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的發展深受國家醫療政策、醫療產業環境、護理教育政策、社會經濟以及民眾對護理的看法所影響,到底所受影響有多深?是否已演變成護理專業問題?本書將有深入的探討。希望藉由認清護理專業的問題,並積極採取有效因應策略,進而提昇護理專業形象與專業地位。
本書涵蓋內容廣泛,完全以目前護理界所面臨的問題作為檢討的重點,可幫助護生和護理同仁更瞭解護理的問題,並以更積極的態度共謀對策。
作者簡介:
盧美秀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
臺灣長照護理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監事長
財團法人護理人員防疫基金會董事長
財團法人厚生會董事
衛生福利部護理諮詢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專科護理師諮詢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醫事審議委員會醫事鑑定小組會議護理專家
生策會國家生技品質標章護理類評審委員兼召集人
慈月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南丁格爾獎評審委員
學歷:
美國杜標克大學護理行政碩士
經歷
臺北醫學院護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臺北醫學院圖書館館長
臺北醫學院教務長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院長
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
臺灣護理學會監事長
臺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理事長
教育部大學院校評鑑委員
章節試閱
第 1 章
護理專業問題面面觀
Ⅰ. 前言
我國護理人員約占全國醫事專業人員總人數的一半,是國人促進和維護健康的主力,然而護理人員在社會大眾的印象中,多半是服從性高且缺乏自主性,也未受主管機關重視,鮮少有機會參與健康政策的制定。隨著醫療環境的迅速變化,健康照護體系也進入組織再造和重整階段,護理人員的角色功能也相對受到醫療成本和服務品質兼顧的壓力。為求護理專業的永續發展,護理專業必須不斷進行反思才能了解本身的問題,以便重新定位,發揮其獨特功能,滿足病人和民眾健康需求(盧、曾、陳,2002;盧,2014;Johns, 1995;Pierson, 1998)。
Ⅱ. 對護理專業的質疑
為了解我國當前護理專業問題,曾舉辦多次護理領導階層座談會,和全國護理領袖共識會議。行政院衛生署亦於 2012 年 5 月 4 日舉行護理人力發展政策研討會,共同進行腦力激盪和護理的反思。在進行護理的反思過程中,護理界領導階層和護理領袖共同提出下列質疑(王,2012,李,2012,張,2012,盧,2009,ICN, 2009):
1. 護理領導者具有其前瞻性嗎?
2. 護理有其獨特功能嗎?
3. 護理人員的各種角色功能定位清楚嗎?
4. 護理服務能滿足病人或民眾健康需求嗎?
5. 護理界的表現能符合社會大眾的期待嗎?
6. 護理人員的薪資福利與權益受到該有的重視嗎?
7. 護理照護制度夠完善嗎?
8. 護理人力供需平衡嗎?
9. 護理人員的教、考、用能無縫銜接嗎?
10. 護理人員的工作負荷過重、超時工作夢魔何時了?
11. 護理人員何時才能獲得工作生活平衡?
12. 護理人力配置合理嗎?有立法加以明文規範嗎?
13. 健保護理費給付合理嗎?
14. 護理人員養成教育應提升到何種層級?
15. 護理人員的生涯發展受到該有的重視嗎?
16. 護理人員有參政機會嗎?
17. 護理人員之學術表現度夠嗎?
18. 護理專業團體有充分發揮該有的功能嗎?具有影響力嗎?
19. 護理人員對工作之滿意度為何處於全球受訪國家最後一名?
20. 護理的未來在那裡?
Ⅲ. 護理發展面臨的障礙
綜合護理界各階層之看法提出下列影響護理專業發展的障礙(高,2011;盧,2009):
1. 護理界合作度不足。
2. 臨床工作繁雜,執業角色模糊,專業與非專業的工作內容未區分。
3. 護理人員流動率高。
4. 缺乏專業發展規劃。
5. 護理人員素質良莠不齊。
6. 教育制度多樣化,學校教育和臨床實務落差大。
7. 護理能力進階制度缺乏實質誘因。
8. 專業形象不佳。缺乏媒體正向之護理形象塑造。
9. 全民健保未合理給付護理費。
10. 護病比過高,未立法加以保障。
11. 職業風險高,但未列入勞工安全健康保護之特別危害對象。
12. 新生代護理人員投入護理職場意願低,離職率高。
13. 學術研究與臨床實務未接軌,應用性不足。
14. 缺乏主動追求新知的動機與行動。
15. 政府相關單位未正視護理專業問題。
我國從 2010 年開始發生護理人力短缺現象,而且有逐年惡化趨勢,很多醫院已出現護理人員招募困難窘境,必須以關病房或減床因應,在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的多次呼下,才逐漸引起政府主管和各醫療機構以及社會大眾的重視,開始尋求解決之道。
第 1 章
護理專業問題面面觀
Ⅰ. 前言
我國護理人員約占全國醫事專業人員總人數的一半,是國人促進和維護健康的主力,然而護理人員在社會大眾的印象中,多半是服從性高且缺乏自主性,也未受主管機關重視,鮮少有機會參與健康政策的制定。隨著醫療環境的迅速變化,健康照護體系也進入組織再造和重整階段,護理人員的角色功能也相對受到醫療成本和服務品質兼顧的壓力。為求護理專業的永續發展,護理專業必須不斷進行反思才能了解本身的問題,以便重新定位,發揮其獨特功能,滿足病人和民眾健康需求(盧、曾、陳,2002;盧,2014;Johns, ...
