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申報》編輯.《時事新報》總編輯.戰時首都唯一報紙《重慶各報聯合版》總經理.報業新時代的開創者──黃天鵬!
黃天鵬之女黃佩珊蒐羅日記.公文祕件.未公開自述.近150張珍貴照片等大量第一手資料撰寫之黃天鵬傳記,並首次公布黃天鵬60個筆名及從未公開之自述,見證民初軍閥割據、國共內戰、中日戰爭及報業發展的歷史!
「今日的新聞,是明日的歷史,新聞記者等同古代的史官,應具有史才、史學、史識和史德。」──黃天鵬
黃天鵬,曾任《申報》編輯、《時事新報》總編輯、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等職。著作多達二十餘本,為中國新聞界著作最豐富之人,對中國近代新聞及學術界影響深遠。
1927年,大學時期,創辦《新聞學刊》,為中國新聞界有專門刊物之始。1928年,入《申報》任職,將《新聞學刊》擴大改版成《報學月刊》,儼然成為中國新聞學最權威之刊物。1929年,入東京新聞研究所就讀。1930年,留學歸國後,受邀至復旦大學擔任教授並創立中國第一個新聞學研究室。1931年,任《時事新報》編輯,改革報紙編寫方式,首創報紙頭版為國內外要聞版,開創中國報業新時代。一路由訪員、編輯晉升至總編輯,推升《時事新報》規模與《申報》、《新聞報》並駕齊驅,內容與水準卻遠遠超越此兩大報。
1938年,對日抗戰期間,他隨國民政府遷至重慶,籌劃《時事新報》復刊一事。1939年,日軍進行大轟炸,十大報在蔣中正指示下聯合發行,他擔任《重慶各報聯合版》總經理,為戰時首都惟一報紙的總舵手。
1947年,當選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1951年,在戒嚴時期的臺灣,與總統府資政張知本、黨政要員鄭彥棻創辦「中國憲法學會」,發行刊物《憲政時代》,凝聚修憲共識,鼓吹民主與憲政。1954年,捐出家產創辦「大同教養院」收容婦孺。先後擔任政治大學、文化大學、師範大學新聞系教授。
作者黃佩珊為黃天鵬么女,擁有詳盡的資料、照片、文件、日記、史料、公文及祕件等第一手原件。本書從黃天鵬家世淵源及求學開始,到報壇發光、轉向政壇、推行憲政,直至去世,分章撰寫,並特別收錄近150張珍貴照片。另外,更首次公布黃天鵬60個筆名及黃天鵬未公開之自述、黃天鵬曾祖五代將軍府莊起鳳家族介紹。除了見證一代報人的風骨,更為軍閥割據、國共內戰、中日戰爭、中國報業發展保留了重要的研究史料。
作者簡介:
黃佩珊 Huang, Pei-Shan
黃天鵬么女。政大新聞系學士、政大政治所憲法組碩士、現於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深造。曾任臺北科技大學講師;並於臺灣非凡電視、民視、臺視、中國澳亞衛視等,從記者、主播、主持人、製作人、晉升至澳亞衛視廣州營運總監和新聞站長,為資深媒體人,文筆清麗,言簡意賅,寓意深遠,致力以古典文學手法,呈現新聞事件,使報導既深奧、又呈現事實,還能令人玩味。盼化剎那為永恆。
章節試閱
【第二章 篤學好古 闡幽發微】
謁見孫文 文章報國 參與革命
天鵬在天津上岸後乘車至北京,計劃參與北京大學入學考試,到達時卻已經逾期。詢問之下,北京五私大之一的平民大學設有新聞學系,校長汪大燮延聘北大新聞學教授徐寶璜為系主任,各科教授皆為泰山北斗,聲勢浩大,因此退而求其次,進入平民大學就讀,師從徐寶璜、邵飄萍等人,得以出入北大圖書館。
京師報紙編製較上海精彩,社論記事出自名家之手,同學當中許多人已經在報館兼職。天鵬從地偏一隅的嶺南跳轉至千年文化古城,頓時感到前所未有的渺小,暗下決心,力爭上游,以求得一席之地。未料接獲家鄉長輩來信規勸,直指:「大學學科若干,精一均足鳴世,惟業新聞,恐非安身立命之道;夫責重薪薄,無供仰俯,數黃論黑,易肇罪戾;往事若《蘇報》章太炎、鄒容之陷於縲絏,《時報》遠生海外之及於奇禍,足為後事之戒。」天鵬置之不理,反倒認為,書生謀所建樹,端恃筆刀,並以《醒獅》週報創辦人曾琦病中編報,口占一絕為例:「書生報國無他道,衹把毛錐當寶刀,心血未完終欲嘔,病中握管敢辭勞。」
在祖父至交曾習經引介下,天鵬前往拜會梁啟超。曾習經又名曾剛甫,號蟄庵居士,生於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廣東揭陽棉湖鎮人,為嶺南近代詩壇四家之一,梁啓超讚譽為「有清易代之際第一完人」,丘逢甲稱:「四海都知有蟄庵,重開詩史作雄談。」
