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的意思,是把事情的過程先選擇性剪成斷片,然後選擇性接合。
事情發生過程的時間和空間,都可以剪成斷片,又都可以接合起來。
蒙太奇享有時間和空間的極大自由,可以忽東忽西,忽今忽古。
而小說的傳統寫法,囿於一時一地一事的情節發展連貫性,不輕易剪成斷片,礙難接受忽東忽西,對待時空的態度偏於僵化。
《殘破集》用蒙太奇一改這種傳統手法,使小說的時空形態變化多端。
林樹勛
作者簡介:
勞國安
自2003年開始積極發表作品,曾發表於《文學世紀》、《香港文學》、《城市文藝》、《字花》、《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小說風》、《80’S Renaissance》、《新少年雙月刊》和《百家文學雜誌》等。
本書收錄自2009年至2017年創作的16篇小說,全部均曾公開發表,更是作者第一本小說集。
章節試閱
寫給某科學院的一份報告
研究員正利用電腦書寫一份報告,報告將會送去XX科學院。這份報告的內容是有關一項名為「港孩300」的實驗,實驗耗資一千萬港元,研究對象是三百名年約九歲至十五歲的港孩,實驗分三十次進行,每次有十名港孩參與……
八月八日
十名港孩在密封的模擬艙裏醒來,各人也顯得很迷茫。藥力迅速消散,只有一人仍然覺得暈眩,不久他們已經能夠在模擬艙裏走動。
突然置身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他們都很恐慌。他們將會在這個沒有傭人和父母照顧的環境下度過十天,除非有人命危,否則艙門絕對不會開啟。
模擬艙裏裝設了隱閉式的攝影機,方便研究員監察他們的舉動。醒來後他們四處找出口(表現如同上一組的港孩)。12號和13號不斷拍打艙門求救。17號嘗試尋找通訊器材,與外間聯絡。20號嚇得不停哭泣。14號索性甚麼也不做,躺在沙發上休息。其餘的人則不知所措。只有16號表現冷靜,他主動照顧身邊的幼童,用盡方法安慰他們(我們都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
擾攘了大半天都無法逃出模擬艙,最後他們惟有接受現實,開始思考求生的方法……
八月九日
這群港孩一如所料非常被動,父母過份溺愛使他們喪失求生能力,一旦面對困境,他們立即表現得徬徨和慌亂。
有人認為他們被匪徒集體綁架、有人深信他們被外星人擄走、有人甚至懷疑自己上了「真人騷」……
模擬艙裏儲存了各類食物,但由於不懂煮食,昨日他們只能以麪包充飢。他們從未試過煮飯和燒菜,又不懂使用微波爐,有人甚至連刀叉也不會使用(體重達一百一十公斤的14號不停嚷着要吃聽貝多芬的交響曲長大的A5級和牛)!
模擬艙裏只有簡單的家具,客廳、廚房和睡房連在一起,浴室是唯一的私人空間,而且是共用的。每晚十時燈光準時熄滅,十名港孩會上牀睡覺,七男三女擠在狹窄的空間裏,幾乎可以聽到對方的心跳聲。在住慣千尺大屋的小孩眼裏,這裏簡直就是一所囚室。他們叫苦連天,不停埋怨。因為未能適應新環境,加上幾位年幼的港孩喊着要聽睡前故事,又不斷發惡夢,令所有人難以入眠。
舊日他們隨身攜帶一兩部智能手機,可以隨時聽歌和上網,但進入模擬艙前他們的手機已被充公,模擬艙裏亦沒有電腦(連電視都沒有!),自此他們無法登入Facebook更新動向,亦無法玩網上遊戲。13號因為無法上網更出現類似癮君子毒癮發作時的症狀,在牀上輾轉反側,不由自主流口水和流鼻涕!
