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愛好文學的夥伴,深覺現代文學的應用性高過於古典文學,據於時代的需要,應該更重視現代文學的創作和研究,於是共同發起成立「中國現代文學學會」,期望凝聚現代文學的愛好者。為凝聚現代文學的愛好者,開發新世紀現代文學的新境界,《中國現代文學半年刊》2004年3月正式創刊。
*本刊為有審稿制度的學術性刊物,於每年六及十二月份出刊。歡迎投稿。
章節試閱
▌人形智能機:晚清科幻小說中的身心改造敘事/賈立元(節錄)
■ 摘要
近代以來,西學新知重塑了國人對身體與心靈的認識,激發了依靠技術改造、管理身心的期待。本文將晚清科幻小說中的相關內容置於這一背景下考察,探討虛構敘事如何搬運、模擬、戲仿科學話語,以此與教科書、科技資訊、域外見聞、報刊廣告、民間傳說、公開表演聯結成喧囂的敘述場域,共同言說著人之定義:現代生理學與醫學將人視作可拆解、修補的機器,小說中的換血、洗腦、洗心因而不止是民族新生的誇張寓言,也在相當程度上成為科學幻想;治心法、催眠術等理論構建的「心—身」模型則啟動了以明確的技術程式操控心力、驅使靈魂的嘗試;無處不在、貫通萬物的「電氣」成為生命力之源與靈魂棲居地,千人震、電氣帶等醫療設備由此問世,全面電氣化的烏托邦夢幻因此而生,靈魂不死的信條從此得證。在此敘述場中,「人」實質上成為軀體與精神皆可編輯、又需要能量驅動的機器。這樣的定義,為「人」的後世命運預埋了伏筆。
關鍵詞:晚清、科幻小說、造人、生理學、催眠術、電帶
■ 一、前言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生理學與心理學知識的傳入,國人對身體與精神的認知逐漸改變,通過再造國民身心以實現民族救亡的期待由此而生。這種期待不但轉化為嚴肅的思想論述與具體的社會實踐,也與世紀之交的「小說界革命」匯流。時新的科學概念、前沿的理論學說為小說家提供了新的靈感,並與虛構的情節、隨意的誇張、直白的寓意糅雜一處,融合成一種與科學話語既迥異又糾纏不清的文學編碼方式,重新描繪了「人」的形象。
■ 二、衛生與造人術
1840年後,以實驗為特徵的西方近代生理學正式傳入中國,刷新了國人對身體的瞭解。經歷連番挫敗之後,「東亞病夫」的說法─中國作為東亞的「病人」、中國人作為體弱多病的種族─漸次流行。 出於強國保種、洗刷恥辱的意識,人們對衛生的重視日益增強。在康有為的《日本書目志》(1898)中,“生理門”位列篇首:「謁千聖之術,止亂安人以衛生而已。教學以生其魂靈,醫術以生其體魄。……大治在於醫,故以冠諸篇焉。」 通過衛生學增強國民體魄的主張,與通過小說培育國民精神的籲求自然地交匯。1902年11月,梁啟超在橫濱創辦《新小說》並發表了《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宣稱小說具有特別的感染力,「欲新民,必自新小說始」。有意思的是,舊小說對民眾的荼毒,被比作污穢的空氣和有毒的菽粟:
……則其人之食息於此間者,必憔悴,必萎病,必慘死,必墮落,此不待蓍龜而決也。于此而不潔淨其空氣,不別擇其菽粟,則雖日餌以參苓,日施以刀圭,而此群中人之老、病、死、苦,終不可得救。
當時的生理學書籍,常會介紹空氣的成分、心肺的功能、呼吸與血液的循環等知識,並強調不潔空氣有礙衛生、換氣通風有益健康。例如,由留日學生何燏時編譯、比《新小說》早兩個月在東京問世的《中學生理教科書》中,就有這方面的詳細解說。 因此,在梁啟超這個小說功用之喻的背後,是一種新的衛生觀念的普及。
隨著小說在清末的興盛,其與衛生的關係也在不同層面展開。儘管有反對者憤慨于某些小說家「陽竊勸懲之名,陰肆斲喪之舉,往往使閱者壞其心術、喪厥性真,其事不與衛生合,而轉與衛生悖論」, 「新小說」的擁護者們仍舊使用小說是「個人衛生之新空氣」的比喻。 不僅如此,在功利化的小說觀中,人們期待小說的社會功能進一步細化,於是有了名目繁多的分類標籤,其中也出現了「衛生小說」、「醫學小說」,如「於衛生治病之道,亦不無小補」的《醫界現形記》、「於消閒之中兼得衛生之益」的《醫界鏡》、介紹破傷風菌致病原理的《破傷風》等。 除了這些主旨明確的作品,一些小說家更以相關知識為依據,展開了對身體改造的大膽想像。光緒三十一年二月, 連載於《繡像小說》、署名“荒江釣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說》(以下簡稱《月》)中,出現了一名西醫為癲狂的主人公龍孟華洗心的情節:
哈老拿出一面透光鏡,向病人身上一照:看見他心房上面藍血的分數占得十分之七,血裡的白輪漸漸減少,旁邊的肝漲得像絲瓜一樣,那肺上的肺葉一片片的都憔悴得很。……自己又從口袋裡掏出一塊方巾,彈上些藥水,覆在龍孟華頭上……腰裡拔出一柄三寸長的小刀,濺著藥水,向胸膛一劃;銜刀在口,用兩手輕輕的捧出心來,拖向面盆裡面,用藥水洗了許多工夫,……然後取那心安放停當,又滲了好些藥水。看那心兒、肝兒、肺兒件件都和好人一般,才把兩面的皮膚合攏。也並不用線縫,口袋裡掏出一個小瓶,用棉花蘸了小瓶的藥水,一手合著,一手便拿藥水揩著。揩到完了,那胸膛便平平坦坦,並沒一點刀割的痕跡。
對《月》中的科技想像,評論者態度不一。林健群認為,這些推理幻想以科學為依據,「名實相符的晚清科幻小說始告確立」。吳岩等人則認為,在《月》中,「認知性幾乎沒有任何地位」:「洗心」古已有之,作者對自然問題和社會問題的處理也從未採用過「典型的邏輯探索或認知敘述」,其「科學觀是前科學的」。 確實,對於古代志怪小說的愛好者而言,「洗心」並不陌生。在《聊齋志異》中,就有《陸判》一篇,講述與判官為友的文士因「毛竅塞」而「作文不快」,判官為其「破腔出腸胃,條條整理」,令其「文思大進,過眼不忘」,成為科試冠軍。 不過,到了荒江釣叟筆下,施展這等奇術的,已從冥界判官變成了西方神醫,手術目的也徹底倒轉:西醫指出,主人公的病因在於臟腑為八股文章的「酸料」、「澀料」所毀,這顯然是在響應當時社會上廢除科舉的呼聲。另一方面,自科學革命以來,人們開始習慣於將星辰和人體在內的萬物都視作為鐘錶一樣的機器。1628年,現代生理學之父威廉‧哈威就在《心血運動論》中把心臟比喻為一架機器。 18世紀的法國學者拉‧梅特裡更是堅定地闡述了「人是機器」的理論。 西方現代醫學正是以人體由可拆解、修補的部件組成這一認識為前提,也因此給近代的中國人帶來極大的衝擊。1890年,出使歐洲的欽差大臣薛福成在日記中感慨:
西醫所長在實事求是,凡人之臟腑筋絡骨節,皆考驗極微,互相授受。又有顯微鏡以窺人所難見之物。或竟飲人以悶藥,用刀剜人之腹,視其臟腑之穢濁,為之洗刷。然後依舊安置,再用線縫其腹,敷以藥水,彌月即平復如常。如人腿腳得不可治之症或傾跌損折,則為截去一腳而以木腳補之。驟視與常人無異。若兩眼有疾,則以筒取出眼珠,洗去其翳,但勿損其牽連之絲,徐徐裝入,眼疾自愈。此其技通造化,雖古之扁鵲、華佗,無以勝之。
以今日常識來看,洗刷臟腑、取出眼珠再放回等內容都不太可信,薛福成在記錄聞見時或許有意無意地混入了蒲松齡式的筆法,但晚清的書報上確實不乏此類敘述。著名的《點石齋畫報》就記錄了「剖腹出兒」、「妙手割瘤」、「剖腦療瘡」、「收腸入腹」等令人驚歎的外科手術,儘管某些故事或有失實之處, 但毋庸置疑的是,西醫確實為眾多患者帶來了切實療效,贏得了越來越多人的信任和崇敬。在這種氛圍中,小說家盡可以放開手腳。實際上,若將龍孟華「洗心」一段的文字描述與薛福成的日記對照、相關配圖與《點石齋畫報》上「收腸入腹」的插圖對照,便會發現《繡像小說》為讀者呈現的並非純粹的寓言,同時也投射出時人對現代西方醫學技術的崇拜,可以被視作某種程度的科學幻想。而不論這類幻想如何大膽,在同時代那些真假難辨的域外見聞、科技資訊的映襯下,也算不得十分離譜。
▌人形智能機:晚清科幻小說中的身心改造敘事/賈立元(節錄)
■ 摘要
近代以來,西學新知重塑了國人對身體與心靈的認識,激發了依靠技術改造、管理身心的期待。本文將晚清科幻小說中的相關內容置於這一背景下考察,探討虛構敘事如何搬運、模擬、戲仿科學話語,以此與教科書、科技資訊、域外見聞、報刊廣告、民間傳說、公開表演聯結成喧囂的敘述場域,共同言說著人之定義:現代生理學與醫學將人視作可拆解、修補的機器,小說中的換血、洗腦、洗心因而不止是民族新生的誇張寓言,也在相當程度上成為科學幻想;治心法、催眠術等理論構建...