梁啟超,別號任公、飲冰室主人,為廣東新會人,跟隨廣東南海康有為推動變法維新,創立學會,發行《清議報》、《新民叢報》、《政論》、《國風報》等,擔任主筆,在文壇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古文派」中,另創「時務文」體裁,因具深厚國學根柢,又涉獵西洋新知,文體新穎,筆端帶著感情,思想富啟發性,讀者著迷,風靡海內,社會視聽為之一變。
會面時,天鵬呈閱自己發表於報章雜誌的匡時論政之作,梁啟超大為賞識,揮筆書寫「天地皆春色,乾坤一草廬」,後由南海先生撰為對聯。天鵬奉為珍寶,懸掛壁上,勉勵自己效法梁啟超。
民國十三年底,孫文為謀求和平,從廣州至北京,與政界共商國事。天鵬和國民黨同志於十四年初,往前拜見孫文,參與黨務,協助革命宣傳。
孫文北上期間,東江軍閥陳炯明認為有機可乘,與北洋軍閥和英國帝國主義勾結,以推翻國民政府、重掌廣東政權為目的,籌劃由粵東進攻廣州。國民革命政府組成聯軍,出兵討伐陳炯明。天鵬匆促返鄉,與族人共同參加棉湖之役,由於對潮汕地形瞭若指掌,在戰役中,負責偵報敵情,建立戰功,國民黨中央頒發「致力國民革命著有勳勞」證書,勛字七三二號。
五四運動以來,知識分子大抵為兩派,多數主張效法英美兩國自由、民主、科學之路,卻從未有統一的行動或組織;另一派堅信共產主義,人數雖少,在蘇聯主導下,宣揚攻勢萬分凌厲。列寧取得政權後,頻頻對中國示好,號召無產階級鬥爭,反抗資本主義,鼓勵工農革命,孫文公開主張「聯俄容共」。身為孫文信徒,天鵬醉心於探討社會主義,認為階級鬥爭是社會中不可避免的事實,最後會導致無產階級革命
……
軍閥追補 倉皇逃亡 浪跡天涯
民國十三年二次直奉戰爭後,北方政局始終不穩,直系馮玉祥率師倒戈,入據北京,違反「優待清室條件」,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民國十四年,北洋集團爆發直奉第三次戰爭,孫傳芳自稱「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對抗奉軍;吳佩孚在武漢重整齊鼓,號稱「十四省聯軍總司令」,並聲討奉系張作霖;馮玉祥勾結張學良部下郭松齡,暗中反抗奉系。民國十五年,張作霖與吳佩孚聯合進攻馮玉祥,四月十八日奉軍與直魯軍進入北京。
國民黨領導的革命軍民國十五年七月九日在廣州誓師北伐,揚言打倒軍閥和帝國主義,尋求中國統一和獨立自由,所到之處,勢如破竹,連奪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進至華中,因內部對蘇聯與中國共產黨態度不同而造成寧漢分裂,北伐陷於停頓,八月十三日,蔣中正引退,辭去總司令一職,八月十九日寧漢復合。民國十七年年元月四日,蔣中正復職,各勢力聚集,國民軍馮玉祥、晉系閻錫山、桂系李宗仁分別任第二、三、四集團總司令,聯合向奉系進攻。
在此風聲鶴唳之際,北洋軍閥急於逮捕國民黨員,新書林為革命通訊機關,受到嚴密監視。天鵬於三月返抵京師,重操舊業,編輯《新聞學刊》。
三月十六日,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新書林同仁正在用膳,突然一陣敲門聲,大夥兒以為是郵遞員,開門後見到的卻是便衣偵騎和武裝員警,強行入內審問在現場者姓氏與生平,接著翻箱倒櫃,四處搜尋,歷經三小時後,強迫天鵬具結,並將張一葦帶走,留下兩名員警看守。
午夜又來兩名巡警換班,表情猙獰,不發一語,天鵬梳洗更衣皆由其中一人尾隨,門外站有步哨。天鵬想起邵飄萍、林白水5因言論抵觸當權者而被補殺害,心生恐懼,整夜惶惶,燈下與姜墨齋兩人靜坐,相對無語,直至雞鳴因疲憊而昏睡,醒時員警早已換班,又是新面孔,言詞較為平善。
餐後天鵬友人梅兮來訪,審查詰問後始得離開,梅兮通知親友,設法營救。晚上,天鵬與員警閒談至深夜,至曙光微亮時才昏昏欲睡。午後便衣前來告知,上級裁示可以撤離。一周後張一葦獲釋,兩人通夕痛飲、放聲大哭,分別記下〈鐵窗風味〉及〈三日軟監記〉。
……
------
【第三章 改革創新 報壇發光】
執筆申報 易知先知 樂趣無窮
天鵬風塵僕僕,來到上海,正值中秋佳節,暫居青年會,琴劍飄零,謀職無方,幾乎斷炊。此時,《申報》正革故鼎新。天鵬曾在東亞酒樓宴席上與《申報》協理汪英賓交談,汪英賓認為新聞記者必定為文學家,天鵬具備深厚文學與史學涵養,擅於駕馭文字,兩人對報學看法不謀而合,之後以書信維持聯繫。透過汪英賓的介紹,天鵬來到申報館拜會總主筆陳景韓。
陳景韓,筆名冷、冷血、不冷、無名、新中國之廢物,任《時報》主筆時,不隨流俗,獨創「時評」體裁,使《時報》能見度大增,《申報》館長史量才高薪挖角。陳景寒認為,報紙必須具備大量時事消息,寫作要短小精煉,特別重視採訪和編輯,銳意改革下,《申報》的內容與發行量同步提高。