我們只提供簡單的娛樂。大部份人對那盒「層層疊」非常感興趣(但很快便玩膩了),其餘的人以那盒砌圖來消磨時間(砌了一陣子又放棄了)。患有哮喘和個性自閉的19號則終日看書,希望藉閱讀來逃避現實,仍然拒絕與人溝通……
八月十日
病毒蔓延的速度比想像中快,曾經接觸過這些港孩的部份研究員相信已被感染,紛紛出現依賴、撒嬌和打嗝的病徵。
因為思念親人,有些人的情緒很低落。但早前在某商場裏當眾指罵父母而成為網絡紅人的「小學雞」15號卻表現興奮。因為擺脫了父母的監管,這幾天他都在模擬艙裏失控地蹦跳和尖叫,活像一隻逃離動物園的猴子。他稱父母為「照顧他飲食的那對夫婦」,反映出他與父母的關係非常疏離。
患有公主病的12號在抽屜裏找到我們預先放下的相機,她如獲至寶,立即自拍起來。她舉手做出「V」字手勢,調皮地對着鏡頭單眼和嘟嘴,然後按下快門。自娛了半小時後她開始拍攝身邊的人和食物,準備將來把相片上載到網上。她的朋友11號是家中獨女,身穿名牌衣服,嬌生慣養,時常投訴模擬艙裏沒有護膚品,害得她的皮膚乾燥。各種跡象顯示她們很快便會蛻變成為港女。
印度籍港孩18號在香港出世,由於父母需要出外工作,所以他一直由菲傭照顧。他的廣東話非常流利,更自稱「香港仔」。雖然能操流利廣東話,但始終膚色與人不同,沒有人願意與他玩耍。他更時常與14號齟齬,二人以「死肥仔」和「死差仔」互罵對方。
與18號的情況剛相反,17號雖然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但由於平日多以英語與父母溝通,加上就讀國際學校,所以廣東話不太靈光。見到20號身材矮小,她竟然說:「你多打籃球就唔會咁短!」手上的資料顯示她兩歲時已能背誦出二千五百個生字,很大可能是一名資優兒童,但諷刺的是根據這幾天的觀察她連鞋帶也不會綁!
我們都把希望寄託在16號身上,他的適應力強,表現亦最突出。他負責分派食物給大家和維持秩序。他最年長,所以大家都視他為領袖。其他人只懂得抱怨,甚至已懶得探究被困的原因,但16號仍然不斷思考對策嘗試擺脫困境。適者生存,某些生物為了適應環境而突變或演化,這種事情會否發生在16號身上?
寫給某科學院的一份報告
研究員正利用電腦書寫一份報告,報告將會送去XX科學院。這份報告的內容是有關一項名為「港孩300」的實驗,實驗耗資一千萬港元,研究對象是三百名年約九歲至十五歲的港孩,實驗分三十次進行,每次有十名港孩參與……
八月八日
十名港孩在密封的模擬艙裏醒來,各人也顯得很迷茫。藥力迅速消散,只有一人仍然覺得暈眩,不久他們已經能夠在模擬艙裏走動。
突然置身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他們都很恐慌。他們將會在這個沒有傭人和父母照顧的環境下度過十天,除非有人命危,否則艙門絕對不會開啟。
模擬艙裏裝設了隱閉式的攝影機...
作者序
序
二〇〇三年,我的第一篇小說刊於《文學世紀》,之後作品陸續出現在《香港文學月刊》、《城市文藝》、《字花》及《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其中的《小說風》、《80's Renaissance》、《新少年雙月刊》和《百家文學雜誌》因為得不到政府資助或銷量不理想而相繼停刊。雖然投稿的地方愈來愈少,但染上寫小說這「惡習」後便不能自拔,所以縱使刊登率比以前低都惟有一直寫下去。
寫了十多年小說,累積了不少故事,這個夏天終於有空整理舊作,經過一番挑選和修改後終於將作品結集成書。
《殘破集》收錄了我自二〇〇九年至二〇一七年創作的十六篇小說。這些小說展現了我的人生觀,現實往往比想像中殘酷,人生亦充滿缺憾,甚至支離破碎……
二〇一七年九月
推薦序
一本蒙太奇小說 林樹勛
《殘破集》不妨說是一本蒙太奇小說。十幾個短篇中,很多是用電影的蒙太奇手法寫成的。我想單單談一下這本小說的蒙太奇手法。