作者序
護理專業的發展深受國家醫療政策、醫療產業環境、護理教育政策、社會經濟以及民眾對護理的看法所影響,到底所受影響有多深?是否已演變成護理專業問題?本書將有深入的探討。
本書共分為九篇23章。第一篇「總論」先進行護理的反思,並檢視當前護理專業的問題,提出護理改革建言以及護理主管面臨的挑戰與因應。第二篇「護理教育」則先介紹我國護理教育的現況和問題,並提出護理教育的興革建議。第三篇「護理人力問題」主要探討人力供需與運用問題,並提供其他國家對安全護病比的立法成功範例,作為建構有效運用人力之策略參考。第四篇「護理實務」主要介紹應屆護理畢業生初入職場的困境與因應,和護理人員願意投入、重返和留任護理職場的工作條件和彈性制度。
第五篇「護理研究」則先從護理研究概況及未來發展趨勢談起,並深入探討我國護理研究問題及提出政策建議,最後並介紹實證護理及其臨床應用。第六篇「護理人員的權益與執業安全」則從護理人員的權利與義務談起,再深入探討護理執業的安全問題以及優質護理職場的建構與推動。第七篇「護理與政治」則強調如何運用政治力量提升護理的影響力和政治遊說。第八篇「護理專業團體與護理專業形象」除了介紹專業團體應有的功能之外,也舉出國內的兩大專業團體如何分工合作處理目前護理界的問題,並提出護理專業形象的塑造,希望藉由認清護理專業的問題,並積極採取有效因應策略,進而提升護理專業形象與專業地位,第九篇「回顧與展望」,則先重點式回顧最近二十年來面對的護理問題和所作的因應,並以「開創護理的藍海」作為本書的結尾,期望未來護理界能突破困境,開創嶄新的護理新市場,使護理能永續發展,並提升護理人員的福祉,增進民眾健康。
本書涵蓋內容廣泛,完全以目前護理界所面臨的問題作為檢討的重點,應可幫助護生和護理同仁更了解護理的問題,以及以更積極的態度共謀對策。著者雖以最嚴謹的寫作態度撰寫本書,不過疏漏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先進多多指教。
護理專業的發展深受國家醫療政策、醫療產業環境、護理教育政策、社會經濟以及民眾對護理的看法所影響,到底所受影響有多深?是否已演變成護理專業問題?本書將有深入的探討。
本書共分為九篇23章。第一篇「總論」先進行護理的反思,並檢視當前護理專業的問題,提出護理改革建言以及護理主管面臨的挑戰與因應。第二篇「護理教育」則先介紹我國護理教育的現況和問題,並提出護理教育的興革建議。第三篇「護理人力問題」主要探討人力供需與運用問題,並提供其他國家對安全護病比的立法成功範例,作為建構有效運用人力之策略參考。第四篇「護...
目錄
序
第一篇 總論
第 1 章 護理專業問題面面觀
第 2 章 護理改革
第 3 章 醫療保健市場的現況與護理主管面臨的挑戰和因應
第二篇 護理教育
第 4 章 我國護理教育現況
第 5 章 我國護理教育問題及改革方向
第 6 章 護理證照考試制度
第三篇 護理人力問題
第 7 章 臺灣護理人力現況與問題檢視
第 8 章 歐美和亞洲先進國家的護理執業現況
第 9 章 護理人力的供需問題
第10章 護病比與護理費給付連動之規劃與推動
第四篇 護理實務
第11章 護理應屆畢業生初入職場的困境與因應
第12章 護理人員願意投入、重返和留任護理職場的工作條件與彈性制度
第五篇 護理研究
第13章 護理研究及發展
第14章 我國護理研究問題與未來發展趨勢
第15章 從 A 到 A+—實證護理及其臨床應用
第六篇 護理人員的權益與執業安全
第16章 護理人員的權利與義務
第17章 護理執業安全:兼談護理職業傷害
第18章 優質護理職場的建構與推動
第七篇 護理與政治
第19章 護理人員的政策參與和政治遊說
第八篇 護理專業團體與護理專業形象
第20章 護理專業團體的角色與功能
第21章 護理專業形象
第九篇 回顧與展望
第22章 護理的回顧
第23章 展望未來—開創護理的藍海
序
第一篇 總論
第 1 章 護理專業問題面面觀
第 2 章 護理改革
第 3 章 醫療保健市場的現況與護理主管面臨的挑戰和因應
第二篇 護理教育
第 4 章 我國護理教育現況
第 5 章 我國護理教育問題及改革方向
第 6 章 護理證照考試制度
第三篇 護理人力問題
第 7 章 臺灣護理人力現況與問題檢視
第 8 章 歐美和亞洲先進國家的護理執業現況
第 9 章 護理人力的供需問題
第10章 護病比與護理費給付連動之規劃與推動
第四篇 護理實務
第11章 護理應屆畢業生初入職場的困境與因應
第12章 護理人員願意投入、重返和留任護...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