會晤時,天鵬呈閱剪報作品,陳景韓讀後稱讚,以史家筆調撰文,卻深入淺出,實屬難得,假以時日,將名聞遐邇。陳景韓平日少言寡語,這時彷彿遇到知音般,對輿論和社評開始說長道短,逾兩個時辰。不久,主編要聞版的潘公展從政而有了職缺,天鵬被聘進了《申報》。
《申報》館位於漢口路、山東路口,為民國七年自建之五層樓館舍,設備新穎先進,從美國定購的新式捲筒機與印刷機,可縮短印報時間;添裝無線電台,以收聽國內外即時廣播消息。
政論方面,陳景寒為文冷峻辛辣,直指時弊;副總主筆張默,寫作婉轉曲折,謹慎穩健,奉行「對尋常細故不發妄語,對個人行為不加毀譽」,兩人輪流撰寫短評,並稱「松江兩支筆」。此時的《時報》主筆包公毅以風雅蘊藉、閒逸超脫取勝,為文署名「笑」,和陳景寒并列為「一冷一笑」。天鵬取三人之長,形成「鵬字標記」:謹言慎行、引經據典、一針見血、諷刺與幽默並行不悖。
《申報》編輯以地域作分類,長江做分界點,北方以北京為重鎮,南方以南京為中心。主編胡仲持以天鵬熟悉京津政情,理應編北方版,長江以南原先為潘公展主編,潘從政而空缺,由胡接手。正討論編務時,恰好潘公展前來,與天鵬匆匆一會,相約隔日再談。
酒逢知己千杯少,兩人促膝長談,從新聞學理談到報界現況,從為官之道談到政治情勢,潘公展批北洋軍閥專橫無知,造成北伐軍勢如破竹,「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兩人對新聞事業與新聞自由看法一致,就此結下不解之緣。
天鵬除了編輯要聞版之外,還擔任國際版主筆。每晚七、八點左右到達報館,先比較各大報的消息和標題,接著把譯電員已經送達的電報加以修改、下定標題、發下排印。之後各地電報隨到隨編,午夜最忙,有時電報一來有許多頁,必須眼明手快、決定取捨,匆忙中編完上半頁便給等候在旁的工人拿去付印,清晨四時前的電報,若有重大消息全都得趕在印刷截止前編好,看完大樣已是五點左右、晨雞報曉的時光。
有時遇到戒嚴,只能在報館就寢,即使印刷聲和各種機械運轉聲隆隆作響,在疲倦襲擊下,仍安然入睡,一覺到中午,接著撰寫通訊稿或是外出訪談,忙到省略早午餐。
為了採訪,工作無定、飲食無時。有時冒霜犯雪、忍渴耐飢,為的是等候某位達官顯貴;有時為偵查真相而四處奔波,卻一無所獲。然而記者一日所見所聞為各式各樣的人生縮影,深度報導更能在短時間內看透歷史與人性,帶來「易知、先知、多知」的樂趣。讀者若有正面回應,天鵬便喜形於色,勉勵自己為人群導師,提供公正、客觀、平衡的報導。
……
革新版面 創要聞版 洛陽紙貴
陳布雷為國民黨文膽,曾任《時事新報》編撰、主筆、總主筆,為人正派清廉、愛才惜才,轉入政壇後,大力推薦天鵬入職《時事新報》擔任編輯。
平津的報紙偏重新聞、副刊和學術論文;上海側重廣告與娛樂,為了遷就客戶需求而犧牲版面的完整性,廣告和新聞參差交錯,來回跳躍。在天鵬主導下,《時事新報》頭版改為國內外要聞版,採用混合編輯,力求新穎鮮明、一目了然;各項消息以專版類聚,每天維持大量的時事消息;廣告依不同性質分散在各版,對於指定版面廣告,限制欄位,以免喧賓奪主,絕不受客戶左右任意伸縮新聞篇幅,為中國報業創下嶄新的面貌。
天鵬理想中的新聞紙,「非惟報之,並應導之」。編排方式,體現了中國古典藝術與美學修養,刊頭為書法題簽,依各版不同性質而酌量飾以繪畫和插圖,整體而言,簡潔、對稱、和諧、大器。標題兩大原則,一為提綱挈領,便利讀者;二為標奇炫異,引起注意。內涵方面,以時事做為主軸,藉由充實評論質量、增加評議對象,進而貢獻立言機會,形成輿論之總匯。天鵬以史官自詡,報紙累日成月,積月成年,年初時回顧過去一年國內外大事記,匯整成史,以「附錄」形式,提供讀者收藏。為節省成本,各項投稿,概無酬資,並斟酌情形,贈閱報紙;索酬者必須於原稿註明,如為曠世鉅作,恐成遺珠之憾,一經採登,將如數奉上要求之稿費。
人生如戲,報紙為平面舞台。評論如文武老生,須台步工穩,嗓音爽亮,節短韻長,讓觀者心領神會;要聞為正淨,也就是大花臉,字眼板眼須唱得清楚明白,如同報紙標題必須一清二楚,內容詳實並處處以古本對證,才是上乘。社會新聞如同青衣花旦,重在描摹,若過頭了,反顯得誨淫誨盜,有傷風化;副刊為小丑,伶俐狡黠、語言有味,為嚴肅的電報和不關痛癢的官樣文章注入清流,提神醒腦。
【第二章 篤學好古 闡幽發微】
謁見孫文 文章報國 參與革命
天鵬在天津上岸後乘車至北京,計劃參與北京大學入學考試,到達時卻已經逾期。詢問之下,北京五私大之一的平民大學設有新聞學系,校長汪大燮延聘北大新聞學教授徐寶璜為系主任,各科教授皆為泰山北斗,聲勢浩大,因此退而求其次,進入平民大學就讀,師從徐寶璜、邵飄萍等人,得以出入北大圖書館。
京師報紙編製較上海精彩,社論記事出自名家之手,同學當中許多人已經在報館兼職。天鵬從地偏一隅的嶺南跳轉至千年文化古城,頓時感到前所未有的渺小,暗下決心,力爭上游...