一 用蒙太奇解除了傳統手法對時空的束縛,創造出小說時空的新氣象
蒙太奇的意思,是把事情的過程先選擇性剪成斷片,然後選擇性接合。事情發生過程的時間和空間,都可以剪成斷片,又都可以接合起來。蒙太奇享有時間和空間的極大自由,可以忽東忽西,忽今忽古。而小說的傳統寫法,囿於一時一地一事的情節發展連貫性,不輕易剪成斷片,礙難接受忽東忽西,對待時空的態度偏於僵化。《殘破集》用蒙太奇一改這種傳統手法,使小說的時空形態變化多端。
〈羅密歐與茱麗葉〉是寫一對青年男女戀愛的短篇小說。這類短篇,用傳統的手法,通常是專注於情節連續性的發展,從頭一寫到尾,兩點一直線,不作他顧,時空較為短窄單調。作者另闢蹊徑,用蒙太奇手法來寫。他把小說的大門打開,向時空開放。把電梯從11樓下降至地面歷程的兩分鐘時間,切割成十五個斷片,通過心理活動的描寫,各個斷片講述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的故事內容,分隔接合(即有分隔的接合)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戀愛故事。在小小的方寸電梯空間裏,在短短的電梯下降兩分鐘時間內,收納了兩個青年人戀愛過程的許多日日夜夜,造訪了留下他們羅曼司腳印的許多商場舞廳。小說中的方寸地,小說中的兩分鐘,真可謂非同小可!和以傳統方法寫成的小說比較起來,這篇小說的時空感,顯然豐富得多。
〈寫給某科學院的一份報告〉,則給人以另一種時空感覺。這個短篇,寫父母溺愛兒女的社會現象造成嚴重後遺症,致令兒童普遍缺乏自立能力。故事發生的空間,是一個很大的與世隔絕的實驗倉,時間共一個星期,倉裏住着十個自小被父母溺愛慣了的香港男女少年。他們不會自己煮飯炒菜燒開水;平時網上遊戲成癮,有人因為倉裏不能上網,變成像癮君子一樣涕淚漣洏;號稱資優的學生,竟然連穿鞋時綁鞋繩都不會;有人連輕便的勞動都不願做,怕流汗,怕辛苦,出現王子病公主病;……等等,多不勝數。小說的主旨是要盡可能充份反映那數不盡的後遺症。如果用傳統寫法,把各種各樣的後遺症連續不斷的寫下去,就難免成為沒有盡頭的流水帳,讀起來會喘不過氣。而作者用蒙太奇的手法,化整為零,把整個一星期時間分割成若干個斷片來寫,既分隔又連接。在小說的時間道路上,分隔處是涼亭,連接處是新的一程起點。眼睛在涼亭歇一下腳,然後興致依然,繼續走進被溺愛慣了的港童世界,看那一幅幅發人深省的畫面。化整為零的結果,時間不再是冗長,全程一路青山綠水,不沉悶,零壓逼,輕鬆愉快。
〈對話〉、〈現代教育〉、〈像你這樣的一個女子〉、〈重建前後〉、〈長者請坐〉等篇,也都採用蒙太奇的手法,掙脫了傳統手法的束縛,為作品帶來多姿多彩的時空新氣象。
講蒙太奇突破時空局限性的好處,並非要一概抹殺傳統寫法。一般來說,連續性寫法更有利於營造情節,更有利於塑造人物形象,那是抹殺不了的。
二 用蒙太奇創造形象化的新意思
〈對話〉講一個婚宴上發生的故事。它用蒙太奇手法,把婚宴過程切割成八個斷片。每個斷片紀錄了不同的在場人士的對話。很自然,對話的內容都是關於婚姻的。當中有的夫婦一方埋怨另一方的缺點,有的甚至竟然因此當場吵到要離婚。最後一個斷片,席間的徒弟柏拉圖提出「甚麼是婚姻」的問題請教老師。蘇格拉底叫他先到森林去選一棵最好的樹材帶回來作聖誕樹,然後答覆他。徒弟依照吩咐,到森林裏選了一棵樹材帶了回來。老師問:「這就是最好的嗎?」這時徒弟才發覺樹材原本是有點枯黃的,只好如實答道:「當初我以為是最好的。」老師終於給了他答案:「這就是婚姻。」讀者掩卷一思量,當然不禁拍案叫絕。一個內蘊豐富又深刻的關於婚姻的新意思,剎那出現。這個新意思,以藝術的形象揭示:結婚雙方當初都認定對方是最好的,但後來才發現對方原來都是有缺點的,這就是婚姻。
