域,還有尚未開...
作者序
再版序
從我第一次發表南部客家的研究議題,也就是在2007 年5 月7 日在高雄師範大學文學院所舉辦的「高中人文學科教學研討會」上,發表「客家戰場空間的歷史建構―以十八世紀屏東平原為例」開始,已經九個年頭了。
還記得當時這篇文章的摘要是這麼寫的:
「近年來臺灣的學術界興起一股客家研究的風潮,在「客家學」的號召之下,每個學域皆希望貢獻一份力量,在眾人腦力激盪的結果,逐漸有多個面貌出現。在地理學界,莫過於對「客家區域」有著十分的好奇與憧憬,它如何產生?它如何延續?甚至是它如何擴散?學界所定義的『客家區域』,依其屬性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來談,即原鄉、新鄉與僑鄉三類,雖然區域的劃分明白,但是缺乏細緻的史料下,前者所談的三個問題,很難有細緻的討論空間。在臺灣我們可以輕易指出哪些地方是屬於客家區域,但是是經過怎樣的歷程而蛻變成「客家區域」,卻是鮮少人去討論,因為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要滿足『動態』的區域成形過程,那資料何在?在歷史地理的研究上,重建古代戰場的場景是相當困難的,本研究以客家屏東平原做為研究範疇,來討論十八世紀朱一貴事件所引發地域衝突的可能性,所使用的研究資料將透過各式樣的一手資料,試圖建構出原始場景,進而分析當時戰場空間的對峙情況,以對應現今各鄉鎮發展的情況。
然而,似乎這個目標並沒有完全達陣。
雖然現今,「先鋒堆」為何在「六堆」堆屬的後方,謎底也解出來了,原來「先鋒」指的是運籌帷幄的腦袋;六堆的歷史再也不是單一的屬性,而是分成三個重要的階段,即:(一)前六堆時期(93 年):康熙31 年(1692)―乾隆51 年(1786);(二)組織觀的六堆(67 年):乾隆51 年(1786)―咸豐3 年(1853);(三)區域觀的六堆(151 年)―咸豐11 年(1861)到現在,這些相關的論述,將交代於本書第二版後面的論文集裡,不過這些還不夠,因為六堆在歷史的長河裡,還有未解的謎團。
第二版的內容新增三篇論文,來自於這些年我對於六堆客家新的討論,雖然裡面的問題,大體在第一版有稍微觸及,但是在第二版中有更細緻的討論,如第一篇〈神聖空間的政治二元性-以清代客家忠義亭為例〉,專文討論忠義亭(祠)裡面所供奉的歷代忠勇公與清代官員的長生牌位,現在這些都不見於忠義亭(祠)內,這是相當可惜的事,因為這是延續南部客家相當重要的歷史軌跡,如何間接證明南部客家,從高拱乾在供奉之內,就可以證明。
第二篇是〈前六堆時期屏東平原的客家邊區劃界〉,主要討論屏東平原「豎石」與「土牛溝」的相關性,或是在屏東平原的地表上,可能用「豎石」來代替「土牛溝」的劃設,導致文獻資料如近年出版的《紫線番界》一書,雖有畫線卻在地表上不如桃竹苗地區,留下任何的跡象可供追尋,而重要的討論是,一般所認知的黃叔璥「康熙六十一年,官斯土者,議凡逼近生番處所相去數十里或十餘里,豎石以限之;越入者有禁」說法,在本文受到挑戰,主要是在屏東平原的劃設工作,要到「雍正七年臺灣總兵王郡所進行立石畫界工作」才得已完成,換言之,「康熙六十一年」的年份是被追加而來。
第三篇〈林爽文事件府城戰場的政治戰爭――一個六堆粵民出征的適宜性論戰〉,主要討論六堆義民前往臺南遠征所發生政治效應,有別於傳統六堆義民受到政治高層歡迎的說法,文中提出遠征過程雖然受到常青的重用,但是卻受到其他人,包括乾隆帝的懷疑,一度要被遣回屏東,不允許留置臺南征戰,最後被提及「緣廣東各莊士民,其祖父於康熙、雍正年間,曾為義民,隨征逆匪,均邀褒獎」,才得以逆轉,受到乾隆帝硃批:「既有此等情節,何不奏明?今既奏明,昨已降旨矣。」才峰迴路轉成就現今所提之歷史。
這一切的一切,在這九年裡,感謝所有對南部客家的研究者,能夠包容一個來自彰化,完全不懂客語的福佬人,不斷地挑戰既有的六堆客家論述,也感謝客家委員會與下轄的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屏東縣客家事務處,讓我有機會能夠對客家鄉親介紹最新的研究與看法,畢竟晴耕雨讀的這個氣氛,一直吸引我努力地向前,讓南部客家研究成為我一生的職志。
再版序
從我第一次發表南部客家的研究議題,也就是在2007 年5 月7 日在高雄師範大學文學院所舉辦的「高中人文學科教學研討會」上,發表「客家戰場空間的歷史建構―以十八世紀屏東平原為例」開始,已經九個年頭了。
還記得當時這篇文章的摘要是這麼寫的:
「近年來臺灣的學術界興起一股客家研究的風潮,在「客家學」的號召之下,每個學域皆希望貢獻一份力量,在眾人腦力激盪的結果,逐漸有多個面貌出現。在地理學界,莫過於對「客家區域」有著十分的好奇與憧憬,它如何產生?它如何延續?甚至是它如何擴散?學界所定義的『客家區域』,依其屬性...
目錄
壹、專論
第一章 渡海
第二章 濫觴
第三章 初戰
第四章 銘刻
第五章 分類
第六章 成形
第七章 逆轉
第八章 絕役
第九章 重構
第十章 再現
第十一章 辨明
貳、論文集
一、神聖空間的政治二元性-以清代客家忠義亭為例
二、前六堆時期屏東平原的客家邊區劃界
三、林爽文事件府城戰場的政治戰爭--一個六堆粵民出征的適宜性論戰
附錄一 題義民效力議效疏
附錄二 請追粵砲議
附錄三 《六堆客家鄉土誌》的六堆聚落堆屬
附錄四 《臺南縣誌》的六堆聚落堆屬
附錄五 《嗚呼忠義亭》的六堆聚落堆屬
附錄六 《臺南東粵義民誌》的六堆聚落堆屬
壹、專論
第一章 渡海
第二章 濫觴
第三章 初戰
第四章 銘刻
第五章 分類
第六章 成形
第七章 逆轉
第八章 絕役
第九章 重構
第十章 再現
第十一章 辨明
貳、論文集
一、神聖空間的政治二元性-以清代客家忠義亭為例
二、前六堆時期屏東平原的客家邊區劃界
三、林爽文事件府城戰場的政治戰爭--一個六堆粵民出征的適宜性論戰
附錄一 題義民效力議效疏
附錄二 請追粵砲議
附錄三 《六堆客家鄉土誌》的六堆聚落堆屬
附錄四 《臺南縣誌》的六堆聚落堆屬
附錄五 《嗚呼忠義亭》的六堆聚落堆屬
附錄六 《臺南東粵義...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