作者序
【自序 生.報.業.戀.緣】
她就靜靜地、無聲無息地、待在交通銀行的金庫裡,若沒有這一念之思,就任由天老地荒、海枯石爛,只為等待有緣人的回眸一顧與嫣然一笑。這世上,又有誰像我一樣如此渴求從她的字裡行間,得知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
行員從金庫搬來五大箱,說是一直聯繫不上保險箱的承租人,十多年前在法院的陪同下破箱並將所有物品密封放在金庫,也因此,書籍、手札、文件,得以完整保留下來。這些都是旅居美國的佩玉姊寄存的父親遺物。姊姊後來因病情急速惡化,返臺治療,記不得許多事情,她保存的物品部分失散了、部分在銀行裡。
第一個箱子打開以後,佩正哥一一檢視,父親的珍藏一一重現,我們倆皆激動萬分,這天是民國一○六年元月四日。為了取出這些遺物,前一晚我由廣州轉澳門返回臺北,佩正哥由香港搭機前來,我們皆在海外工作,約了半年才敲定在元月一起休假回臺。
箱中裡有很多信封袋和塑膠袋,佩正哥拿出一個雙耳為龍、柱腳為獸的浮雕六鶴銅鼎,這是從小就放在哥哥房間的古董;接著有好幾個彩繪各色人物及慶典活動花瓶,還有年代久遠、樣貌古樸的瓷器,其中一只河南登封窯白釉珍珠地虎紋梅花浮雕瓶,居然和家中的一只,一模一樣,一個由姊姊保存,一個由我留著,而姊姊已於民國一○三年三月九日香消玉殞,幻化成福德公墓樹葬區的塵土。
一本又一本的相冊出現了,彷彿連續播放的幻燈片般,重現了逝去的年代。當我深陷於時光隧道時,耳邊傳來哥哥驚呼聲:「找到了,父親的著作,全給你。啊!這是父親最重要的珍藏──民國二十八年《重慶各報聯合版》!」由於戰時紙質不佳,報紙被蟲蛀了,稍一翻動,就有許多碎屑灑了出來,只好原封不動的擺著,必須找到文物修復專家才行。
文件和物品實在太多,整個下午,從日懸中天到斜陽西照,才粗略檢視三箱的內容物,而我倆已經滿頭大汗,佩正哥說另外找時間再一起打開其它兩箱。
生
回到澳門工作後,一直對父親的手稿念念不忘。夜闌人靜時,一頁頁細讀父親日記,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湧上心頭,那些已經飛逝的時光,原來還留在記憶深處,只需一點微光,便照亮了那個在呵護保護下、無憂無慮的懵懂童年。
家中的客廳很小,卻經常賓客迎門,椅子不夠用,有些西裝筆挺的客人就蹲坐在小小的圓板凳上,大家談笑風生,毫不以為意。印象最深的是父親逐一介紹後,總是有一小段時間會集中在孩子身上,大夥兒你一言我一語輪番提問,還是幼童的我,經常被問到面紅耳赤,久久擠出了幾個字,卻引起哄堂大笑,父親總是說:「欸,童言無忌、童言無忌。」
父親很重視禮節,一定會為前來拜訪的親友們準備臘肉、香腸、肉鬆等實惠之禮,卻堅持不收禮。訪客常將禮物和紅包塞至我和哥哥弟弟的手中,父親見狀毫不掩飾憤怒,當著大家的面諄諄教誨、長篇大論。這種言教身教對我影響深遠,日後工作中,若是收到不應得的饋贈或現金,立即心生難以立足的羞恥感,一秒也無法持有,當場退回。
孩子們玩耍起了爭執,父親總要求先道歉,回家後再面壁思過,琢磨到底是那裡輕忽了?記得一次放學晚了數分鐘到家,進門後,父親疾言厲色,勸告清靜自守、無好戲笑,當下被罰跪整晚。卑弱第一,一直是做為父親的么女所必須遵守的原則,附加條件為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凡事反求諸己。如此教養下,養成我事事要求完美,卻也時時顯露自信不足。
食不語、寢不言,規矩繁多,極為講究。「色惡,不食。惡臭,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與父親用餐時,總是要正襟危坐,等父親動筷了,才能怯怯的細嚼慢嚥。在這樣的氛圍中,一道道熱騰騰、色香味俱全的中國式佳餚,深印腦海,至今仍深信中菜為世界第一美食。
陪伴成長之物為玉石與書。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及西方文學經典名著,皆為必讀;家中的青玉馬、白玉兔、以及玉雕的鳥獸蝶魚,是僅有的玩具,若摔破了,父親總是說「碎碎平安」,未曾責怪,對父親來說,玉器為日常生活用品,在手中細細把玩才能感受其光彩潤澤。此外,必須勤寫日記、勤練書法;父親以身作則,不離紙筆,即使在病榻中,也不忘記下一日見聞。
印象中,未曾看過父親責備他人,也未曾聽聞他抱怨過人生。他生活簡單、宵衣旰食、潔身自愛、不求私利、不置私產,孜孜不倦地為政治清明、眾生福祉而努力,種種良善政績曾招致「外省人論政」抨擊,父親卻回報以無窮之精力和畢生的積蓄開辦「大同婦孺教養院」,收容孤兒與苦難婦女,毫不在乎世俗毀譽,心胸坦蕩,一切可受公評。
父親惟一的嗜好是讀書、閱報、剪報和寫作,最愛唐詩,經常一面整理花園,一面吟詠;即使年歲漸長,仍樂在其中。辭世前仍忙著處理中國憲法學會會務、撰寫文章、整理自傳,若不是死神突然召喚,驚濤駭浪的一生、報界與政壇秘聞,早就公諸於世,然而世事那能盡如人意!