創造形象化的新意思,是蒙太奇手法的靈魂。有人把這種新意思的出現,比喻為蒙太奇的化學反應效果。像化學反應一樣,從被切割成的一個個斷片中,一下子出現新的生成物。不是甲加乙等於兩者之和,而是甲乙化合生成丙。丙是一種全新的東西。這是蒙太奇手法的神奇效應。我們也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這種效應。在蒙太奇小說裏,每一斷片都是一個意象。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大世界裏頭,儲存了萬千百年來遠祖的無數經驗意象,也儲存了自我個體的大量經驗意象。蒙太奇斷片意象一進入讀者的意識系統,就能夠把舊有的相關經驗意象激活。激活了的經驗意象,又去激活更多的經驗意象,聯類遞進,生成意思,於是一個新意思誕生。
《殘破集》的多篇蒙太奇小說,大多都有新意思創造出來。〈對話〉之外,還有〈寫給某科學院的一份報告〉、〈現代教育〉等篇,新意思都能一針見血,而且形象豐富。
三 一篇獨特的蒙太奇小說
〈長者請坐〉雖然毛病明顯,但是其蒙太奇手法頗具匠心,頗為獨特。
蒙太奇雖然擁有對時空的無限自由,但是在小說創作的實際運作中,因循者眾,創新者寡,獨特的難得一見。這個短篇居然在小說中創作出一種倒向的時間來。小說講的是瑞寧街一條小巷子的變化歷程。不因循自然時序,也不守舊成規。不是依照起步、興旺、全盛、衰落的原本進程來寫,而是倒過來寫。這種倒向的時間,有動態,有聲音,一步步、一天天,向着從前回頭走,看得見,聽得到。這是寫實的小說,不是甚麼科幻小說。時間是現實的。現實的時間,在小說裏居然回頭走,很是罕見,非常獨特!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種回頭走的時間形態,為蒙太奇所催生的新意思,帶來了形象化的藝術效果。小說裏的時間,是從「第九十八天」開始回頭走,逐日逐日的走,一直走到從前的「第一天」。小巷子的衰落、全盛、興旺、起步,情景歷歷在目。走到「第一天」,我們終於親眼看見,一個後來叫做陳伯的人正在開始為那條小巷子做第一個開荒牛,做繁榮昌盛的開荒牛。蒙太奇所創作的回頭走時間形態,催生出了一個新意思。這個新意思表明,社會今天的繁榮,同長者在其昨天的貢獻不可分。這個新意思,就活在回頭走的時間形態裏。回頭走的時間形態,體現了這個新意思。新意思形象生動,看得見,聽得到。在這裏,回頭走的時間是形式,新意思是內容。形式與內容,完美結合,相得益彰。
我還想點讚一下題目。〈長者請坐〉,題意實在太豐富了!讀完小說之後,對長者,你怎麼得不尊敬?怎麼能不關懷?怎麼會不讓座?……
序
二〇〇三年,我的第一篇小說刊於《文學世紀》,之後作品陸續出現在《香港文學月刊》、《城市文藝》、《字花》及《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其中的《小說風》、《80's Renaissance》、《新少年雙月刊》和《百家文學雜誌》因為得不到政府資助或銷量不理想而相繼停刊。雖然投稿的地方愈來愈少,但染上寫小說這「惡習」後便不能自拔,所以縱使刊登率比以前低都惟有一直寫下去。
寫了十多年小說,累積了不少故事,這個夏天終於有空整理舊作,經過一番挑選和修改後終於將作品結集成書。
《殘破集》收錄了我自二〇〇九年至二〇一七年創作的十六篇小說...
目錄
序
人物篇
莫先生的審慎魅力
黑暗派對羅密歐與茱麗葉
寫給某科學院的一份報告
對話
沒有星光的晚上
手汗會
理想伴侶
逃
現代教育
老懵懂
像你這樣的一個女子
地方篇
重建前後
黃禍
鬧市中的森林
長者請坐
序
人物篇
莫先生的審慎魅力
黑暗派對羅密歐與茱麗葉
寫給某科學院的一份報告
對話
沒有星光的晚上
手汗會
理想伴侶
逃
現代教育
老懵懂
像你這樣的一個女子
地方篇
重建前後
黃禍
鬧市中的森林
長者請坐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