推薦序
▌數位時代的人文與文學/宋明煒、嚴 鋒
有關科幻小說的理論自誕生之後,始終關心科幻與現實的關係,科幻抑或完全與是現實的反面,從幻想到逃避現實到現代神話,抑或被認為是與現實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科幻即使不是寫實主義,卻有可能在更為曲折的層面,表達文字與現象,話語與思想,虛擬與真實之間的關係。當代理論界熟知法國哲學家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有關擬真的觀點,在這一觀點的延伸中,後現代文化有別於古典的模仿、工業時代的生產,而處在擬像與真實已經沒有界線的時代。借鑑尚‧布希亞的理論看來,當代資訊時代的文學藝術,已經無需原型,虛擬即真實。正是在此觀點上,資訊有可能代替現實存在,導向更複雜的可能性,而資訊呈現的世界,已經與傳統文論認為的科幻現實世界無關。
本期專號共有四位作者的論文提出令人省思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出,當代的科幻理論家和研究者們不一定侷限於尚‧布希亞有關擬真與真實的考慮,而是從複雜的面向更看重科幻小說在擬真中曲折、豐富地透露出對現實理解、重構的種種方式。其中嶄新的觀察包括:從符合古典模仿理論,即認為科幻可能以幻想的形式反映、放大了現實,或者預言現實的未來走向。郭澤寬〈現實的科幻──論大躍進時期的科幻文學〉聚焦於中國「大躍進」歷史時期,科幻小說的寫作與當代政治、社會脈動的緊密契合與超越,除了技術崇拜、太空探索,還有更貼近民生的食物生產。作品遊走於科幻與現實的範疇,如同作者所言「科幻跟著變得相當現實」,為那個時代留下另類印記。
另外,科幻體現知識與倫理的理想性,即便在後現代時期之前,也具有重新組合現實世界的知識類型、政治理想、倫理訴求。賈立元〈人形智能機:晚清科幻小說中的身心改造敘事〉討論晚清科幻小說如何在虛構敘事與知識話語的交織背景下,言說人之定義。透過「心─身」模型開啟的造人術、治心、催眠等科學知識的幻想與敘事,甚至還有電氣與魂魄的書寫,探究嚴謹的科學知識與詭秘的民間傳說之間的有趣連結。這可視為晚清知識人對科學知識懷有的素樸熱忱,並由此啟動的敘事與想像能量。
回到當代類型小說的寫作和發表型態,網路小說常見的玄幻、穿越等類型也屬於大眾閱讀裡接近科幻敘事的寫作。戰玉冰〈網絡小說的數據法與類型論──以2018年的749部中國網絡小說為考察對象〉則透過電腦軟體、大數據和類型研究等方法,歸納出2018年網絡小說的幾個顯著特點,尤其著重幾個類型書寫進行分析。無論對體積量龐大的網路小說,以及類型文學的探討,此文展現一種操作的方法路徑,具有啟發性。
以上透過幾個面向探觸不同時期科幻敘事與類型寫作必然涉及的科學與現實、知識與想像、網路敘事與方法操作等議題。而本期專號還特別著眼當代科幻寫作與文論的反思。我們熟知二十一世紀的科幻小說通過人工智能、虛擬失控、數位意識等新技術重建科幻的擬真,這即是對尚‧布希亞理論的延展,也是建構在數位複製時代人文與文學的新的前景。陳楸帆〈「超真實」時代的文學創作〉一文是本期科幻專號特殊的邀稿。作者是中國當代著名科幻小說家,透過科幻敘事的實踐與當代科幻寫作的理論反思,陳楸帆從借住AI進行寫作實踐開始,探討科技環境對文學寫作本身的改變,進而探問科幻寫作如何應對科技發展、媒介革命與審美風潮。對應其他幾篇探討不同層面科幻敘事的論文而言,陳楸帆的論述可視為科幻小說家的文論,既有學術探討的深度,亦屬創作談。