報
人走茶冷佛燈微。父親離開後,留下的並非平靜,命運之神毫不吝惜展現無以倫比的威力。母親將希望寄託在宗教,暗夜哭聲,若能有片刻的安寧,那是因為成堆成疊的冥紙,在化為雄雄烈火的瞬間,照亮了暗室與夜空,為天堂與人間開啟了一扇對話的窗口,帶來夢幻般的慰藉。然而黎明終將來臨,現實總是橫在眼前。
那些寂寥、苦澀、無盡的夜晚,十一歲的小女孩淚流滿面、蜷縮在孤獨的角落裡,一遍又一遍在心中吶喊著:「為什麼要生下我?」雙手合十,渴望一句噓寒問暖,夢想擁有平凡的日常,祈求脫離原生家庭,所有關於父親的回憶全都墜落無底深淵、無影無踪。
踩在虛無縹緲的人間路,說著無人能懂的呢喃囈語,小女孩不知不覺踏上了父親曾走過的路──進入了政大新聞系與政治研究所,鑽研新聞與憲法。離開校園後,在電視台新聞部,歷經記者、主播、主管、製作人、營運總監等職務,工作之餘,常常反問自己:「新聞的本質是什麼?記者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商業掛帥、收視第一的前提下,公平、公正、客觀這些傳統標準早被拋諸腦後,政治立場與經營者的利益成為最大考量。
有沒有一個典範,可以告知,要如何獨立超然、不受外在影響而立足於新聞界?有沒有一本書,不光空談理論、也非宣揚自己的成就,而是以實際案例說明,堅持理想的記者有可能走出一片天?
年歲漸長,不斷反省,內心的矛盾與衝突,到底從何而來?工作上,從製作一般新聞轉向了深度報導;從追逐獨家轉而深思如何提供有益的新聞與節目。然而,這些都無法解釋新聞存在的目的,我們總是以讀者的喜好、收視率、點閱率以及廣告主的意見,決定標題與內容。
也就是在兩、三年前,開始翻閱父親的著作,遣辭用句,如此熟悉,父親的音容笑貌,一一浮現。父親說:「今日的新聞,是明日的歷史,新聞記者等同古代的史官,應具有史才、史學、史識和史德。」原來典範一直在我心裡,只是在追求世俗認可的標準時,刻意將它淡化,融入所處的環境較為輕鬆,挑戰現狀總是不容易啊!
民國二十年代,軍閥較勁、大興文字獄、報業由不同勢力把持、戰火無情摧殘著記者的生命與健康,卻有許多視死猶歸的報人,持續挑戰他們認為不合理的制度,為中華民族的生存與尊嚴發出沈痛的呼喊,那個時代,有所謂的團結奮鬥的「重慶精神」、有著「捨己為民」的氣魄,進入戰爭與戒嚴時期,無所不在的特務,更是管控著媒體人的一言一行。反觀現在,傳播界比以前單純許多,記者擁有更多的自由與更大的揮灑空間,然而輿論與新聞紛雜,所在乎的、所爭論的,相較之下,多麼微不足道。
於是我興起了將父親從事新聞業的經過,著乎竹帛。一開始,我想先出版一本圖文集、一本傳記和一本小說。整理照片時,發現許多須查證之處,只能先就手邊資料精讀再精讀。父親語多隱諱,為了得知影中人的來歷、職位、頭銜等,必須盡可能搜集相關書刊。民國時期的記者、主筆、革命人物……一個個活靈活現地在我心中的劇場登場了,背景是錯綜複雜的軍閥割據、國共之爭與對日抗戰,熟讀近代史又成為必要之事。然而歷史並未陳述個人所遭遇的國仇家恨,我從《時事新報》,《大公報》、《申報》、《中央日報》、《北洋畫報》、民國時期雜誌中尋找,意外發現父親以筆名發表之文,數量龐大,不知凡幾,可以想見,當時勤於著書論述的情景。
業
民國一○六年六月,我回到了家鄉廣東普寧馬柵,這個令父親朝思暮想的家園。我在「育祥里」穿梭踱步、在「升益居」和「觀山樓」佇足凝望、到「議祖祠」和「雲曹祠」祭拜、去祖母家果隴「莊起鳳進士第」祠堂上香,並且和親人帶著鐮刀,一同披荊斬棘上山,去祖父黃毓才墓前,代父親問安。
有關家鄉的一切是一部千年歷史,居民言談思想、飲食起居、生活作息、教育文化等,在在反映出儒、釋、道思想,江山代有才人出,奉行著相同的原則,而父親正是其中一位佼佼者。至此,我才意識到這不僅是個人傳記,而是一個大時代的興衰轉折,如果不能掌握千年傳承、百年動盪,就如同空中閣樓,隨時有傾倒之危。我需要更精確、更細緻的史料,躊躇再三,至八月底,我問了遠在異鄉的佩正哥,能不能讓我獨自查看還未開箱的資料?他同意了。
又是一次震撼!逐一的將密封的信箱袋仔細攤開、慢慢分類,看到父親的家書,母親、綺年姊、壽年兄、洪年兄的信件,內心波濤洶湧,久久不能自己。幾十年來的疑問,在這些文件中,逐漸有了清晰的答案。
根據父親的自述、年譜,逐一比對查證。十二月,我再度回到家鄉祭祖,這次,我住在馬柵。我在祠堂前流連,細細觀看門廊壁肚上每一幅斑駁的字畫,抬頭仰看屋簷上的人物嵌瓷及楹母上彩繪的伏羲八卦……潮州人從生活中習得中國古老智慧,在一片崇洋媚外的浪潮中,仍堅信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足以抗衡西學。
再度走訪祖母家進士第,莊家子孫搖頭說:「歷經幾次大劫後,我們早就沒有了族譜。」取而代之送我一本厚達五百頁的《果隴村志》。讀後大驚,原來這本村志,就是族譜!果隴是全中國最大的莊姓村落,建寨的一點一滴由先人的血汗累積而成,每一次的腥風血雨都視為必然,輕輕地一語帶過:「禮義承先志,詩書訓後生」。
果隴莊家曾被滅族,在燒殺掠奪中,由僕役從後門帶走一個剛滿月的嬰兒莊松崗,將他掛在遠處的竹梢,因而逃過一劫,幾代後又繁衍成巨族。馬柵黃家同樣也是多災多難,父親北上求學時,家鄉發生階級鬥爭,累世的祖產一夕化為烏有,親人離散、無處安居、謀生困難;抗戰勝利後的政權之爭,更導致家族再度遭受浩劫,家破人亡,慘不堪言。
原來,生命存在的本身,就是奇蹟。
當我們只關注自身的不幸時,所見所聞盡是不公不義之事;當我們將眼光放遠,在時間的長河、歷史的洪流中,人皆過客,我們何嘗如此幸運處在太平盛世!人生在世,必有其因。
戀
父親身邊最重要的女性,無疑的,除了祖母之外,便是小珠母親了。她總是穿著一身細緻優雅的繡花旗袍,不論就讀上海大夏大學還是滬江大學,都是萬人追求、傾國傾城的校花。每位認識她的人,莫不驚嘆於她的華貴祥和、才華淑茂、詞婉有禮、處世有方。
小珠母親原本可像姊姊如珠姨母一樣,住在上海法租界福開森路的花園洋房,過著豪門生活,卻因為結識了父親,墜入情網,成了夜夜獨坐空堂的報人之妻,跟著父親在戰爭中赴湯蹈火,歷盡艱險,擔任父親創設的毓才學校教務主任,投入戰時災難婦女及孤兒救助,夜半就著燭光幫忙整理文件,就字跡潦草部分幫忙謄寫。戰時她參與婦運會、節約會、女青年會、女書畫家會等,並主持婦女補習班,兼授手工藝,使婦女獲得知識與技能。
來到臺灣,她繼續免費傳授顧繡絕活,並將私人積蓄全數捐出,協助父親成立了「大同婦孺教養院」,擔任院長及工藝班主任。在父親的建議下,連選連任了三屆臺北市議員,她的質詢內容大部分由父親操刀,著重於市政革興、整肅官常、杜絕紅包政治、倡導樸實政風等,獲得報章雜誌大幅報導。她在當時六十多位議員中,聲譽最佳,競選假提名中,獲全市第一名,為正義和清廉的象徵,原本被推選參加競選立法委員,卻因為繁重的工作導致健康走下坡不得不婉拒。
父親的二夫人、秀芝母親告訴我:「小珠好幾次把我的手放在她胸口,說,你看看我的心跳好快、我的心臟好痛,身體愈來愈不行了。」母親還說:「小珠把大同教養院的孩子全當成自己的兒女,養得白白胖胖,知書達禮,連生病就醫或監護權問題,全都一手包辦,從未假手他人。」
母親將父親送她的兩只定情戒轉贈給我時說道:「你爸爸送我時,在燈光下,說,你看這紅寶石,色澤通透、毫無瑕疵,而這翠玉,純正濃郁、溫潤飽滿。」
「有一天小珠問我,你是不是掉了什麼東西?我說沒有啊!她又問,你再想想看,身上少了什麼?我想了想,還是說沒有。她說,你跟我來。接著帶我到盥洗室,指著洗手檯問:這是什麼?我才發現,原來早上洗臉時,我把戒指摘下,到幼稚園上班時忘了帶,好險小珠提醒我。你爸爸知道後,說這兩個戒指非常貴重,要我一直戴著,不要拿下來。小珠戴的是她娘家送的兩只粉翠,她從來都不會因為你爸爸買禮物送我而吃醋。」