自從二十一世紀初以來,中國科幻的新浪潮引起文學研究重視,學者們從最初對這一現象的描述與初步反省,到近年來開始從知識類型、技術方法、跨界思維等各個角度來考慮此一文學新浪潮的意義。科幻與現實的問題是一個揮之不去的主題。科幻是否有可能創造一種科幻現實主義?歷史上的科幻是否與現實呈現對應互動關係?但更有意義的問題,可能仍是追問在科幻與擬真之間,科幻如何建構自己的詩學,亦即如何建立一種文學形式上的新可能性。詩學的可能,仍對應於知識與思想上有關現實的另類認知,在平凡的意義上可以是對現實的踰矩,在抽象的意義上或可涉及世界觀的根本。科幻與擬真的混淆,可以是一種文本意義、知識意義、思想意義上的三層顛覆。這一點或許是科幻小說的興起,在當代中國文學與思想界最大的意義。
藉此引言,感謝各方作者的賜稿,同時非常感激各位國內外學者的匿名審閱和提供豐富寶貴的意見。
宋明煒(美國衛斯理學院東亞系副教授)
嚴 鋒(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數位時代的人文與文學/宋明煒、嚴 鋒
有關科幻小說的理論自誕生之後,始終關心科幻與現實的關係,科幻抑或完全與是現實的反面,從幻想到逃避現實到現代神話,抑或被認為是與現實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科幻即使不是寫實主義,卻有可能在更為曲折的層面,表達文字與現象,話語與思想,虛擬與真實之間的關係。當代理論界熟知法國哲學家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有關擬真的觀點,在這一觀點的延伸中,後現代文化有別於古典的模仿、工業時代的生產,而處在擬像與真實已經沒有界線的時代。借鑑尚‧布希亞的理論看來,當代資訊時代的文學...
目錄
【專題論文:數位時代的人文與文學】
數位時代的人文與文學/宋明煒、嚴鋒
人形智能機:晚清科幻小說中的身心改造敘事/賈立元
現實與科幻的交織──論大躍進時期的科幻文學/郭澤寬
「超真實」時代的文學創作/陳楸帆
網絡小說的數據法與類型論──以2018年的749部中國網絡小說為考察對象/戰玉冰
【一般論文】
菲華現代詩中的「華」文化與在地經驗──以雲鶴、和權、謝馨詩作為例/洪淑苓
論法國新小說家羅伯-格里耶與當代中文文學的「非人性化」實驗──以六七十年代香港文學及八十年代末中國當代文學為例/王家琪
晚期風格,臨終之眼──論楊絳《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在其寫作生涯中的特殊性/李麗美
【華文文學文化研究觀察】
「中國近代知識經驗與文學表述」──鄭毓瑜、王德威、林少陽、津守陽、橋本悟、石井剛、伊藤德野、潘少瑜、許暉林、張政傑等座談
前期篇目
稿約
撰稿體例
【專題論文:數位時代的人文與文學】
數位時代的人文與文學/宋明煒、嚴鋒
人形智能機:晚清科幻小說中的身心改造敘事/賈立元
現實與科幻的交織──論大躍進時期的科幻文學/郭澤寬
「超真實」時代的文學創作/陳楸帆
網絡小說的數據法與類型論──以2018年的749部中國網絡小說為考察對象/戰玉冰
【一般論文】
菲華現代詩中的「華」文化與在地經驗──以雲鶴、和權、謝馨詩作為例/洪淑苓
論法國新小說家羅伯-格里耶與當代中文文學的「非人性化」實驗──以六七十年代香港文學及八十年代末中國當代文學為例/王家琪
晚期風格...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