母親接著說:「小珠真是雍容大度,梁山伯與祝英台上演時,你爸爸帶著我們倆人看了兩次,每次看,每次哭,後來小珠要我陪她看,我不想去,她說,拜託你陪我去嚒!天鵬知道我不找你,他會生氣。我只好勉強陪她,共看了六次!我生產前,小珠買了晚餐給我,她說,頭一胎產程很久,要我先吃飽,才有足夠體力生產,你爸爸和我那懂這些!你們出生後,她很愛你們,你爸爸工作忙,經常是她帶著我們一起出外用餐。」
父親的兩位夫人,相處和睦,小珠母親疼愛秀芝母親,秀芝母親尊重小珠母親。小珠母親處處流露出中國傳統女性的美德,是我心中的世界第一名媛。而秀芝母親在父親及小珠母親照顧下,如同一個受保護的少女,未曾真正歷經人情世故。
父親離世後,兩位夫人隨即病倒,小珠母親兩年後棄世,處於鼎盛之年的秀芝母親,除了看病住院之外,大部分時間在佛堂打坐,我們多次勸她敞開心胸,接納另一段情緣,她總是有種種理由嚴詞以拒。
秀芝母親與父親結髮二十年,卻用餘生守候已逝的戀情,年少時,我無法理解,年歲漸長之後,逐漸明白,這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天鵬」。在母親的眼中,他有太多太多的優點,心地善良、誠懇正直、學識淵博、風趣幽默,母親經常說:「你爸爸把我當孩子照顧,很怕我吃苦,他什麼事都為別人著想,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你爸爸說,別看我人大頭大,福星高照,其實我是過路財神,錢到我手中,再轉到需要的人身上。」這世上有誰能有如此寬闊胸襟?又有多少男人會像呵護孩子般照顧妻子?
緣
至今我仍清楚記得父親伴讀的故事──《小美人魚》(¬e Little Mermaid),一個總是從大海遠遠地望向陸地、嚮往人類生活的人魚公主,在一場海嘯中,她救了王子,也愛上了王子,為了接近戀人,她以聲音換取了雙腳,每走一步,如同踩在刀刃般,痛徹心扉,她卻微笑地面對眾人,期待得到王子廝守一生的誓言,王子卻娶了鄰國的公主。人魚公主的姊姊們剪去了長髮,向巫婆求得一把短刀,交給摯愛的妹妹,只要在太陽升起前,刺向王子的心臟,便可再度有魚尾,享有三百年壽命,否則將成為泡沫,消失於無形。
人魚公主來到船艙寢室,看到心愛的王子摟著新婚公主沈睡在夢鄉,默然地將刀扔向了大海,等待愛情與生命的結束,未料萬丈光芒中,她卻緩緩升空,在芬芳中飄浮,原來她擁有了形而上的、永恆的靈魂。這正是父親的人生哲學──「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往事既清晰又遙遠。取出塵封半世紀的檔案,輕撫力透紙背的手札,她輕如鴻毛,卻又重如泰山;手握冰心脆玉,她有工匠巧思,也有歷代收藏把玩的痕跡;凝視褪色的黑白照片,書信與日記形成旁白,父親輕哼的潮州小調是配樂,戰火是無法抹滅的現場音,一件件拼湊,竟成了一個血淚交織的大時代,經歷漫長的歲月,逐漸發酵,構成跨越百年的彩色紀錄片,片尾似乎可以想見,總是會有一個有緣的人兒,仰望湛藍晴空,看著成群的鳥兒,想像逍遙自得地飛翔;而我的心中,有一鵬鳥,從渾沌而來,遨遊神州,造歷幻緣,牽引出無數風流公案,最終一切沈寂,回歸太極。
生命,如霧、如霰、如朝露,轉瞬即逝;思念,是淚、是雨、是夜曲,綿延無盡。什麼能夠留存?一個名字、一種意念,亦或一句話、一首 詩?緣份,不在一時,不在一世,在凋零飄落前,或許能博得您相見恨晚之嘆!
黃佩珊,民國一○七年一月二日,臺北南港寓所。
【自序 生.報.業.戀.緣】
她就靜靜地、無聲無息地、待在交通銀行的金庫裡,若沒有這一念之思,就任由天老地荒、海枯石爛,只為等待有緣人的回眸一顧與嫣然一笑。這世上,又有誰像我一樣如此渴求從她的字裡行間,得知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
行員從金庫搬來五大箱,說是一直聯繫不上保險箱的承租人,十多年前在法院的陪同下破箱並將所有物品密封放在金庫,也因此,書籍、手札、文件,得以完整保留下來。這些都是旅居美國的佩玉姊寄存的父親遺物。姊姊後來因病情急速惡化,返臺治療,記不得許多事情,她保存的物品部分失散了、部...
目錄
序 父親與我/黃佩正
自序 生.報.業.戀.緣/黃佩珊
第一章
江夏黃家 千年傳承
蓬萊仙境 山環水抱 龍馬之鄉
鯤化鵬程 存救世心 書錦繡文
葉落九洲 貧賤富貴 同是一家
孤兒寡母 歷半世紀 鐘鳴鼎食
簪纓世家 革命黨人 姻緣天定
護宋功臣 身歿於野 魂還於溪
武能定國 將略家傳 潛心老莊
第二章 篤學好古 闡幽發微
扎根舊學 偶獲報章 視為珍寶
閩南飄泊 北上求學 一生丕變
謁見孫文 文章報國 參與革命
慎終追遠 建雲曹祠 念祖父德
巧遇千葉 報界隱士 助鵬展翅
春雷乍響 新聞學刊 醍醐灌頂
文字獄興 時輟時耕 命運多舛
粵變鬼城 燒殺擄掠 血流成河
歸弔故園 慘遭浩劫 流離失所
軍閥追補 倉皇逃亡 浪跡天涯
第三章 改革創新 報壇發光
執筆申報 易知先知 樂趣無窮
蜉蝣撼樹 報學月刊 聲勢浩大
赴日深造 著述立論 創新聞社
復旦滬江 作育英才 設研究室
革新版面 創要聞版 洛陽紙貴
東北採訪 急電示警 日軍侵略
日俄覬覦 山雨欲來 提十對策
哀痛瀋陽 淪為異域 慈烏反哺
淞滬戰役 主持午刊 鼓舞士氣
青光閃閃 隨筆心至 佳潮如潮
第四章 成家立業 哀樂相隨
識得佳麗 南歸大婚 雙親大喜
省港蜜月 訪胡漢民 為談世局
黃父離世 岳父母亡 子女誕生
中樞阢隉 西安事變 統一抗日
主持筆政 凌駕各報 南報問世
中日大戰 搖五嶽筆 掃千人軍
第五章 出生入死 筆軍統帥
升總編輯 聲望銷路 登峰造極
名校遷渝 獻身杏壇 弦歌不輟
速戰速決 用細菌戰 建新政權
五四紀念 彈如雨下 民族祭日
掌聯合版 無懼生死 與彈共眠
重慶精神 浴血奮戰 不朽傳奇
第六章 投筆從戎 轉向政壇
進軍委會 階同少將 軍報得益
整頓出版 指揮若定 主席嘉勉
寓飛來寺 烽火錫婚 集詩紀念
虛妄同盟 號召青年 從軍救國
發行南風 記錄抗戰 輯憲政書
國共衝突 物價飛漲 民不聊生
仗義執言 扮黃衫客 敲警世鐘
國代提名 一波三折 高票當選
讜言偉論 為民請命 戰局逆轉
第七章 擬聚共識 推行憲政
重整學術 春風化雨 任教各校
催生成立 憲法學會 普及法治
巨擘演講 研究交流 月月登場
大義凜然 提案制頒 創制複決
蔣反修憲 國大何從 智慧化解
第八章 低調行善 收容婦孺
撫育孤兒 協助婦女 自力更生
首開風氣 循環教養 無畏煩難
俾垂永遠 購地興建 永久院址
發英雄帖 組董事會 同聲相應
院女工藝 重現顧繡 普及抽紗
第九章 濟弱扶傾 成效卓著
預定計劃 漸次實現 府院贊揚
通令警局 全省棄嬰 逕送大同
大同平劇 動心娛目 各界同樂
育幼十年 天鵬義賣 傳家瑰寶
創辦院刊 兒女英雄 躍然紙上
第十章 赴東南亞 考察僑情
情勢詭譎 九叔安排 密會美英
報社開講 深入僑界 親友重逢
孤鵬獨飛 班禪開釋 利樂眾生
海外聚首 相約回鄉 痛飲黃龍
訪問合艾 四字贈言 忍和親誠
至星馬菲 華族政商 大放異彩
攜策歸航 面見陳誠 改革僑務
第十一章 緣起緣滅 生生不息
諸相非相 再結情緣 絕技家傳
為難以易 創制複決 終獲行使
千人祝壽 黃母訓子 胸懷天下
總統肯定 弘揚法治 歷久不渝
國代立委 汰舊換新 刻不容緩
憲政期刊 鵬字標記 畢生菁華
第十二章 穹蒼無限 紅塵夢碎
傾囊投入 艱辛跨過 財務關卡
獻給臺灣 天鵬孩子 逾一萬人
喜獲新生 復興文化 漸入佳境
晴天霹靂 市府強行 徵收土地
政治牽連 大同原址 荒廢七年
放舟江湖 人海沈浮 心願未了
獲金鼎獎 年高德劭 瓊章祝壽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自強不息
魂兮歸來 蓬萊仙境 樂無央兮
人生如夢,為什麼忙碌也?
後記
專文 遺稿
展翅天鵬──二五自述
半生回顧──天廬自述
寶戒題記
專文 考據
謎樣身世──己酉年出生
六十個筆名
專文 壽序
黃公毓才百齡誕辰序
普寧黃母莊太夫人九豒晉一壽序
普寧黃母莊太夫人九秩大壽序
黃母莊太夫人九秩晉一壽序
黃公成議八袠開六冥壽序
浮光掠影 天廬年譜
參考書目
序 父親與我/黃佩正
自序 生.報.業.戀.緣/黃佩珊
第一章
江夏黃家 千年傳承
蓬萊仙境 山環水抱 龍馬之鄉
鯤化鵬程 存救世心 書錦繡文
葉落九洲 貧賤富貴 同是一家
孤兒寡母 歷半世紀 鐘鳴鼎食
簪纓世家 革命黨人 姻緣天定
護宋功臣 身歿於野 魂還於溪
武能定國 將略家傳 潛心老莊
第二章 篤學好古 闡幽發微
扎根舊學 偶獲報章 視為珍寶
閩南飄泊 北上求學 一生丕變
謁見孫文 文章報國 參與革命
慎終追遠 建雲曹祠 念祖父德
巧遇千葉 報界隱士...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